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剖宫产后阴道分娩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分娩成功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7年2月剖宫产后阴道试产的249例孕妇,采用单因素分析结合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探讨剖宫产后阴道分娩的影响因素。结果 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相对于子宫下段肌层厚度<2 mm的产妇,子宫下段肌层厚度≥ 2 mm的产妇阴道分娩失败少(OR=0.17,95%CI:0.03~0.96,P=0.045);相对于无导乐陪伴的产妇,有导乐陪伴的产妇阴道分娩失败低(OR=0.18,95%CI:0.03~0.94,P=0.042);相对于缩宫素临产的产妇,自然临产产妇阴道分娩失败低(OR=0.16,95%CI:0.03~0.97,P=0.046);相对于距前次剖宫产时间<2年的产妇,距前次剖宫产时间≥ 2年的产妇阴道分娩失败低(OR=0.04,95%CI:0.01~0.34,P=0.003);相对于无阴道分娩史的产妇,有阴道分娩史产妇阴道分娩失败低(OR=0.10,95%CI:0.02~0.59,P=0.011)。结论 子宫下段肌层厚度≥ 2mm、有导乐陪伴、自然临产方式、距前次剖宫产时间≥ 2年和有阴道分娩史是剖宫产后阴道分娩成功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2.
影响剖宫产后阴道分娩的相关因素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影响剖宫产后阴道分娩(VBAC)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1 临床资料 1999年1月~2000年12月我院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76例,年龄27~43岁,平均年龄30.6岁。其中试产30例,阴道分娩25例,试产成功率为83.3%,无1例发生子宫破裂。再次剖宫产48例,占63.2%。在再次剖宫产的48例中,有明显手术指征的18例,占37.5%。手术指征依次为:胎儿宫内窘迫5例,相对头盆不称4例,产程停滞2例,臀位2例,前次切口愈合不良2例,先兆子宫破裂1例,脐带绕颈3周1例,巨… 相似文献
3.
增加剖宫产后阴道分娩和阴道手术产是降低剖宫产率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认为剖宫产后阴道分娩是一个比较安全的分娩方式。本文综述了剖宫产后阴道分娩的成功率、影响因素、对母儿的影响及处理原则。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选择阴道分娩(VABC)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于2016年9月-2017年9月在阳春市人民医院分娩的60例经剖宫产术后阴道试产孕产妇病例做回顾性分析。其中53例阴道分娩成功的将其作为观察组,7例阴道试产失败,将其分为对照组,再对比2组间的相关因素,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出影响VBAC成功率最重要的因素。比较两种分娩结果。结果 产次、入院前宫口有无扩张、产前BMI、不同孕次、有无阴道分娩史、入院前是否宫缩、宫颈Bishop评分是否>3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剖宫产后再次妊娠患者的分娩方式选择中,在把握适应证以及禁忌证的前提下,可进行阴道分娩,且阴道分娩可降低产后出血、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母婴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一次剖宫产,次次剖宫产”的主张,已经在医学界延续多年,即使在今天,这种观点仍在很多人的脑子里根深蒂固。但实际上,已有大量临床研究资料显示,剖宫产后,重新选择阴道分娩比重复剖宫产更为安全,也就是说,剖宫产并没有让你跟下次的阴道分娩无缘。 相似文献
6.
李静然 《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00,11(4):150-152
增加剖宫产后阴道分娩和阴道手术产是降低剖宫产率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认为剖宫产后阴道分娩是一个比较安全的分娩方式。本文综述了剖宫产后阴道分娩的成功率、影响因素、对母儿的影响及处理原则。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产时因素对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BAC)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11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进行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TOLAC)的孕妇资料,纳入病例均为单次剖宫产后首次阴道试产的孕妇,统计的病历资料包括孕妇年龄、临产时胎头位置、潜伏期时长、产程中是否催产素加强宫缩、活跃期起始阶段(宫口开大4~5 cm)胎头位置及胎方位。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OLAC成功的产时影响因素。结果:①纳入行TOLAC的孕妇319例,其中236例成功阴道分娩,VBAC率为74.0%。②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活跃期起始(宫口开大4~5 cm)胎头位于坐骨棘水平及以下(85.3% vs. 59.9%,OR=3.895,95%CI:2.282~6.647)、胎方位为枕前位(83.6% vs. 62.8%,OR=3.020,95%CI:1.787~5.104)的孕妇TOLAC成功率较高;而产程中需催产素加强宫缩的孕妇TOLAC成功率较低(61.2% vs. 77.4%,OR=0.461,95%CI:0.260~0.818)。不同的孕妇年龄、临产时胎头位置、潜伏期时长者TOLAC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产程中需催产素加强宫缩(OR=0.502,95%CI:0.267~0.943)、活跃期起始(宫口开大4~5 cm)胎头位于坐骨棘水平及以下(OR=3.467,95%CI:1.990~6.042)、胎方位为枕前位(OR=2.633,95%CI:1.515~4.575)是VBAC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对于TOLAC,当产程进展至活跃期起始阶段、胎头仍位于坐骨棘水平以上、胎方位为枕横/后位,或产程中使用催产素加强宫缩者,应严密监测母胎情况及产程进展。必要时放宽指征及时行剖宫产,以保障母胎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剖宫产后阴道分娩(VBAC)的影响因素及其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分娩的孕妇210例。所有孕妇均有1次剖宫产史,足月单胎,头位,无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意愿阴道试产(TOLAC)。根据最终分娩方式分为TOLAC成功组(VBAC组)和TOLAC失败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剖宫产后再次阴道分娩的影响因素,并比较2组的妊娠结局。结果:TOLAC成功率为80.5%(169/210),41例因产时胎心异常或产程停滞中转剖宫产终止妊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阴道分娩史(OR=9.61,95%CI:1.20~76.96)、自然临产(OR=5.88,95%CI:2.36~14.64)及体质量指数(BMI,OR=0.86,95%CI:0.76~0.97)是剖宫产后再次阴道分娩的影响因素,其中阴道分娩和自然临产是有利因素,高BMI是不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6。2组妊娠结局比较,TOLAC成功组出血量和输血率低于TOLAC失败组(P<0.05),新生儿窒息率和新生儿入新生儿监护室(NICU)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组均未发生子宫切除和母儿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VBAC的影响因素为阴道分娩史、自然临产和BMI,对于前次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孕妇进行充分个体化评估,进一步构建VBAC预测模型,提高TOLAC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再妊娠阴道试产(trial of labor after cesarean,TOLAC)成功的影响因素,建立预测模型,从而对瘢痕子宫再妊娠妇女进行全方位指导,提高阴道分娩成功率,以降低剖宫产率。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产科193例选择TOLAC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阴道试产结局分为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VBAC)组和TOLAC失败组,比较入组孕妇的年龄、孕周、孕次、产次、宫高、腹围、身高、孕前体重、入院体重、孕期增加体重、孕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入院BMI、入院时宫颈Bishop评分、瘢痕厚度、距上次剖宫产时间、是否有引产及阴道分娩史,胎儿双顶径、头围、腹围、股骨长、分娩体重。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法筛选出影响TOLAC成功的主要因素,建立预测模型,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193例孕妇中,有146例(占75. 6%)阴道试产成功,47例(占24. 4%)试产失败中转剖宫产。经单因素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安全性问题。方法对116例剖宫产后妊娠经阴道分娩病例的分娩方式、新生儿情况、产后出血及产程、母婴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抽取同期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产妇160例进行对照比较。结果2组自然分娩、产钳助产、臀位产,新生儿评分、产后出血量、平均产程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并非剖宫产绝对指征,符合试产条件者,严密监护下阴道分娩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及围生结局。方法:对我院2014年9月—2015年4月就诊的197例瘢痕子宫分娩的产妇及新生儿结局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①197例瘢痕子宫的产妇中147例剖宫产分娩(剖宫产率为74.62%),其中选择性重复剖宫产(elective repeat cesarean delivery,ERCD)129例;68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trial of labor after previous cesarean delivery,TOLAC),其中成功经阴道分娩(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 delivery,VBAC)50例,成功率73.53%。②ERCD组手术指征:患者意愿41例(31.78%),巨大儿21例(16.28%),高龄9例(6.98%),漏斗骨盆9例(6.98%),中央型前置胎盘6例(4.65%),其他因素43例(33.33%)。③VBAC组胎儿估计体质量较小、产后出血量多、骨盆出口直径宽、宫颈评分高、住院天数少、新生儿转儿科率高,与ERC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④比较VBAC与TOLAC失败转剖宫产2组,此次分娩距上次剖宫产时间VBAC组较短,自然临产率稍高,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的年龄、孕周、产后出血率、新生儿体质量及转儿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⑤VBAC组第一产程(6.37±2.12)h,第二产程(26.95±15.00)min,第三产程(5.17±1.41)min,均在正常产程范围内。结论:严格选择适应证,充分的沟通,产程中严密的监测和做好手术准备,瘢痕子宫产妇阴道试产是可行且安全的,自然临产及宫颈评分高的患者更容易阴道分娩成功,且产程是正常的。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6月200例在本院分娩的剖宫产术后孕妇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分娩方式。结果:200例孕妇中有87例符合阴道试产标准,试产率为43.5%(87/200);有8例阴道试产失败,中转剖宫产,阴道试产成功79例(阴道分娩组),成功率为90.8%(79/87),阴道分娩率为39.5%(79/200);行剖宫产者121例(剖宫产组),剖宫产率为60.5%(121/200);有1例孕妇出现子宫破裂(0.50%,1/200);阴道分娩组产妇产后24h出血量明显少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7,P〈0.05);阴道分娩组新生儿体重明显低于剖宫产组(t=3.024,P〈0.05);两组患者在孕妇年龄、孕周、产褥病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给予阴道试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响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成功的因素以及母婴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6年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 638名剖宫产术后阴道试产孕妇,根据阴道试产成功与否分为阴道分娩成功组(1 038名)和阴道试产失败组(600名)。对比两组的产后出血率、子宫破裂率以及新生儿窒息率,总结影响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相关因素,影响母婴结局的相关因子。结果孕妇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情况与年龄、产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入院宫口的扩张情况、上次剖宫产手术时间、是否紧急入院及有无阴道分娩史之间有关联;两组孕妇的产后出血率、子宫破裂率及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成功与孕妇年龄≤35岁、产前BMI30 kg/m~2、距离上次剖宫产手术时间10年、有阴道分娩史、紧急入院以及入院时宫口扩张≥6 cm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瘢痕子宫是指剖宫产术或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穿孔或破裂修复术、子宫成形术等妇产科手术后的子宫,其中剖宫产术是瘢痕子宫产生的最主要原因。目前,随着临床剖宫产率的不断增加和计生政策的改变,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发生率逐渐升高。由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发生母儿并发症的风险均增加,分娩时不论是行选择性剖宫产还是阴道试产,都可能出现严重的临床并发症,因此正确处理瘢痕子宫再次分娩的问题,成为围生医学亟待研究的课题之一。本文综述了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选择、阴道分娩现状和产程管理等助产策略,以期为医护人员选择合适的再分娩方式提供依据,不断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阴道助产与剖宫产对脐带脱垂预后的影响。方法:52例发生胎儿脐带脱垂的产妇,根据临床情况分别进行剖宫产和阴道助产,比较两组间新生儿死亡率、新生儿产伤和产妇产褥感染、出血或血肿、组织损伤的发生率。结果:剖宫产组新生儿死亡率和产伤发生率、出血和组织损伤发生率均较阴道助产组明显降低(P<0.05),而产褥感染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以剖宫产处理脐带脱垂可以相对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及减少母婴并发症,优于阴道助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分析经阴道分娩的可能性.方法 采取回顾性分析法,对2009年3月至2011年12月在南京迈皋桥医院既往有剖宫产史再次分娩的116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VBAC)的可能性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南京迈皋桥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116例孕妇中,仅15例(12.9%)接受经阴道试产,10例(66.6%,10/15)阴道分娩成功,106例(91.4%)再次剖宫产分娩终止妊娠.本组具备阴道试产条件但选择择期剖宫产术终止妊娠的孕妇为27例(23.3%);因既往病史不清选择再次剖宫产术分娩的为13例(11.2%).本组实际剖宫产率显著高于有明确剖宫产指针的剖宫产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并非剖宫产的绝对指征,对符合条件的孕妇可以在严密监护下阴道试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周氏剖宫产子宫切口在二次剖宫产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12例二次剖宫产产妇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周氏剖宫产子宫切口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子宫下段切口治疗。结果观察组孕妇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胎儿娩出时间都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仅1例切口轻度撕裂,对照组有5例切口撕裂;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2例,对照组窒息发生6例。切口撕裂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周氏剖宫产子宫切口在二次剖宫产中应用效果好,缩短了手术时间与胎儿娩出时间,减少了出血量,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