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远行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4,37(30):30-33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L1壳蛋白、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TCT)和HPV分型联合检测在宫颈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 260例有性生活史的宫颈病变患者行TCT和HPV分型检测,两者中任何一项阳性或2项均阳性者行病理组织学检测.同时对TCT异常者行HPV L1壳蛋白的检测.将TCT、HPV分型、HPV L1壳蛋白结果与病理组织学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TCT结果中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低度鳞状上皮细胞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细胞内病变(HSIL)、鳞状细胞癌(SCC)在病理组织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以上的阳性率分别为19.0%(11/58),63.4%(26/41),84.6%(22/26),7/7,随TCT级别的升高,病理组织学CIN及以上阳性率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危型HPV阳性主要见于低度病变,随TCT级别的升高,高危型HPV阳性率逐渐升高,分别为36.2%(21/58),56.1%(23/41),73.1%(19/26),7/7,各级别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 L1壳蛋白阳性患者病理组织学诊断炎性反应、CIN Ⅰ比例高于HPV L1壳蛋白阴性患者[59.2%(42/71)比39.3% (24/61)、29.6%(21/71)比14.8%(9/61)],病理组织学诊断SCC患者HPV L1壳蛋白表达均阴性.随病理组织学级别升高,HPV L1壳蛋白阳性率逐渐降低.结论 TCT和HPV分型检测能显著缩小高风险人群,提高宫颈癌的检出率,而HPV L1壳蛋白的检测可为HPV感染的状态及预后提供依据.三个指标联合检测可为宫颈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检测在宫颈疾病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采用PCR技术检测HPV16及HPV18,同时对所有病例进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查及阴道镜检查,并以宫颈活检的病理学结果为确诊标准。结果HPV16、18检测阳性234例,其中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23例,CINⅡ/18例,CINⅢ26例,宫颈癌12例,以病理学结果为确诊标准,HPV16、18检测宫颈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91.2%、73.2%、5.2%、97.5%。TCT检查CINⅡ、CINⅢ患者,以意义不明确的不典型鳞状细胞为分界点,其数值分别是79.0%、80.3%、10.3%、96.8%。以低度上皮内病变为分界点,其数值分别是68.7%、91.6%、12.3%、98.7%;以高度上皮内病变为分界点,其数值分别是40.5%、97.5%、31.5%、96.5%。HPV16、18检测联合TCT检查CINⅡ、CINⅢ的数值分别是95.6%、65.2%、5.0%、97.5%。结论HPV16、18检测联合TCT筛查宫颈癌及CIN有很高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但特异度未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检测在宫颈疾病筛查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PCR技术检测HPV16及HPV18,同时对所有病例进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查及阴道镜检查,并以宫颈活检的病理学结果为确诊标准.结果HPV16、18检测阳性234例,其中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 23例,CINⅡ18例,CINⅢ26例,宫颈癌12例,以病理学结果为确诊标准,HPV16、18检测宫颈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91.2%、73.2%、5.2%、97.5%.TCT检查CINⅡ、CINⅢ患者,以意义不明确的不典型鳞状细胞为分界点,其数值分别是79.0%、80.3%、10.3%、96.8%.以低度上皮内病变为分界点,其数值分别是68.7%、91.6%、12.3%、98.7%;以高度上皮内病变为分界点,其数值分别是40.5%、97.5%、31.5%、96.5%.HPV16、18检测联合TCT检查CINⅡ、CINⅢ的数值分别是95.6%、65.2%、5.0%、97.5%.结论 HPV16、18检测联合TCT筛查宫颈癌及CIN有很高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但特异度未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免疫组化法在宫颈病变与HPV感染关系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病理诊断HPV阳性与阴性的病例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对照分析。[结果]95份病理诊断阳性病例HPV免疫组化阳性表达率82.1%(78/95);20份阴性病例仅2例表达阳性。CIN(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Ⅰ中HPV16、18和(6.11.18)表达率分别为48%、22%和61%;CINⅡ~Ⅲ中表达率分别为85%、10%和30%;原位癌中分别为88%、38%和38%。不同病理类型宫颈癌中型别表达不同。[结论]不同类型及程度的宫颈病变表达不同型别的HPV,高级别宫颈病变与高危型HPV有关,免疫组化法对HPV感染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颈癌、癌前病变、尖锐湿疣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为早期防治宫颈癌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标本来源于2006年3月—2008年2月期间江阴市人民医院妇产科、皮肤科就诊的381例患者,在未接受任何检查及治疗,无任何干预措施的情况下,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病变标本HPV—DNA进行检测;用上述方法无法明确HPV型别的标本,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结果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CINⅡ和宫颈鳞癌的标本中,HPV的检测率均为100%,以HPV16型感染为主,但存在2种以上HPV型别感染,在子宫内膜癌中主要是HPV18,仍然存在HPV多种型别混合感染。196例女阴尖锐湿疣中,HPV阳性率96.4%,其中以HPV6(44.4%)和HPV11(28.6%)为主,少数患者是HPV16和(或)HPV18感染,也有少数为Z种以上甚至四重HPV感染。结论子宫及宫颈瘤变主要以高危型HPV16和HPV18为主,外阴生殖道的尖锐湿疣以低危型HPV6和HPV11为主,但2者都可合并有多种型别的HPV混合感染,给临床治疗和患者机体病理生理改变造成一定的复杂性。对HPV感染型别进行早期鉴定和监测,对提高受感染妇女的生活质量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宫颈涂片、液基薄层细胞检测及人乳头瘤病毒检测等举措已经大大提高了宫颈癌的检出率,但其仅仅是宫颈癌的筛查手段而非预防或治疗措施.因此,研制高效人乳头瘤病毒疫苗以预防和治疗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其导致的良、恶性病变,尤其是宫颈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该疫苗分为3类:预防性疫苗、治疗性疫苗及嵌合疫苗.然而疫苗的研制和发展仍需更大样本的观察,此外,接种成本无疑也是有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型、负荷量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鳞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5年9月至2010年12月本院宫颈上皮内瘤变或宫颈鳞癌住院患者共12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杂交捕获Ⅱ代和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检测124例患者HPV感染情况,分析CIN和宫颈鳞癌与HPV感染的关系,并对影响CIN和宫颈鳞癌的相关多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HPV总检出率75.8%,其中CINⅠ、CINⅡ、CINⅢ和宫颈鳞癌组HPV阳性率分别为44.4%、70.0%、95.7%和76.2%。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及以上组HPV阳性率(84.5%)高于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组(44.4%)。高危型HPV负荷量由高到低依次为CINⅢ、宫颈鳞癌、CIN11、CINI组。高危型HPV混合或单型别感染占97.9%。HPV阳性为CIN和宫颈鳞癌病变程度的影响因素。结论高危型HPV感染是宫颈鳞癌的主要致病因素,高危型HPV负荷量可能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和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R—HPV)检测及液基细胞学检查(LCT)两种检测技术四种筛查方式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意义。方法对本院就诊的1535例宫颈异常者进行HR—HPV检测和宫颈细胞学检查,选择其中344例一项或两项结果异常者均在阴道镜下行宫颈活检,并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价不同方法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价值。结果宫颈病变患者344例中HR-HPV检测阳性率为59.3%(204/344),宫颈癌患者的HR—HPV阳性率最高(6/6),其次为CIN[88.5%(139/157)],最低为宫颈炎症[32.6%(59/181)];CINI患者中HR—HPV阳性检出率为[81.7%(67/82)]明显高于宫颈炎症者[32.6%(59/181),x。=49.62,P〈0.01]。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级别增高,其HR-HPV阳性率呈上升趋势(x2=116.51,P〈0.01),宫颈癌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HR—HPV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R—HPV检测、LCT检测、HPV—LCT系列试验及HPV-LCT平行试验检测CIN的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约登指数分别为95.0%、75.1%,5.0%、24.9%、0.701;88.9%、72.0%、11.1%、28.0%、0.609;97.5%、76.3%、2.5%、23.7%、0.738;100.0%、89.98%、0,10.1%、0.899。结论LCT-HPV平行检测能显著提高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筛查的效率,是筛查宫颈癌最佳方案,有利于早期宫颈癌的防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的表达及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的感染情况,探讨两者在宫颈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入选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 25例、CINⅡ~Ⅲ23例及宫颈癌34例,另取20例正常宫颈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Survivin的表达,以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HR-HPV感染情况.结果 Survivin阳性表达率和HR-HPV感染率均为宫颈癌[85.3%(29/34)和88.2% (30/34)]高于CIN [52.1%(25/48)和54.2%(26/48) ](P< 0.05),CIN高于正常宫颈[0和10.0%(2/20)](P<0.05),CINⅡ~Ⅲ[65.2%(15/23)和73.9%(17/23)]高于CIN I[32.0%(8/25)和28.0%(7/25)](P< 0.05).在宫颈癌中Survivin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相关(P<0.05),而与年龄、临床分期及病理分型无关(P>0.05).HR-HPV感染与年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病理分型均无关(P>0.05).在宫颈癌中Survivin阳性表达与HR-HPV感染呈正相关(r=0.403,P< 0.05).结论 Survivin阳性表达及HR-HPV感染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两者在宫颈癌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着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人乳头瘤病毒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子,宫颈癌已成为继乳腺癌之后引起女性死亡的第2大癌症.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宫颈癌已居女性癌症死亡率首位.因此,研究开发预防和治疗宫颈癌的疫苗十分必要,该文对近年来人乳头瘤病毒疫苗的研究进展以及前景作以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检测作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初筛手段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深圳市香蜜湖街道1 000名自愿参加宫颈癌筛查的妇女作为观察组,以高危型HPV检测作为初筛方法,阳性者进一步行液基细胞学检查(liquid-based cytology test,LCT),结果≥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者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以病理诊断为确诊标准;以同期于深圳市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就诊的行联合筛查(高危型HPV+LCT)的体检妇女600名为对照,进行高级别宫颈病变及宫颈癌的人群发病率的比较分析。结果1观察组高危型HPV感染率8.80%(88/1 000)。不同文化程度分组中小学及以下、大学及以上两组感染率较高,分别为12.99%(10/77)、14.21%(27/190),与其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职业及不同性生活年限分组中的各组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高危型HPV初筛组高级别宫颈病变及宫颈癌的人群发病率为1.40%(14/1 000),联合筛查组的人群发病率为1.83%(11/6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高危型HPV检测作为宫颈癌人群普查的初筛手段高效、可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0年间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手术患者的年龄变化趋势、相关影响因素以及诊治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3年12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妇科行手术治疗且资料完整的2 192例CIN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其年龄变化、生育情况、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术式的选择、术后与术前病理的符合率,对CIN的发病情况、影响因素及诊治方法进行分析。结果:①10年间因CIN手术患者总数呈上升趋势,占妇科手术患者数量的比例日益增加,30~40岁为高发年龄;近5年无生育史患者明显多于前5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621例患者行HPV DNA分型或定量检测,总感染率为95.65%,其中以HPV16阳性率最高,其次为HPV58、HPV52,43.09%的患者为HPV多重感染;CINⅢ组、宫颈癌ⅠA1及以上组HPV的感染率明显多于CIN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INⅢ组、宫颈癌ⅠA1及以上组之间HPV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术后病理与术前宫颈活检病理符合率为76.73%。④CINⅡ及以上患者首选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者占75.27%。结论:CIN患者逐年增多,总体呈上升趋势,未生育的年轻患者逐渐增多,HR-HPV感染与CIN密切相关,冷刀锥切术为CINⅡ及以上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结构的阐述,介绍HPV预防性疫苗的机制及临床应用现状。目前已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认证上市的预防性疫苗有3种,即四价疫苗(Gardasil)、二价疫苗(Cervarix)和九价疫苗(Gardasil9)。四价疫苗(Gardasil)是针对HPV6/11/16/18型的疫苗;二价疫苗(Cervarix)是针对HPV16/18型的疫苗;九价疫苗(Gardasil9)是针对HPV6/11/16/18/31/33/45/52/58型疫苗。综合预防性疫苗的临床试验及全球上市后的研究资料显示,3种疫苗的保护效力至今已分别在其观察期内持续存在,且无严重不良反应。但对疫苗接种后的远期效果评估尚需继续,对于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等还需长期监测。我国自主研发的二价疫苗,也在进行Ⅲ期临床试验,宫颈癌疫苗有望在我国女性中接种。 相似文献
14.
近年随着宫颈癌筛查的广泛应用,宫颈病变可被早发现、早治疗,从而使宫颈锥切术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常用的宫颈锥切术包括:宫颈冷刀锥切术(CKC)、激光锥切术(LC)和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宫腔镜辅助宫颈CKC是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具有治愈率高、术后导致的并发症少、简单易学等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HybriMax)联合薄层液基细胞学(TCT)在宫颈癌筛查临床应用。方法:2009年1月~2010年3月1 500例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为标本来源,采用薄层液基细胞学技术进行细胞学检查,同时采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进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分型检测,TCT≥ASCUS或HPV阳性的患者进行阴道镜下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1 500例受检者TCT结果异常238例,占15.9%,HPV阳性者316例,占21.1%;CINⅡ以上检测敏感率TCT为75.9%~100.0%、HPV为80.0%~100.0%、TCT联合HPV检测为89.8%~100.0%,TCT联合HPV检测明显优于单次HPV检测或者单次TCT的检查。结论:HPV基因分型(HybriMax)与TCT联合检测时可提高宫颈癌前病变的检出率,是一种高效、便捷的宫颈癌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女性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临床常见,而持续性高危型HPV感染是发生宫颈癌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几种HPV检测方法,其主要目的是确定是否存在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而不是诊断有无病毒感染。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的HPV检测方法包括杂交捕获2代HPV (HC2-HPV)、Cervista HPV、Cobas HPV和Aptima HPV检测。这4种HPV检测方法诊断高级别CIN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非常接近。目前HPV检测在妇产科临床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与细胞学联合筛查或单独筛查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细胞学筛查异常的分流及治疗后或筛查异常的随访。HPV初筛方案与联合筛查效能相似、需要的检测次数更少,但HPV初筛诊断高级别CIN的特异度较低,也可能更易漏诊宫颈癌。如何最佳地将HPV检测应用于宫颈癌防治仍需继续完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高危型 HPV 基因型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9月—2015年8月于新疆地区行宫颈癌筛查女性564例,应用第二代反向点杂交捕获法(HC2)和液基薄层细胞检测技术(TCT)进行 HPV 基因型定性检测及细胞分类学诊断,对活检标本进行病理定性诊断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方法(COBAS HPV)对剩余宫颈剩余脱落细胞进行高危型 HPV(HR-HPV)基因型检测。结果高危型 HPV基因型检测在诊断 CIN2+病变时优于 HC2、TCT 检测,不同液基细胞学分级及组织病理分级中 HR-HPV 感染率不同,随细胞学及病理学诊断级别升高,HR-HPV 感染率上升,HPV-16型感染率上升。各级别宫颈病变以 HPV-16及合并 HPV-16型感染为主,HPV-16型在维吾尔族和汉族妇女分布无差异。高危型 HPV 基因型检测对 ASCUS 分流优于 HC2。结论高危型 HPV 感染是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宫颈各级别病变中以 HPV-16型及合并 HPV-16型感染为主;随细胞学及病理学诊断级别升高,HR-HPV 感染率上升;HR-HPV 基因型检测优于HC2、TCT 检测,在新疆地区宫颈癌筛查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检测技术初筛巴氏涂片分流应用于农村女性宫颈癌筛查中的效果。方法 2015年对35~64岁农村女性使用HPV检测进行宫颈癌初筛,阳性者采用巴氏涂片法分流,巴氏涂片结果为不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tion,ASC-US)及以上病变的女性转用阴道镜检查。所有阴道镜下检查异常或不满意处均取活检或宫颈管搔刮术(endocervical canal curettage,ECC),病理结果为中度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grade 2,CIN2)及以上者转诊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HPV初筛、巴氏涂片分流策略HPV筛查阳性率为10.65%。CIN2及以上者共150人,全部进行阴道镜检查,实际阴道镜转诊率为3.55%,阴道镜顺应性为100%。经病理诊断,本次筛查分别发现轻度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grade 1,CIN1)、CIN2及以上、重度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grade 3,CIN3)及以上分别为16例(0.38%)、29例(0.69%)、15例(0.36%),未发现宫颈癌病例。结论 HPV初筛、巴氏涂片分流策略能够降低阴道镜转诊率,宫颈疾病检出率较高,可以在有条件的农村地区使用。但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检出率较HPV初筛不分流低,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基层细胞学医生技术水平的规范化培训。 相似文献
19.
宫颈癌与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有关,HR-HPV检测已研发并用于宫颈癌筛查。在美国和欧洲至少有4种HPV检测方法得到批准:①杂交捕获2代(Hybrid Capture 2,HC2),②Cervista HPV HR和Cervista HPV 16/18,③Cobas 4800 HPV系统,④Aptima HPV和Aptima 16、18/45。各种检测方法的原理及特点有所差异,在宫颈癌筛查方案中有不同的临床指征。HR-HPV检测用于宫颈癌筛查,目的不是发现HPV感染,而是发现有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Ⅱ+高风险的人群。将来HPV检测可能将逐渐取代细胞学成为宫颈癌的一线初筛方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