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绵羊血液生化附加性状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几种血液生化物质的 多态类型 1.血红蛋白(Hb)的多态型 早在1955年,Harris等首次采用滤纸电泳法测定了绵羊血红蛋白多态型,发现成年绵羊的血红蛋白有3种表型:1)具有1条泳动速度相对较快的蛋白区带;2)具有1条泳动较慢的区带;3)具有前二种情况的快慢两条区带。对于绵羊胎儿的血红蛋白,不论其父母的血红蛋白为何种,它的电泳区带只有1条,处于成年绵羊快慢两条蛋白区带之间。1956年,Evans等在其研究中取得的成年绵羊血红蛋白电泳结果,与Harris等的研究结果一致,并把这3种血红蛋白分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一种检测DNA结合蛋白的Southwestern印迹杂交方法。将核蛋白粗提物进行SDS-PAGE,然后通过扩散法转移至两张硝酸纤维素膜上,再用^32P标记的DNA探针与膜上蛋白杂交,根据放射自显影图谱可知DNA结合蛋白在膜上的分布,与标准分子量大小的蛋白电泳谱相比较,可测出这些蛋白的分子量。  相似文献   

3.
良性M蛋白血症的实验室诊断(附3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临床出现M蛋白血症的212例患者,经实验室分析后有38例确定为良性M蛋白血症,占17.9%。其中有IgG17例,IgA17例,IgM4例。平均M蛋白含量分别为IgG 1.42、IgA0.88、IgM 1.84(g/dl)。 还讨论了M蛋白血症良性与恶性的鉴别诊断要点。提出确定良性M蛋白血症实验室鉴定的5个程序:1.总蛋白定量;2.醋纤膜区带电泳;3.尿蛋白分析;4.免疫球蛋白定量;5.免疫电泳或选择免疫电泳。  相似文献   

4.
铜显色法是一种硝酸纤维膜上蛋白印迹显色的新方法。该方法灵敏度可达ng以下,方便、快速,不影响蛋白印迹的酶联显色。该法较已往的膜印迹显示方法实用,适用于微量蛋白的定量分析和转移电泳后膜的显色。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分析肝硬化代偿前后血清蛋白电泳各区带的变化和图谱特征,同时对其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等肝功能指标及C反应蛋白(CRP)、补体C3、免疫球蛋白等体液免疫指标进行测定,与健康人群进行比较,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使用法国SEBIA公司Capillarys全自动毛细管电泳仪对标本进行电泳分析,其他指标在HITACHI 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进行测定.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代偿前后血清蛋白电泳白蛋白(ALB)区带所占比例显著下降,γ区带明显升高(均P<0.01),β2区带有所升高;"β-γ"桥显著.(2)肝硬化两组血清ALT、AST、TBA、CRP、IgG、IgA、IgM显著升高,ALB水平显著降低(均P<0.01);代偿组腺苷脱氨酶(ADA)显著升高(P<0.01);总蛋白(TP)、C3降低,球蛋白(GLOB)升高(P<0.05).(3)与代偿组相比失代偿后AST、TBA、CRP、IgG明显升高,而ALT、ADA、TP、ALB显著下降(均P<0.01);GLOB、IgA、IgM升高而C3下降(均P<0.05).结论 肝硬化代偿前后血清蛋白电泳可发生显著改变,肝损伤严重,体液免疫应急性亢进.三者联合检测分析更具临床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毛细管区带电泳法测定头孢氨苄胶囊的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毛细管区带电泳法测定头孢氨苄胶囊的含量。方法毛细管区带电泳法,有效毛细管长度40cm×75μm;硼砂缓冲液25mmol·L-1(pH7.89),分离电压14kV,温度25℃,检测波长214nm,枸橼酸昔多芬为内标。结果头孢氨苄在33.9~678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回收率在97.9%~102.4%之间。结论本法简单、快速、灵敏,可用于头孢氨苄胶囊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活性区带当色方法用于测定脲酶分子量和纯度鉴定。方法:建立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CE)梯度凝胶体系和电泳条件等,根据不同来源脲酶活性染色区带位置,鉴定出PAGE蛋白区带中脲酶区带位置,进一步测出脲酶的相对对分子量,结果:用新建立的SDS-PAGE脲酶活性区带染色方法,应用于不同来源的脲酶相对分子量测定和纯度鉴定,结果准确,重复性好,与凝胶过滤法测定分子量的结果相关性好,结论:我们建立的SDS-PACE脲酶活性区带染色方法,应用效果良好,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高效毛细管区带电泳法测定羟基喜树碱注射液的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建立羟基喜树碱注射液的毛细管区带电泳测定方法。方法 在Beckman 5 0 0 0型毛细管电泳仪上 ,采用石英毛细管柱 ,以 2 0mmol·L-1硼砂溶液为电极缓冲液 ,2 14nm的检测波长 ,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在 1~ 10 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其回归方程为 :Y =0 .0 0 5 5 2X +0 .0 0 3 5 ,r=0 .9996 ,回收率大于 95 .6 8% ,最小检测限为 0 .5 μg·ml-1(S/N =3)。结论 毛细管区带电泳可以用于羟基喜树碱注射液的定量分析 ,具有高效、快速、简便、样品及试剂消耗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转铁蛋白(Tf)是指能结合铁成分的β-球蛋白。应用电泳法进行分析时,发现它不但在不同种类的动物之间有不同的区带,而且在同种动物中也能区分出有个体差异的区带,这种现象被称为多态性。有关马匹Tf多态性的研究始于1958年,Ashton首先用淀粉凝胶电泳法对79匹马的球蛋白进行了分析,发现Tf受两个等位基因的控制,各  相似文献   

10.
用涤纶基醋纤膜按常法加血清2.5μl,置电泳仪上,4层纱布搭桥(槽液为pH8.6,离子强度0.06的巴比妥缓冲液),调电压100V、电流0.5mA/cm宽,电泳45min,区带展开3~4cm为准。取下以0.5%氨基黑10B染色,然后在5%冰醋酸漂洗液中(以50%酒精配制)  相似文献   

11.
张洪华  刘冬琴 《西南军医》2010,12(4):703-704
目的探讨糖尿病、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时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C)及非浓缩尿蛋白电泳成分改变对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将70例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根据其CYC和血肌酐(SCr)尿素(Urea)检测结果分为三组:A组为三指标皆正常组23例,B组为CYC异常组(SCr、Urea正常)21例,C组为三指标皆异常组26例;检测肾功能同时收集患者晨尿作非浓缩尿蛋白电泳。结果 A组仅1例出现生理性尿蛋白,22例无尿蛋白区带;B组仅2例无尿蛋白区带,19例出现不同类型的尿蛋白;C组26例皆出现不同类型的尿蛋白。结论 CYC对早期肾损害有较高的敏感性,联合非浓缩尿蛋白电泳检测对糖尿病、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诊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2.
淀粉凝胶电泳方法由Smithies首先报道。当时血清蛋白被分离为17个区带,由于淀粉凝胶电泳分离能力大大超过了常用的纸上电泳,因而对在纸上电泳差别较小的血红蛋白(以下简写为Hb),也很快得到广泛的应用。1961年Engle成功地分离了HbA,HbF,HbH,HbS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毛细管电泳法测定去甲肾上腺素(NE)中流体力学和区带浓缩两种进样方法对检测灵敏度的影响。方法:区带浓缩法:2mmol.L^-1硼酸压力进样10s,样品电进样80s,(样品溶于2mmol.L^-1硼酸溶液中);流体力学法:样品压力进样80s缩法进样有很高的浓缩因子,检测限从流体力学法的1μg.ml^-1降至1ng.ml^-1,灵敏度提高了1000倍。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凯氏定氮法和区带电泳法对内蒙古双峰驼血清蛋白质进行测定与分离,发现其血清蛋白中白蛋白的百分含量及γ-球蛋白在总球蛋白中的比例极显著地高于其他有蹄类动物。白驼在品种的育成进程中,受基因控制的蛋白组分发生了变异,即其前白蛋白区出现一条戈壁红驼所没有的变异蛋白带,运铁蛋白基因表现型有AD、AE、DE等三种,较之戈壁红驼多了DE型。结果为双峰驼的品种培育提供了有益的分子遗传学基础。  相似文献   

15.
应用电泳方法分离结合HpD的人血清,利用染色和HpD光照后产生红色荧光特性,证明了HpD与血清中脂蛋白和清蛋白组分结合。制备不同卵磷脂/胆固醇摩尔比的脂质体,将其与肝癌细胞融合后,分别加入HpD,经荧光光谱分析,光照后对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及荧光偏振度的测定,结果表明HpD与细胞膜上脂质相结合,其结合量与膜脂含量成正相关,光照后,丙二醛增加,膜流动性降低。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院收治多发性骨髓瘤10例,现就其免疫化学测定的诊断结果报道如下。 材料与方法 1.抗血清:上海生物制品所生产。 2.醋纤膜电泳和免疫电泳:按常规方法。 3.本周氏蛋白测定:醋酸盐缓冲液法。 4.血清总蛋白测定:双缩脲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七叶皂苷钠对急性低氧暴露下大鼠血-脑脊液屏障(BBB)的保护作用及抗渗漏机制.方法 取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NC组)、单纯缺氧组(SH组)和药物治疗组(DT组),每组25只.NC组大鼠不做减压处理.SH组和DT组大鼠放入模拟海拔4000m的高原环境模拟舱内,力竭运动2d,再将模拟海拔高度调整至7000m,继续减压3d.光暗周期24h,舱内温度18℃,自由饮食水.减压至第3天,DT组大鼠给予七叶皂苷钠5mg/kg,腹腔注射,1次/d.其余两组在相应时间点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同法处理.减压结束后,NC组在平原环境下取材,其余两组在模拟海拔5000m环境中迅速取材.采用干湿重法测定脑含水量,伊文思蓝(EB)示踪法检测BBB通透性,HE染色法观察脑组织病理学改变,硝酸镧示踪法观察BBB紧密连接(TJ)和脑组织超微结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咬合蛋白(Occludin)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Occludin、胶质附着蛋白(Zo-1)和闭锁蛋白-5(Claudin-5)的基因表达.结果 与NC组及DT组相比,急性缺氧5d后SH组脑含水量和EB含量显著增加(P<0.01),而NC组与DT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光镜下可见NC组海马神经元脱失严重,水肿明显,DT组神经元脱失减少,水肿减轻;透射电镜示NC组硝酸镧颗粒通过开放的紧密连接弥散性沉积至脑间质,毛细血管周围水肿明显,DT组镧颗粒渗漏减少、水肿程度减轻.Occludin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在NC组最低(p<0.01),在DT组最高(P<0.05).与SH组比较,Zo-1和Claudin-5 mRNA在NC组和DT组均显著升高(P<0.05),后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急性低氧暴露可使大鼠脑Occludin蛋白和Occludin、Zo-1、Claudin-5基因表达显著降低,BBB通透性增加,七叶皂苷钠能上调Occludin蛋白和Occludin、Zo-1、Claudin-5基因表达,降低BBB通透性,从而发挥抗渗漏和保护BBB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七叶皂苷钠对急性低氧暴露下大鼠血-脑脊液屏障(BBB)的保护作用及抗渗漏机制。方法取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NC组)、单纯缺氧组(SH组)和药物治疗组(DT组),每组25只。NC组大鼠不做减压处理。SH组和DT组大鼠放入模拟海拔4000m的高原环境模拟舱内,力竭运动2d,再将模拟海拔高度调整至7000m,继续减压3d。光暗周期24h,舱内温度18℃,自由饮食水。减压至第3天,DT组大鼠给予七叶皂苷钠5mg/kg,腹腔注射,1次/d。其余两组在相应时间点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同法处理。减压结束后,NC组在平原环境下取材,其余两组在模拟海拔5000m环境中迅速取材。采用干湿重法测定脑含水量,伊文思蓝(EB)示踪法检测BBB通透性,HE染色法观察脑组织病理学改变,硝酸镧示踪法观察BBB紧密连接(TJ)和脑组织超微结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咬合蛋白(Occludin)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Occludin、胶质附着蛋白(Zo-1)和闭锁蛋白-5(Claudin-5)的基因表达。结果与NC组及DT组相比,急性缺氧5d后SH组脑含水量和EB含量显著增加(P<0.01),而NC组与DT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光镜下可见NC组海马神经元脱失严重,水肿明显,DT组神经元脱失减少,水肿减轻;透射电镜示NC组硝酸镧颗粒通过开放的紧密连接弥散性沉积至脑间质,毛细血管周围水肿明显,DT组镧颗粒渗漏减少、水肿程度减轻。Occludin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在NC组最低(P<0.01),在DT组最高(P<0.05)。与SH组比较,Zo-1和Claudin-5 mRNA在NC组和DT组均显著升高(P<0.05),后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急性低氧暴露可使大鼠脑Occludin蛋白和Occludin、Zo-1、Claudin-5基因表达显著降低,BBB通透性增加,七叶皂苷钠能上调Occludin蛋白和Occludin、Zo-1、Claudin-5基因表达,降低BBB通透性,从而发挥抗渗漏和保护BBB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牛小脑突触膜GABA受体经非离子型去垢剂(Nonidet P40)溶液化和超滤分离后于4℃冰箱或0℃放置5天左右,其[~3H]-GABA特异结合活性(cpm/mg蛋白)较膜结合GABA受体提高115倍,该结合活性至少可维持20天。根据该蛋白与[~3H]-GABA特异结合的可饱和性、可逆性、高亲和部位的存在及其配基专一性等,表明它仍具备膜结合GABA受体的特征。该受体蛋白不具有[~3H]-氟硝基安定的结合活性,在7.5%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为单一染色区带,等电点5.2左右,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两种亚基,主要亚基为4.4万道尔顿。对该受体蛋白的理化性质及分子量大小进行了初步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支持向量回归方法,构建金电极上覆盖生物膜的模型。方法对裸金电极、NC膜-金电极、蛋白-NC膜-金电极3种结构进行电化学阻抗测试,依据其对应的等效电路进行拟合及关键参数提取。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选取了信息总量和80%的前4个参数Rs,CPE-P,CPE-T,R1,并以这4个参数为输入,以电极直径为预测值,建立了电极直径的支持向量回归预测模型。结果 3组实验的预测结果都与实验结果吻合,平均预测率为82. 43%,并采用PC12细胞进行了初步验证。结论基于支持向量回归的生物膜-电极阻抗模型,可对不同直径电极的活化面积预测,对其它生物膜如细胞等在电极上的有效贴附面积和培养状况的量化检测提出定量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