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恶性肿瘤化疗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应用时间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在肿瘤化疗后适合的用药时间。方法 利用随机分组和分组对照方法。治疗组20例,化疗结束24h后即应用G-CSF,对照组20例,化疗后发现白细胞下降时使用G-CSF。结果 化疗结束24h后即应用G-CSF可有效防止白细胞(WBC)过度下降,并可使其明显上升。结论 化疖4h后即应用G-CSF,可减轻化疗后骨髓抑制和为如期化疗提供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国产粒细胞刺激因子(立生素G-CSF)在恶性肿瘤病人化疗过程中预防和治疗粒细胞减少的疗效.方法:240例病人,分为3组.第1组61例,化疗前WBC<4.0×109·L-1.用G-CSF 3~5 μg·kg-1·d-1,至WBC升至正常范围维持一周后开始化疗,化疗结束后,24~48 h,给予G-CSF,连用7~14 d;第2组,81例,既往有因化疗而WBC减少史,该次化疗前WBC正常范围.化疗结束后24~48 h应用G-CSF,连用7~14 d,剂量同1组;3组,首次化疗病人,98例,WBC正常范围,化疗结束后,每2天查WBC一次,当WBC<4.0×109/L时,开始应用G-CSF.结果:第1组7 d内WBC减少者18例,14 d仍未升至正常者8例;第2组分别是19例,5例;第3组分别是70例,23例.第1,2两组与第3组相比,其WBC降低例数明显减少(P<0.01),住院天数也明显缩短(P<0.01).结论:国产G-CSF能够预防和治疗恶性肿瘤病人化疗阶段的粒细胞减少.  相似文献   

4.
刘魁凤 《新药与临床》1997,16(2):106-107
目的:比较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因化学治疗(化疗)致骨髓抑制的疗效。方法:39例恶性肿瘤病人随机分GM-CSF组18例(男性12例,女性6例,中位年龄42a)与G-CSF组21例(男性13例,女性8例,中位年龄53a)。因化疗后引起骨髓抑制,分别应用GM-CSF150μg/d与G-CSF100μg/d,sc,qd×(2 ̄6)d。结果:2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针对目前患者化疗后所致的骨髓抑制问题在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后分析结果。方法采集本院一段时期间34例患者在经过TP方案化疗后出现的骨髓抑制问题,采用rhGCSF分析。结果患者在化疗前后骨髓抑制的WBC数据各为5.14和2.13,在中性粒细胞的数值上分别为3.24和1.46,使用rhGCSF后缓解了骨髓抑制问题,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多,有效率上升。但伴随有骨骼肌肉酸痛,食欲不振,皮疹呕吐的不良反应,用药停止后则恢复正常。结论 rhGCSF对骨髓抑制的作用很明显且反应小,推荐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Pegfilgrastim-jmdb是培非格司亭的第1种生物仿制药。2018年6月4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Mylan公司研发的pegfilgrastim-jmdb (商品名:Fulphila)上市。Pegfilgrastim-jmdb与靶细胞膜受体结合,产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刺激粒细胞造血,用来降低非骨髓瘤患者骨髓抑制治疗中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本文就pegfilgrastim-jmdb的作用机制、药动学、药物相互作用、临床试验及安全性等信息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周建伟  孔繁兴  易旻庐 《江西医药》2009,44(11):1105-1107
目的探讨临床肿瘤患者化疗后不同时期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T-(rhG—CSF)的疗效。方法选择上一周期化疗后中性粒细胞数(ANC)降至1.5×10^9/L以下的肿瘤患者共50例.分为A组与B组.分别在下一周期化疗结束48h后和中性粒细胞计数(ANC)〈1.5×10^9/L时使用rhG—CSF.连续2dANC〉2.0×10^9/L停药,观察ANC变化情况及感染的发生率。结果A组ANC持续〈1.5×10^9/L的天数.ANC恢复至≥2.0×10^9/L.所需的天数均小于B组(P〈0.01),ANC最低值高于B组(P〈0.05),用药天数较B组少(P〈0.051,感染的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可能发生粒细胞减少倾向的患者建议化疗结束48h后立即使用rhG—CSF.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单修饰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对SD大鼠血液学和骨髓造血的影响,为其应用于临床治疗提供资料。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3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分别sc不同剂量PEG-rhG-CSF和溶媒对照品,每周给药3次,连续给药3个月,恢复期2周。在给药和恢复期结束时进行血液学和骨髓检查,并做t-检验统计分析。结果:给药结束后,高中低剂量组血液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升高了7.8~28.2倍),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增加(增加了2.5~3.9倍),网织红细胞计数显著增加,淋巴细胞、嗜酸性粒和红细胞计数显著降低;同时,高剂量组血红蛋白量和血小板计数显著降低,高、中剂量红细胞比容显著增加;此外,高中低剂量骨髓红细胞系比例、中幼及晚幼红细胞比例显著降低,而成熟粒细胞比例显著升高(升高了29.1%~79.1%),粒/红(M/E)比值也显著升高(最高增加1.3倍)。上述改变在停药2周后,均恢复到正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PEG-rhG-CSF具有明显的促进造血功能,临床可用于治疗肿瘤化疗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国产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在恶性肿瘤化疗后所致白细胞(WBC)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减少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ADR)。方法:采用自身交叉方法将62例恶性肿瘤病人随机分为AB和BA2组。AB组A周期为治疗周期,即化疗结束48h开始,用国产rhG-CSF治疗,B周期单用化疗,为对照周期;BA组正好相反。隔日查血常规1次,观察WBC和ANC的变化。结果:国产rhG-CSF可以减轻化疗所致的WBC和ANC下降程度,促进化疗患者WBC和ANC的恢复,缩短WBC和ANC减少的持续时间,有助于化疗按期进行。主要ADR有注射部位疼痛、皮疹、发热、肌肉疼痛、乏力。结论:在恶性肿瘤化疗中应用国产rhG-CSF,能有效减轻WBC和ANC降低,缩短WBC和ANC恢复时间,确保化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简称rhG-CSF),是由174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和4%葡萄糖苷型糖链组成的糖蛋白,具有天然型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的生物化学性质,它作用于骨髓粒细胞,使之向中性粒细胞分化增殖及使骨髓中性粒细胞向外周血释放。  相似文献   

11.
观察小剂量国产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吉粒芬促进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恢复情况及毒副作用.结果:小剂量国产rhG-CSF吉粒芬可明显缩短白血病化疗后粒缺时间,促进外周血WBC的恢复.化疗后WBC降至最低后再给予rhG-CSF治疗,同样获得满意疗效,进一步减少了病人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2.
TP方案化疗中配合集落刺激因子运用时机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沁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8):2452-2452
在运用TP(紫杉醇和顺铂)方案对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的治疗中,往往发现由于药物的不良反应导致骨髓抑制,甚至因血液学指标降低明显而被迫终止用药,给疾病的治疗带来不利影响。近年来,配合运用集落刺激因子对抗TP方案的不良反应,取得较好效果,然而用药的时机仍有研讨之必要。为此,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我院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使用的规范性。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7-12月乳腺癌住院患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用药相关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141例乳腺癌患者556次化疗情况,G-CSF总预防使用率99.64%。G-CSF有250次(46.29%)预防性使用不合理,其中2次(0.37%)使用不足,92次(17.04%)使用过度,156次(28.89%)使用不规范。结论:目前我院乳腺癌化疗不规范应用G-CSF的比例较高,临床医生应提高G-CSF合理应用的意识,临床药师应积极参与到临床用药过程中,促进G-CSF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4.
蔡智慧  李卉  东丽  薛丽英  田肖芳  姚远  杜家乐 《安徽医药》2019,23(11):2287-2290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PEG?rhG?CSF)预防恶性肿瘤化疗后发生 Ⅳ度骨髓抑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 2017年 1月至 2018年 7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化疗发生 Ⅳ度骨髓抑制的恶性肿瘤病人 52例,其中观察组 27例在第 2个周期化疗后 48 h皮下注射 PEG?rhG?CSF,对照组 25例在第 2个周期化疗后 48 h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CSF)治疗,比较两组骨髓抑制的发生情况。分析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在 PEG?rhG?CSF升白治疗第 1、3、5、7、10、14天的变化情况,同时评价两药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使用 PEG?rhG?CSF后第 1天白细胞数值为( 5.62±1.84)×109/L,第 3天( 14.78±9.57)×109/L,第 5天( 5.39±2.80)×109/L,第 7天( 5.44±3.57)×109/L,第 10天( 5.54±2.75)×109/L,第 14天( 7.09± 2.65)×109/L,中性粒细胞数第 1天( 3.59±1.31)×109/L,第 3天( 12.59±9.10)×109/L,第 5天( 4.11±2.82)×109/L,第 7天( 3.38±3.21)×109/L,第 10天( 3.31±2.33)×109/L,第 14天( 4.95±2.43)×109/L;两组均出现 Ⅳ度粒细胞骨髓抑制 1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程度的骨髓抑制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骨痛( 4例比 44例)、注射部位疼痛(1例比 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乏力、心悸、发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EG?rhG?CSF能安全、有效地预防恶性肿瘤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每个化疗周期只需用药 1次,可以减少病人反复注射的引起的骨痛及注射部位疼痛,减轻病人的不适症状,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同时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和精神压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对生物药品导致骨髓坏死的认识,并探讨骨髓坏死的原发病、发病机理、临床特点、诊断以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病例,对病例特点进行分析,讨论骨髓坏死与原发疾病、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关系。结果骨髓坏死可发生于急性白血病的不同阶段,在化疗后骨髓抑制期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可出现骨髓坏死,常与粒细胞缺乏期G-CSF半衰期较正常情况下延长,刺激骨髓内细胞增生,加重微循环障碍,致骨髓缺血缺氧有关。结论急性白血病缓解状态下,由药物导致的骨髓坏死如诊断及时准确则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6.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化疗后口腔黏膜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化疗后口腔黏膜炎的疗效。方法9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0.09%生理盐水漱口。治疗组在0.09%生理盐水漱口后加用含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自配液涂抹。结果对照组申21例显效。23例好转。治疗组中34例显效,10例好转。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化疗后口腔黏膜炎有显著疗效.可减轻化疗所致的口腔黏膜炎患者的痛苦.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因化学治疗(化疗)致骨髓抑制的疗效。方法:39例恶性肿瘤病人随机分GM-CSF组18例(男性12例,女性6例,中位年龄42a)与G-CSF组21例(男性13例,女性8例,中位年龄53a)。因化疗后引起骨髓抑制,分别应用GM-CSF150μg/d与G-CSF100μg/d,sc,qd×(2~6)d。结果:2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与用药前比较均上升(P<0.01),2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不良反应均少而轻。结论:GM-CSF与G-CSF治疗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18.
国产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Ⅱ期临床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国产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防治实体瘤化疗所致白细胞(WBC)和中性粒细胞(ANC)减少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自身交叉对照方法将69例入组的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成AB组和BA组。AB组第1周期为治疗周期(A周期),采用化疗加rhG-CSF,第2周期为对照周期(B周期),单纯化疗。BA组第1周期单纯化疗,第2周期化疗加G-CSF。比较2周期WBC和ANC变化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60例可供疗效分析及评价不良反应。A周期WBC下降及ANC下降持续的天数明显少于B周期(P<0.01);A周期WBC,ANC最低值显著高于B周期(P<0.01);化疗21d时因WBC<4.0×109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急性脑卒中大鼠脑梗死区域内谷氨酸、IL-1β和IL-6浓度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拴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法制备急性脑卒中模型,90min后再灌注。线栓封堵大脑中动脉后,静脉一次性注射rhG-CSF(60mg&#8226;kg-1,治疗组,n=10)或0. 3mL生理氯化钠溶液(对照组,n=8)。采用微透析法,检测纹状体内谷氨酸浓度;ELISA法分别检测脑组织和血清的IL-1β和IL-6含量。结果:脑卒中发生后0. 5~3h,治疗组梗死侧纹状体内谷氨酸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梗死侧(P<0. 01);脑卒中后6h,治疗组梗死侧脑组织内IL-1β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11.38±5.54)vs(21. 15±9.57)ng&#8226;g-1,P<0.01];治疗组血浆内的IL-1β浓度也明显低于对照组(74.26±26.47)vs(122. 88±29.10)ng&#8226;mL-1,P<0.01]。脑卒中6h后,两组大鼠的血浆和脑组织中均未检测到IL-6。结论:rhG-CSF能明显抑制脑卒中后的谷氨酸毒性和IL-1β反应。  相似文献   

20.
摘 要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 CSF)不同用药时机对化疗后中性粒细胞水平的影响。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我院2017~2018年147例宫颈癌化疗患者,所有患者在化疗前均合并Ⅰ度中性粒细胞减少,根据rhG CSF不同的用药时机分为3组:A组(48例)化疗前24~48 h内给予rhG CSF;B组(49例)化疗前24 h内给予rhG CSF;C组(50例)化疗前不给予rhG CSF,化疗后24~48 h内给予rhG CSF。对比分析化疗后21 d内3组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及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FN)事件的发生情况。 结果:3组患者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A组与B组、A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发生5例FN事件,发生率为10.2%,明显高于A组(0例)和C组(0例)(P<0.05)。 结论:化疗前合并Ⅰ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在化疗前24~48 h使用rhG CSF,或化疗前不使用rhG CSF,化疗后24~48 h再使用rhG CSF,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及FN事件明显少于化疗前24 h内使用rhG CS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