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总结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的外科治疗经验,以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率和远期疗效.方法 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手术治疗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心上型21例、心内型15例、心下型2例.心上型经心内法吻合14例、心上法吻合7例.结果 手术死亡1例,手术死亡率2.63%,死亡原因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其余均顺利康复出院;随访3个月~72个月:1例心内型患者于术后3个月出现肺静脉回流梗阻死亡.结论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及时、正确的手术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婴幼儿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9月至2008年12月期间治疗的25例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痊愈24例,死亡1例;23例随访3个月~6年,肺总静脉与左心房吻合口无梗阻,心功能恢复良好,生长发育正常。结论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吻合口通畅和防治术后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的手术方法和治疗经验。方法 12例患者采用全身麻醉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10例心上型横切右心房和左心房后壁,行肺总静脉与左心房后壁吻合,2例心内型切开ASD与冠状静脉窦口之间的残余房间隔壁,自体心包补片将肺静脉开口与冠状静脉窦隔入左心房。结果患者均手术治愈出院,随访6个月至3年,恢复良好,心功能明显提高。结论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手术治疗的关键在于术前确诊,术中吻合口应足够大,避免术后狭窄。  相似文献   

4.
李凯 《中国实用医药》2013,(24):109-110
目的探讨婴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本院诊治的22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儿,均在全麻状态下,采用低温体外循环,其中20例心上型患儿,横切右心房、左心房后壁,进行肺总静脉与左心房后壁的吻合,2例心内型患儿,切开参与房间隔壁,自体心包补片修补,将肺静脉开口及冠状静脉窦,隔入左心房内。结果所有患者术毕均脱离体外循环机,体外循环时间为60~85min,平均体外循环时间为(70±10)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35~45min,平均阻断时间为(50±10)min。术后应用血管活性物质,较好改善患者心功能,没有出现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经过相应药物治疗后,均得到了缓解,治愈出院。结论对于完全肺静脉异位引流婴儿,术前尽早确诊,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ot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drainage,TAPVD)的手术方法和治疗经验。方法 16例患者采用全身麻醉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全部患者均经上腔静脉与升主动脉之间显露左心房后壁与肺静脉主干行侧-侧吻合心上吻合法。结果早期死亡1例,余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1个月3年,恢复良好,远期无吻合口狭窄发生。结论左心房后壁与肺静脉主干侧侧吻合心上吻合法是治疗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良好手术途径,可避免心律失常及吻合口狭窄的发生,手术疗效及并发症的防治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分为心上型、心下型、心内型和混合型,其中心上型约占50%。1995年6月-2003年6月,笔者共手术治疗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19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表现.结果 16例患者超声心动图表现为右心房、右室明显扩大;肺动脉增宽、肺动脉高压;左房内径较小;房水平右向左分流;左房内未见肺静脉分支开口,4支肺静脉分支于左房后方形成一共同肺静脉干,按不同引流途径与右房连接.其中,心上型6例,心内型9例,心下型1例.均伴不同程度的房间隔缺损或/和卵圆孔未闭及其他心脏畸形.结论 超声心动图可对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做出定性诊断和分型诊断.  相似文献   

8.
沈琪 《安徽医药》2018,22(7):1305-1308
目的 探讨肺静脉异位引流(APVC)的超声心动图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7年9月间安徽省儿童医院收治31例APVC患儿,男16例,女15例,年龄6d至15岁,中位年龄2.75岁.所有病例全部经手术或CT血管成像(CTA)证实为APVC.结果 31例肺静脉异位引流患儿中,9例为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22例为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PAPVC).TAPVC包括心上型3例,心内型6例,超声诊断8例,诊断符合率为88.89%,漏诊率11.11%.PAPVC包括心上型6例,心内型14例,混合型1例,心下型1例,超声提示9例,诊断符合率为40.91%,漏诊率59.09%;22例PAPVC中异位肺静脉共29支,其中单支肺静脉异位15例,2支肺静脉异位7例.29例合并房间隔缺损(ASD)或卵圆孔未闭(PFO).结论 超声心动图对TAPVC诊断的准确度较高,多切面连续追踪可明确其分型.而对右心增大伴有房间隔缺损的患儿需仔细探查所有肺静脉的走行及入口位置,警惕PAPVC的存在,提高对此病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是少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型。据Gathman统计只占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的1~4%能生存到婴儿期的很少,极个别症状轻者生长到成人。本症是全部肺静脉血不进入左心房丽集中到一个共同静脉干,引流到体静脉系统或右心房。我所治疗1例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手术成功。结合文献对病理生理、病理解剖及分类、手术方法加以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从左房顶部行左房一共同静脉吻合(心上吻合法始疗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otal anomonous pulmonary venous drainage,TAPVD)的方法及效果。方法2003年4月~2004年10月作者收治心上型TAPVD8例,均采用心上吻合法。结果8例痊愈出院,术后无出现吻合口狭窄和心律失常的发生,全部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1年半,心功能均正常。结论采用心上吻合法治疗心上型TAPVD,可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报道10例在三维电解剖标测(Carto标测)指导下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结果和体会。方法 8例阵发性和2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采用Carto标测构建左心房三维电解剖图,行肺静脉造影了解其形态,围绕左侧和右侧肺静脉口线性消融,对肺静脉进行隔离。结果 10例患者均完成预定的环肺静脉前庭隔离线性消融(CPVA)。1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术后l~2 d有心房颤动复发并自行转复。术后无一例并发症出现。随访6~12个月,平均(8±4)个月,10例患者未发生有症状的心房颤动。结论环肺静脉线性电隔离治疗心房颤动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和复发可能性,仍需积累更多病例和做更长时间的观察。  相似文献   

12.
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15例超声心动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超声心动图表现,以提高对超声心动图诊断该疾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15例超声心动图资料完整并经证实的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患者,对其超声心动图顺序节段性研究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患者最常见的心血管表现为左心发育不全、二尖瓣极重度狭窄或无孔二尖瓣、主动脉瓣极重度狭窄或无孔主动脉瓣、主动脉发育不良及依赖于右心室及动脉导管的系统循环。多数患者肺静脉回流经房间隔分流至右房室,少数患者左房血流经替代途径回流入右房室,分别为心上型肺静脉异位引流、左旋心房主静脉及部分冠状静脉窦无顶,其中1例同时合并三房心及左旋心房主静脉的病例为罕见病例。结论 超声心动图可揭示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所有显著的病理解剖及病理生理特征,可指导外科手术,特别是Norwood手术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治疗终末期心脏病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以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为20例终末期心脏病患者施行原位心脏移植术,其中采用标准原位心脏移植术1例,双腔静脉吻合法原位心脏移植术19例,其中心肾联合移植1例。术中及术后给予一氧化氮(NO)吸入及静脉持续泵入前列环素,降低肺动脉压预防右心功能不全。手术应用巴利昔单抗及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P)预防急性排斥反应。术后常规抗排斥治疗采用环孢素A(CsA)与泼尼松(Pred)加霉酚酸酯(MMF)三联方案。肾功能不全患者延迟时间应用CsA。结果 3例术后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给予大剂量MP冲击治疗3d缓解;1例术后第3d出现肾功能衰竭,给予血液透析;早期霉菌感染2例。早期死亡2例,1例为术后25h上消化道出血;1例为心肾联合移植术后18d发生肺动脉栓塞。随访1~84个月,晚期死亡2例,1例为术后35d肾功能不全及抗排斥药物神经毒性反应所致;1例为术后46d感染性休克死亡。存活病例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NYHA分级),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结论严格掌握受体适应证、合适的手术方法及合理的围术期管理是提高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管剑 《海峡药学》2010,22(5):104-106
目的通过随机的螺内酯评价研究试验,讨论螺内酯对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患者右心功能和肺功能的影响,并探究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符合肺原性心脏病诊断标准的患者150例,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螺内酯组80例,对照组70例。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分别检测以下指标:患者右室流出道内径、右心室内径、右肺动脉内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流量(PEF)及3个月及6个月的血钾变化。结果螺内酯治疗后,右室流出道内径、右心室内径、右肺动脉内径与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FEV1及PEF的改善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小剂量螺内酯治疗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可改善患者心肺功能,显著降低死亡率,对血钾浓度无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多点组合再同步心脏起搏治疗伴有心室传导阻滞的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河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60例经药物治疗无效的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抗心力衰竭药物的基础上,依据患者病情,分别植入右心房、有心室和冠状静脉左心室分支电极导线,以行房室顺序双心室同步起搏.分别记录治疗前后QRS时限、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和6 min步行试验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QRS时限为(187±13)ms,对照组为(188±15)ms;观察组患者的NYHA分级为(3.7±0.5),对照组为(3.7±0.5),2组NYHA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QRS时限为(131 ±11)ms,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80±12)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的NYHA分级在治疗后为(2.3±0.5),对照组为(3.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LVEDD、LVEF、6 min步行距离分别为(64 ±6) mm、(34±7)%、(398±147)m,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 ±8) mm、(25±8)%、(256±136)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采用多点组合再同步心脏起搏的方法治疗伴有心室传导阻滞的难治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明显优于药物治疗,患者心功能明显好转,心脏射血分数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对伴发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及血脂、血糖、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择伴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52例,卡维地洛组5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药物治疗前及后3、6、12个月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计算校正的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脂水平和空腹血糖(FPG)、胰岛素(FINS)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①治疗6、12个月后卡维地洛组LVEF较对照组显著升高,LVESVI显著下降;②治疗6、12个月后卡维地洛组FINS较对照组显著升高,HOMA—IR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卡维地洛能明显逆转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室重塑、改善心功能,同时改善其血糖代谢。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植入三腔起搏器进行cR王的32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纽约心脏病学会(New Yor kHeart Association,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NYHA心功能Ⅲ级组和。科Y}骆心功能Ⅳ级组。其中NYHA心功能Ⅲ级组14例,NYHA心功能Ⅳ级组18例,并对其进行随访观察治疗,以观察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以评价心脏再同步治疗的效果。结果两组在性别构成比、年龄、基础心脏病构成比、左心室射血分数(1础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术前左室舒张末期内径(1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植入时心律为窦性心律、术前心电图QRS波时限、术后心电图QRS波时限、左室电极植入靶静脉、植入起搏器类型,及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脑血管疾病史等方面未有统计学差异。术后随访发现,NYHA心功能Ⅳ级组治疗效果明显比例显著低于NYHA心功能Ⅲ级组(5仉O%t】s92.9%,P=0.019)。回顾性分析治疗效果明显与治疗效果不明显两组临床资料,发现治疗效果不明显组NYHA心功能Ⅳ级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治疗效果明显组(90.O%铘40.9%,P=0.019),且术前LVEDD明显大于治疗效果明显组[(76.7±10.3)mmvs(68.0±7.6)mm,P=0.012)]。结论NYHA心功能Ⅳ级组CRT后效果不如NYHA心功能Ⅲ级组,较大的术前LVEDD是CRT术后疗效不佳的预测因素。但在药物治疗基础上,CRT仍可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和心内直视下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瓣膜病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3年8月心脏瓣膜病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70例患者行心瓣膜置换术加改良冲洗式双极射频消融手术的临床资料,术中采用Medtronic Cardioblate 68000冲洗式双极射频消融系统进行消融。消融路径包括双侧肺静脉的环形隔离、左心耳切除、左右心房消融和Marshall 韧带切除;术后根据病情给予胺碘酮治疗3~6个月。结果7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消融时间为(14±6) min,术后当天有62例恢复为窦性心律;其中6例分别于术后2周内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经静脉持续泵入盐酸胺碘酮后5例转为窦性心律,1例于出院时仍为心房颤动心律;术后当天仍有6例为房颤心律。全组有2例围手术期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出院前安装永久起搏器。全组无心脏穿孔,无手术死亡。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2.3±2.1)d。术后平均随访(9±5)个月,术后6个月随访患者有82.8%(58/70)维持窦性心律,14.3%(10/70)仍为心房颤动,2.9%(2/70)为起搏心律。结论心内直视下同期改良冲洗式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脏瓣膜病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是一种简易、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曹炜  石开虎  徐盛松  沙纪名 《中国医药》2013,8(10):1370-1372
目的探讨心内直视下同期行改良冲洗式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瓣膜病合并永久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心脏瓣膜病合并永久心房颤动52例患者在体外循环下行心瓣膜置换术加改良冲洗式双极射频消融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风湿性心脏瓣膜病47例,心瓣膜退行性病变5例;均合并永久性心房颤动,术中采用Medtronic Cardioblate 68000冲洗式双极射频消融系统进行消融操作。消融手术包括双侧肺静脉的环形隔离、左心耳切除、左右心房消融(改良Cox—maze Ⅲ手术路径)和Marshall韧带切除;术后常规予胺碘酮治疗。结果5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消融时间为(14±6)min,全组无心脏穿孔,无手术死亡。术后当天有42例恢复为窦性心律。全组术后均予以口服盐酸胺碘酮维持6个月,有5例分别于术后1~7d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经静脉注射盐酸胺碘酮后转为窦性心律。2例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安装永久起搏器治疗,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2.1±2.3)d。术后平均随访(8±4)个月,84.6%(44/52)维持窦性心律,11.5%(6/52)为房颤心律,3.8%(2/52)为起搏心律。结论心内直视下同期改良冲洗式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脏瓣膜病合并永久性心房颤动是一种简易、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