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态血压监测(ABPM)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诊断新技术,是指在日常生活状态下,利用血压监测仪对24h或更长时间的血压进行测量和记录。它能真实反映各时间点的血压状况,揭示血压波动及昼夜变化规律的特点,因此得到广泛应用。血透患者多伴有血压异常,大多数合并高血压,少数伴有低血压。且血透可使各种血管活性物质水平发生较大变化,更会影响到患者的血压。对血透患者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可客观反映患者血压波动、昼夜节律及用药效果同时与相关护理干预,能有效控制血压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用无创性全自动2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仪测试99例糖尿病人不同时间、同不体位以及同环境下的血压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昼夜血压均值,日间血压均值,日间最高和最低血压均值,血压波动差值(收缩压或舒张最高与最低差值),血压负荷(24小时内SBP〉18.7kPa或DBP〉12kPa次数的百分比)均比正常血压者高,两者间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糖尿病人血压昼夜节律性与血压正常者相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对25例正常血压者及35例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观察发现,血压波动有昼夜变化规律,受日常活动。睡眠的影响,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波动比正常血压者大,收缩压波动比舒张压大,动态血压能发现诊室难以发现的高血压患者,消除“白大衣高血压”现象。提示连续血压监测对高血压的诊治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应用周丽华孟庆余(内蒙古医学院第一附属医内科)多年来使用血压计临时测得的偶测血压一直是高血压的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的主要依据。1940年Ayman和Goldsbine等曾提出偶测血压不能真实地反映在休息、日常活动和其他环境中...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是加快肾功能衰竭进程的重要因素之一 ,精确评价高血压的危害性成为延缓肾功能衰竭患者病程的关键。本研究通过监测 1999年 8月~ 2 0 0 2年 4月我院住院及门诊肾功能衰竭患者的 2 4h动态血压 ,分析其血压分布规律及肾功能进展情况 ,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降压治疗提供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 135例 ,男 6 5例 ,女 70例。按肾小球滤过率 (GFR)水平分为 3组 :肾功能衰竭代偿期组 (代偿组 ) 4 4例 ,平均年龄为 (5 8.3± 19.2 )岁 ,血尿素氮为 (6 .1± 2 .7)mmol/L ,血肌酐为 (94 .9± 31.5 )μmol/…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患者少量饮酒前后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高血压病的血压变化规律,对10例高血压患者饮酒前,后进行无创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显示:饮酒后即刻的收缩压、舒张压稍许增高;饮酒后的收缩太、舒张压昼夜最低值升高0.9kPa;饮酒后的血清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所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γ-谷氨酸转移酶有所升高。 相似文献
7.
随着动态血压监测(ABPM)的广泛应用和对糖尿病(DM)研究的深入,人们已普遍认识到血压异常与DM多种慢性并发症及预后有着密切关系。通过对105例糖尿病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笔者旨在观察DM患者的血压变化,探讨高血压在DM慢性并发症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并指导DM并发症的防治。l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健康对照组:从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人员中选出77人(女17人,男60人),平均年龄(5712±13.34)岁。确定为健康人的标准为:无主诉症状,无慢性病史,体格检查无异常体征,常规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片… 相似文献
8.
10.
高血压病人80例24小时动态血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青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4,21(4):333-334
目前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24 h ABPM)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它能较全面准确地反映受测者昼夜24小时血压总体水平、动态波动规律和昼夜节律变化.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观察68例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动态血压,探讨冠心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与血压升高的关系,所有患者均同时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及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显示日间血压明显高于夜间(P<0.05),其中以上午6—12小时血压为高,且此时心电监测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时间。 相似文献
13.
14.
无创性24小时动态血压(ABPM)可详尽,全面观察病人在一天内不同体位,不同环境下血压的动态变化情况,无测量者偏差及"白大衣现象",可预测与血压有关的心脑血管意外事件以及指导临床用药,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2年~2006年脑卒中住院患者150例,女性72例、男性68例年龄50~80(平均65.16)岁.全部病例经头颅CT检测,属确诊病例. 相似文献
15.
老年高血压病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8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占47.5%(38/80),非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混合性/舒张期高血压)占52.5%(42/80),两组并发肾功能不全及眼底动脉Ⅲ,Ⅳ期改变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ISH组高心病的发生率高于non-ISH组(P〈0.05)。24小时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显示:24小时动态血压曲线呈杓形改变者ISH组占52.6%,而non-ISH组占57.1 相似文献
16.
<正> 动态血压监测用于观察不同病理条件下的血压变化及指导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观察老年高血压合并心肌梗塞患者的动态血压,探讨其血压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全部观察对象均为收住本院心内科的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心肌梗塞的患者。老年组38例,年龄60~84岁。男23例,女15例。对照组为非老年组30例。年龄42~58岁。男22例,女8例。高血压病按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确诊,根据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学检查确诊为心肌梗塞。所有患者在发病后24小时内开始测量,均接受心肌梗塞的常规治 相似文献
17.
18.
江岩 《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17(4):31-431,418
对68例高血压者和76例正常血压者ABPM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 表明两者血压变化均呈白昼较高、夜间较低的规律,白昼血压波动大于夜间;高血压者昼夜血压波动曲线在波动幅度明显减小或消失,SBP和DBP负荷值在两者差异较显著(P〈0.01),提示可将其作为诊断动态性高血压及决定高血压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4h动态血压监测(ABP)在指导临床用药、护理以及在诊治高血压中的价值。方法对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并与偶测血压比较。结果高血压患者偶测血压均高于动态血压均值(P〈0.05),24h动态血压节律均显示出两峰一谷及昼高夜低的变化规律。结论 24 h动态血压监测较偶测血压更能准确地诊断原发性高血压,同时为临床用药,护理提供更为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8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占47.5%(38/80);非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混合性/舒张期高血压)(non-ISH)占52.5%(42/80)。两组并发肾功能不全及眼底动脉Ⅲ或Ⅳ期改变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ISH组高心病的发生率高于non-ISH组(P<0.05)。24小时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显示:24小时动态血压曲线呈物形改变者ISH组占52.6%,而non-ISH组占57.1%,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1);但非物形改变者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构形者(P<0.05);表明老年高血压病血压节律减弱或消失发生心脑肾并发症危险性增加。血压变异系数分析发现:两组收缩压变异系数大于舒张压,白昼大于夜间(P均<0.05);且在ISH组收缩压变异系数大于non-ISH组(P均<0.05),表明老年ISH病人24小时收缩压的波动程度更大,舒张压相对较低,更容易加重心脏等靶器官的损害。本文提示:老年高血压病的治疗不仅要使血压水平下降,而且要纠正血压节律和波动的紊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