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期吉兰-巴雷综合征的神经电生理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发病4周内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的F波、H反射及神经传导的改变特点,探讨F波及H反射检查在早期GB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40例确诊GBS患者的神经电生理资料特点,依据病程分为2组(≤2周组及>2周组).使用卡方检验,分别对两组患者的F波、H反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检测的异常率进行分析.结果 病程≤2周组及>2周组F波异常比例分别为17/20、7/18,H反射的异常比例分别为13/20、12/19,MCV异常率为28.4%(25/88)、32.9%(26/79),运动神经传导远端潜伏期异常率为40.9%(36/88)、36.7%(29/79),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异常率为35.2%(31/88)、32.9%(26/79),SCV异常率为11.2%(10/89)、25.2%(24/95).两组患者中F波、H反射异常率均较高,且两组间F波异常比例(X2 =8.657,P=0.003)及SCV异常率(x2 =6.002,P=0.0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F波及H反射对GBS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诊断参考价值;神经电生理检查对GBS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神经传导及F波检测探讨脑卒中对脊髓运动神经元及周围神经的影响。方法选择12例偏瘫的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Brunnstrom分期为Ⅳ~Ⅴ期,用肌电/诱发电位仪采集患者双侧上肢肌皮神经、正中神经的神经传导及正中神经F波相关参数,并对采集的健患侧参数进行分析比较。同时采用Fugl-Meyer量表评价患侧上肢功能,并分析患侧肌皮神经、正中神经神经传导相关参数与患侧上肢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1)运动神经传导:①与健侧相比,刺激腕部时患侧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减慢(P0.05)。②与健侧相比,刺激肘部时患侧正中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潜伏期延长(P0.05)。③与健侧相比,患侧肌皮神经CMAP波幅减低(P0.05)。(2)感觉神经传导:刺激双侧正中神经腕部、肘部时,健患侧正中神经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ensory Nerve Action Potential,SNAP)波幅、潜伏期及神经传导速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偏瘫上肢Fugl-Meyer量表评分与患侧正中神经、肌皮神经传导相关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均无相关性(P0.05)。(4)脑卒中患者患侧正中神经F波出现率较对侧增加(P0.05)。结论脑卒中不仅会导致患侧上肢运动神经轴索变性及脱髓鞘改变,同时还会影响运动单位中的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故在脑卒中康复治疗过程中应加强针对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F波和神经传导改变的特点.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方法测定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运动末端潜伏期(distal motor latency,DML)和F波,后者的测定包括潜伏期和/或传导速度及出现率.分析了DML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波幅、F波出现率与肌力的关系.结果在91例ALS患者中,仅有3例SCV异常;正中神经、尺神经及胫后神经DML延长者分别占16.7%、13.8%、7.1%,CMAP波幅下降者分别占50.0%、44.6%、28.6%;5.0%患者F波传导速度异常,48例患者F波出现率下降,其中19例出现率为0.肌力下降者DML、CMAP波幅及F波出现率改变明显.结论ALS患者可出现DML延长和CMAP波幅降低,二者比较后者的改变更显著;F波传导速度相对正常而出现率下降明显;DML、CMAP波幅及F波出现率的异常与肌力明显相关(P均<0.01).  相似文献   

4.
神经传导速度在肌萎缩侧索硬化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肌萎缩侧索硬化 (ALS)患者中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变 ,建立量化评定肌萎缩侧索硬化病情轻重的神经生理指数。方法 对 2 1名ALS患者的 3 0条尺神经、3 2条正中神经及 2 4名健康对照组的 3 8条尺神经、40条正中神经进行神经运动传导速度 (MCV)及感觉传导速度 (SCV)和F波的检测。两组间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LS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的远端潜伏期 (DML)、肌肉动作电位 (CAMP波幅及面积、F波的出现率 )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而两组MCV、SCV、F波的潜伏期差异无显著性。ALS组中 1 0名小指展肌的肌力与 (CAMP波幅 /DML×F出现率 )的数值有显著的相关性 (r=0 89,P <0 0 1 )。结论  (CMAP波幅 /DML×F波的出现率 )是一种有效的客观的电生理指数 ,可对ALS病情进行量化评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一氧化二氮(N_2O)滥用致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患者的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N_2O滥用导致的周围神经病患者的神经电生理(神经传导速度测定、针极肌电图检查、F波、H波)特点。结果与正常参考值相比,上、下肢近端所检运动纤维及上、下肢远端所检运动纤维异常率分别为0、40%、37.5%、90%,异常运动纤维远端潜伏期(MLAT)分别延长0、36.1%、17.8%、37.2%,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分别下降0、88.6%、31.4%、64.5%;上、下肢远端运动纤维运动传导速度测定(MCV)分别延长10.4%、16.4%;上、下肢远端感觉纤维异常率分别为7.5%、80%;上、下肢异常感觉纤维波幅分别下降7.5%、79.4%,感觉传导速度测定分别延长0、8.6%;上、下肢F波异常率分别为0、50%;双下肢H波异常率100%;双上肢针极肌电图异常率30%,双下肢针极肌电图异常率90%(P<0.05)。结论N2O滥用致周围神经损害可同时累及运动纤维与感觉纤维,以轴索损害为主,下肢受累为著,远端受累较近端受累为重,具有长度依赖性及对称性。针极肌电图可早期出现中-多量失神经电位,大力收缩募集减少,伴或不伴运动单位时限增宽。神经电图提示F波出现率减少或H波波幅降低,伴或不伴潜伏期延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偏瘫侧徒手指部感觉刺激(MDS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正中神经F波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19年6月至2022年10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进行康复治疗的3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 患者偏瘫侧拇指屈肌改良Ashworth量表(MAS)等级均≥1级, 予其偏瘫侧MDSS治疗, 并检测双侧上肢(刺激前)及偏瘫侧上肢(刺激后即时)正中神经F波。结果与健侧相比, 刺激前患者偏瘫侧上肢正中神经F波波幅明显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刺激前相比, 拇指屈肌MAS等级≤2级患者刺激后偏瘫侧上肢正中神经F波波幅明显降低, 拇指屈肌MAS等级≥3级患者刺激后偏瘫侧上肢正中神经F波波幅明显升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MAS等级患者中MDSS后偏瘫侧上肢正中神经F波波幅的变化显示, MDSS不仅可以抑制与肌痉挛有关的紧张性运动单位兴奋性, 在肌痉挛严重时还可提高主要与肌肉爆发力有关的运动性运动单位兴奋性。  相似文献   

7.
138例糖尿病患者神经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神经电生理特点及其与病程的关系。方法连续记录138例血糖控制良好的糖尿病患者神经电图(包括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的检测结果,并根据糖尿病病程将其分组进行比较。结果共检测周围神经1669条,异常神经313条(18.75%),下肢异常率(132/530,24.9%)明显高于上肢(59/517,11.4%)(P<0.0001),感觉神经(122/622,19.6%)与运动神经(191/1047,18.2%)受累无差异(P=0.5665);糖尿病病程10年以上者运动、感觉神经异常率(24.3%,33%)明显高于病程小于10年组(14.2%,14%)(P<0.001)。病程大于10年组神经传导速度均较病程小于10年组减慢,正中神经、胫后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和尺神经、腓肠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尺神经外所查运动神经近远端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CAMP)病程≥10年组均明显低于病程<10年组。结论尽管受检时血糖控制良好,但依然有周围神经电生理异常变化。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神经传导异常率高于上肢,尤以运动神经明显。病程是糖尿病周围神经损害的危险因素,随着病程增加神经传导异常率和损伤严重程度增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阐明POEMS综合征的电生理特点.方法 对比分析22例POEMS综合征与22例慢性炎症性脱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IDP)患者的电生理资料.结果 POEMS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较CIDP组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端运动潜伏期(DML)明显减低,远端潜伏期指数(TLI)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OEMS组神经传导阻滞出现率较CIDP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OEMS组胫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较CIDP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正中神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OEMS组下肢肌异常肌电出现率较上肢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OEMS综合征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主要在周围神经中间部分,传导阻滞出现率低,神经传导异常可能与上下肢体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描述中国东北部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临床、神经电生理表现。方法收集138例确诊GBS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神经电生理结果。结果中国东北部GBS患者以中青年居多,前驱感染以消化道感染史最常见,临床首发症状以四肢同时出现无力最常见,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AIDP)为主要类型,且患者起病症状较重。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对GBS起病2 w后及轻型患者均有效。电生理上以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降低、F波及H反射异常为主要表现,且起病7 d内、714 d及14 d后电生理表现无显著差异。结论中国东北部GBS有独特的临床及电生理表现,早期进行电生理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GBS。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脑卒中偏瘫患者周围神经的神经电生理变化。方法选择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脑卒中偏瘫患者180例,3~7 d、6个月进行肢体神经传导、针极肌电图、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测定。结果 180例患脑卒中偏瘫患者急性期1例检测出双侧腓肠神经传导速度减慢,针极肌电图正常;病程6个月时,56例出现NCV异常,运动神经总异常率为3.6%,感觉神经总异常率6.4%,SCV异常率高于MCV异常率。肌电图:①患侧:21例出现插入电位延长,18例有自发电位;②健侧:4例出现插入电位及自发电位。SSR:脑卒中偏瘫患者急性期、病程6个月时,健侧、患侧SSR潜伏期、波幅与正常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健侧潜伏期、波幅及患侧潜伏期、波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与急性期对比,患侧及健侧下肢、健侧上肢潜伏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侧上肢潜伏期及所有肢体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在病程6个月出现周围神经损害,SCV异常率高于MCV异常率,而在急性期出现SSR抑制、自主神经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双上肢正中神经F波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患侧上肢肌张力的关系,探讨F波在脑卒中患者上肢痉挛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7—2015-7作者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40例(脑卒中组),其中男24例、女16例;选取30名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18名,女12名。应用丹麦丹迪公司生产的Keypoint.net肌电/诱发电位仪进行F波测定,对脑卒中组患者患侧、健侧及正常对照组F波的潜伏期、出现率、传导速度、波幅及面积进行比较。对脑卒中组患侧上肢进行改良Ashworth评分(MAS),并与F波部分参数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1)脑卒中组患侧、健侧与正常对照组间F波潜伏期、传导速度、波幅及面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F波出现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脑卒中组患侧F波传导速度较健侧减慢(P0.01),波幅增高(P0.01),面积增大(P0.01),而F波潜伏期与出现率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3)脑卒中患者患侧潜伏期较正常对照组延长(P0.01),传导速度减慢(P0.01),而健侧潜伏期及传导速度与正常对照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脑卒中患者患侧F波波幅与腕及四指MAS评分均呈正相关(r=0.906,P0.01;r=0.685,P0.01),F波面积与腕及四指MAS评分均呈正相关(r=0.917,P0.01;r=0.669,P0.01),F波传导速度与四指MAS评分呈负相关(r=-0.524,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患侧上肢F波波幅及面积分别与MAS评分存在正相关,F波传导速度与四指MAS评分存在负相关,F波的传导速度、波幅及面积可作为脑卒中患者上肢痉挛程度评价客观的电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一氧化二氮(N_2O;俗称"笑气")滥用导致的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7—2018-03期间中日友好医院神经科就诊的15例N_2O滥用导致的周围神经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头、颈、胸椎MRI及神经传导检查情况。对照组44例(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3例、脂质沉积病5例、低钾性周期性麻痹8例、视神经脊髓炎8例)行神经传导检查,所检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和动作电位波幅均在正常范围,并排除周围神经病变。其中作为正中神经对照23例(29条)、尺神经对照20例(22条)、腓神经对照25例(25条)、胫神经对照25例(32条)。结果 15例患者均临床表现为肢体无力和麻木,下肢肌力下降及感觉损害程度均较上肢为著。其中8例患者MRI显示颈段或颈胸段脊髓后索倒"V"型长T2病灶。与对照组比较,病变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神经、胫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平均值分别下降14.1%、11.1%、18.3%、21.5%;远端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分别下降29.6%、19.5%、63.6%、82.5%(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病变组上、下肢感觉传导速度(SCV)减慢、下肢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波幅下降(均P0.05)。7条腓神经和3条胫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未测出。2例患者存在运动神经传导阻滞。结论 N_2O滥用可导致神经系统损害,以颈胸段脊髓后索病变和周围神经病变多见。周围神经损害可同时累及运动纤维及感觉纤维,包括轴索变性和脱髓鞘,下肢损害程度较上肢为著。运动轴索较感觉轴索更易受损。受累神经可出现运动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13.
急性运动轴索型多发性神经病神经电生理异常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是临床上急性迟缓性瘫痪的常见病因。根据其电生理和神经病理表现.可分为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acute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radiculoneuropathy.AIDP)和轴索型多发性神经病。轴索型GBS进一步分为急性运动轴索型多发性神经病(acute motor axonal neuropathy.AMAN)和  相似文献   

14.
目的定量分析重度骨质疏松症患者周围神经传导功能的变化与特点。方法检测重度骨质疏松症患者四肢周围神经的传导功能,并与正常值进行定量对比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的检测结果均提示四肢多发性周围神经损害或神经根损害,即运动末端潜伏期延长,运动传导速度和感觉传导速度减慢,复合肌肉运动动作电位和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降低,F波潜伏期延长且出现率下降,H反射消失等。结论重度骨质疏松症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周围神经病变,其周围神经存在明显的脱髓鞘改变,也存在明确的轴索变性,而且具有四肢神经远近段同时受累,近段受累甚于远段,下肢受累甚于上肢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多发性硬化周围神经损害的肌电图及病理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产生周围神经损害的肌电图,病理特点和影响MS累及周围神经的相关因素。方法:33例MS患者,均满足Poser的确定诊断标准,排除其他神经系统疾病,30名正常自愿受试者作为对照,排除周围神经损害的相关因素,两组分别进行运动,感觉神经传导检测,F波潜伏期及出现率,H反射潜伏期检测,腓肠神经活检,光镜及电镜观察周围神经病理变化。结果:(1)33例MS患者中,9例有根性疼痛,3例有手袜套样感觉障碍,6例不对称性肌萎缩,2例有明显的自主神经症状;(2)肌电图显示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降低,正中神经,尺神经感觉运作电位波幅增高,F波及H反射的潜伏期延长,F波出现率降低。MS周围神经损害的程度与神经功能缺损、病程及病变部位有关,神经功能缺损越重,病程越长,胫神经和腓总神经运动传导波幅降低越明显,正中神经、尺神经感觉动作电位波幅增高越明显;脊髓型MS周围神经受损明显高于脑型;(3)6例患者腓肠神经活检,光镜下可见有髓纤维呈不同程度的髓鞘脱失。电镜下以轴索变性为主,髓鞘板层解离及髓球形成。结论:MS是一种以CNS受损为主的脱髓鞘疾病,在部分患者可对同时累及周围神经系统,脱髓鞘改变主要发生在脊神经根,远端轴突可继发轴索损害,肌电图是比较理想的可全面评价MS周围神经损害的临床检测手段,对判断预后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患者的EMG改变及其与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的关系。方法对90例早期DPN患者行EMG检查,测定内容包括双侧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CMAP)、感觉传导速度(SCV)、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SNAP)及胫神经H波和尺神经f波,分析其与患者血清Lp-PLA2水平的关系。结果 90例早期DPN患者EMG检查总异常率为90.0%。早期DPN患者下肢运动神经异常率(68.6%)显著高于上肢异常率(24.5%)(χ~2=123.863,P=0.000)。早期DPN患者下肢感觉神经异常率(87.4%)显著高于上肢异常率(54.7%)(χ~2=82.712,P=0.000)。早期DPN患者感觉神经总异常率(71.1%)显著高于运动神经总异常率(46.5%)(χ~2=78.978,P=0.000)。DPN患者胫神经H反射总异常65例(72.2%),尺神经f波总异常14例(15.6%)。根据血清LpPLA2水平,90例早期DPN患者分为低水平组(36例)、中水平组(25例)和高水平组(29例)。与低水平组比较,中水平组及高水平组MCV、SCV异常率及CMAP、SNAP下降率均明显降低,且高水平组MCV、SCV异常率及CMAP、SNAP下降率均明显低于中水平组(均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Lp-PLA2水平与MCV、SCV异常率及CMAP、SNAP下降率均呈负相关(r=-0.741,r=-0.773,r=-0.652,r=-0.611;均P0.05)。结论 EMG检查对DPN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维持血清Lp-PLA2水平稳定对早期DPN的治疗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多发性硬化(MS)伴有周围神经病变时的肌电图改变特点.方法 共对69例MS进行了系统的肌电图测定,测定内容包括感觉神经传导、运动神经传导、F波和同芯针电极肌电图,并对测定结果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 69例MS患者中10例存在肌电图异常.在所测定的神经中,22.2%(12/54)存在运动和/或感觉传导异常,12.5%(2/16)F波异常;13.8%(8/58)肌肉存在神经源性损害的表现.10例中4例患者分别存在1~2根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波幅下降,严重者甚至引不出波形;3例患者存在1~2根神经的运动传导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下降;1例存在胫后神经感觉运动纤维传导减慢;1例表现为双侧正中神经的F波异常;4例患者存在某一肢体同芯针电极肌电图异常.结论 MS患者肌电图检查所发现的异常,一般为单神经或神经根病变,以轴索丢失为主,其病因较难用MS的发病机制来解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神经传导检测在Bell麻痹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对发病10~21 d的56例Bell麻痹患者进行神经传导检测和F波检查,以随访3个月时患者的House-Brackmann分级结果来判断神经传导检测的价值.结果:预后好组和预后差组患侧面神经复合肌动作电位(CMAP)波幅分别为1.15(0.90,1.60)mV和0.20(0.13,0.40)mV,远端运动潜伏期(DML)分别为2.70(2.40,3.00)ms和3.00(2.85,3.68)ms,波幅下降比分别为(31.14±18.47)%和(79.03±13.14)%,F波出现率分别为25.00(15.00,30.00)%和5.00(0.00,15.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虽然神经传导检测和F波是评价面神经功能的敏感方法,但是CMAP波幅、DML并不适合作为Bell麻痹的预后判断指标,F波出现率也可能不可靠,患侧波幅下降比仍然是判断预后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根神经病(CIDP)和多灶性运动神经病(MMN)的临床特征和肌电图特点,以期指导临床诊疗。方法收集2015-01—2020-01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MMN患者8例,并与17例同期住院治疗的与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CIDP患者临床表现、肌电图特点和脑脊液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CIDP组患者症状多表现为对称性双下肢远端麻木或无力,多从远端向近端进展,而MMN组患者以不对称上肢肌无力为主,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DP组感觉障碍和腱反射减弱比例高于MMN组,而肌肉萎缩比例低于MM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DP组脑神经麻痹比例较MMN组稍高,但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IDP组和MMN组均有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减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减慢和F波潜伏期延长;CIDP组还表现为明显的远端潜伏期(DL)延长;MMN组虽无DL延长,但有明显的运动神经传导阻滞;CIDP组在MNCV减慢、DL延长、F波潜伏期延长、CMAP波幅减低方面的程度比MMN组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IDP组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SNAP)明显减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明显减慢(P0.001),而MMN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IDP组为弥漫性对称性的运动神经感觉神经脱髓鞘,MMN组为仅累及运动神经的局灶性脱髓鞘改变,2组患者均有继发性轴索损害,而CIDP组较重。  相似文献   

20.
Guillain-Barré综合征( GBS )主要包括Miller-Fisher综合征(MFS)、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根神经病(AIDP)、急性运动轴索型神经病( AMAN)、急性运动感觉轴索型神经病( AMSAN)、急性泛自主神经病和急性感觉神经病( ASN)等亚型.病理上可发现AIDP存在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