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醒脾养儿颗粒联合四缝穴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小儿厌食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醒脾养儿颗粒联合四缝穴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醒脾养儿颗粒治疗。10天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体重、血清Zn含量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96.4%和82.1%,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体重和血清Zn含量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醒脾养儿颗粒联合四缝穴治疗小儿厌食症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光明中医》2021,36(7)
目的观察并分析醒脾养儿颗粒联合妈咪爱治疗婴幼儿厌食症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接收的80例婴幼儿厌食症门诊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观察组给予醒脾养儿颗粒联合妈咪爱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食物喜好、食物响应、饱腹响应、进食缓慢、渴望饮料、情绪性暴食、情绪性进食减少、挑食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主症、次症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醒脾养儿颗粒联合妈咪爱治疗婴幼儿厌食症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儿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3.
孔海钢 《新中医》2016,48(7):192-193
目的:观察小儿消食颗粒对小儿厌食症患者胃肠动力及胃泌素分泌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6例厌食症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大山楂颗粒治疗,观察组给予小儿消食颗粒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胃排空时间和胃泌素分泌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6.23%,高于对照组的83.0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胃排空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4周后,2组胃排空时间均较治疗前缩短(P0.05),观察组各时间段胃排空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胃窦胃泌素和血清胃泌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胃窦胃泌素分泌均较治疗前增多(P0.05),血清胃泌素分泌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观察组胃窦胃泌素分泌多于对照组(P0.05),血清胃泌素较分泌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消食颗粒治疗小儿厌食症临床疗效显著,对患儿的胃肠动力具有促进作用,可调节胃泌素的分泌。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醒脾养儿颗粒配合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厌食症临床疗效。方法:观察64例小儿厌食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2例。治疗组给予醒脾养儿颗粒加减口服合针刺四缝穴治疗,治疗7天为1疗程,共治疗4疗程。对照组使用复方乳酸菌素片治疗,2组均治疗7天为1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后各项安全性指标。结果:醒脾养儿颗粒配合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厌食症收集64例,完成治疗61例,其中治疗组剔除1例,对照组剔除2例。治疗组总有效率96.77%;对照组总有效率76.7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前后血常规、肝肾功能、尿常规、粪常规、心电图等安全性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药物在治疗小儿厌食症过程中无明显毒副作用,安全可靠。结论:醒脾养儿颗粒配合针刺四缝穴能有效治疗小儿厌食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醒脾养儿颗粒联合推拿方法治疗小儿脾胃气虚厌食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收集的60份病例分为两组,对照组(30份,单纯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和治疗组(30份,醒脾养儿颗粒结合推拿治疗)。疗程14天,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8.3%,对照组有效率83. 2%,比较之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脾养儿颗粒结合推拿治疗小儿脾胃气虚厌食,效果更好,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健脾养胃颗粒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就诊的消化不良患儿87例,依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4例),分别行醒脾养儿颗粒和健脾养胃颗粒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观察2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评分及胃肠激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腹痛、腹胀、食欲不振和嗳气的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P0.05)。2组患儿治疗后腹痛、腹胀、食欲不振和嗳气的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腹痛、腹胀、食欲不振和嗳气的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2组患儿治疗后的生长抑素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生长抑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健脾养胃颗粒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消化不良,不仅可促进患儿临床症状的缓解,还可改善患儿胃肠激素的紊乱,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d,分别于7d、14d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在治疗7d、14d时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醒脾养儿颗粒联合中医推拿在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儿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接诊的90例FD患儿,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醒脾养儿颗粒,观察组加用中医推拿,连续治疗2周。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主要症状评分、胃肠激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腹胀、早饱、上腹痛评分、胃动素(MOT)、胃泌素(GAS)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各项症状评分较对照组低,MOT、GAS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脾养儿颗粒联合中医推拿能够明显减轻FD患儿各项症状,改善胃肠激素水平,加快恢复。  相似文献   

9.
仇怡 《光明中医》2022,(19):3530-3533
目的 探讨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伴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2月在武进医院儿科就诊的62例支气管肺炎伴腹泻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1例。2组患儿均采用常规肺炎治疗方案,对照组患儿给予妈咪爱口服治疗,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予醒脾养儿颗粒口服,2组患儿均连续治疗7 d。疗程结束后,观察2组患儿临床症状消退时间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 治疗组在腹泻改善、体温恢复正常、呕吐停止时间方面均短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伴腹泻,可明显改善胃肠道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魏丽华   《新中医》2015,47(9):165-166
目的:观察醒脾养儿颗粒辅助治疗儿童厌食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厌食症患儿108例进行研究,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55)和对照组(n=53)。对照组患儿按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如给予饮食干预、吗丁啉药物治疗等;而观察组患儿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醒脾养儿颗粒进行治疗。统计2组患儿的平均治疗时间以及其相关临床症状的缓解时间,观察并比较2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率以及复发率等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腹胀、腹痛以及便秘等症状的缓解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达94.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3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3,P<0.05)。观察组仅1例患儿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为1.8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2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2,P<0.05)。观察组停药6月内的复发率为9.6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1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3,P<0.05)。结论:醒脾养儿颗粒应用于儿童厌食症的辅助治疗中,可快速有效地缓解患儿症状,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率和复发率,其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76例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儿38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醒脾养儿颗粒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腹泻缓解时间、呕吐缓解时间、退热时间和治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7%,家长对治疗满意度为92.1%,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6.3%,家长对治疗满意度为73.7%,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和家长对治疗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脾养儿颗粒能够有效缓解小儿继发性腹泻患儿腹泻症状,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金素娟 《新中医》2016,48(3):200-202
目的:观察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照射与护理干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例病理性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采用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照射治疗,对照组采用蓝光照射治疗。2组均施予相同的病理性黄疸针对性护理。观察比较2组的治愈时间、换血治疗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愈疗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换血治疗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照射与护理干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健脾消疳汤与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予醒脾养儿颗粒,研究组予健脾消疳汤。结果:两组治疗后HGB、体质量均大于入院时(P0.05)。治疗后对照组HGB含量低于研究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对照组88.9%、研究组97.8%,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消疳汤与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厌食症,临床疗效高、安全性高。而健脾消疳汤比醒脾养儿颗粒能改善血红蛋白浓度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消导膏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小儿厌食症患儿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治疗组予消导膏穴位贴敷,对照组予醒脾养儿颗粒口服,10d为1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患儿食欲、食量的变化。结果:1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消导膏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厌食症有良好疗效,患儿依从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张洪奎 《新中医》2015,47(3):179-180
目的:观察常规用药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小儿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成2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抗病毒、纠正酸中毒、维持电解质和水平衡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醒脾养儿颗粒,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症状、体征复常时间、总疗程。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1)。观察组患儿呕吐、腹泻、脱水、大便性状、体温等恢复正常时间及总疗程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疗效确切,可缩短疗程,促进患儿症状、体征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舞钢市人民医院2012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肺炎继发腹泻患儿13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依据随机抽签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n=66)应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观察组(n=66)在对照组患儿用药基础上加用醒脾养儿颗粒,对两组患儿的整体用药疗效、腹泻消失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是96.97%,高于对照组87.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观察组患儿的平均腹泻症状消失时间是(35.38±7.54)h,较对照组患儿的平均腹泻症状消失时间(47.93±10.19)h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临床效果显著,起效快,可快速消除患儿腹泻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醒脾养儿颗粒联合金双歧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4例,治疗组以醒脾养儿颗粒与金双歧联合口服治疗;对照组单用金双歧治疗,观察患儿食欲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5.3%,对照组分别为82.8%,经χ2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醒脾养儿颗粒联合金双歧可以提高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且安全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醒脾养儿颗粒治疗肺炎继发性腹泻的疗效。方法:100例肺炎继发性腹泻患儿,按随机数字列表法分成常规组与研究组,每组50例。常规组患儿给予常规抗生素联合双歧三联活菌片,研究组患儿在常规组的基础上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退热、腹泻和呕吐恢复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醒脾养儿颗粒能够有效地恢复肺炎继发性腹泻患儿的退热、腹泻和呕吐症状,疗效显著,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布拉氏酵母菌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功能性再发性腹痛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胃泌素、胃动素及生长抑素的影响。方法将130例小儿功能性再发性腹痛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5例,对照组给予解痉剂、调节自主神经功能药及对症处理,同时指导患儿规律健康饮食及排便、合理运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醒脾养儿颗粒2 g/次口服,2次/d,同时给予布拉氏酵母菌250 mg/次口服,3次/d。2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腹痛情况和血清胃泌素(GAS)、胃动素(MOT)及生长抑素(SS)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腹痛程度、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GAS、MOT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SS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三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布拉氏酵母菌联合醒脾养儿颗粒可有效缓解小儿功能性再发性腹痛程度,减少其发作频率,调节胃肠激素水平,且药物不良反应较少,口服方便,患儿的服药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20.
刘悦 《光明中医》2022,(21):3844-3846
目的 观察醒脾养儿颗粒联合外用制剂对食物不耐受诱发的婴幼儿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6~36个月湿疹伴发食物不耐受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2组患儿均采用夫西地酸乳膏和糠酸莫米松乳膏外涂及饮食回避治疗,研究组患儿给予醒脾养儿颗粒口服。分别于治疗后2周、4周、4个月比较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症状体征评分及食物不耐受的变化情况。结果 通过对研究组患儿采用口服醒脾养儿颗粒配合外用制剂及饮食规避的综合调治方案,研究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儿湿疹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4个月后研究组患儿食物slgG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醒脾养儿颗粒对食物不耐受诱发的婴幼儿湿疹具有改善脾胃功能,增强食物耐受能力,对提高婴幼儿湿疹的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及防治婴幼儿食物不耐受的发生具有积极的治疗预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