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运动神经元病的最常见临床类型,是一种选择性累及运动神经元和进行性恶化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生存期较短,从症状出现到死亡一般不超过5年。文中回顾ALS发病以及预后相关的基因,评估从全基因组关联研究中收集到的信息。并详细介绍近年ALS基因研究中新的热点基因——锌指蛋白512B(ZNF512B),包括其发现历程及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并探讨该基因如何影响ALS发病及进展。  相似文献   

2.
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最常见的运动神经元病,表现为上下运动神经元同时受累症状、体征.继SOD1之后,又发现多个ALS相关基因,新近的C9orf72六核苷酸重复突变考虑影响RNA加工过程致病.该病诊断依赖临床表现及神经电生理结果,Criteria认为束颤电位与纤颤电位、正尖波有同等价值,增加了诊断灵敏性,且特异性不受影响.利鲁唑是目前唯一一个国际公认的可延缓病情进展的药物,对症治疗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最常见的成人运动神经元疾病,以进行性上、下运动神经元变性和死亡为主要特征。ALS平均发病年龄为55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骨骼肌无力和萎缩、延髓性麻痹及锥体束征,多数患者于发病后3~5年内死于呼吸衰竭。ALS按起病方式可分为散发性ALS(sporadic ALS,sALS)和家族性ALS(familialALS,fALS),二者具有相似的病理及临床特征。约5%~10%的ALS患者  相似文献   

4.
肌萎缩侧索硬化为慢性变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为多种因素参与其发病,本文试从兴奋性氨基酸毒性、基因、免疫及神经营养因子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说明各种因素在肌萎缩侧索硬化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  相似文献   

5.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7岁,因渐进性下肢无力、肌束震颤9月,加重3月,于2005年3月入院。9月前以左下肢无力,蹬三轮车时力气下降,偶有“肉跳”。当地医院考虑“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给予局部注射治疗后下肢无力症状无明显改善。左下肢无力逐渐加重,近3月累及右下肢,行走距离明显缩短并伴有全身明显的“肉跳”。患者从记事起就有双上肢抬举、外展无力,但手持物良好,数年来无加重。父母非近亲结婚,否认有类似家族史。母妊娠期体健,头胎,顺产。体格检查:智能正常,左侧胸锁乳突肌萎缩,转颈有力。可见舌肌及全身多处肌束震颤。三角肌、岗上肌、岗下肌、胸大肌萎缩,双臂前推可见明显翼状肩胛。双足骨间肌萎缩。四肢肌张力略增高。双上肢近端肌力3级,远端肌力5^-级。双下肢肌力5^-级。四肢腱反射亢进,踝、膝阵挛阳性。双下肢Babinski征(+)。感觉及植物神经无异常。脑脊液检查常规、生化及免疫学检查正常。肌电图:三角肌、胸锁乳突肌、岗上、下肌运动单元电位为短时限,小波幅的多相波。左右骶棘肌、胫前肌、腓肠肌可见正尖波及纤颤电位,运动单元电位时限宽大,可见巨大电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的脑脊液蛋白、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及脑脊液蛋白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行腰穿查脑脊液的29例确诊ALS患者,检测其脑脊液蛋白及MBP水平,并按性别、年龄、病程、起病部位及临床功能评分〔肌萎缩侧索硬化功能分级量表(ALS-FRS)评分〕等不同临床特征分组,分析不同临床特征对脑脊液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 29例ALS患者脑脊液蛋白水平为(0.43±0.15)g/L,其中脑脊液蛋白轻度增高患者9例(31%),最高为0.89g/L;不同性别〔男(0.42±0.15)g/L,女(0.45±0.18)g/L,t=0.501,P=0.620〕、年龄〔60岁组(0.43±0.17)g/L,≥60岁(0.44±0.13)g/L,t=0.141,P=0.889〕、病程〔1年组(0.37±0.11)g/L,≥1年(0.49±0.17)g/L,t=-2.23,P=0.054〕、起病部位〔球部起病组(0.38±0.11),肢体起病组(0.45±0.17),t=0.330,P=0.743〕、ALS-FRS评分〔30分组(0.42±0.16)g/L,≤30分组(0.44±0.16)g/L,t=0.092,P=0.928〕分组间比较,脑脊液蛋白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9例患者中13例进行了脑脊液MBP检测,MBP水平(1.66±0.78)nmol/L,13例患者MBP水平均增高,最高达3.39nmol/L。MBP水平与脑脊液蛋白水平无相关性(R=0.198,P=0.517)。结论 ALS患者脑脊液蛋白增高多见。部分ALS患者脑脊液MBP水平增高,但与脑脊液蛋白水平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PON2 C311S基因多态性与河北地区散发性肌萎缩侧索硬化(SALS)发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河北地区108例SALS患者和117例健康汉族人进行PON2 C311S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 本研究中病例组与健康对照组PON2 C311S基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散发性肌萎缩侧索硬化(sALS)发病是否与对氧磷酶3 (PON3) Ala99Ala基因多态性相关。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对117例健康对照和108例sALS患者进行PON3Ala99Ala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 本研究中病例组与健康对照组人群PON3Ala99Ala基因多态性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具有代表性。sALS组与对照组之间PON3Ala99Ala基因的三种基因型分布比较无差异(P=0.157)。PON3Ala99Ala基因A和G等位基因分布在对照组、sALS组中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7)。与AA基因型比较,AG基因型、GG基因型和AG+GG基因型均不增加患sALS的风险(分别为OR=1.68,95%CI=0.95~2.98;OR=0.63,95%CI=0.11~3.54;OR=1.55,95%CI=0.89~2.71)。结论 PON3Ala99Ala基因多态性不增加sALS发病易感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斜方肌肌电图在检测肌萎缩侧索硬化(ALS)延髓部下运动神经元损害中的价值.方法 对100例ALS患者、80例颈椎病患者和10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斜方肌肌电图检测,AKS组和颈椎病组同时进行胸锁乳突肌、第一骨间肌、腹直肌、胫前肌肌电图检测,比较3组肌电图的差异.颈椎病组中43例患者进行手术前后斜方肌肌电图比较.结果 ALS组中,病程≤8个月的患者斜方肌肌电图自发电位的出现率高于病程>8个月者[分别为21/30(70%)和28/70(40%),X~2=7.56,P=0.004];斜方肌肌电图与胸锁乳突肌肌电图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LS组[波幅(1086.9±152.6)μV,时限(17.2±6.5)ms,多相波23.6%±3.4%]与对照组[波幅(606.7±82.7)μV,时限(11.6±1.8)ms,多相波12.8%±2.2%;q=9.27、4.57、4.12,均P<0.01]、ALS组与颈椎病组[术前,波幅(615.7±90.3)μV,时限(12.1±2.0)ms,多相波13.5%±2.4%]间运动单位动作电位(MUAP)各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8.32、4.25、4.23,均P<0.01).颈椎病患者手术前后斜方肌肌电图MUAP各参数无明显变化,5例术后发现少量自发电位.结论 斜方肌肌电图可作为检测ALS延髓部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辅助手段,特别是早期可见自发电位增多. 1.6±1.8)ms,多相波12.8%±2.2%;q=9.27、4.57、4.12,均P<0.01]、ALS组与颈椎病组[术前,波幅(615.7±90.3)μV,时限(12.1±2.0)ms,多相波13.5%±2.4%]间运动单位动作电位(MUAP)各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8.32、4.25、4.23,均P< .01).颈椎病患者手术前后斜方肌肌电图MUAP各参数无明显变化,5例术后发现少量自发电位.结论 斜方肌肌电图可作为检测ALS延髓部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辅助手段,特别是早期可见自发电位增多. 1.6±1.8)ms,多相波12.8%±2.2%;q=9.27、4.57、4.12,均P<0.01]、ALS组与颈椎病组[术前,波幅(615.7±90.3)μV,时限(12.1±  相似文献   

10.
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muscular atrophy,ALS)分为家族性 ALS (familial amyotrophiclateral sclerosis,FALS)和散发性 ALS (sporadic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