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李凤军 《河北医药》2010,32(9):1100-1101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可能危险因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8例腹部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患者的潜在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手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中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患者采用非手术疗法,时间5—50d。经保守治疗后胃肠动力一般可在术后7周内恢复正常。结论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由多种因素诱发,诊断时必须排除机械性、器质性病变。胃镜、上消化道造影是诊断本病有价值的方法,采用促动力药物在内的保守支持治疗是治疗腹部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有效手段,应避免再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部外科手术后胃排空障碍的诊疗方法。方法本院自1997年5月至2007年5月共收治20例腹部外科手术后胃排空障碍的患者,其中15例行禁食、胃肠减压、肠外营养支持(TPN),使用促进胃肠动力药物等方法,保守治疗,5例患者保守治疗2周后症状无明显改善,积极性行剖腹探查,松解粘连,空肠造瘘等治疗。结果15例保守治疗及5例手术治疗的患者均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症状消失,随访半年,无胃排空症状复发。结论对腹部手术后出现胃肠排空功能障碍的患者予以积极综合治疗,效果好,能促进患者胃肠排空功能障碍的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及治疗。方法对2005年2月至2009年11月治疗的腹部手术术后的功能性胃排空障碍25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给予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疗法、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利用胃镜肠镜及促胃肠动力药物等非手术疗法后均治愈出院,避免再次手术。结论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有多种原因,联用多种非手术疗法可治愈术后胃排空障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部肿瘤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发病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自1995年4月至2005年10月收治的18例腹部肿瘤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患者的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均采取保守治疗,16例经非手术治疗后3~6周恢复胃动力治愈,2例死于肺感染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腹部肿瘤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以保守治疗为主,对于创伤大、时间长的腹部肿瘤手术,预防性营养性空肠造口术是可取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995年5月~2005年5月收治的30例腹部手术后胃排空障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发生于腹部手术后3~14天。本组经非手术治疗于术后7~30天恢复胃动力,均痊愈出院。结论: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是多因素的,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方法。采取非手术疗法可治愈胃排空障碍,尽量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并发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发病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食管癌术后并发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例资料及治疗方法。结果 14例患者经综合保守治疗全部治愈,均于术后11~26 d恢复胃动力,无一例再手术病例。结论对食管癌切除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患者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注意鉴别发病原因,根据病因给予积极的综合保守治疗,促进胃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排空障碍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腹部手术后发生胃排空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8例均经非手术治疗而治愈。其中27例在术后17~30 d恢复,1例在术后46 d恢复。结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术后稍长的胃肠外营养以及胃肠动力药物的应用是减少和治疗胃排空障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黄珠兰  梅益兴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4):1811-1811
目的:探讨胃切除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94~2004年间15例胃切除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14~61天内治愈。结论:上消化道造影、胃镜检查对其有诊断价值。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经禁食、胃肠减压、营养支持、胃动力药物等保守治疗是可治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临床治疗措施.方法 FDGE保守治疗措施包括:禁食水,持续有效的胃肠减压,胃空虚后,胃壁血流增加,应用等渗盐水洗胃可以改善内环境,减轻胃壁水肿,温等渗盐水洗胃可进一步增加胃壁血流,3%氯化钠溶液可减轻胃壁及吻合口水肿;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均衡全面的营养支持治疗;胃肠动力药的应用,增强胃蠕动,促进胃排空.结果 本组41例患者均经非手术治疗而治愈,胃排空功能恢复,正常进食,经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 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发病原因较多,机制尚未明确.对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应当早发现、早治疗,给予胃肠减压,加强营养支持,经严格保守治疗,绝大部分可自行缓解.切不可盲目手术治疗,以降低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5例腹部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病例的病因及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均发生于腹部手术4~14d,经非手术治疗后,恢复胃动力出院,7例患者30d内恢复,7例患者30~50d内恢复,1例术后72d出院。结论腹部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是多因素的,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辅助检查方法,一般采取非手术治疗可治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单纯性胃动力性因素引起的胃排空障碍的病因、发生机理、临床诊断、治疗措施及预防。方法总结近10年来我院上腹部手术后32例典型的胃动力因素引起的胃排空障碍的临床资料的回顾研究。结果本组32例患者均经过胃镜和胃钡餐X线检查证实为动力性胃排空障碍,发生在术后3~7d,经过7~45d保守治疗,胃的蠕动功能恢复,胃的排空障碍消失,患者康复出院。结论上腹部手术后胃动力性排空障碍,保守治疗效果良好,一般无需手术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食管癌切除术后对胃排空障碍的认识,早期如何明确诊断,改进治疗效果。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12例食管癌术后胃排空障碍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患者全部经保守治愈2,例机械性胃排空障碍患者经手术治愈。结论胃排空障碍是食管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进展快,危害大,正确的诊断功能性或机械性是治疗此类并发症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Functional dyspepsia is a clinical syndrome that features abdominal symptoms centered in the upper abdomen without an organic basis. Three possible mechanisms of gastric dysfunction could be related to functional dyspepsia: 1)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 2) impaired gastric accommodation to food intake, and 3) hypersensitivity to gastric distention.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 has been suggested to lead to prolonged antral distension that causes dyspeptic symptoms.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 is therefore a focal point of debate about anorexia caused by dyspepsia, and prokinetic agents are often administered in Japan for its treatment. Recently, we found that addition of monosodium l-glutamate (MSG) to a high-energy liquid diet rich in casein promoted gastric emptying in healthy men. Therefore, another potential method to improve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 could be enhancement of chemosensors that activate the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innervating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In conclusion, enrichment with glutamate promoted gastric emptying after intake of a high-protein meal, suggesting that free glutamate is important for protein digestion and that MSG may be helpful for management of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 in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dyspepsia.  相似文献   

14.
李军 《临床医药实践》2012,21(5):340-341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FDGE)发生的病因、诊断方法及治疗手段。方法:对2007年5月—2011年5月因胃大部切除术后出现胃排空障碍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期间行胃大部切除术的134例患者中,8例出现胃排空障碍,发生率为6%。术前流出道梗阻和胃肠手术吻合方式是诱发本病的危险因素。X线口服造影、胃镜是诊断FDGE的重要手段。8例经对症保守治疗13~35 d后均治愈。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在临床上的发生率并不少见,准确诊断及积极治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陈垦 《中国药房》2011,(32):3023-3024
目的:观察红霉素联合多潘立酮混悬液治疗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疗效。方法:将45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均用胃管注入多潘立酮混悬液,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补充营养物质;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红霉素6~8mg·kg-1·d-1,分2次加入5%葡萄糖液250mL,早晚静脉滴注,连用21d。结果:治疗21d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1.3%,对照组为63.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结论:红霉素联合多潘立酮混悬液治疗胰头癌PD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6.
食管贲门癌切除后胸胃排空障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仕骏 《中国基层医药》2004,11(9):1060-1061
目的 治疗和预防食管贲门癌切除后胸胃排空障碍。方法 回顾性分析3840例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发生胸胃排空障碍42例的病因和诊治情况。结果 功能性胸胃排空障碍24例,机械性18例,其中,重建食管膈裂孔过紧2例,食管裂孔回缩狭窄2例,胃上提过多幽门牵拉过紧成角6例,胃在幽门处扭转2例,幽门被纤维粘连索带压迫6例。功能性胸胃排空障碍经保守治疗全部治愈,机械性胃排空障碍则全部行手术治疗而愈。结论 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胸胃排空障碍多与手术操作不当有关,术中正确细致的操作是预防这一并发症的关键。功能性胃排空障碍保守治疗可治愈,机械性胃排空障碍尽早确诊、及时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发生胃排空障碍的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2000年10月至2011年10月28例腹部手术后出现胃排空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28例腹部手术后患者,均于术后1周左右发生胃排空障碍,经全身支持疗法+胃肠动力药+中医针灸、热敷治疗而痊愈,治愈率100%,平均治疗时间26(10~45)d.结论 腹部手术后胃排空障碍,采用中西医结合全身综合性治疗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8.
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胃排空功能改变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胃排空功能的异常与症状之间的关系及西沙比利疗效。方法 :对 3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 4种症状进行分级 ,并行胃排空检查 ,分别与健康人对照组 12例比较 ,并与西沙比利 5mg ,po ,tid治疗后自身对照比较。结果 :半排时间固体实验组治疗前为 5 9min±s 10min ,健康人对照组为 5 0min± 11min(P <0 .0 5 ) ,治疗后为 4 9min± 9min(P <0 .0 5 ) ;液体半排时间分别为 13min± 4min ,15min± 6min (P >0 .0 5 ) ,治疗后为 13min± 3min与治疗前比较P >0 .0 5。腹胀、腹痛、恶心、呕吐与固体胃排空延迟的回归系数分别为 0 .381,0 .5 43,0 .178,0 .4 63。结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固体胃排空延迟 ,且可被西沙比利纠正 ,腹胀、腹痛、呕吐是固体胃排空延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