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例1:男,27岁。因劳累后出现持续性心前区疼痛3h而入院。急查心电图示V1~V3ST段抬高,疑诊心肌梗死,立即含服硝苯吡啶20mg。患者既往有长期大量吸烟史(平均20-40支/d,10年以上)。查体:血压16/12kPa,急性重病容,双肺(-),心率110次/min,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腹部及神经系统未见异常。次日复查心电图示V1~V3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上单向曲线,  相似文献   

2.
李建春  李明  梁兵  许柳芹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2):1796-1796
患者,男,25岁,个体户。因胸闷、胸痛40min入院。平素大饮酒、活动少、吸烟40支/d。查体:BP135/86mmHg,肥胖(身高170cm,体重96kg)。重病窖,心肺腹体检无特殊,急诊血Rt正常。急诊ECG:avRST段抬高0.3mV、V2ST段下移0.35mV、V3ST段下移0.4mV、V4ST段下移0.4mV、V2~V4T波倒置。急诊心肌酶正常,总胆固醇7.45mmol/L,甘油三脂5.60mmol/L。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抬高的ST段下降幅度,评价溶栓治疗过程中ST段改变对患者心功能的预测价值。方法110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行尿激酶溶栓治疗,并计算溶栓后2h内ST段抬高振幅总和(ΣSTE)的下降幅度。结果溶栓治疗2h后,ΣSTE较溶栓治疗前下降大于50%时,患者自觉胸痛症状消失,心功能得到较好保护。而ΣSTE较治疗前下降小于50%时,患者心功能不同程度受损。结论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经早期溶栓治疗后,其抬高的ST段下降幅度可作为心肌血供能否恢复的间接预测指标,从而能较准确地反映心肌再灌注情况及预测心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4.
1临床资料 患者,男,30岁,因车祸致左侧多处肋骨骨折,24h收入院,经动态心电监测,对症治疗后痊愈出院。患者入院时,诉左胸疼痛,无胸闷憋气。查体:BP:16/10kpa(120/75mmHg)神清,胸廊挤压试验( ),心率105次/min,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电图示:心率110次/min,PR=0.14s,QRS0.08s,无异常Q波,ST段,V1-V6斜行抬高,  相似文献   

5.
病例患者,男性,78岁,因"反复胸痛1年余,头痛伴晕厥10d"于2011年8月16日入院。2010年3月13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心前区疼痛及胸闷,由家属送至某三级医院急诊,心电图示V1-6 ST段弓背抬高,CK,CK-MB,肌钙蛋白I明显升高,诊断为冠心病急性广泛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经溶栓后心电图恢复正常,行冠脉造影未发现血管异常。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76岁,2004年4月2日突发胸闷、胸痛、呼吸困难,伴有面色苍白,四肢冰冷。口服硝酸异山梨酯10mg不能缓解。于发病1h后急诊入院。检查:患者痛苦表情,口唇紫绀,呼吸细弱,神志模糊。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0.3~0.5mV。  相似文献   

7.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73岁。因反复胸骨后压榨样痛5d,加重3h于2005年11月18日入院。体查:脉搏82次,min,血压130/80mmHg。急性痛苦面容,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82次/min,心律齐,心音稍低钝,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及第3心音。心肌酶CK—MB:30u/L,心电图示:V1-V3ST段抬高1.0mv。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64岁,以反复阵发性心前区闷痛3年再发1小时为主诉入院。体检:T36.5℃,P64次/分,R18次/分,BP15.5/8.13kPa,心界无扩大,未闻及杂音。入院后即查心电图,示V3、V4导联ST段明显上抬,V1导联呈rsR’型,QRS明显增宽。心电图诊断:(1)变异型心绞痛;(2)CRBBB。入院后1小时第二次查心电图,可见ST段明显上抬的V3、V4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61岁。因发作性心前区、左肩背部疼痛15d,再发2h于2001-03-12急诊入院。平素身体健康,无高血压病及糖尿病史。入院时查体:血压130/90mmHg。急性痛苦病容,面色苍白,全身大汗。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罗音。心浊音界不扩大,心率80次/min,律齐,心音低钝,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心电图示V1~V4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0.2~0.5mv。诊断:急性前间壁心肌梗塞。入院后给予舌下含化和静脉滴注硝酸甘油效果差,即给予尿激酶130万U(2.2万u/kg)行静脉溶栓治疗。滴入17min时心电监护出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瑞替普酶(派通欣)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在给予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瑞替普酶溶栓治疗,首次10MU缓慢静注>3min,30min后重复上述剂量,同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0.4 mL,每12 h 1次,共7日,观察疗效。结果 20例中,判断为再通14例,不能判为再通6例,总有效率70%。所有患者无严重出血倾向。结论瑞替普酶可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溶栓治疗,但临床疗效的评估需扩大观察样本。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ST段回落(STR)不良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556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直接PCI术,术前及术后1h各记录心电图1次,分析STR情况.STR≥50%患者为STR组(387例),STR< 50%患者为STR不良组(169例),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加以比较.结果 STR组与STR不良组患者性别、年龄和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比例及血TC、LDL、T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TR不良组入院时血白细胞计数、胸痛至再灌注时间及前壁心肌梗死、入院心功能killip分级>2级患者比例高于STR组[分别为(12.1±3.1)×109/L比(10.1±2.3)×109/L,(8±5)h比(5±3)h,51.5% (87/169)比32.1% (124/387),43.8% (74/169)比24.5%(95/387)],心肌梗死前心绞痛患者比例低于STR组[49.7% (84/169)比69.0%(267/3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入院时血白细胞计数及心肌梗死前心绞痛、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胸痛至再灌注时间、入院心功能killip分级>2级是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STR不良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2.
徐传山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7):166-166,169
目的:分析12导联体表心电图aVR导联ST段抬高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后1个月内出现心源性猝死、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的发生率的关系,探讨其对心肌梗死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7年1月~2009年10月首次因急性心肌梗死入院伴aVR导联ST段抬高的35例患者与aVR导联非ST段抬高的40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ST段抬高组发生心脏事件16例,占45.71%,ST段无抬高组发生心脏事件5例,占12.50%,两组间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当高度重视aVR导联ST段抬高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替罗非班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5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替罗非班治疗.两组均于用药后4h、24h、72h观察ST段恢复情况.结果 治愈率观察组为80.00%,对照组为67.27%;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2.73%,对照组为85.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4h、24h、72h ST段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显著,可使病变的ST段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ST段抬高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分组对比ST段抬高最大幅度、ST段抬高总导联数、ST段抬高总和对AMI患者30 d病死率、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再梗、梗死后心绞痛的发生率及一年内心血管事件的影响.结果 ST段抬高幅度越大,ST段抬高导联数越多,ST段抬高总和越大,其30 d病死率、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发生率越高(P<0.05);梗死后心绞痛、一年内心血管事件和30d再梗发生率也升高,但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ST段抬高幅度越大.ST段抬高导联数越多,ST段抬高总和越大,早期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5.
谭慧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6):1664-1664
急性心肌梗死(AMI)前壁和下壁ST段同时抬高较少见,其冠状动脉造影(CAG)则更少有报道。现就我院收治的1例该病例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男,57岁,因“胸闷4天,胸痛8小时”收住,患者近4天来,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持续约20分钟左右自行缓解,每天发作2~3次,8小时前突感胸骨后压榨性  相似文献   

16.
李科民  吕九华  李新 《淮海医药》2009,27(4):289-29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墓碑型心电图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114例AMI患者入院后根据ST段抬高的类型分为2组:A组:ST段抬高呈墓碑型;共20例,B组:ST段抬高呈非墓碑型,包括弓背向上型、斜直型、新月型或平顶型,共94例,对比分析2组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ST段抬高AMI住院期间Ⅲ~Ⅳ级心功能患者、死亡率均超过B组(P〈0.005)。心源性休克及急性左心衰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B组(P〈0.005)。结论墓碑型ST段抬高AMI患者左心功能受损严重,泵衰竭发生率及死亡率高,临床预后差。ST段抬高呈斜直型、新月型或平顶型AMI临床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7.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常合并右室梗死,约占下壁梗死的40%。临床上可根据心电图右侧胸前导联(V3R—V7R)的特征性改变而作出诊断。然而,在大多数医院右侧胸前导联并非常规记录。并且右侧胸前导联ST段抬高时间较短。约55%的患者ST段在发病后10h内降至正常。因此难免有遗漏右室梗死的诊断,有文献报道,下壁心梗时,常规EKG主要反映下壁心电活动的Ⅱ、Ⅲ、avF导联在右室梗死时可有明显变化。并发现下壁心梗ST段抬高STⅢ/Ⅱ〉1,可用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梗死的临床诊断。本文通过回顾性研究我院近10年来下壁梗死合并右室梗死患者STⅢ/Ⅱ〉1并探讨sTⅢ/Ⅱ〉1在诊断右室梗死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糖尿病合并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可行性。方法对20例糖尿病合并非ST段抬高的ACS患者,在充分抗凝、抗血小板基础上延迟2h静滴尿激酶50万IU,q12h×2d。结果48h内胸痛完全消失和(或)下降的ST段回升50%以上共15例(占75%);48h后至3个月观察期内心脏事件(包括再发胸痛、AMI、死亡)总次数为15次,涉及病例为4例;8例有视网膜病变患者均无出血并发症。结论在充分抗凝、抗血小板基础上延迟2h应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糖尿病合并非ST抬高的ACS方案疗效显著,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白细胞与钾离子联合辅助诊断早期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AIM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心电图特征将其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45例以及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40例,同时选取正常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抽取三组静脉血液分别测定白细胞及血钾离子浓度。结果与对照组及NSTEMI组相比,STEMI组钾离子浓度显著下降,而白细胞总数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EMI组以血钾离子浓度≤3.8nmol/L作为分界线,将患者分为低血钾组28例(K+≤3.8nmol/L)以及高血钾组(K+≥3.8nmol/L)17例,与低血钾组相比,高血钾组患者白细胞总数显著下降,发病时间至入院时间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因素分析可知STEMI患者血钾水平与发病时间呈正相关(r=0.412,P=0.000),而与白细胞总数呈负相关(r=-0.365,P=0.002)。结论早期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钾离子浓度及白细胞总数显著低于非早期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及正常人群,且早期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低血钾症发生率较高。通过测定患者白细胞总数及钾离子浓度有助于对早期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20.
运动试验时一过性ST段抬高见于2-8%的患者,然而,这些患者多为患过心肌梗塞,梗塞部位导联的ST段抬高,其发病机理可能与室壁运动或心肌缺血有关。而对无心肌梗塞的患者,ST段抬高多与血管严重狭窄和血管痉挛有关,其发生率尚不清楚。本文报告6例运动试验时出现ST段抬高的非心肌梗塞患者,旨在探讨其与血管病变的关系及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