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T与MRI对比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影像学表现,评价CT与MRI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MRI及CT表现.所有患者均在伤后2~72 h内接受CT与MR检查.MRI采用自旋回波T1WI、T2WI序列、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及弥散加权成像.CT采用常规程序扫描.结果DAI在CT影像上可见弥漫性脑肿胀,皮层下及脑深部小出血灶,中线结构无明显移位;在MRI可见弥漫性脑肿胀,单发或多发的脑白质小灶性损伤,多数病灶为非出血性,脑干和胼胝体病灶多见于重度头部损伤患者.46例患者中,MRI共检出184个病灶,CT仅检出30个病灶,两者差异显著(P<0.01).MRI对脑内非出血性病灶及脑干、胼胝体病灶的敏感性明显优于CT(P<0.01).结论 CT及MRI为DAI的临床诊断提供了直接可靠的影像学依据,MRI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Pd对CT阴性的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临床疑为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而CT表现为阴性患者的MR/表现。所有患者均在伤后2d内接受CT与MR检查。CT采用常规程序扫描,MRI采用自旋回波T1 WI、T2WI序列、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及弥散加权成像(DWI)。结果CT仅见弥漫性脑肿胀,未见明确病灶;MRI可见弥漫性脑肿胀,脑干、胼胝体及脑白质小灶性损伤。58例患者中,MRI各序列共检出216个病灶。MRI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病灶的敏感性明显优于CT。结论MRI为CT阴性的DAI临床诊断提供了直接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MRI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临床证实资料完整的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25例,分析其CT、MRI表现。结果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表现、CT及常规MRI检查均无特征性,本组25例CT共检出病灶37处,19例MRI共检出病灶97处,且DWI序列全部显示清楚。结论常规CT及MRI对DAI病灶的检测有一定的局限性,但DWI序列是评价弥漫性轴索损伤最敏感的MRI序列。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交通事故致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的伤残等级鉴定结果,并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对鉴定结果可能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的研究对象为2000年1月至2016年10月阶段我所在的鉴定机构进行鉴定的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案例1112例,其中934例为单纯性脑挫伤,178例被临床诊断为弥漫性轴索损伤。由正高级影像学专家和正高级神经内科专家共同对1112例被鉴定者在交通事故发生后进行的颅脑CT及MRI检查结果进行重新的诊断分析,最后按照重新诊断的诊断结果对1112例患者实施分组,其中单纯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40例,为单纯DAI组;弥漫性轴索损伤合并脑挫伤患者138例,为DAI合并脑挫伤组;无弥漫性轴索损伤脑挫伤患者934例,为无DAI脑挫伤组。同时对鉴定结果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于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临床诊断结果与专家公议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单纯DAI组和DAI合并脑挫伤组鉴定者的伤残等级均显著高于无DAI脑挫伤组,二者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单纯DAI组和DAI合并脑挫伤组鉴定者的伤残等级之间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通事故致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可能存在更为严重的脑功能损害,在对其进行鉴定的过程中,不可过度依赖颅脑CT和MRI影像学检查结果,避免由此造成的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凹和Mm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价值和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颅脑损伤CT、MRI表现。结果CT显示4个病灶,MRI显示41个病灶,23例全部经MRI确诊,CT的敏感性仅有MRI 10%。结论 MRI检查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比凹检查有显著的优越性,MM可作为DAI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DAI)临床、CT及MRI的影像学表现的分析 ,以期提高对DAI的诊断水平。方法 分析有完整临床资料 ,同时进行过CT和MRI检查 ,特别是CT检查相对阴性的 32例DAI患者的影像学诊断结果。结果  32例DAI患者CT检查相对阴性 ,MRI检查发现在胼胝体、基底节、脑干及灰白质交界处多发小的异常信号灶。结论 临床拟诊DAI的患者在CT检查相对阴性时可进行MRI检查 ,其MRI影像学表现有助于DAI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MRI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18例临床诊断急性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而CT无异常改变或轻微改变的病例早期行MRI检查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检查均在72h内完成。结果 MRI显示具有DAI损伤表现的共91例,阳性率77.1%。阳性表现的结果中FLAIR表现阳性率占91.2%,T2表现阳性率占69.2%。结论早期头颅MRI能够为DAI提供有效的影像学诊断依据,并能为DAI伤情和预后评价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表现、MRI诊断。方法:分析30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资料及MRI图像资料,其中24例还先后做过CT检查,同时对所有病例进行GCS评分。结果:DAI的MRI征象主要表现为弥漫性脑肿胀,双侧脑白质水肿,脑室、脑池、脑沟及蛛网膜下腔变窄消失,无中线移位。脑实质出血20例,呈斑点状,直径大多小于2.0cm,主要位于胼胝体、脑干、小脑,基底节区及皮髓交界处,蛛网下腔出血和/或脑室出血12例;合并硬膜外血肿5例;颅骨骨折6例。结论:DAI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可作出临床诊断,MRI对DAI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弥补CT的局限性,对临床早期诊断、治疗以及评价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王小微 《当代医学》2021,27(36):143-144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DA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35例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CT及MRI检查.比较两组病灶检出情况,并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影像学结果.结果 MRI检查对于DAI患者的病灶检出率高于CT检查,且MRI检查的出血病灶检出率及脑深部区域病灶检出率均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脑损伤24 h,CT检查下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变化不明显,而在MRI检查下可见胼胝体后部及侧脑室、双侧顶叶周围白质点片状等,存在明显多发散在轴索损伤.结论 磁共振成像对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较高,可有效检出病灶类型及准确位置,且与CT检查相比,更有利于检出微小病灶,为患者早期的诊治提供可靠的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CT和MRI技术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DAI患者56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CT、MRI技术为所有患者进行检查,对两种检查方式的病灶检出数目和阳性检出率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MRI组阳性检出率与CT组阳性检出率比较,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病灶数目检出率比较上,MRI组高于CT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技术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明显高于CT,值得临床优先选择和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医学》2017,(8):744-745
目的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5-12间收治的80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临床诊治资料,均行CT、MRI扫描与保守综合治疗,其中6例行手术治疗,观察其治疗情况。结果本组80例患者中存活56例(70.00%),其中恢复良好8例(14.29%),轻残10例(17.86%),重残20例(35.71%),植物生存18例(32.14%),死亡24例(30.00%)。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DAI,其致残率较高;临床典型表现为意识障碍,且MRI诊断效果优于CT检查;临床治疗DAI时应准确认识其临床表现,把握诊断要点,并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可提高颅脑损伤救治率。  相似文献   

12.
刘兴隆 《中外医疗》2011,30(23):23-24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4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治疗6个月后GOS评分为良好12例(18.75%)、中残13例(20.31%)、重残9例(14.06%)、植物生存7例(10.93%)、死亡23例(35.93%)。结论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病死率高;意识障碍是其典型临床表现。其诊断MRI检查优于CT;积极合理的治疗能提高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程锋  侯卓 《河北医学》2012,18(8):1063-1065
目的:研究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影像学诊断及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临床诊断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18例,均在伤后10天内行16排CT及1.5TMR常规序列(T1WI T2WI FLAIR )及SWI序列扫描.结果:18例患者CT发现6个病灶;MR常规序列共发现149个病灶,其中T1WI发现26个,T2WI发现55个,FLAIR发现68个;SWI发现366个,DAI出血灶SWI上形态多样,SWI发现病灶数量明显多于常规MRI.结论:SWI对脑内微出血灶检出明显优于常规MRI及CT.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ic Injury,DAI)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对67例DAI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其临床特点,病理改变,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 DAI是重型原发性脑损伤的一种特殊病理类型.DAI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检查并不一致,诊断困难,本病的特征是昏迷时间长,CT与MRI虽然不能直接显示轴索损害,但能直接显示出血性病变的大小,形态与部位.在诊断脑实质内小病灶或挫伤方面,特别是对脑干、胼胝体、小脑、透明隔和穹窿损伤的观察上,MRI明显优于CT.治疗方面如能阻止非崩解性轴索损伤的继发性轴索断裂或能促进损伤轴索的恢复,则可以提高DAI的救治水平.结论 DAI是影响颅脑损伤病死率、致残率与预后的最重要的因素.正确有效地处理DAI,是提高颅脑损伤救治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CT和MRI扫描与结果的关系,从而提高对DAI的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1例DAI伤者为交通事故。CT扫描发现脑不同部位有点状高密度影43例(66%),CT阴性而行MRI者发现病变者19例。3例CT及MRI扫描均无异常发现。共死亡15例,植物生存11例,残疾15例,预后良好24例。结论脑外伤后持续昏迷时间超过6 h,临床表现重,而影像学检查有多发散在点状出血灶或无明显脑损伤情况,又无明显占位效应者,即可诊断为DAI。治疗方面,DAI一般都不需要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在昏迷期间主要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各种并发症,改善脑微循环及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药物等综合治疗措施。GCS评分及原发昏迷时间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21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CT表现进行分析,旨在探讨CT对该病的诊断价值与限度.  相似文献   

17.
侯安海  陈根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21):2219-2220
目的: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急性期表现,为临床诊断DAI提供影像学依据.材料和方法:收集14例DAI的临床及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DAI的CT表现为弥漫性脑肿胀14例,脑实质内出血灶11例,呈单发或多发,直径<2 cm.主要分布于皮髓质交界、胼胝体、基底节区和脑干,蛛网膜下腔出血9例,合并硬膜下或硬膜外出血4例,颅骨骨折2例.结论:DAI的临床与CT表现特点,对早期正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与MRI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方法:对18例患者均行CT检查,12例行MRI检查.结果:18例患者中CT明确诊断6例,显示阳性征象;另12例CT显示正常的病例MRI显示异常信号.结论:CT表现正常者,MRI有30%存在弥漫性轴索损伤,CT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精确性较差,阳性发现只有20%~50%.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复习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病理CT诊断特点。方法报道8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分析其Il缶床CT表现,并结合文献复习病理。结果 8例均为运动中受伤,表现不同程度的昏迷,CT表现有脑肿胀、灰、白质交界处或白质、脑干有小点、簇状出血。结论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需结合临床、CT表现特点,否则易漏诊。综合病因、临床和CT表现,有6点有助于诊断DAI。  相似文献   

20.
目的加深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CT表现的认识,以助于临床早期正确诊断。方法对42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脑实质出血34例,呈斑点状,主要位于胼胝体、基底节一内囊区、脑干及皮髓质交界部。②蛛网膜下腔和脑室出血21例。③弥漫性水肿16例。④合并硬膜外血肿7例,硬膜下血肿5例。⑤颅骨骨折8例。结论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T征象有其特点,对于临床早期正确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