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临床资料   患者,女, 32岁,个体户,因右下腹不适 1月行 B超检查,发现右侧附件 3. 0 cm× 4. 5 cm包块,中间见液性暗区,临床以右附件炎性包块抗炎治疗半月,复查 B超右下腹包块未见明显缩小,加做双肾 B超发现右肾增大,左肾缺如,遂行双肾 CT检查,平扫示右肾影轮廓增大,边缘清楚,未见左肾影,增强扫描见右肾实质呈均匀强化,肾轮廓稍大,右输尿管增粗,肾盂肾盏显示正常,向下扫至盆腔,在膀胱后上偏右见 1 4. 0 cm× 4. 5 cm大小的其中见有肾盂肾盏显影的异位肾轮廓影,边缘清楚,旋转不良,尿常规正常,确诊为:先天性盆腔…  相似文献   

2.
李红 《医学争鸣》2002,23(12):1129-1129
1 病例报告 男 ,6岁 ,因生长发育明显迟缓入院 .查体 :T,R,P,BP正常 ,体质量 14 .5 kg,身高 90 cm.心肺膈未见异常 .双肾未触及 ,右肾区扣击痛 ,各输尿管行程及膀胱无压痛 . B超 :右肾 37.5 cm× 2 .4 cm,轮廓模糊 ,无类似肾结构图像 ,向上见液性暗区 2 0 .1cm× 37.2 cm,2 .1cm× 2 .0 cm;左肾 8.7cm× 3.9cm× 4 .8cm,未见光团及液性暗区 .CT:右肾先天发育异常并肾囊肿及输尿管全程闭锁 ,左肾代偿性增大 . IVU:右侧肾盂、肾盏及输尿管未显影 ,膀胱显影无异常 ;左侧肾盂、肾盏及输尿管显影 ;肾盂无扩大 ,肾盏杯口存在 ,输尿管无扩张…  相似文献   

3.
1病历摘要患者女,55岁。住院号:6737,因右侧持续性腰部钝痛3d于2003年8月21日入院。查体:右侧腰腹部膨隆,肋下可触及巨大囊性肿物,界限不清,肾、输尿管、膀胱区无触痛。辅助检查:血常规、肾功能正常。尿沉渣:WBC0.049.7×109/L。彩超:右肾区未见肾脏影像,见32.0cm×18.4cm×14.2cm肿物,边界清,内呈液性,右下腹见13.0cm×9.8cm肿物,边界清,内呈液性,间有分隔光带,两肿物紧密相连,不成同步运动。超声提示:右肾重度积水,右卵巢浆液性囊腺瘤可能性大。肾CT:右肾区未见正常肾组织,代之为巨大低密度病变,上至肝脏,下至盆腔,并分为上下两处,子宫…  相似文献   

4.
1临床资料患者女,22岁,发现右上腹包块2年,近期增大,无血尿、腰痛、发热等症状。外院B超报告:右肾多囊肾,左肾多发性囊肿。入院后体检:双肾区无异常隆起,腹部深触诊可以触及右肾下缘,平髂嵴连线。腹部CT检查发现右肾前部有一约12.2cm×8.6cm的囊实性肿块,内有分隔,肿块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增强扫描动脉期可见肿物实质部分轻度强化;右肾盂输尿管交界部扩张,腹膜后未见肿大的淋巴结。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右肾几乎为囊实性肿块所占据,仅上极背侧残留少量正常肾组织且与肿物界限清楚,肿块与周围组织无粘连,肾血管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5.
髓外浆细胞瘤是指原发于骨髓和骨骼之外其他部位的浆细胞瘤。该病临床少见,原发于肾脏更为罕见。我科收治该病患者1例,现报道如下:
  1病例简介
  患者,男,46岁。因“右侧腰部疼痛伴肉眼血尿2 d”于2015年12月26日收治入院。症状呈反复发作,无发热,可有腰背及患侧膀胱区反射疼痛,否认尿急、尿痛、乏力、消瘦等情况。查体:神清,生命体征正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检查无异常,右腰腹部膨隆,可触及包块,上至肋缘下,下至脐上4 cm,内侧达右锁骨中线,外至腋中线,移动度小,薄膜光滑完整,有压痛。肝脾及左肾未触及明显肿大。腹部B超示:右肾实质低回声团块--建议进一步检查,占位可能。双肾CT平扫示:右肾片状稍高密度影,伴肾周片絮状模糊影,建议CT增强。MRU示:未见明显异常,请随访;右侧肾周间隙及右侧肾窦占位,建议CT增强进一步检查。双肾CT增强示:右肾占位,考虑肾癌可能大,右肾门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右侧腰大肌受侵,病灶与肝右叶下极分界欠清。肾动脉CTA示:右肾恶性占位,肿瘤血供来源于右肾动脉,肿瘤侵犯右肾动脉、肾周脂肪、后腹壁(图1)。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均正常。尿常规:白细胞+/HP。胸片、心电图基本正常。临床诊断:右肾错构瘤伴出血。入院后完善术前检查及术前准备,于2016年1月6日在全麻下行右肾根治切除术,术中见肿物位于右侧肾脏中极外侧,肿瘤侵犯肾包膜,肾门周围淋巴结及膈肌处肿瘤侵犯组织,直径约8厘米,切除物包膜完整(图2)。术后病理检查示:(右肾)结合免疫组化,符合浆细胞肿瘤,累及周围脂肪囊,请结合临床相关资料,进一步明确孤立性浆细胞瘤或多发性骨髓瘤。肾门血管及输尿管切缘未见肿瘤累及(图3)。免疫组化:CD138(+)、MUM-1(+)、Ki-67(90+)、CK(-)、CD20(-)、CD21(-)、CD79α(-)、PAX-5(-)、CD3(-)、CD5(-)、CD10(-)、CD15(-)、CD30(-)、Bcl-1(-)、Bcl-2(-)、Bcl-6(-)、P53(-)(图4)。术后给予抗感染、止血、纠正低蛋白血症,中药“复原方”(黄芪、当归、金银花、炒白术、陈皮)口服等对症处理。并给予建议至肿瘤医院行放射治疗。随访3个月,患者一般情况差,消瘦、乏力,考虑肿瘤转移快。目前仍在随访中。  相似文献   

6.
1临床资料患儿女,3个月,因不规则发热半个月就诊。体温以中等或低热为特点。胸片示右侧胸腔下端可见轮廓清晰的占位病变。B超检查示右肾缺如。尿常规:白细胞(++)、红细胞(+)。肾功能正常。CT平扫示右肾区未见肾脏影,为肠管组织占据,胸腔内见一软组织密度肿物,边缘光滑,似肾轮廓,大小与左肾基本相同,伴有膈疝(图1)。因经济原因,未能做强化扫描。2 讨论异位肾临床并不少见,肾异位胸腔则极少见,女性右侧胸腔异位肾罕见。异位肾是由于肾在胚胎8周时,肾组织继续上移未能到达正常位置引起,一般无临床症状,患儿较小,应予随访。…  相似文献   

7.
<正>患者,男,22岁。因常规体检时腹部超声发现右肾盂、右侧输尿管明显扩张入院。查体:双肾区无叩击痛,膀胱区无压痛。肝肾功能均正常,CT尿路造影(CTU)进一步检查示:双侧肾实质均匀强化,双肾体积增大,形态如常,显示两侧均为双肾盂及双输尿管,其中右肾上组肾盂、肾盏扩张,临近肾实质受压变薄,输尿管走形迂曲、明显扩张,最宽处约31 mm。因考虑右侧扩张的输尿管排泄功能会延迟,所以40 min后行分泌期扫描,  相似文献   

8.
张建英  蒋瑾  何丽  陈海霞 《安徽医学》2018,39(1):124-125
1 病历资料 患者,女性,30岁,因体检发现"右肾占位1月余"入院. 无血尿、蛋白尿,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 查体:双侧肾区无叩击痛,输尿管走行区无明显压痛. 影像学检查:B超可见右肾中上份实质内见大小约3.6 cm ×3.2 cm的等回声团,边界清晰,形态规则,未见明显血流信号,余肾实质回声均匀,皮、髓质分界清晰,集合系统不分离,未见确切强回声团. 超声造影提示肿瘤占位性病变,癌可能性大. CT(平扫+增强扫描)可见右肾体积增大,见一直径约4.3 cm的囊实性团块影,其内可见斑片状钙化灶及小片状液性密度区,增强扫描显示肿块实质性成分呈轻度强化,液性区域无强化,病灶突破肾脏轮廓,紧贴肝右后叶,诊断意见:考虑肿瘤占位性病变可能大(见图1). 手术及病理:全麻下行后腹腔镜右肾肿瘤根治性切除术,术中见右肾形态失常,中上极可见一大小约5 cm ×4 cm ×4 cm的实质性包块,向肾外突出,质韧,边界欠清,中心部分呈鱼肉样改变.镜下:肿瘤以上皮性成分为主,多为早期上皮性分化,未分化的胚芽成分较少见,未见明显间质性改变,瘤细胞体积小、核深染、呈梭形,输尿管断端、肾门血管及肾周脂肪无肿瘤浸润(见图2). 病理学诊断:成人型肾母细胞瘤(上皮型).  相似文献   

9.
劳群  章士正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2):831-831
患者男,55岁,体检发现双肾肿块3 d入院。无肉眼血尿、腰酸腰痛,无发热乏力等不适。体温37℃,血压110/75mm Hg(1 mm Hg=0·133 kPa)。双肾区未及肿块,无叩击痛。实验室检查:Hb 13.1 g/L,尿常规正常,肾功能正常范围。B超检查:右肾上极约2.5 cm×3.0 cm偏低回声肿块,左肾约1.5 cm×1.4 cm低回声肿块,考虑肾脏肿瘤(右肾癌可能,左良性可能)。CT检查(图1~3):右肾中上极见一直图1患者腹部CT平扫1A:右肾中上极略高密度肿块,边界尚清;1B:左肾等高密度肿块,边界尚清图2患者腹部CT增强扫描动脉期2A:右肾,肿块强化明显,边界清;2B:左肾,肿块周围强…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45岁,于2009年11月23日单位体检发现右肾占位.腹部超声示右肾下极探及大小8.3 cm×7.4 cm低回声光团,其内可见少许无回声暗区,边界清,向包膜外突出,右肾静脉及下腔静脉内未见明显异常光团,左肾、双测输尿管、膀胱、前列腺均未见明显异常.B超诊断:右肾占位,性质待排.进一步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右肾下极可见一稍低密度肿块影,内见低密度坏死影,边界不清,突出于肾轮廓之外,增强扫描动脉见较明显强化,下腔及肾静脉内未见明显充盈缺损改变;左肾大小、形态、密度未见明显异常;CTA示右肾肿瘤血管丰富,主要供血动脉为右侧肋间动脉.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83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歇性无痛性肉眼血尿3个月,伴血块,偶伴尿频、尿急、尿痛,无发热及排尿困难等症状,于2015年1月29日11:05入住我院泌尿外科,入院后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8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46/89 mmHg。全身皮肤及黏膜未见黄染、出血、瘀斑及结节。双肺呼吸音清,双肺底可闻及少许湿啰音,未闻及胸膜摩擦音。心率88次/min,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及心包摩擦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正常存在。双下肢无水肿。双肾区无隆起,未触及包块,无叩痛。双侧输尿管走行区未触及包块,无压痛。耻骨上膀胱区无膨隆,无压痛。 B超:双肾形态大小未见异常,包膜完整光滑,肾实质厚度正常,回声均匀,集合部未见分离,两者比例正常。双侧输尿管稍增粗。膀胱充盈差,膀胱三角区可见27 mm ×21 mm稍高回声团块,形态不规则,内回声不均,并可见血流信号。提示:膀胱内高回声团块,建议进一步检查。尿常规:镜检尿白细胞(+)、红细胞(++++)。初步诊断为膀胱占位。入院后完善相关术前检查,给予抗感染、化痰、平喘、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积极术前准备,于2015年2月4日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手术顺利,安返病房,术后病理大体描述:带双侧部分输尿管的膀胱组织1块,膀胱组织大小7 cm ×6 cm ×2 cm,膀胱三角区见一肿物,肿物大小3 cm ×2 cm ×1 cm,表面不光滑,可见数个小溃疡,肿物切面灰黄色,质略脆,细腻。左侧部分输尿管长2 cm,直径0.5 cm,纵行剖开,膀胱输尿管口可见一隆起区,大小0.5 cm ×0.3 cm ×0.1 cm,余黏膜未见明显异常,右侧部分输尿管长2.3 cm,直径0.6 cm,纵行剖开,膀胱输尿管口可见一隆起区,大小0.5 cm ×0.3 cm ×0.1 cm,余黏膜未见异常。病理回报:结合肿瘤免疫表型,符合膀胱恶性副神经节瘤,侵及双侧输尿管,膀胱边缘及输尿管断端未见受侵。见图1。免疫组化结果:CD34(血管+),CgA(+),CK(-), Desmin(-), Ki -67(+<15%), S-100(+),Syn(+),Vimentin(+)。见图2。术后给予抗感染、化痰、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并给予根治性手术及化疗。随访1年,未发现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生活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12.
病例简介:患者男,59岁,住院号C—52993。左侧腹阵发性绞痛7天于1988年8月16日入院。病中无排尿、排便异常,无恶心、呕吐。体检一般状况良好,腹平坦,左侧下腹部深压痛阳性,未触及包块,腰部未触及肾下极。尿常规化验正常。B超提示左肾 缺如,右肾正常,盆腔囊性占位病变。静脉肾盂造影右肾盂、输尿管、膀胱显影良好,左肾未显影。同位素肾图检查左肾区未见放射性显示。临床诊断:左肾先天性缺如;盆腔囊性肿物待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肾性尿崩症所致巨膀胱-巨输尿管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分析北京联科中医肾病医院去年收治的1例罕见继发于肾性尿崩症的巨膀胱-巨输尿管综合征病例,探讨其诊断思路及治疗方法。结果本例患者为肾性尿崩症所致的肾脏积水、巨大膀胱合并尿潴留、输尿管重度扩张,肾功能正常,影像尿流动力学及肾脏B超、肾脏CT、肾脏逆行造影均未见尿路梗阻表现。氢氯噻嗪及垂体后叶素治疗后尿量明显减少,但是膀胱残余尿及肾积水、输尿管积水情况未见明显好转。给予24小时持续性无夹闭导尿后,测量膀胱残余尿为0 m L,输尿管扩张完全消失,治疗效果显著。结论肾性尿崩症无尿路梗阻的情况下合并肾脏积水、巨大膀胱并尿潴留、输尿管重度扩张比较罕见。临床对本病易误诊为神经源性膀胱,早期诊断及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例1男,70岁。于1989年4月无何诱因出现排尿不畅,次数多,有淋沥感,1993年三月排尿困难件下腹部胀满、疼痛、呈持续性,先后在两地医院诊断为前列腺肥大、右输尿管结石。体检:一般情况尚好。膀胱镜检查未发现异常,逆行插管右输尿管中段梗阻。经皮穿刺右肾盂输尿管造影、B超、CT等检查均提示:右肾积水(右输尿管中上段扩张)。术中见右输尿管中段肿物约ZcmXI.scm,呈菜花补充填子管腔内,输尿管下段正常,输尿管膀眈开口处光滑,行右肾及输尿管切除术.肉眼见贤11.scmX6cmX3cm,肾益扩张成囊、肾金消失,未见肿物.距肾r7scm处输…  相似文献   

15.
彩超诊断膀胱嗜铬细胞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性,13岁。1年前运动后出现头晕、心悸,休息后可缓解。此后患者的上述症状呈阵发性发作,易在运动或饥饿后发生,未予重视。半年前出现双眼视物模糊伴阵发性血压升高,在当地医院予以降压、控制心率治疗后好转出院。近1个月来自觉症状加重,严重时伴有恶心、呕吐、大汗淋漓。体检:一般情况尚可。HR 120次/分,律齐,无杂音;BP 128/90 mmHg。彩超检查:肝、胆、左肾未见异常回声灶;右肾盂分离约12 mm,右肾门处输尿管直径8 mm,肾门以远处被气体遮盖未显示;双肾上腺区及腹腔内腹主动脉旁未见肿块;盆腔内子宫及左卵巢正常,右卵巢未显示。子宫右侧缘紧贴膀胱右后壁见50 mm×49 mm×51 mm不均一的实质性肿块,外形不规则,边界尚清晰,内似呈分叶状结构,彩色多普勒显示血供丰富(见图1);动脉血流阻力指数0.42,峰值流速0.35 m/s。提示:膀胱右后壁不均质性占位(嗜铬细胞瘤可能)。盆腔CT诊断:(1)右卵巢实质性肿块(恶性不能排除);(2)膀胱受压变形,子宫左移。于1999年8月6日行手术治疗,术中见子宫、卵巢形态正常,发育尚可;肿块位于膀胱右后壁,向外上生长包裹右输尿管下段,上方输尿管扩张,内侧与子宫颈稍粘连,外侧及后方与盆壁粘连。  相似文献   

16.
患者孙XX,男性,22岁.因排尿困难半年而入院.无尿路刺激症状,无腰痛、泌尿系外伤及手术史.体检:双肾未触及,膀胱区无隆起,肛门双合诊膀胱内未触及包块.血、尿、便、肝、肾功能检验正常.膀胱镜检可见左管口处有一约2.5cm×2.5cm囊性肿物,表面光滑,未见左管口,观察5分钟,肿物无变化.右管口形态、蠕动、喷尿正常.IVP:右肾、输尿管正常.左肾及输尿管未显影,膀胱左侧壁可见直径约3cm充盈缺损.B超和CT报告左肾缺如,左侧可见下段输尿管,直径1.1cm,末端呈囊性扩张并向膀胱内突出.以左输尿管囊肿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经尿道囊肿切除.囊肿切破后流出咖啡色液体,并可见其基底部有直径1.0cm洞状开口,插入输尿管导管约10cm受阻.术后自输尿管导管逆行注入造影剂,至输尿管约10cm处显影中断,上部为盲端.术后保留尿管3天,无任何临床症状,排尿畅,痊愈出院.术后诊断:左输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性,46岁,因健康查体就诊。超声检查发现,双肾区多个体位未探及肾声像图,膀脱轻度充盈状态下于下腹部盆腔探及双肾声像图,右肾于膀联右侧,大小为9.6cm×4.4cm×5.5cm,左肾于膀优左侧,大小为10.4cm×4.7cm×5.4cm,双肾形态尚规则,边缘光滑,皮、髓质间界限不很清晰,左肾肾益宽1.2cm,右肾肾益宽1.6cm,由于受肾脏位置和体位的影响,输尿管只显示部分而不能全程显示(附图)。超声诊断:双肾异位(盆腔),右侧肾盂轻度积水。讨论:异位肾是因为肾血管的位置异常,使肾在胚胎育过程中不能上升到正常位置,而出现在骼腰…  相似文献   

18.
1病例资料 某男,40岁。因尿频排尿不畅8个月收住院,查体BP138/95mmHg,肥胖体型,下腹部膨隆。肛诊:前列腺位置抬高仅触及尖部,导尿顺利,但置入膀胱镜较困难。B超示盆腔脏器周围见异常增生的均匀强回声。KUB+IVU示双肾及输尿管积水。膀胱造影发现膀胱颈部抬高,后尿道拉长,膀胱外形呈拉长的倒泪滴状。CT检查提示盆腔大范围脂肪组织,膀胱受压抬高,壁增厚。化验检查BUN9mmol/L,Cr130mmol/L。诊断:盆腔脂肪增多症,行手术剔除膀胱周围过多的脂肪组织松解两侧盆部输尿管,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病理报告正常脂肪组织膀胱慢性炎症。随访18个月,肾功正常。  相似文献   

19.
病人,男,53岁。发现无痛性间歇性全程肉眼血尿8d。查体:双肾区无叩痛,沿输尿管行径区无压痛,膀胱未充盈,尿道外口及阴囊无异常。B超检查:右肾积水集合系统分离1.2cm,右侧输尿管上段低弱回声团块大小约3.6cm×1.0cm。CT平扫+增强检查:右肾盂输尿管交界处腔内不规则充盈缺损,增强后似有轻度强化,占位性病变可能,右肾及输尿管上段轻度扩张。KUB+IVP检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盆腔脂肪增多症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手段.方法:本院泌尿外科收治盆腔脂肪增多症1例,男,50岁.影像学主要表现为:IVU示双肾中度积水,典型倒梨形膀胱、后尿道延长;CT示双肾功能减退,双肾积液,左肾萎缩,盆腔内均匀低密度脂肪堆积.采用剖腹探查清除盆腔及输尿管周围脂肪组织、松解输尿管下段方法治疗.结合文献复习讨论盆腔脂肪增多症诊治特点.结果:术中可见盆腔脏器脂肪组织明显增多,膀胱、直肠及乙状结肠周围充满大量脂肪组织,与影像学表现一致.手术剔除盆腔及输尿管周围脂肪加输尿管松解术,剔除脂肪组织约200 g,术后病理报告为脂肪组织瘤样增生.术后1周出院.门诊随诊观察.结论:盆腔脂肪增多症临床罕见报道,X线、CT及MRI为此病的主要诊断线索及依据;对肾积水及肾功能受损患者可行定期留置、更换D-J管,盆腔脂肪清除及输尿管粘连松解或输尿管膀胱再植是切实的治疗方法,若症状无改善最终应行尿流改道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