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恶性阻塞性黄疸(MOJ)介入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03/2007-01我科行介入治疗的27例老年MOJ患者病例资料,观察术后肝功能、黄疸指数变化情况,随访疗效。结果:27例中内外引流管配合内支架置入6例,单纯内支架置入12例,内外引流管置入7例,外引流管置入2例。24例血胆红素水平逐渐消退,3例患者因肿瘤进展致胆汁引流不畅,其中2例死于胆系感染,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个体化介入治疗老年MOJ患者,疗效确切,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肝胆管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恶性阻塞性黄疸14例实施围手术期的健康宣教,给予术前、术中及术后的观察与护理、及时处理并发症。结果 13例黄疸症状减退,7~10 d后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明显降低。1例引流不畅,黄疸无减退,2个月后死亡。结论 PTCD是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严密观察病情,加强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和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方法及疗效。方法:38例患者经影像学和血液生化检查诊断为恶性梗阻性黄疸,男22例,女16例,平均年龄65.3岁。所有患者行PTCD和内支架置入术。结果:内支架置入21例23个,其中2例患者左右胆管各置入支架1个, 11例置入支架同时行外引流或内外引流,4例外引流患者经介入化疗后再次置入支架成功。17例为单纯外引流或内外引流。术后患者血清胆红素及肝功能均明显好转,并发症发生率约为10%,其中胆道感染1例,一过性胆道出血2例,一过性胆汁外渗1例,经治疗后症状消失。结论:PTCD术和内支架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安全,并发症少。[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5.
我们2001-04~2005-08采取经皮肝穿外引流、内外引流、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梗阻性黄疸,疗效较好,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和讨论阻塞性黄疸的介入治疗方法。方法本组阻塞性黄疸患者46例,结石和恶性肿瘤分别为4例和42例.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外引流、内外引流及胆管内支架治疗。结果对于胆管结石患者经过1wk的引流减黄,为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创造了条件;恶性胆管阻塞者经过介入治疗解决了黄疸问题,增强了食欲,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本组经过对阻塞性黄疸患者的介入治疗,证明介入治疗阻塞性黄疸为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附3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恶性阻塞性黄疸的治疗方法。方法搜集2001年2月一2002年2月进修期间完整资料36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6例中24例行单纯行内外引流术,12例引流2周后成功放置支架。胆汁由最初松稠深褐色逐渐转为金黄色,术后1周内血胆红素测定明显下降,心理精神状态明显改善,食欲增加,顽固性皮肤瘙痒消失。术后观察1周带管出院。结论恶性阻塞性黄疸行介入治疗方法简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阻塞性黄疸87例超声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总结用超声诊断阻塞性黄疸的要点。方法:对87例阻塞性黄疸患者进行超声检查,根据各自的超声影像特点进行诊断。结果:诊断出胆系肝外结石59例,占67.8%。超声显示胆囊体积增大,胆囊壁增厚;肝内胆管扩张,呈“平行管征”,或呈“树枝状”扩张,管径〉3mm;肝外胆管扩张,呈“双筒猎枪征”,管径〉7mm,最大管径可达25mm;胆管壁增厚,连线完整,管腔内可见结石强光团填塞,后伴声影。其次是恶性梗阻性黄疸20例,占23.0%。结论:超声检查无损伤性、操作简便,能显示胆管的形态学变化,明确诊断阻塞性黄疸,在大部分病例中还可确定梗阻的病因,是有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随着内镜介入放射医学的进步,对阻塞性黄疸的治疗有了新的途径,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是目前治疗阻塞性黄疸的主要手段之一。相对老年急性患者,常因并发心脑血管疾病,危险性较大,尽管有较先进的监护手段和新的较强的抗生素,但病死率仍很高,而ENBD对这些老年患者是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作者通过对96例老年患者ENBD治疗和护理,收到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恶性梗阻性黄疸行胆管引流术或支架置人术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恶性梗阻性黄疸172例,根据胆管梗阻情况,施行胆管引流术或胆管支架置入术。观察近期疗效和生存时间,记录、分析并发症。结果全部病例均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或胆管支架置入成功。术后血清胆红素由(392±121)μmol/L降至(122±97)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LT由术前(165.2±102.3)U/L(62.5±26.1)U/L(P〈0.01)。全组中位生存时间256d,1、3、6和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5.3%,89.4%,49.7%和20.6%。并发症:腹腔出血2例,胆汁瘤1例;胆系感染42例;急性胰腺炎12例;胆道出血13例。结论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延长患者生存期,但要有效防治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放置胆管支架治疗恶性胆管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恶性胆管梗阻住院患者,通过 ERCP 行胆管支架置入术,分析其肝功能改善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28例患者中25例插管成功,成功率为89.2%(25/28);术后黄疸明显消退,放置胆管支架引流1周后复查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和γ-谷氨酰转移酶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 ERCP 放置胆管支架为治疗恶性胆管梗阻性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恶性梗阻性黄疸并发胆源性肝脓肿介入治疗1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MOJ)并发胆源性肝脓肿的介入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06~2006-05并发胆源性肝脓肿的MOJ病例12例,采取不同的介入治疗方法,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2例患者肝脓肿均得到控制,经随访7例死于恶性肿瘤进展,另5例仍带瘤生存。结论:针对胆源性肝脓肿的大小、分布、数目等情况,采用脓腔穿刺抽吸引流术、经导管脓腔/胆道抗生素灌洗术、动脉和(或)静脉内抗生素灌注术等综合介入治疗,初步疗效肯定、方法简单、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总结阻塞性黄疸超声诊断的特点。方法:对78例阻塞性黄疸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分析各疾病的超声影像特点。结果:发现胆系肝外结石56例.占71.8%。超声显示胆囊体积增大,胆囊壁增厚;肝内胆管扩张,呈“平行管征”,或呈“树枝状”扩张,管径大于3mm;肝外胆管扩张,呈“双筒猎枪征”,管径〉7mm,最大管径可达25mm;胆管壁增厚,连线完整,管腔内可见结石强光团填塞,后伴声影。其次是恶性梗阻性黄疸17例,占21.8%。结论:超声检查无损伤性、操作简便,能显示胆管的形态学变化,明确诊断阻塞性黄疸,在大部分病例中还可确定梗阻的病因,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4.
恶性梗阻性黄疸双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双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13例。年龄58~77岁,PTCD术后均留置内支架,后行TAIC治疗。比较手术前后血清胆红素变化情况及统计生存时间。结果:治疗后血清胆红素明吼下降,全部病例生存时问为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36个月分别为84.6%(11/13)、61.54%(8/13)、46.15%(6/13)、30.77%(4/13)、15.38%(2/13)。结论:VFCD术后置入内支架结合TAIC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疗效好,确能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5.
经皮肝穿刺胆管内支架置入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2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引流及胆管支架置入对恶性阻塞性黄疸临床应用及操作方法。方法:对恶性肿瘤引起的阻塞性黄疸患者23例次,行经皮肝胆管穿刺引流及胆管置管。结果:23例患者均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黄疸均明显减轻;为减少外引流的不良反应,行胆管支架置入术,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黄疸减退率100%。结论:经皮肝穿刺胆管内支架置入治疗是对恶性肿瘤所致阻塞性黄疸患者姑息治疗的有效方法。其操作方法值得深入探讨及掌握。  相似文献   

16.
全面认识老年结石阻塞性黄疸之特点及对各脏器的影响,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重要因素。本文就我院1994年~1996年收治的38例老年结石阻塞性黄疸的围手术期处理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镜下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40例内镜下行金属支架置入术,严密观察患者的腹痛、发热、皮肤巩膜黄染等症状是否改善。结果内镜下金属支架置入术经过顺利,解除和缓解了胆道的梗阻和狭窄,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了生活质量,延长生命,术后无胆瘘、胆道出血和感染、胰腺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和准确的术中配合,针对性的护理及对恶性阻塞性黄疸行内镜下金属支架置入术后患者严密观察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阻塞性黄疸是由于肿瘤、结石、炎症等原因造成肝脏内外胆管阻塞、扩张所引起的症侯群。我们对89例阻塞性黄疸患者的超声诊断隋况进行了分析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恶性梗阻性黄疸(梗黄)主要由原发性胆管癌、肝癌、胰头壶腹癌及转移癌侵犯胆管所致。近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目前最理想的治疗方法仍首选根治性手术,其治疗效果远高于单纯内引流术,但是在就诊的恶性梗黄病例中多数已属晚期,失去切除原发灶的条件,因此有效的姑息内引流术显得更为重要。自1998年以来,我院运用内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黄28例,报告如卜.  相似文献   

20.
吴加里  吴江 《临床医学》2006,26(9):47-48
目的探讨B超对各种类型的阻塞性黄疸的诊断价值与病理分析。方法总结和分析116例各种原因引起的阻塞性黄疽。结合B型超声检查与手术和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116例阻塞性黄疸中来源于胰头部占位43例,胆总管占位63例,十二指肠乳头及壶腹部占位10例。B型超声检查对占位病灶诊断敏感性达87.61%,特异性100%.准确率85.34%。结论B型超声对各种病因所致阻塞性黄疸的诊断是很好的显像方法,结合临床可提高该病变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