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采用超声评估及D-二聚体(D-Dimer)水平的检测在缺血性脑卒中进展中的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60例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非PIS组)、60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PIS组)患者发病24h、3d、7d、14 d血浆D-Dimer水平,并行颈动脉彩超检查,评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动脉硬化程度、管腔狭窄程度及斑块情况,分析其与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进展之间的关系.结果:PIS组患者血浆D-Dimer水平在发病24h、3d、7d较非PIS组明显升高(P <0.01);PIS组患者中、重度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颈动脉狭窄例数明显多于非PIS组(P <0.05);PIS组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者亦明显多于非PIS组,且伴随着入院24h内血浆D-Dimer水平的升高(P<0.05).结论:严重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尤其是不稳定斑块形成是发生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颈动脉超声检查联合D-Dimer水平检测有助于早期预测进展性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7年7月收治的69例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病人(进展组)临床资料,并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66例非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病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病人的平均动脉压、血糖、血脂、发热、白细胞增多、糖尿病病史、颅多普勒超声(TCD)、颈动脉超声、CT及磁共振成像(MRI)等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进展组脑动脉狭窄率、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糖、发热等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脑血管狭窄、颈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病史、发热是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卒中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进展性脑卒中患者27例作为研究组,非进展性脑卒中患者49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既往史和个人史,生化指标,发热情况及颈动脉狭窄程度、斑块情况,同时分析研究组患者颅脑MRI和/或MRA检查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糖尿病病史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病史及吸烟、饮酒史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空腹血糖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血尿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发热率、颈动脉狭窄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颅脑MRI检查结果示,研究组患者梗死灶多位于基底核区,其中前循环梗死18例、后循环梗死4例、多发腔隙性梗死5例;8例患者颅脑MRA检查示血管狭窄,其中大脑中动脉狭窄5例、大脑前动脉狭窄2例、大脑后动脉狭窄1例。结论有糖尿病病史、空腹血糖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及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是进展性脑卒中的主要影响因素,临床上应重视合并上述影响因素的脑卒中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探讨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提供参考.方法 对356例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选患者分为进展性脑卒中组(进展组)和非进展组,按OCSP分为四型,比较各亚型的发生率,对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完全前循环梗死亚型进展性脑卒中发病率最高,与其它亚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部分前循环梗死亚型进展性脑卒中发病率高于腔隙性梗死和后循环梗死亚型(P<0.05).但后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进展组高血压史和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进展组(P<0.05),进展组入院时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高于非进展组(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糖是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OCSP各亚型进展性脑卒中发病率各不相同,完全前循环梗死亚型进展性脑卒中发病率最高;颈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糖是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黄红  周燕  李惠仙  李燕  张静  马波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2):4885-4887
目的 探讨血压晨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分为血压晨峰组(136例),非血压晨峰组(124例),并对患者进行2年随访.缺血性脑卒中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比较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结果 晨峰组与非晨峰组比较,晨峰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检出率、颈动脉狭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 血压晨峰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通过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斑块稳定性增加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蒙古族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322例蒙古族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进展组(n=96)和非进展组(n=226),对蒙古族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蒙古族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进展组高血压史、肥胖、饮酒史显著高于非进展组(P0.05)。而两组在吸烟总体情况、糖尿病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组入院时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纤维蛋白原(FIB)水平、高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颈动脉粥样硬化例数显著高于非进展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Hcy水平、颈动脉粥样硬化、高血糖为蒙古族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高血糖、颈动脉粥样硬化、高Hcy水平是蒙古族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通过改变一些蒙古族传统的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同时积极配合医疗治疗,可以预防或控制蒙古族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来宾市人民医院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分为无斑块组15例、稳定性斑块组20例、不稳定性斑块组25例,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正常组11例、轻度狭窄组23例和中重度狭窄组26例,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低分组12例、中分组21例、高分组27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血清Hcy水平,比较不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颈动脉狭窄程度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Hcy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Hcy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轻度狭窄组和中重度狭窄组患者血清Hcy水平高于正常组,中重度狭窄组患者血清Hcy水平高于轻度狭窄组(P0.05)。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患者血清Hcy水平高于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患者血清Hcy水平高于不稳定斑块组(P0.05)。中分组和高分组患者血清Hcy水平高于低分组,高分组患者血清Hcy水平高于中分组(P0.05)。结论血清Hcy水平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与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34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和30例非进展性脑卒中患者,观察两组血脂、血压波动、感染及血管病变情况.结果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并高血压例数明显高于非进展性脑卒中患者(P<0.01),两组感染率(P<0.01),血管病变差异显著(P<0.05).与非进展性脑卒中组比较,进展性脑卒中组胆固醇水平、甘油三酯、纤维蛋白原及血糖均明显增高(P<0.05,P<0.01),动态血压波动情况明显(P<0.05,P<0.01).结论 进展期脑卒中患者高血压患者发生率高,高血压是影响缺血性脑卒中进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CT血管成像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评价,并探讨其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2例,根据诊断分为糖尿病组56例,非糖尿病组96例,并进行CT血管成像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分析斑块性质、形态,观察发生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糖尿病的相关性。结果与非糖尿病组比较,糖尿病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及斑块发生率高,易损斑块多,颈总动脉分叉部及动脉狭窄比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空腹血糖(OR=5.924,95%CI:1.176~2.468,P=0.003)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密切相关;LDL-C(OR=2.283,95%CI:1.108~4.276,P=0.009)、纤维蛋白原(OR=1.856,95%CI:1.287~3.095;P=0.011)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相关。结论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重,危险因素多于非糖尿病患者;常规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定期的血糖检测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基于卒中登记的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 连续选择2012年1-7月徐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发病3 d内的缺血性卒中患者221例,其中进展性缺血性卒中32例(进展组),非进展性缺血性卒中189例(非进展组).运用卒中注册软件,连续登记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引起缺血性卒中进展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进展组患者糖尿病发生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及颅内大血管狭窄发生率高于非进展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非进展组(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高密度脂蛋白降低、颅内大血管狭窄是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686、3.339、10.777,P<0.05).结论 伴有糖尿病、高密度脂蛋白降低、颅内大动脉狭窄的卒中患者容易发展为进展性,应早期对其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中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以及血清脂蛋白(a)[lipoprotein (a),Lp(a)]水平对中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收集18 ~55岁的缺血性卒中患者.采用颈动脉超声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并检测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载旨蛋白B和Lp(a)浓度.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无动脉粥样硬化组、有斑块无狭窄组和颈动脉狭窄组,比较三组的人口统计学和临床特征,并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中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106例缺血性卒中患者,无动脉粥样硬化组50例,有斑块无狭窄组44例,颈动脉狭窄组12例,三组间年龄[分别为(45.98±7.12)、(50.07±4.79)和(50.92± 1.83)岁;F =7.169,P=0.001]、高血压(分别为26.0%、47.7%和58.3%;x2=6.862,P=0.032)、糖尿病(分别为22.0%、45.5%和66.7%;x2=10.729,P=0.005)、高脂血症(分别为24.0%、40.1%和75.0%;x2=11.372,P=0.003)和吸烟(分别为34.0%、61.4%和75.0%;x2=10.393,P=0.006)患者的构成比以及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为(1.03±0.26)、(0.95 ±0.26)和(0.76±0.08) mmol/L;F=5.882,P=0.004]和Lp(a)[分别为(0.108±0.044)、(0.155±0.028)和(0.200±0.011)g/L;F=41.556,P=0.000]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8岁[有斑块无狭窄:优势比(odds ratio,OR)2.89,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20 ~ 6.96,P=0.018;颈动脉狭窄:OR4.43,95% CI 1.19 ~ 16.57,P=0.027]、高血压(有斑块无狭窄:OR 2.60,95% CI 1.09~6.18,P=0.031;颈动脉狭窄:OR3.99,95% CI l.08~14.77,P=0.039)、糖尿病(有斑块无狭窄:OR2.96,95% CI 1.21~7.23,P=0.018;颈动脉狭窄:OR 7.09,95% CI 1.79 ~ 28.02,P=0.005)、高脂血症(有斑块无狭窄:OR2.19,95% CI 0.91 ~5.31,P=0.082;颈动脉狭窄:OR9.50,95% CI 2.21 ~40.86,P=0.002)、吸烟(有斑块无狭窄:OR 3.08,95% CI 1.33~7.16,P=0.009;颈动脉狭窄:OR 5.82,95% CI1.39 ~24.38,P=0.016)和Lp(a)(有斑块无狭窄:OR 4.38,95% CI l.76 ~ 10.90,P=0.001;颈动脉狭窄:OR 12.80,95% CI2.73 ~ 52.67,P=0.001)为中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和Lp(a)为中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3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就诊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60例为观察组,同时期非进展性脑卒中病人60例为对照组。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高血压、高血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颈动脉狭窄等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脂及空腹血糖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高血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压、血脂、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血尿酸、糖化血红蛋白(GhbA1C)等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125例脑梗死患者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和颈动脉粥样硬化非斑块组,将其与体检中心63名体检者对照组,分别检测3组颈部血管多普勒、血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尿酸、FIB、CRP、GhbA1C.结果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血压、LDL-C、TG、FIB、CRP、血尿酸、GhbA1C水平显著高于颈动脉粥样硬化非斑块组(P<0.05或 P<0.01).颈动脉粥样硬化非斑块组血压、LDL-C、TG、FIB、CRP、血尿酸、GhbA1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 P<0.01).结论 血压、LDL-C、TG、血尿酸、FIB、CRP、GhbA1C水平是颈动脉粥样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缺血性卒中患者踝肱指数(ABI)与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CAS)的相关性,探讨ABI作为颈动脉狭窄的筛选指标的可行性。方法选取缺血性卒中患者156例,使用血压超声测量仪,测量所有病例的ABI,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所有病例的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研究ABI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结果156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中,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CDFI)显示颈动脉非狭窄组87例,ABI为0.971&#177;0.108;狭窄组69例,ABI为0.828&#177;0.09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相关分析显示ABI和CAS呈负相关(r=-0.806,P=0.003)。结论ABI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呈负相关,可作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初步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尿酸之间的关系。方法以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高血压病患者为对照组,测定空腹血糖、血尿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测定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斑块积分。结果两组血糖、血脂无显著性差异;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尿酸、颈动脉斑块积分明显高于高血压病组(P〈0.05)。结论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多有颈动脉粥样硬化和高尿酸血症,为预防脑卒中,除控制血压外,还应重视抗动脉硬化和降低尿酸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逄涛 《山东医药》2006,46(1):32-33
对12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及60例非脑血管病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显示,缺血性脑血管病组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为64.2%,以不规则、不均质回声斑块多见;颈动脉狭窄发生率为19.2%,以中、重度为主。非脑血管病组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为11.7%,以等回声、强回声斑块多见;颈动脉狭窄发生率为3.3%。两组均有显著差异(P〈0.01)。提示颈动脉狭窄可致缺血性卒中的危险性升高,超声显示不均质回声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辛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 40例缺血性脑卒中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口服辛伐他汀20mg,每晚1次,治疗12个月,分别测定其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颈动脉斑块最大长度和厚度.结果 辛伐他汀治疗12个月后,患者TC、TG、LDL-C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P<0.01),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1).颈动脉IMT及颈动脉斑块大小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辛伐他汀通过调脂,减少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对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稳定斑块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改进的ABCD-I评分与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是否存在相关性及对其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0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两组入院时的血压、血糖、血脂及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和吸烟史等脑卒中危险因素及颈部血管超声、头CT特殊影像等信息。结果 1进展组与非进展组年龄、身高、体重、胆固醇、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血糖值、收缩压、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颈动脉彩超及头CT特殊影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危险因素ABCD-I赋分,进展组ABCD-I评分均>3分,非进展组均<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颈动脉狭窄等都是进展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影像学表现为分水岭脑梗死、大面积脑梗死的缺血性脑卒中的病例发生进展性脑卒中的风险增加。2改进的ABCD-I评分的高低与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存在相关,对进展性脑卒中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颈动脉狭窄与进展性脑卒中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进展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2年12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经头颅核磁证实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39例,按照病情是否加重(NIHSS评分)分成进展性脑卒中组(进展组)141例和非进展性脑卒中组(非进展组)98例,两组患者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进展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结果在进展组内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进展组。颈动脉狭窄与进展性脑卒中呈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颈动脉狭窄是进展性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0.264,95%CI:0.064~1.260;OR=0.163,95%CI:0.036~0.743;OR=0.006,95%CI:0.036~0.568)。结论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通过观察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可预测脑卒中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影像学特点及与脑动脉狭窄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31例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并与同期收治的33例非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比较,所有患者均行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I)及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检查,分析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影像特点、与脑动脉狭窄之间的关系。结果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组分水岭梗死发生率67.74%,脑动脉狭窄发生率80.65%,重度狭窄发生率为58.06%,溃疡性斑块发生率45.16%,高于非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组24.24%、36.36%、12.12%、15.15%(P<0.01)。结论中重度脑动脉狭窄及溃疡性斑块是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早期检查及处理脑动脉狭窄,对预防进展性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