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阳病见阳脉,阴病见阴脉,乃为之脉证相应.若阳病而见阴脉,阴病见阳脉,即为之脉证不相应.何谓阴脉阳脉?<伤寒论>辨脉法云:"凡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脉沉、涩、弦、微,此名阴也."此乃阴脉阳脉之大致举例.  相似文献   

2.
3.
在传统的中医理论体系中,论及辩症有这样一个观点:当脉症不一致时,舍脉从症或舍症从脉。今天我们从现代老年医学研究的角度,重新去审视它,并赋予其新内涵,对指导我们临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男,56岁。1987年10月5日诊。患者有哮喘史六年,每逢深秋必发。近二年病势趋重,体质渐衰。来诊时,因感冒诱发二个多月,几度更医换药,罔效。症见:形瘦体赢,  相似文献   

5.
临床所见,症状与脉象变化相应者居多,所以中医强调临证必须“脉证合参”。但也有不尽相应的,如阳证见阴脉,虚证见实脉,表证见沉脉,里证见浮脉等。这些现象在疾病趋向复杂、危重的情况下较多见。古人有鉴于此,所以又提出“舍脉从证”与“舍证从脉”的诊断方法,以免贻误病机。那么,临床上究竟应如何“取”“舍”呢?在这方面,历代医家曾有过不少论述,本文试就个人学习古代医学文献的体会和临证所见,谈些看法。一、判别表里的脉证取舍浮脉主表,沉脉主里,这是基本规律。但临证所见,表证并不一定出现“浮”脉,里证也并不一定出现“沉”脉,故据浮沉脉而判表里,似未足凭。个人体会,判表里应以证为主。因为表与里所呈现的证候各自不同。如邪在表,所袭部位为皮毛肌腠,  相似文献   

6.
人是一个活的机体。任何一种疾病,总会有一个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而作为致病因素的邪气与人体固有的正气这一对立和矛盾着的双方,在各种特定条件(诸如邪正力量的对比、季节和地域的差异、病程及其施治经过等)的影响下,也总是时刻处在一种相互斗争、此盈彼绌的复杂的动态运动中,直至痊愈或者死亡。因此,作为疾病外在表现的脉证,也就往往不可能都象书本上所描述的那样典型、单纯和划一,使人  相似文献   

7.
仲景在《伤寒论》中,虽没有正面论述“证”的概念,但有“太阳病证”、“阳明、少阳证”、“少阴证”、“桂枝证”、“柴胡证”等语。对于六经病,《伤寒论》分别在六经提纲的文中作了注释,如(1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等。“为病”专作“生病”解,是对六经所属脏腑经络病理变化引起的各种证候表现的高度概括,揭示了外感病不同发展阶段的病  相似文献   

8.
9.
汗,是人体津血在阳气的蒸化下而外出于肌肤的液体。在正常情况下,汗液的排泄有助于疏通腠理、抗御外邪、调整气血、保持机体阴阳的相对平衡。若非其时而有其汗,或适其时而无其汗,均为病态。由于汗,液的正常分泌是依靠人体的营卫,特别是卫气的调节。所以,有汗、无汗,汗多、汗少,均与人体气血津液的盈亏、营卫的和谐与否有着密切的关系.故此,汗在辨证中具有  相似文献   

10.
毛静远 《天津中医药》1998,15(3):136-138
《伤寒论》(以下简称《论》)有关悸证的论述散见于各经病中,致使后学者每难窥其全貌,从名到实产生多端混淆.就笔者所阅览的有限文献,其在对《论》所论悸证的阐述中,一些概念不清、牵强附会、自相矛盾之处时可见到.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记载单一脉象19种,兼脉39种,寸关尺三部分类脉象10种,阴阳分类脉象13种,其它脉象18种。其辨析入微,颇具特色,现从以下三方面论之。言常述变论脉理伤寒病由于感邪性质的不同以及体质和气候地理位置的区别,同一病证脉象也往往变化多端。细玩《伤寒论》原著,可以看出伤寒脉象虽千变万化,却有一定规律可循,即既有其常又有其变。兹以浮脉为例试析于后:  相似文献   

12.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多种外感疾病的专著.该书以三阴三阳、六经作为辨证的纲领,重点讨论了人体在感受风寒之邪后所发生的脏腑经络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证候特征,创造性地总结了一般外感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变化规律和治疗原则,以及药剂的配伍方法,奠定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脉症顺逆是中医诊断教学的难点之一,本研究从理论到实例将脉症顺逆的含义、脉症从舍的不同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示了临床实践中实现正确的从舍的可行性方法,即注重积累经验、详细分析、细查病史,四诊合参。  相似文献   

14.
15.
《伤寒论》中谈到的神志证状大约有109条。所叙述的证状有心烦;心愦愦;心中懊恢;烦躁;谵语;如狂;发狂;如见鬼状;直视;卧起不安,不知痛处,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心烦不得眠;心烦不得卧;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捻衣摸床;手足躁扰:恍惚心乱;多眠睡;如惊痫;时瘈疭;但欲寐;烦惊;烦逆;郑声等等。  相似文献   

16.
将三阳病分为经证、腑证,是研究《伤寒论》的方法之一。这一方法既能把内容复杂的三阳病用经、腑两证归纳成纲,便于探讨其本质,又能更精确地指导辨证用药。为此,笔者作一肤浅讨论,供同道参考。 一、由来 查《伤寒论》三阳病篇,虽然多次提及“经”字,如“以行其  相似文献   

17.
仲景<伤寒论>继承、发展了<内经>、<难经>的脉诊理论,使切脉成为临床诊治的重要依据.本文从文献研究浮脉的脉象和机理,辨析<伤寒论>浮脉之主病:1.指正常脉.2.指表证.3.指里证.4.指危证.5.指正气来复,病情向愈.从临床研究<伤寒论>之浮脉,对临床排疑解惑,正确把握病情、辨证施治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脉诊是中医切诊的重要内容,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医圣张仲景继承了《内经》、《难经》的脉诊理论,并在临床实践中有所发挥,使脉象成为辨病、辨证、指导治疗和判断病势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9.
以《伤寒论》条文为例,通过对脉证合参辨六经病机、脉证合参辨寒热真假、脉证合参指导治法的选择,判断疾病的传变、转归、预后.较为系统地总结了脉证合参辨证思想在《伤寒论》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李清记 《中医药学刊》2005,23(8):1481-1483
仲景《伤寒论》继承、发展了《内经》、《难经》的脉诊理论,使切脉成为临床诊治的重要依据。本文从文献研究浮脉的脉象和机理,辨析《伤寒论》浮脉之主病:1.指正常脉。2.指表证。3.指里证。4.指危证。5.指正气来复,病情向愈。从临床研究《伤寒论》之浮脉,对临床排疑解惑,正确把握病情、辨证施治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