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DAI)临床、CT及MRI的影像学表现的分析 ,以期提高对DAI的诊断水平。方法 分析有完整临床资料 ,同时进行过CT和MRI检查 ,特别是CT检查相对阴性的 32例DAI患者的影像学诊断结果。结果  32例DAI患者CT检查相对阴性 ,MRI检查发现在胼胝体、基底节、脑干及灰白质交界处多发小的异常信号灶。结论 临床拟诊DAI的患者在CT检查相对阴性时可进行MRI检查 ,其MRI影像学表现有助于DAI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范松华  贺国 《苏州医学院学报》1999,19(6):657-657,671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是闭合性颅脑损伤中最严重的原发性损伤、其临床病情严重死亡率及伤残率高。本文通过对60例DA从的临床过程及CT分析,认为该病预后差,CT表现主要为弥漫怀脑肿胀及脑多发性攻在小出血灶,其治除一般闭合性颅脑损伤的综合治疗外,主要在于脑继发性损伤的及时发现和处理。  相似文献   

3.
4.
5.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DAI)是以神经轴索断裂为特点的一种严重颅脑损伤 ,其预后差 ,死亡率高 ,以往需依靠尸检病理诊断 ,临床诊治困难。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 ,对该病的认识有了较大的进展。现将我科1996~2001年收治的32例DA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作一分析。1.1一般资料本组32例中男22例 ,女10例 ;年龄5~58岁 ,平均28.3岁。受伤原因 :车祸25例 ,坠落伤4例 ,钝器伤3例。伤后昏迷32例 ,其中3例有中间清醒期。入院时双侧瞳孔散大7例 ,一侧瞳孔大小改变9例 ;有8例患者呈去大脑强直状态 ;11例…  相似文献   

6.
63例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 (DAI)的发病情况、影像学表现、临床诊断及处理 ,提高疗效的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最近 5年来我院颅脑损伤抢救中心收治的 6 3例DAI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 :该组病人中入院时GCS评分低于 8分的共 4 9例 (77.8% ) ;其中GCS <5分的有 32例 (5 0 .8% )。该组的总死亡率为 2 2 .2 %(14 /6 3) ,入院时GCS评分越低 ,预后越差。亚低温治疗的病人 ,GCS平均为 4 .3分 ,死亡率为 2 5 % (4/12 )。结论 :DAI的诊断主要根据其临床表现结合CT/MRI资料。治疗上宜采用综合治疗方式。早期应用促进神经修复的药物 (GMI)和亚低温能提高疗效 ,应在临床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7.
宛四海  傅森林 《九江医学》2002,17(2):101-102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过去只能在尸检时作出病理诊断,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临床诊断现已成可能。现将我院1998年1月至2001年10月诊断为DAI病人43例,临床和CT资料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凹和Mm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价值和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颅脑损伤CT、MRI表现。结果CT显示4个病灶,MRI显示41个病灶,23例全部经MRI确诊,CT的敏感性仅有MRI 10%。结论 MRI检查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比凹检查有显著的优越性,MM可作为DAI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临床、CT及MRI的影像学表现的分析,以期提高对DAI的诊断水平。方法 分析有完整临床资料,同时进行过CT和MRI检查,特别是CT检查相对阴性的32例DAI患者的影像学诊断结果。结果 32例DAI患者CT检查相对阴性,MRI检查发现在胼胝体、基底节、脑干及灰白质交上多发小的异常信号灶。结论 临床拟认遥患者的CT检查相对阴性时可进行MRI检查,其MIR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10.
11.
在急性脑外伤患者中分析脑弥漫性轴素损伤(DAI)的早期CT征象,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27例DAI患者的早期CT表现,结合文献提出DAI的CT诊断标准,脑白质内单发或多发无占位效应的小出血灶(直径约≤2cm),中线结构无移位,脑池内及脑室内出血,弥漫性脑肿胀。27例DAI早期CT表现。脑白质内单发或多发高密度影,(双额颞区11例,双颞区9例,双顶区6例,双枕区1例,伴脑干或胼胝体点状高密度影6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11例,合并硬膜下或硬膜外小血肿9例,合并颅骨骨折13例),CT应用虽然不能显示神经轴索损伤,但是可以直接显示脑实质内的小出血灶及脑室,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改变,为DA1的临床诊断提供了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弥漫性轴索损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在特殊的外力作用下脑内发生的以神经轴索断裂为特征的系列病理生理变化,意识障碍是其典型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困难,预后极差,本文对近年来DAI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MRI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0例临床表现符合DAI的病列MRI表现特点进行分析。结果:MRI表现为中线未见移位,多数病灶较小且为非血性,脑干和胼胝体损伤灶多见于重度头部损伤病人,常伴有其他类型脑部损伤。结论:结合临床,MRI能对DAI作出正确诊断,是DAI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ic Injury,DAI)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对67例DAI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其临床特点,病理改变,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 DAI是重型原发性脑损伤的一种特殊病理类型.DAI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检查并不一致,诊断困难,本病的特征是昏迷时间长,CT与MRI虽然不能直接显示轴索损害,但能直接显示出血性病变的大小,形态与部位.在诊断脑实质内小病灶或挫伤方面,特别是对脑干、胼胝体、小脑、透明隔和穹窿损伤的观察上,MRI明显优于CT.治疗方面如能阻止非崩解性轴索损伤的继发性轴索断裂或能促进损伤轴索的恢复,则可以提高DAI的救治水平.结论 DAI是影响颅脑损伤病死率、致残率与预后的最重要的因素.正确有效地处理DAI,是提高颅脑损伤救治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韩策 《中外医疗》2009,28(36):162-162
目的回顾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CT表现,为临床诊断提供直接的影像学依据。方法对21例弥漫性轴索损伤CT表现的回顾学习。所有病例均在伤后1~24h内行CT扫描,常规条件扫描,感兴趣区加做5mm薄层扫描。结果共检出26个病灶,表现为皮层下及脑深部小出血灶,均伴有弥漫性脑肿胀,2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合并硬膜下小血肿。病灶越趋近于中线结构附近,病情越重。结论CT能为DAI的临床诊断提供直接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性轴索损伤(DAI)的CT征象特点。旨在提高对DAI的认识,以利于早期诊治。材料与方法。对32例临床疑有DAI的头颅CT扫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DAI的主要CT表现是:(1)脑肿胀24例;(2)脑白质,灰白质交界区、基底交界区,基底节和胼胝体斑点状、小片状出血灶8例;(3)蛛网膜下腔出血7例;(4)合并脑挫裂伤5例。硬膜外/硬膜下血肿4例。结论 CT检查是诊断DAI的产选和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伤后变化,探索DAI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30例DAI患者的病因,症状,CT诊断,预后及治疗,根据临床资料及基础研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DAI患者伤后发生轴突多方面改变,如:轴突细胞骨架破坏,轴膜改变,膜性细胞器变化,髓鞘改变,轴突出现肿胀离断,呈球状改变,轴浆空泡形成,线粒体稀少,受损髓鞘内细小钙颗粒,根据病理将DAI三级分法。CT以DAI五条标准至少一条诊断。结论 DAI发生后不仅要及时的诊断,而且要尽早进行全方位治疗,除了 沿用传统综合治疗方式外,应用干预病变进展的药物,如Ca^2 阻滞剂,兴奋性氨基酸阻滞剂,自由基清除剂等,另外亚低温治疗DAI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和质量,降低DAI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19.
1 资料与方法 患者15 例,10 例,5 例,龄10~50 岁.突遇车祸12 例,处失足坠落3 例.15 例患者伤后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中昏迷10 例,迷时间1~9 d.采用保守治疗12 例, 例因脑肿胀,疝形成而行去骨瓣减压术.  相似文献   

20.
弥漫性轴索损伤机制的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弥漫性轴索损伤 (DiffuseAxonalInjury ,DAI)是头颅在加—减速负荷 (惯性负荷 )作用下脑内出现剪力而引起的一种特殊脑损伤 ,它是导致颅脑损伤患者重残和植物生存的最常见原因 ,脑DAI在重型颅脑损伤中占 2 8%~ 42 % ,病死率高达42 %~ 6 2 % [1~ 4 ] ,因而探讨DAI的损伤机制与临床的相关性 ,对指导临床诊治 ,降低病死率与致残率有重要作用。目前对DAI生物力学机制的认识源于对动物模型的力学分析 ,现对DAI的生物力学损伤机制作一综述分析。1 动物试验及模型资料1.1 Marmarou与Foda等[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