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X线诊断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洪火 《现代实用医学》2002,14(1):33-33,11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是新生儿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 ,如延误诊断 ,可造成中肠扭转进而产生肠坏死的致命后果。本组 18例均经本院手术证实 ,现就其X线表现及检查方法进行分析 ,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患儿男 13例 ,女 5例 ;年龄 2 4小时~ 3个月 ,平均 2 4天。临床表现 :主要为呕吐胆汁样物 17例。病程 :6小时~ 15天。1.2 X线检查与结果1.2 .1 腹部平片 检查 13例 ,显示十二指肠梗阻 7例 ,表现为典型的“双泡征” ;肠道气体正常 1例 ;肠道少气或无气 5例。1.2 .2 胃肠钡餐造影 检查 13例 ,显示十二指肠梗阻 8例…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13例X线分析秦宇红(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南宁530021)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畸形,好发于婴幼儿,术前确诊甚为重要。我院1973~1994年收治经手术证实13例患者,现对其X线表现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  相似文献   

3.
旋转不良伴中肠扭转的X线、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X线、CT扫描对肠旋转不良伴中肠扭转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证实的VIM16例.10例行腹部立卧位平片检查;13例行上消化道造影,7例行钡灌肠;6例行Cr检查,其中2例行增强CT扫描.结果 腹部立卧位平片2例见"双泡征",小肠内不含气或含气较少;2例表现中上腹管状充气伴狭细短跨度肠段.上消化道造影示十二指肠完全梗阻5例;十二指肠不完全梗阻8例,见"飘带征".钡灌肠回盲部位于右上腹3例,中上腹2例,左上腹2例.4例非新生儿病例CT显示肠系膜根部类团块影,见典型"漩涡征",毗邻肠袢扩张,肠系膜静脉不同程度淤积扩张.结论 上消化道造影、CT对肠旋转不良伴中肠扭转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超声在临床上对诊断小儿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的应用和诊断意义.方法:分析该院六年来入院接受治疗的30例小儿肠旋不良并中肠扭转患者的超声诊断图像.结果:在30例患者中,在手术前,有22例患者被诊断出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均出现典型或非典型旋涡,在手术中均被证实.其中11例伴有肠壁增厚、肠腔积液,,6例肠系膜上静脉扩张,3例部分肠断坏死,1例合并空肠狭窄,1例出现腹腔囊性肿块.结论:超声可根据SMV与SMA的位置关系及有无旋涡判断是否存在小儿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是患儿的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对及时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并发中肠扭转的新生儿肠旋转不良的临床特点,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分析我院1987~1999年收治的新生儿肠旋转不良并发中肠扭转34例。结果:出生后3天内出现呕吐73.5%(25/34),其中24小时内出现呕吐58.8%(20/34);呕血和(或)便血20.6%(7/34);肠坏死11.8%(4/34);腹部有阳性体征20.6%(7/34)。X线检查均显示小肠气体影明显减少,往往局限于某一象限。结论:新生儿肠旋转不良并发中肠扭转时,呕吐出现时间提前,呕血和(或)便血少见。腹部体征大部分是阴性,一旦出现阳性体征,往往提示肠坏死。腹部X线平片能协助诊断。  相似文献   

6.
儿章肠旋转不良的X线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肠旋转不良的X线征象,评价各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肠旋转不良的X线表现,腹部平片及上消化道钡餐40例,钡灌肠20例。结果:腹部平片发现上消化道梗阻34例,其中4例见空肠异佐征;上消化道钡餐发现十二指肠梗阻37例,屈氏韧带位置异常21例,螺纹征16例;钡灌肠发现盲肠位置异常15例(15/20)。结论:屈氏韧带位置异常、螺纹征及盲肠异性是肠旋转不良的特异性征象;三种X线检查方法结合应用有利于提高肠旋转不良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与上消化道造影的对比分析,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肠旋转不良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及郑州市儿童医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经手术证实的小儿肠旋转不良患儿35例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和X线诊断情况。结果手术证实的35例肠旋转不良患儿中,经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32例,漏诊3例;经X线造影确诊30例,漏诊5例;经2种方法联合应用,35例患者均得到确诊。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清晰显示十二指肠上动脉与十二指肠上静脉的位置关系,而X线消化道造影能更直观地显示胃肠道的形态及肠管位置关系。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和X线消化道造影均具有典型的影像学特征,二者联合检查可为临床诊断小儿肠旋转不良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肠旋转不良合并中肠扭转的超声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对新生儿肠旋转不良合并中肠扭转(Midgut volvulus in intestinal malrotation,MVIM)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1例术前超声明确诊断并经手术证实的MVIM新生儿的临床及超声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均发现肠系膜根部肠系膜上静脉围绕肠系膜上动脉顺时针旋转形成的"漩涡征",旋转度数为270°~720°,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超声诊断新生儿MVIM特异性强,准确率高,应作为术前确诊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是在胎儿时期发育过程中 ,中肠 ,即由肠系膜上动脉供应的十二指肠至横结肠中部的一段在旋转过程中发生障碍 ,所遗留的肠道解剖位置上的畸形。临床上比较少见。这种畸形可能没有任何症状 ,也可能是儿童或成人急慢性肠梗阻的原因之一。我院自 1995年以来遇到 6例 ,现讨论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 6例。男 4例 ,女 2例。年龄 2 6~ 36岁。其中盲肠在腹上部未下降 ,由盲肠至右侧肠壁间形成一腹膜索带 ,压迫十二指肠降段 ,造成十二指肠部分性肠梗阻 1例 ;盲肠下降至右下腹 ,但肠系膜未完全与腹后壁…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报告5例经X线或手术证实的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了肠旋转不良的发生、分类,X线检查方法及X线表现。强调了钡灌肠的检查在该病诊断中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23例X线征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X线检查在诊断先天性肠旋转不良中的作用与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3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X线表现.结果 23例中,腹部平片21例,发现十二指肠梗阻2例,其中"双泡征"1例;全消化道钡餐21例,上消化道钡餐2例,发现十二指肠及空肠起始部不完全梗阻18例,屈氏韧带位置异常21例,"螺旋状"6例,空肠位置异常12例,回肠位置异常8例,盲肠位置异常15例.钡灌肠2例,均发现盲肠位置异常.结论 屈氏韧带位置异常、螺旋证、空肠位置异常、回肠位置异常及盲肠位置异常是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特征改变.全消化道钡餐能同时发现上述特征改变,是确诊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在新生儿肠旋转不良合并中肠扭转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效果。方法:28例疑似新生儿肠旋转不良合并中肠扭转患儿均先后进行X线扫描及彩超检查,并经临床手术治疗取病理样本检验确诊。观察和对比X线组和彩超组检测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28例疑似新生儿肠旋转不良合并中肠扭转患儿均经病理学确诊,其中经X线确诊25例,确诊率89.29%,经彩超组确诊28例,确诊率100%;两组确诊率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新生儿肠旋转不良合并中肠扭转较X线具有更好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X线表现2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尤以新生儿最为多见。延误诊断有时会造成中肠扭转致肠坏死的致命后果。1990—2002年,我们对手术证实28例(不包括肠闭锁、脐膨出)的X线表现进行回顾分析,旨在探讨其临床特点及其影像学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肠旋转不良合并肠扭转的超声表现和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临床确诊肠扭转患者的超声图像等资料。结果:7例超声检查均清晰显示肠系膜上静脉(SMV)和肠系膜上动脉(SMA),6例SMV位于SMA左侧(换位征),1例SMV位于SMA前方(前/后位置异常);7例病例中6例显示"漩涡征"。结论:超声图像发现SMV和SMA的换位征和前/后位置异常以及漩涡征可以诊断肠扭转。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特征性X线表现,以提高本病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证实的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病例资料,所有病例均摄有腹部平片和上消化道钡剂造影X线检查,其中5例做钡灌肠X线检查。结果:腹部平片有12例显示胃及十二指肠第一、二段扩张,小肠充气明显减少,7例未见明显异常;上消化道钡剂造影检查可见十二指肠降段或水平段外压性狭窄,狭窄以上肠管及胃扩张9例;十二指肠空肠位置异常7例;肠旋转不良合并中肠扭转2例;空肠位于右侧腹,回肠、回盲部位于左侧腹4例。结论:腹部平片对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特异性诊断不大;上消化道造影和钡灌肠检查对本病的诊断敏感性较高,可作为首选方法,对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有着重要的诊断价值,可为临床医生拟定手术方案提供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是一种复杂的消化道畸形,是婴儿急性肠梗阻的常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对收治并经手术证实的32例婴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治疗分析,认为本病多在出生后数日至1月内出现症状,以反复呕吐带有胆汁的胃内容物为首发症状,腹部X线检查有助于诊断.本病有肠梗阻表现时需要手术治疗,Ladd术式为基本手术方法.术中发现其它胃肠道畸形时应同时手术纠正.本病除合并肠扭转、肠坏死危及生命以及大段肠管坏死切除后可能发生短肠综合征或全肠坏死造成死亡外,预后良好.本组1例死于大部分小肠坏死,31例治愈出院.21例获随访3月~4年,生长发育好.  相似文献   

18.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是一种复杂的消化道畸形,是婴儿急性肠梗阻的常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对收治并经手术证实的32例婴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治疗分析,认为本病多在出生后数日至1月内出现症状,以反复呕吐带有胆汁的胃内容物为首发症状,腹部X线检查有助于诊断.本病有肠梗阻表现时需要手术治疗,Ladd术式为基本手术方法.术中发现其它胃肠道畸形时应同时手术纠正.本病除合并肠扭转、肠坏死危及生命以及大段肠管坏死切除后可能发生短肠综合征或全肠坏死造成死亡外,预后良好.本组1例死于大部分小肠坏死,31例治愈出院.21例获随访3月~4年,生长发育好.  相似文献   

19.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45例病理分型及X线诊断方法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先天性肠旋转不良45例病理分型、X线平片、X线钡餐造影和钡剂灌肠诊断选择进行分析。结果平片异常37例,无异常8例。胃肠钡餐造影37例,十二指肠空肠曲位置异常18例;十二指肠、空肠上段沿中腹部呈螺旋形下降10例;空肠、小肠分布异常8例;随访至盲升结肠21例均发现盲升结肠异位。钡剂灌肠造影30例,盲肠异位29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可分成两大病理类型:(1)单纯型肠旋转不良9例,无索带肘迫或中肠扭转;(2)复合型肠旋转不良36例,伴有索带压迫或(和)中肠扭转。腹部X线平片异常均为非特异性表现。钡餐造影适合于非完全梗阻病例。钡剂灌肠对十二指肠完全梗阻病例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肠旋转不良伴中肠扭转 (Volvulusinintestinalmalro tation ,VIM)是婴幼儿肠扭转的常见原因 ,成人发病少见。国内文献较多的是婴幼儿VIM的报道 ,对成人发病的症状、诊断仅见个案报道。 1 998~ 2 0 0 1年间我院经手术证实VIM 5例 ,探讨CT对成人VIM的诊断价值。1 材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本文VIM 5例 ,男 4例 ,女 1例 ,年龄 5 3~ 72岁 ,平均 64岁。临床病史 :5例均以急腹症不能缓解就诊 ,并有腹痛反复发作、改变体位后缓解的病史 ,病程 3~ 5年不等。无肛门停止排便和排气。影像检查 5例均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