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髋臼帽定位器是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医疗器械 ,目前使用的定位器定位角度人为误差较大。作者设计了髋臼帽定位器 ,可以同时较精确地控制外展角和前倾角的复合角。1 髋臼帽定位器的构造和应用1 1 髋臼帽定位器的组成 (图 1)。①手柄 ;②髋臼帽头 ;③直杆状压力杆 ;④直杆状定位杆a;⑤直角状定位杆 ;⑥直杆状定位杆b ;⑦活动套环 ;⑧直角三角形支架。1 2 应用 直角状定位杆上标明外展角度 ,直杆状定位杆b上标记前倾角度。使用时将直角状定位杆的水平段沿患者股骨延伸方向靠近髋关节放置 ,将承载者直杆状压力杆、直杆状定位杆a和直杆状…  相似文献   

2.
全髋置换术中髋臼帽重新固定的体会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643000)彭晓波,黄荣初,张柯,杨渠平全髋置换术中,若髋臼帽位置安放有误,取除较难,常需将髋臼帽切割分块取出。1989年2月以来,作者遇到3例,将髋臼帽完好取出后重新固定,既不破坏髋臼...  相似文献   

3.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定位系统研究与应用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周密的术前计划和熟练可靠的术中定位,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目前,定位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已有了很大的进展。术前计划由仅仅依靠股骨和髋臼的X线平片及每个假体部件的剖面轮廓图发展到利用图像引导系统(IGS)进行“虚拟关节置换”。术中定位由单纯依靠经验目测、使用髋臼定位器发展到利用IGS进行术中导航。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髋臼卵圆窝的解剖及影像学特点,评价其在实现术前预期髋臼杯外展角中的作用。方法 在16具正常成人骨盆标本上标记髋臼卵圆窝 中轴线,观察卵圆窝中轴线走行特点及其与卵圆窝顶和髋臼骨性边缘交点在标准骨盆正位X线片上的对应关系。通过模板测量观察预期外展角度的髋臼杯中轴线 与髋臼卵圆窝顶点之间的对应关系。于骨盆标本两侧髋臼施行生物髋臼杯植入术,一侧采用卵圆窝参照法,对侧采用髋臼定位器法,在标准骨盆正位X线片上比 较两侧手术前后髋臼杯外展角偏差的差异。结果 卵圆窝中轴与卵圆窝顶和髋臼骨性边缘的交点是较为恒定的解剖标志,在标准骨盆正位X线上分别对应髋臼顶部 关节面软骨下骨的内缘和外缘。髋臼卵圆窝顶点与40°±5°外展角度的髋臼杯中轴线密切相关。卵圆窝参照组手术前后髋臼杯外展角偏差为0.19° ±3.14°(-6°~5°),髋臼定位器组为2.75°±2.89°(-2°~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3,Ρ=0.027)。结论 对于患者髋臼解剖相对正常的 初次全髋关节置换,依据术前模板测量获得的预期髋臼杯位置与卵圆窝顶点的关系,可较精确地获得预期髋臼杯外展位置。  相似文献   

5.
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resurfacing arthroplasty of the hip,HRA)采用人工髋臼帽和股骨头杯重建髋臼一股骨头关节面,恢复髋关节功能。 1 HRA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3D打印髋关节旋转中心定位器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辅助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12月期间郑州市骨科医院关节Ⅰ科采用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4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或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男8例,女6例;年龄为37~65岁,平均51.8岁。运用3D打印髋关节旋转中心定位器辅助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测量臼杯的外展角、前倾角及髋关节旋转中心,记录患者手术后髋关节旋转中心O2(患侧)与解剖旋转中心O1(健侧)的符合情况、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4例患者术后获6~24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髋关节旋转中心O2与解剖旋转中心O1的纵坐标分别为(19.36±3.61)、(18.33±3.41)mm,横坐标分别为(39.93±2.97)、(39.99±3.16)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旋转中心符合。术后患侧外展角与髋臼前倾角均在正常范围内:外展39.3°±3.2°,前倾14.6°±1.2°。末次随访时14例患者的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42.3±3.2)分提高至(94.3±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73,P=0.002);优13例,良1例。随访期间X线片示假体位置良好,无髋臼及股骨假体松动,未见异位骨化形成。结论3D打印髋关节旋转中心定位器应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可有效协助髋关节旋转中心的重建,精准植入髋臼假体。  相似文献   

7.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在髋臼发育不良的病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时人工髋臼安放的方法。方法:对15例22个因髋臼发育不良导致骨关节炎的病例,在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时,根据髋臼发育不良的程度,采用了髋臼外上缘植骨,加深髋臼及髋臼轻度内陷等三种方法。术后3、6、9、12个月及以后每半年以同等条件投照双侧髋关节正位X线片,观察人工髋臼安放的角度及人工髋臼与髋臼骨床愈合的情况。平均随访24个月。结果:随访时发现加深髋臼及髋臼轻度内陷的病例,人工髋臼与髋臼骨床接触良好,角度满意,关节功能恢复优良。而髋臼外上缘植骨的病例,术后2年时植骨块与人工髋臼之间出现了透亮带。结论:髋臼发育不良导致髋关节骨关节炎的病例在施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时应根据髋臼骨床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安放人工髋臼。特别是在髋臼较浅,而髋臼骨床底部骨质较多的情况下,应采用向内切磨髋臼:加深髋臼后安放人工髋臼。本组病例大部分采取此方法,收到了十分满意的临床效果。但手术中应注意不宜切磨髋臼过深,影响到髋臼内壁的稳定。  相似文献   

8.
双筒定位器在股骨颈骨折多针固定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筒定位器在股骨颈骨折多针固定术中的应用李德祖,牛连生,徐鸿,石文生我院近年来采用自行设计的双筒定位器对11例股骨颈骨折的病人进行闭合性复位及多枚针固定术,结果平均手术时间缩短1/3,且全部进针满意。设计原理:双筒定位器依照垂直透射的构思,利用X光片...  相似文献   

9.
髋臼区的血供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具健康成人新鲜骨盆标本(6个髋关节)以ABS行动脉灌注,观察髋臼区的血液供应。髋臼区血供主要来源有臀上、臀下动脉关节支,旋股外侧动脉升支,旋股内侧动脉髋臼支和闭孔动脉等。这些血管在髋臼缘周边相互吻合,形成一个形态上近乎完整的环状动脉弓,通过此动脉弓又与髋臼周围许多血管相连,它是髋臼获得血供的重要结构。在髋臼周边行截骨术时,截骨线应距髋臼缘至少2cm以上,以避免损伤髋臼周边动脉弓,减少术后髋臼血供  相似文献   

10.
髋臼发育不良属于髋关节发育异常(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hip,DDH)的一种,是指由于髋臼发育缺陷造成髋臼对股骨头的覆盖不良,导致长期生物力学的异常而逐渐出现股骨头半脱位、负重区软骨退变及股骨头局灶性坏死、严重骨关节炎的一种疾病,主要病理改变表现为髋臼外上方和前方缺损,髋臼变浅,髋关节中心外移,致使髋臼对股骨头的包容与覆盖不足。髋臼发育不良可以伴有髋关节不同程度的半脱位。由于髋臼对股骨头覆盖率减低,髋臼和股骨关节面对合关系不正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成人髋臼发育不良Bernese经髋臼周围骨盆截骨术后模型,并进行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方法:制备尸体标本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模型,并利用Ansys 6.0软件,对髋臼发育不良Bernese术后矫枉过正及合适矫正模型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结果:术后矫枉过正模型组外侧、前侧髋臼边缘出现应力增加趋势,作用于髋臼及股骨头的水平分力及剪应力是正常组的2—3倍。结论:探讨髋臼合适矫正的标准Bernese术后髋臼矫枉过正,将会导致髋臼进行性的向前侧、外侧突起畸形及股骨头颈髋臼盂唇撞击综合征。久之导致骨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新方法。方法 沿髋臼缘截骨,通过髋臼的整体旋转来加大髋臼对股骨头的包容。结果 6例平均随访2.5年,根据Gordon等标准评定疗效,优4例,良2例。结论 该方法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髋臼旋转截骨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28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目的:探讨髋臼旋转截骨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田川法髋臼旋转截骨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共28例(29髋),随访时间3.2年。手术前后X线变化及临床评定结果:全部病例术后可使髋关节疼痛消失,功能改善,髋臼和股骨头之间恢复了正常匹配关系。结论:髋臼旋转截骨术是从根本上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髋脱位髋臼前倾角的CT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  张菁 《临床骨科杂志》2001,4(4):256-258
目的 探讨先天性髋脱位髋臼前倾角的变化。方法 对18例先天性单侧髋脱位患儿作CT检查,比较其侧与健侧的髋臼前倾角;18例患儿均做手术切开复位,对其中6例患儿术后半年作CT随访,比较其手术前后髋臼前倾角的变化。结果 患侧的髋臼倾角与健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手术可改变髋臼前倾角,部分会至异常范围。结论 先天性髋脱位的髋臼前倾角与正常相似,在手术复位过程中髋臼前倾角会有改变。  相似文献   

15.
儿童骶臼发育不良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髋臼发育不良是儿童髋关节的常见病,也是发生退行性骨关节炎的主要原因之一犤1-3犦。Stulberg等犤4犦报告130例成人骨关节炎患者中,有48%继发于婴幼儿时期的髋臼发育不良。正常髋关节的股骨头和髋臼呈同心圆关系。儿童髋臼的正常发育主要依赖于股骨头对“Y”形软骨中心的刺激。在髋臼发育不良状态下,头臼失去同心圆关系,股骨头不能刺激“Y”形软骨中心,髋臼软骨骨化迟缓、停滞,髋臼的深度逐渐变浅、坡度增加,使髋关节受力面积减小,应力增大,负重力线移向髋臼外侧缘。随患儿步行和负重的增加,髋关节可出现进行性半脱位…  相似文献   

16.
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X线诊断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X线诊断谢玉川陶风海刘显强孙磊*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是成人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亦是中年人长期髋关节疼痛的常见原因,其基本病变是由于髋臼发育浅小,髋臼倾斜度过大所导致髋关节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本文收集成人髋臼发育不良59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采用股骨侧优先髋臼侧联合氨甲环酸纱布填塞在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的精确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骨科行初次THA的患者74例;其中男35例,女39例;平均年龄61(25~83)岁。将患者分为A、B组两组。A组37例采用THA术中股骨侧优先髋臼处理;B组37例采用髋臼侧优先股骨侧处理。所有患者均行后外侧入路,以37°为理想联合前倾角。A组患者术中截除股骨头后,先行股骨髓腔扩髓,当髓腔锉与股骨髓腔大小匹配后,测量髓腔锉的前倾角,取出髓腔锉,股骨髓腔用氨甲环酸注射液浸润的纱布填塞;然后以37°-髓腔锉前倾角为前倾角,40°外展角磨锉髋臼。B组患者术中截除股骨头后,先处理髋臼侧,使用髋臼角度定位器,以15°前倾角、40°外展角磨锉髋臼;然后再行股骨髓腔扩髓。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假体联合前倾角、术中出血量、术后输血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1、3、6、12、24个月门诊复查,复查内容为切口愈合情况,包括双侧髋关节正位X线片、血常规(CBC)、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等检验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  相似文献   

18.
应用双极人工股骨头和骨移植进行髋臼假体翻修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双极人工股骨头和嵌压植骨联合应用对合并巨大骨缺损的髋臼侧假体进行翻修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1988年3月-2000年11月期间利用双极人工股骨头对合并巨大骨缺损的23例24髋进行髋臼侧假体翻修术。其中男15例,女8例,平均年龄48岁,平均随访6.4年。翻修术的原因中假体松动21髋,骨溶解2髋,感染1髋,髋臼骨缺损根据AAOS分类,I型3髋,Ⅱ型6髋,Ⅲ型15髋。自体骨移植2髋,异体骨移植8髋,混合移植14髋。临床评价采用Harris评分,并在X线片上对髋臼假体的移位,移植骨的愈合与吸收,髋臼形态的塑形以及再次翻修等进行分析。结果 Harris评分术前为49分,术后1年为78分,最后随访时间为76分。髋臼假体向上内方向移位19髋,向上外方向移位5髋。并发症中异位骨化12髋,感染1髋,复发性脱位1髋。因感染和髋臼假体严重移位采用非骨水泥型髋臼假体行再次翻修术2髋。结论 双极人工股骨头和嵌压植骨联合应用对合并巨大骨缺损的髋臼侧假体进行翻修术具有髋臼形态塑形良好,移植骨愈合率高以及髋臼假体不需要坚强内固定等优点,可作为一种特殊情况的髋臼侧假翻修术;其缺点是髋臼假体移位。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骨盆的旋转变化,探讨术中骨盆旋转对髋臼假体前倾角植入的影响,评估使用髋臼横韧带作髋臼假体前倾定位的准确性以及对骨盆旋转角度变化的校正作用。 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关节外科收治的行初次THA的40例44髋的髋关节疾病患者纳入本研究。纳入标准为:初次THA术的患者,术前、术后CT扫描质量符合标准、能确定髋臼解剖前倾角、髋臼假体前倾角的患者。排除标准:髋臼发育不良、强直性脊柱炎、既往有髋关节严重创伤手术史以及翻修术等,术前、术后双髋关节CT扫描,CT横断面上骨盆明显倾斜、两侧髋关节的中心显示明显不在同一层面、难以确定水平线测量前倾角的患者,予以排除。手术均采用侧卧位后外侧入路,切皮前将1枚施氏针以垂直于地面方向打入髂骨嵴,术中髋臼假体的前倾角,以髋臼横韧带为参照标志,通过直接参照或间接参照髋臼横韧带进行髋臼挫磨及安装臼杯,使髋臼假体开口平行韧带进行安放,在此过程中用摄像机记录施氏针相对于地面的角度变化,确定手术过程中骨盆旋转度数,同时测量并记录挫磨髋臼及安放假体时,相对于身体长轴髋臼手术前倾角的数值。术后通过CT测量髋臼假体前倾角,对术中手术前倾角和术后髋臼假体的前倾角、术前髋臼解剖前倾角数据进行t检验分析。 结果术中骨盆旋转发生在本研究中的平均度数为(18±4)°。44个髋关节中,所有的病例都能对髋臼横韧带进行辨认,术中手术前倾角平均为(33±5)°,有93%(41髋)的病例大于Lewinnek提出的"安全区"的前倾角上限25°,余下的7%(3个髋)也全部大于24°。术后CT测量髋臼假体的解剖前倾角为(21±10)°,与术前髋臼解剖前倾角度(19±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64,P >0.05)。 结论在后外侧入路THA术中,体位改变骨盆前旋转会影响髋臼假体植入的准确性,使用髋臼横韧带作为解剖标志指导髋臼假体前倾角度的植入,可以排除患者体位改变骨盆旋转对前倾角的影响,提高髋臼假体放置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髋臼骨缺损时全髋置换术髋臼重建的手术方法。方法:因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失败等原因致髋臼缺损的178例(215髋)行全髋置换术或翻修术,应用非骨水泥假体臼,采用加深髋臼、上移髋臼、大型髋臼填充或结构植骨等方法重建骨性髋臼,其中男62例、女116例,178例中162例随访12个月-10年,平均62个月。结果:根据Merle D’Aubigne评分方法,优40例,良69例,中50例,差3例。结论:各种髋臼骨缺损应根据X线拍片及CT加以明确,观察其运动中心、上移程度,对髋臼重建方法的选择特别有意义。非骨水泥假体重建成功与否有赖于假体稳定并尽量多与宿主骨接触并避免或减少结构性植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