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慢性胃炎伴上消化道出血住院老年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预后情况。方法 选取慢性胃炎伴上消化道出血治疗的老年住院患者80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使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导致老年慢性胃炎伴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总结疾病预后情况;观察慢性胃炎伴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院内感染发生情况;比较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在80例患者中,有20例患者发生院内感染,有60例患者未发生院内感染。在年龄、住院时间、糖尿病、肺部疾病、慢性胃炎病程及止血措施方面,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经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结果显示慢性胃炎伴上消化道出血老年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包含年龄≥70岁、住院时间长、糖尿病及侵入性止血操作;感染组病死率、再出血率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结论 慢性胃炎伴上消化道出血住院老年患者会因高龄、住院时间长、糖尿病及侵入性止血操作而增加医院内感染风险,并且相较于未发生院内感染的患者而言,感染者病死率及再出血率均较高,对疾病预后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消化性溃疡(PU)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O11年3月-2O13年3月本院接收的2O6例 PU 患者,48例(试验组)并发上消化道出血,158例(对照组)未合并消化道出血。对所有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并分析 PU 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PU 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中,两组婚姻状态与家族相关病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O. O5);两组男性、年龄≥6O 岁、长期吸烟、嗜酒、个人卫生情况差、喜刺激性食物以及有非甾体抗炎药用药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O. O5)。结论应注意对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型 PU 患者提前采取适当的预防干预措施,以降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概率,改善 PU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分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情况,提高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方法的认识。方法分析年龄、高血压史、意识状态、再出血、抽搐、颅内压增高等相关因素对其病死率影响,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程度对发生再出血、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的关系,比较随访手术患者与非手术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高龄、高血压史患者病死率明显升高,蛛网膜下腔出血有意识障碍,再出血,抽搐等患者死残率明显提高,行积极外科手术可充分降低患者死残率,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充分有效的方法。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其预后与年龄、高血压史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程度有较为重要的关系。早期手术治疗可充分降低患者的死残率,早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胃镜下治疗老年性与非老年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2013年集安市太王镇卫生院收治的老年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集安市太王镇卫生院收治的非老年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胃镜检出率,出血原因及伴随疾病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胃镜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出血原因主要有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病变、食管静脉曲张;对照组患者出血原因主要有消化性溃疡、食管静脉曲张;研究组患者高血压、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胃镜下治疗老年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判断出血原因,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患者治疗后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针对早期再出血的原因,加强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的健康教育,对疾病的治疗、护理、康复有着重要的作用。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2年5月收治的EVB患者175例,根据出血停止后72 h~6周内有无再出血,分为再出血组(21例)和未再出血组(154例),比较两组间平均动脉压、心率、白蛋白、血红蛋白、血小板、红细胞体积,寻找危险因素。结果: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再出血与平均动脉压呈正相关性(P<0.05);心率、白蛋白、血红蛋白、血小板、红细胞体积均无相关(P>0.05)。结论:平均动脉压升高与肝硬化患者管静脉曲张破裂住院早期再出血呈正相关性,具有住院早期再出血风险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内科常见的急危重病,大部分患者经内科治疗可以止血,但仍存在部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再出血的现象,其中有疾病因素和非疾病因素,虽然大部分是由疾病因素引起,但非疾病因素可诱发和加重疾病因素而引起再出血.加强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规范化治疗,降低住院过程中再次出血率,已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我院对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期间再出血患者34例的非疾病性发病诱因进行了回顾性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王敏  孔德润 《安徽医药》2013,17(1):48-51
目的探讨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套扎(Endoscopic Variceal Ligation,EVL)和硬化剂注射(Endoscopic Injection Sclerothera-py,EIS)治疗后影响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95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接受内镜下套扎或硬化剂注射治疗后随访2年,根据2年内疾病转归将病例分为2组,死亡组24例,存活组71例。收集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及临床影像学、生化指标,采用单因素分析法评估性别、年龄、生化指标、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因素在2组间的差异性,并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评估内镜治疗后与患者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2组患者在年龄、肝功能分级、出血程度、腹水程度、术后感染、凝血酶原时间、白蛋白水平、治疗方法、早期再出血情况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术后感染(OR=2.938,P=0.045)、白蛋白(OR=0.887,P=0.019)、早期再出血(OR=4.268,P=0.015)在2组间差异显著。结论术后感染、白蛋白、早期再出血是影响内镜治疗后与患者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其中术后感染和早期再出血为危险因素,白蛋白为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高血压脑出血早期手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发生部位、防治及其危险因素进行探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2002年322例脑出血早期手术病例,对出血组和再出血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并作统计学处理,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种可能因素对术后再出血的作用。结果 早期手术后再出血发生率为21.4%;再出血后6h内手术组再出血率高达43.1%;出血后6-12h内手术组再出血率降为20.9%;12-24h手术组再出血发生率更低为3.6‰从再出血发生时间分析,早期手术后12h内发生率为3.1%;12-24h内发生率为155%;而24h后发生率仅为28%,术后24h内再出血的发生率为86。9%。再出血位于基底节区的占92.6%。单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高舒张压状态,术后血压控制不稳,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出血部位,术中止血困难或不彻底与再出血的发生显著相关(p<0.01)。多元逐步logistic分析显示:高舒张压状态,术后血压控制不稳是再出血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0.32;72.34。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早期术后再出血发生率为21.4%不容忽视,术后24h内是再出血高危阶段。舒张压控制在85mmHg以下,术后平稳控制血压对预防再出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早期预测脑出血后继续出血的因素及早期治疗干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涤 《河北医药》2010,32(2):169-170
目的探讨如何早期预测脑出血继续出血的危险因素及早期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52例脑出血患者分析、探讨继续出血的原因及早期治疗干预。结果252例脑出敌国患者中有70例发生继续出血,非继续出血182例,再出血率27.8%,死亡15例,病死率21.4%。结论早期充分认识脑出血后继续出血的危险因素及早期治疗干预,是降低脑出血继续出血发生率、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诊治疗后早期再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本院消化内科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并给予内镜下治疗的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90例,根据出血控制后72 h~6周内有无再出血分为再出血组(28例)和未出血组(6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曲张静脉程度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腹水程度、出血程度,并分析两组患者的相关凝血指标(PT、PTA、PLT)和生化指标(Na+、ALT、AST、TBil、Alb),分析各因素对早期再出血的影响。结果再出血组静脉曲张Ⅲ级12例(42.86%)、肝功能Child-Pugh分级C级10例(35.71%)、大量腹水15例(53.57%)、重度出血10例(35.71%)均明显多于未出血组的7例(11.29%)、8例(12.90%)、6例(9.68%)、7例(1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出血组的凝血指标(PT、PTA、PLT)及部分生化指标(Na+、TBil、Alb)与未出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ST、A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曲张程度、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腹水程度、出血程度、凝血功能及血生化(Na+、TBil、Alb)均对早期再出血有影响,改善这些因素对预防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发生早期再出血可能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及消化道出血的特点,提出针对性护理。方法对43例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原发病、母亲孕期疾病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原发病中缺血缺氧性脑病占34.9%,窒息占23.2%,新生儿肺炎占14%,宫内感染占11.6%,有缺氧史者占72.1%,母亲孕期有各种并发症者占74.4%。结论缺氧、感染与新生儿消化道出血关系密切,母亲孕期患各种疾病也要警惕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发生,需针对各种高危因素,尽早留置胃管检查胃液,严密观察胃液颜色及性质以及大便性状,有利于消化道出血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消除应激因素,对防止胃肠功能衰竭、改善预后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相关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2月至2011年8月住院的558肺源性心脏病急性期患者临床资料,探讨上消化道出血与患者年龄、伴发疾病、肺部感染、病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9.3%,患者高龄、合并严重基础疾病、肺部感染及病重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者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高,预后差。结论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肺源性心脏病急性期患者病情危重,伴发病及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临床上应予高度重视,早期发现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的早期再出血的部位和影像学诊断价值与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14例自发性脑出血的早期再出血的特征、部位、预后与临床资料。结果 314例自发性脑出血早期再出血患者按出血部位及发病至接受脑出血的治疗,临床验证,早期出血基底节区占34.39%,非基底节65.61%。其基底节区早期再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各非基底节区(P<0.05)。引起颅内压、血压升高因素,至早期再出血发生率为66.88%,早期再出血无引起颅内压、血压升高因素,发生率为33.12%,分析表明,前者发生率明显高于后者(P<0.05)。结论自发性脑出血的早期再出血,应尽快作CT/TCD等影像检查,明确诊断,积极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探讨老年患者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伴随疾病与发病原因。方法回顾性总结对比我院消化内科2010年2月至2011年9月诊断治疗的75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与同期的53例非老年组消化道出血患者。结果和非老年组患者相比,老年患者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主要为呕血黑便、上腹痛等,伴随疾病主要有:冠心病、肝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发病原因主要为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肿瘤等。结论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等是导致老年人消化道出血的重要病因,并存其他疾病是影响其治疗效果,死亡高的的关键因素,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 ICH)术后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治疗的124例H ICH的临床资料,分为发生早期再出血组和未发生早期再出血组,124例H ICH中27例发生了早期再出血。分析性别、年龄、术前GCS评分、术前有无瞳孔异常、血肿量、出血部位、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术后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9个因素对早期再出血的影响。结果发生早期再出血组与未发生早期再出血组的术前GCS评分、术前有无瞳孔异常、血肿量、出血部位、手术时机、术后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仅术前GCS评分和术后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两个因素被引入Logistic回归方程作为有意义的因素(P<0.001)。结论术前GCS评分和术后血压是判断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早期再出血的最具参考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患者,经首次胃镜下止血成功后,重复胃镜治疗对再出血的预防价值。方法:对患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患者,首次胃镜下止血成功后,对有近期出血征象者于18—24小时重复胃镜下治疗,局部喷洒及注射去甲肾上腺素,设对照组,观察再出血的情况。结果:未经再治疗与施行再治疗组相比,再出血率由19%降到0,P〈O.05,有显著差异。结论:对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患者,有近期出血征象者施行重复胃镜下治疗,可有效预防该患者群再出血,并减少与其相关的继续输血量,死亡率等,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我院消化内科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3年间因上消化道出血入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老年组(A组60~85岁)150例及B组(15~59岁)120例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慢性疾病率为48.7%,与B组有明显差异(P〈0.01),病因方面,A、B组差异无显著性。消化性溃疡仍为上消化道出血主因,且A组Gu与Du无显著差异(P〈0.05);而B组Du〉Gu,差异显著(P〈O.01)。结论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症状不典型,伴随基础疾病多有高危风险,胃溃疡和胃Ca发病增加,占消化道出血患者比例增大,成为临床治疗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人胃十二指肠出血急诊胃镜镜下止血治疗失败原因及对策,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08年10月~2013年10月行急诊胃镜诊治的189例胃十二指肠出血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急诊胃镜镜下止血治疗失败原因及对策。结果189例患者成功止血173例,26例镜下止血失败需再次镜下止血或转外科手术治疗。26例中,12例术中止血失败者转外科手术,14例术后72 h内再出血,其中8例再次镜下止血成功,6例再次止血失败转手术治疗。结论镜下止血失败原因与治疗时间、出血部位、止血方式、患者年龄大伴随基础疾病多及患者配合度等多因素相关,针对不同原因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345例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治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涛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9):134-135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UGB)的病因及相关因素,以及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45例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上消化道出血中男性发病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不同性别、年龄者出血病因不尽相同。结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尽快行内镜检查确诊病因,以指导治疗。重视卫生教育宣传工作,降低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 对3年内手术治疗的73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再出血18例(占24.6%)。死亡9例;术后血压升高是再出血的主要原因。结论 维持血压的稳定和减少医源性因素,是预防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