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正茂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0):1551-1551
嗜铬细胞瘤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多非特异性,首诊极易漏诊、误诊。我于1990~1995年间参与诊治2例嗜铬细胞瘤,现将诊治的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嗜铬细胞瘤(PHEO)被误认为其它疾病并不少见,一些大医院误诊率也较高,如甘佩珍等报告湖北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等三个大医院共37例PHEO,误诊率达24.3%。我院内科1971—1990年拟诊PHEO18例,手术8例,在门诊及住院初诊无一正确诊断,现将其临床资料简要整理加以讨论。 1 一般资料:男3例,女5例,年龄15岁~(?)9岁,平均32.9岁。术前病程2个月~4年,平均为26.4个月。无血压升高者3例,血压持续性升高1例,阵发性血压升高  相似文献   

3.
4.
嗜铬细胞瘤是以高血压为突出表现,其血压变化为持续性且伴阵发性加剧;或阵发性;或高血压、低血压交替出现;或高血压发作后血压严重下降,呈休克状态。休克型甚系少见,特别以休克就诊者,或同时合并多脏器病变者更易误诊。本文就1例误诊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分析。 患者,男,65岁。以口渴、多饮、冷汗,伴发作性抽  相似文献   

5.
田素芹 《淮海医药》1999,17(4):33-33
嗜铬细胞瘤是一种很少见的肿瘤,近年来由于对该肿瘤的临床表现逐渐熟悉。诊断方法大有改进,尤其自Armstrong在该患者的尿中发现肿瘤分泌儿茶酚胺代谢产物VMA以后.此瘤发现率大大提高。国内有文献报道已有350多例以上,国外也有文献估计已有1000余例以上。我院1983—1997年共诊断嗜铬细胞瘤8例,另收集外单位12例。本文就20例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病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特征并对其误诊原因进行分析,以提高诊断率降低病死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急诊科20例嗜铬细胞瘤误诊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0例中误诊为原发性高血压8例,误诊为冠心病心律失常5例,误诊为甲状腺功能亢进2例,误诊为心源性左心衰2例,误诊为糖尿病3例,误诊时间为1个月至10年。结论嗜铬细胞瘤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极易误诊导致严重心、脑、肾等脏器损害,甚至危及生命。详细询问病史、完善各项相关检查,可降低初诊误诊率。  相似文献   

7.
8.
王书军  王贵润等 《河北医药》2000,22(12):953-953
患者 ,男性 ,17岁。因头痛、视物模糊3个月 ,排尿后加重 1个月 ,于 1999年 1月3日入院。入院前 3个月 ,病人出现头痛、头晕且视物模糊 ,当时测血压 170 10 0mmHg(1mmHg =0 .133kPa)内科按高血压给予口服降压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入院前 1个月 ,病人于排尿后出现头痛、心慌、面色苍白并出冷汗 ,急测血压 190 130mmHg。 1个月末 ,病人每次排尿后 ,均出现上述症状 ,但时轻时重 ;血压变化在 195~ 170 140~ 95mmHg间。体检 :一般情况尚可 ,心肺腹未见异常 ,脐下正中可触及一约 8cm× 7cm大小包块 ,无压痛 ,可活动。尿…  相似文献   

9.
1临床资料 患者,男,47岁.一日前因发现左上腹包块入院,无发冷、发热,无腹痛、腹泻.左上腹可扪及一6cm×4cm×4cm肿块,边界清,光滑,活动,无压痛.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28g/L、红细胞4.3×1012/L、白细胞4.4×109/L、中性粒细胞0.68,血糖6.95mmol/L .  相似文献   

10.
嗜铬细胞瘤危象6例报告福建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李希圣,陈国瑞嗜铬细胞瘤危象系嗜铬细胞瘤病人在某种应激情况下,大量儿茶酚胺分泌而引起的临床急症,病情险恶多变,抢救不及时可致生命危险。现报道6例,并就其抢救措施加以讨论。一、临床资料本组男3例,女3例;年龄...  相似文献   

11.
王珩  冉兴元 《河北医药》1999,21(4):242-243
根据肿瘤生长部位嗜铬细胞瘤分肾上腺髓质和肾上腺外两类。我院自198701至199612经手术治疗及病理检查证实的嗜铬细胞瘤共56例,其中22例位于肾上腺外。本文就此22例作一总结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2例中男12例,女10例,男∶女=12∶1,发病年龄9~65岁,平均38岁;平均病程12月(10天~348月)。其中位于腹主动脉旁12例,膀胱2例,左肾门2例,左上腹1例,右上腹1例,小网膜1例,右脊柱旁1例,盆腔2例;良性17例,恶性5例。恶性者位于腹主动脉旁2例,膀胱1例,左肾门1例,小网膜1例。12 临床表现 22例中有高血压症状13例,持续性高血压8例,阵发性高血…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70岁,退休工人。患者于30年前无意中发现右侧精索处有黄豆粒大小的肿物。当时无任何症状,以后有时出现心悸、头晕、出汗等症状,几分钟后症状自行消失。久之,患者发现每当按摩肿物时,上述症状出现。近几年来肿物逐渐增大,上述症状出现次致增多。于1992—12—05就诊并住我院。查体:病人右侧精索处育4cm×3cm×3cm肿物,皮温、肤色正常。余各系统无明显异常。体温36.5℃,脉搏80次/分,血压18.3/12.0kPa,24小时MVA:24.7mg.临床诊断:右精索嗜铬细胞瘤。手术切除精索、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和分析异位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 分析我院异位嗜铬细胞瘤患者17例。结果 尿VMA及血尿儿茶酚胺升高定性诊断分别为16例(94.2%)和15例(88.2%)131IMIBG显像诊断阳性4例,阳性率100%。B超探及14例(82.4%),CT诊断16例(94.2%),8例进行MRI诊断,阳性率100%。肿瘤平均直径4.6cm。肿瘤位于腹主动脉旁肾门平面以上5例(29.4%)、以下1例(5.9%),下腔静脉旁肾门平面以上8例(47.1%)、以下2例(11.8%),膀胱壁1例(5.9%),其中肿瘤多发3例。手术切除肿瘤16例,术后高血压缓解15例,术后肿瘤复发3例、伴广泛转移1例。结论 检测尿VMA及血、尿儿茶酚胺可作为异位嗜铬细胞瘤定性诊断的初筛检查,131I-MIBG显像定性诊断敏感性准确性高。B超可作为定位诊断的初筛,CT定位诊断准确可靠,MRI可很好地显示肿瘤毗邻和浸润范围。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39岁,自诉右上腹有一肿物,无疼痛及压痛,脉搏 80次/分,体温 36.3℃、血压 16/10kPa、状态良好,右上腹可触及一约5.0cm×6.0cm2肿物,质硬,表面光滑,上界不清,移动尚可,化验:血常规正常,转氨酶、总胆红素、乳酸脱氧酶、肌酸激酶、血清淀粉酶、及总胆固醇升高.B超查:肝胆胰腺正常,右下腹可见92mm×64mm肿物,边界清与右肾门血管相邻,下腔静脉受压,B超诊断:腹部囊性肿物.CT检查:平扫时病灶位于后腹膜,胰头下方,右肾前方,大小为6.0cm ×8.0cm肿物,边缘清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治疗及预后。方法:对45例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嗜铬细胞瘤进行分析。结果:嗜铬细胞瘤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但交感神经兴奋及高代谢症群仍为主要表现(血压升高75.6%,心悸73.3%,头痛68.9%,多汗66.7%,消瘦57.8%);结合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术前确诊率达95.6%;多种诊断手段相互配合对明确不典型病例肿瘤所在部位有实用价值;经用苯苄胺做充分术前准备,术中、术后无1例发生并发症。结论:早期采用有效手段发现肿瘤,积极有效控制血压及症状,尽早手术,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17.
章冬梅  杨素洁 《天津医药》1997,25(6):326-326
患者 女,62岁,主因发作性心前区疼痛伴头晕头痛20天就诊。查体,血压14.7/7.5kPa,心率75次/分。心肺腹检查均未见异常。心电图Ⅰ、Ⅱ、aVL、V_(3~6)ST段压低0.05~0.1mV,T波低平,以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收入院。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56g/L,白细胞8.8×10_9/L,血沉23mm/h。CK70U/L,CK-MB 4U/L,LDH 246U/L,AST 26U/L。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嗜铬细胞瘤的病理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利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方法对5例嗜铬细胞瘤进行病理学分析。5例嗜铬细胞瘤4例来自肾上腺.1例来自后腹膜。结果 主要组织学特征是肿瘤细胞较大.多角形.胞质内富含颗粒状物.瘤组织由胞膜发出的纤维条索分割呈丛状,腺泡状结构。5例Syn、NSE、CgA均呈阳性,3例S-100可见肿瘤细胞巢周围支持细胞阳性。结论 嗜铬细胞瘤具有独特的病理学特点。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75岁,因“脐周部疼痛一月入院”。查体:脐周有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血压、体温正常,大小便正常。全腹部 CT 平扫+增强扫描示:盆腔右侧髂血管内前方见一2.7 cm ×3.6 cm 类圆形中等密度肿块影,平扫密度尚均匀,边缘光整、清晰(图1),增强扫描动脉期显著不均匀强化(类似于动脉血管样强化),CT 值约224 Hu,内前缘见明显增粗强化血管影(图2),门脉期 CT 值约111 Hu(图3),邻近肠管未见扩张、积液等异常改变。CT 诊断考虑来源于小肠系膜肿瘤,Castleman 病可能。剖腹探查术中见:小肠系膜根部中央一大小约4 cm ×3 cm 椭圆形肿块,暗红色,表面光滑,质中等,边界尚清晰,周围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术中患者血压正常。病理:大体:送检结节状肿物大小约4.5 cm ×3 cm ×2.8 cm,表面光滑,切面灰白紫红色,花纹状,质软。镜下:肿瘤细胞胞浆丰富,伊红染色,肿瘤细胞间血窦丰富,呈器官样结构。免疫组化:CgA(+),SY(+),S-100肿瘤巢周支持细胞(+), CK(-),Vim(-)。病理诊断:小肠系膜异位嗜铬细胞瘤。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术后6个月随访患者无任何不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嗜铬细胞瘤CT、MRI误诊的原因.方法 对8例术前误诊的嗜铬细胞瘤进行回顾性分析.CT检查均行平扫及动脉期、静脉期扫描,层厚5 mm.MRI检查采用超导型0.5 T磁共振扫描仪,行轴位常规磁共振T1WI、T2WI扫描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8例中,CT、MRI误诊为节神经细胞瘤2例,肾上腺腺瘤2例,胰腺囊腺癌1例,转移性肿瘤1例,脂肪肉瘤1例,1例诊断为腹膜后恶性肿瘤伴转移,未提示嗜铬细胞瘤.结论 注意病灶所在部位,仔细分析囊性变及血管特性,可减少CT及MRI在嗜铬细胞瘤的误诊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