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良乳腺癌根治术治疗乳腺癌15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改良乳腺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8例乳腺癌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保留胸大、小肌)的治疗效果。结果158例患者中术后发生皮下积液12例,切口皮缘坏死6例,上肢淋巴性水肿(轻度)8例。3年生存率为86.07%,5年生存率70.88%。结论采用保留胸大、小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中避免损伤神经,术后综合性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胸廓外形和肢体功能,提高了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地奥司明在预防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患侧上肢水肿等方面的临床作用。方法将156例Ⅱ、Ⅲ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8例。由同一手术组完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术后第一天开始口服地奥司明片,每次500mg,1日2次,共14d;对照组仅行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发生皮下积液4例(5.1%)、皮瓣坏死2例(2.6%)、患侧上肢水肿3例(3.8%);对照组发生皮下积液12例(15.4%)、皮瓣坏死8例(10.3%)、患侧上肢水肿11例(14.1%),两组分别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应用地奥司明能有效降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患侧上肢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60例乳腺癌患者均在病理组织学检查下证实,同时排除合并有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精神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给予相同的手术治疗方法(实施乳腺癌根治术或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皮瓣坏死、皮下积液、活动受限、患侧肢体水肿)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中术后并发症(皮瓣坏死1例、皮下积液1例、活动受限1例、患侧肢体水肿1例)发生率为13.3%;对照组患者中术后并发症(皮瓣坏死1例、皮下积液4例、活动受限6例、患侧肢体水肿3例)发生率为46.7%;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减少乳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对420例乳腺癌术后105例上肢淋巴水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0例乳癌根治术患者中,160例行Halsted根治术,发生患侧上肢淋巴水肿54例,发生率33.75%(54/160),其中Ⅰ级27例、Ⅱ级18例、Ⅲ级9例;260例行Patey改良根治术,51例发生淋巴上肢水肿,发生率为19.61%(51/260)其中Ⅰ级27例、Ⅱ级15例、Ⅲ级9例。根治组术后放疗127例,发生上肢淋巴水肿47例。改良根治组放疗112例,发生上肢淋巴水肿37例。结论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与手术方式和术后放疗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和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常见并发症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整理本科2008年1月~2013年10月期间113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历,分析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总结预防措施.结果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共发生并发症33例(29.20%),其中出血发生率18.18%(6/33),皮瓣坏死发生率33.33%(11/33),皮下积液发生率24.44%(8/33),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9.09%(3/33),腋窝血管和神经损伤发生率15.15%(5/33).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常见并发症与术中操作不当和术后护理不规范等因素有关,通过强化手术技巧和护理规范等措施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改善预后和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早中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8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中期乳腺癌保留胸大、小肌改良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乳腺癌(Ⅰ期23例,Ⅱ期58例。Ⅲ期3例)施行保留胸大、小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的治疗结果。结果84例患者中术后,皮缘坏死4例(4.8%),上肢淋巴性水肿3例(3.6%),胸肌挛缩伴同侧上臂运动障碍5例(5.9%)。3年生存率为84.7%,5年生存率为66.7%,其中Ⅰ期5年生存率为84.2%,Ⅱ期5年生存率为56.8%。结论重视保护胸外侧支神经可避免胸肌挛缩导致的上臂运动障碍,重视术后早期化疗能有效地预防复发和转移,重视加强术后综合治疗可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乳腺癌保乳术及其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56例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156例乳腺癌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恢复好,其中124例无并发症(79.5%),皮下积液20例(12.8%),上肢淋巴水肿8例(5.1%),部分皮瓣坏死2例(1.3%),皮下出血2例(1.3%);随访6个月~3年未发现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早期乳腺癌行保乳术疗效满意,美容效果良好,正确操作及护理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中国医药科学》2016,(18):147-149
目的探讨分析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单侧乳腺癌女性患者4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发生上肢淋巴水肿分为上肢淋巴水肿组103例和非上肢淋巴水肿组297例;对所有受试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质指数、淋巴结转移、腋窝淋巴结清扫、放射治疗及术后愈合并发症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质指数、腋窝淋巴结清扫、放射治疗及术后愈合并发症是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上肢淋巴水肿具有诸多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出现以上危险因素的手术者应给与高度重视,以便对其采取措施,减少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乳腺癌施行保留胸大、小肌的改良根治术的治疗效果。结果100例患者术后发生皮缘坏死8例(8%),皮下积液6例(6%),上肢淋巴性水肿5例(5%),胸肌挛缩伴同侧上臂运动障碍5例(5%)。3年生存率81%,5年生存率62%。结论术中规范操作和正确处理,术后早期化疗、放疗及综合治疗可以减少并发症,预防复发和转移,提高远期疗效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了我院乳腺癌手术患者138例,发生并发症55例。结果 138例乳腺癌手术患者并发腋静脉损伤2例(1.4%),皮瓣坏死19例(13.8%),皮下积液17例(12.3%)。患侧上肢水肿8例(5.8%),上肢活动受限9例(6.5%)。结论乳腺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与手术操作、术后腋窝的加压包扎及引流有关。术中仔细操作、术后精心护理、完善每一个细节,才能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11.
上肢淋巴水肿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breast cancer related lymphedema, BCRL)常见的并发症,由于术中清除腋窝淋巴结,切断了大量淋巴管,造成延迟出现的持续加重的上肢水肿.大约有6%~30%[1]患者在乳腺癌根治或改良根治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上肢淋巴水肿,其发病机理尚不清楚.乳腺癌中医古称"乳岩",是由于正气不足、邪气积聚而引起,乳腺癌经手术治疗必损伤脉络,造成气虚、血瘀、水停泛溢上肢,因此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属于中医学"溢饮"、"水肿"的范畴.目前中西医仍无根治方法.现就BCRL的发生机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治疗及预防的新进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手术刀与电刀游离皮瓣两种方法防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126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皮下注射含肾上腺素盐水膨胀液后用手术刀游离皮瓣,对照组单用电刀游离皮瓣。结果治疗组发生皮下积液8例(12.7%),对照组发生皮下积液21例(33.3%)。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皮下积液发生率显著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后手术刀游离皮瓣是防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有效措施,为预防皮下积液的发生,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腋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mtercostorachialnerve,ICBN),对术后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的临床意义。方法将Ⅲa期以下乳腺癌患者240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140例)行乳腺癌腋淋巴结清扫时解剖保留ICBN,对照组(80例)手术时未行解剖,保留ICBN,两组术后均经康复运动。结果全部病例经随访一年,实验组及对照组术后上肢及腋部发生麻木、烧灼等感觉异常发生率分别为4.3%及80%,疼痛发生率分别为5.7%及85%,上肢水肿发生率分别为0及10%。实验组上肢及腋部麻木、烧灼感等感觉异常及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腋淋巴结清扫中保留肋问臂神经可有效减少上臂及腋部感觉异及疼痛的发生,同时还可减少术后上肢水肿的发生,从而改善术后上肢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心理负担,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碘仿液创面冲洗在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淋巴液漏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方法对30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中创面进行碘仿液冲洗,比较与对照组患者术后创面淋巴液漏和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情况及完全拔除引流管的时间。结果实验组3例患者发生淋巴液漏,对照组10例发生淋巴液漏(χ2=4.18,P<0.05);实验组患者较早完全拔除引流管(χ2=16.53,P<0.05);患侧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未增加(χ2=1.298,P>0.05)。结论碘仿液创面冲洗可以显著降低乳腺癌根治术后淋巴液漏的发生率,缩短皮下负压引流时间,不增加患侧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为临床预防乳腺癌术后淋巴液漏提供了新的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乳腺癌严重威胁我国女性的健康~([1,2])。随着对乳腺癌的不断研究,出现了多种针对乳腺癌治疗方法,其中手术治疗一直都是乳腺癌治疗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但是乳腺癌手术的切除范围比较大,容易造成较大的创伤,所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3])。其中皮下积液和上肢淋巴水肿是发生率最高的并发症。本研究,主要分析乳腺癌皮下积液的危险因素,以及皮下积液对于患者上肢淋巴水肿发  相似文献   

16.
周柏林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6):174-175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3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其中完整保留肋间臂神经38例,切除肋间臂神经15例。对所有患者术后进行随访观察并记录上肢功能及感觉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淋巴清扫效果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保留ICBN组上肢感觉障碍发生率为10.5%(4/38),未保留ICBN组发生率为73.3%(11/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根治术中保留ICBN可有效的减少肢体感觉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其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48例乳腺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术后进行心理护理及整体护理,观察期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效果。结果本组乳腺癌患者48例经过悉心的护理,发生皮下积液7例,皮瓣坏死3例,上肢淋巴水肿4例,上肢抬举受限2例。结论对乳腺癌患者术后进行悉心护理,可以有效地预防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8.
刘勇  李强 《中国实用医药》2010,5(21):102-103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措施。方法对2000~2009年手术治疗184例乳腺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分析发生并发症的原因,提出预防和处理措施。结果 184例乳腺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9.56%,其中皮瓣坏死23例(12.5%),皮下积液10例(5.43%),患侧上肢轻度肿胀3例(1.63%),经治疗均获痊愈。结论乳腺癌术后并发症是可以预防的,出现了并发症若能及时妥善的处理均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费阳  王世斌 《医药导报》2010,29(10):1310-1311
目的 研究地奥司明在预防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患侧上肢水肿等方面的临床作用. 方法将86例Ⅱ、Ⅲ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 由同一手术组完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胸骨旁及腋窝置“Y”型管接负压引流、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治疗组术后除常规抗生素治疗外,第1天开始口服地奥司明片, 每次500 mg ,bid,共14 d;对照组仅行常规治疗. 结果 治疗组发生皮下积液6例(14.0%)、皮瓣坏死1例(2.3%)、患侧上肢水肿3例(7.0%);对照组发生皮下积液14例(32.6%)、皮瓣坏死3例(7.0%)、患侧上肢水肿10例(23.3%),两组分别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应用地奥司明能有效降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患侧上肢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案例总结出引发乳腺癌淋巴清扫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主要因素。方法对408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比不同的手术方式、淋巴结清扫范围、伤口愈合等不同状况下,病患出现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情况。结果 408例乳腺癌淋巴清扫案例中,85例(17.7%)出现上肢水肿,其中轻度水肿43例(50.6%),中度水肿34例(40%),重度水肿8例(9.4%)。引发乳腺癌淋巴清扫术后上肢水肿的因素为手术方式、化疗、伤口愈合等。结论在实际治疗中避免危险因素可降低乳腺癌淋巴清扫术后的上肢淋巴水肿的出现概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