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加颞肌贴敷减压术与常规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对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效果。方法4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标准大骨瓣减压加颞肌贴敷开颅)和对照组(常规大骨瓣开颅),在治疗前后对全部患者进行头颅CT检查并测量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d、3d、7d、14d梗死灶体积的大小,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检测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d、3d、7d、14d的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平均血流速度(Mean flow velocity,Vm)指标和出院随访3个月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 GOS)。根据两组的治疗结果比较其疗效。结果术后7d,14d研究组较对照组脑梗死体积、脑血流改善程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出院随访3个月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加颞肌贴敷开颅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能降低死亡率,改善该类患者的预后,是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去骨瓣减压加颞肌脑表面贴附术治疗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4例去骨瓣减压加颞肌脑表面贴附术治疗大面积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4例患者,术后存活12例,大部分意识状态及肢体功能逐渐恢复,能独立生活(ADLⅡ级)5例,生活不能自理、长期卧床7例,死亡2例。结论去骨瓣减压加颞肌脑表面贴附术治疗大面积脑梗塞能够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死亡率,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联合硬脑膜内翻、颞肌帖敷开颅术与常规大骨瓣开颅术对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观察。方法将4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标准大骨瓣减压联合硬脑膜内翻、颞肌帖敷开颅手术)和对照组(常规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所有患者均在术后1个月、3个月进行头颅CTA检查,并评估侧枝循环代偿;CT灌注成像(CTP)在术后1个月、3个月进行,检查颅内灌注指数。评估出院3个月时JennettBondy预后分级。结果研究组术后1个月、3个月头颅CTA检查TIMI分级明显高于对照组;CTP颅内灌注显著高于对照组,JennettBondy预后分级在3个月时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联合硬脑膜内翻、颞肌帖敷开颅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可有效改善脑血流代偿,该类患者的预后明显改善,是大面积脑梗死手术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去骨瓣减压辅以亚低温治疗大面积脑梗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波  许璟  张弩  秦力 《浙江创伤外科》2004,9(2):110-111
大面积脑梗塞患者以往采用保守治疗,死亡率及致残率均很高.本院对8例大面积脑梗塞病人,采用去骨瓣减压、颞肌敷贴及亚低温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去大骨瓣减压并颞肌帖附术抢救急性大面积脑梗塞的疗效。方法:选择65例急性大面积脑梗塞住院患者,按是否同意手术分为手术组31例,内科组34例,手术组行去大骨瓣减压并颞肌贴附于术,其余治疗两组相同。3月后统计各组死亡率、重症监护时间、存活病例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①手术组死亡率38.71%,内科组死亡率67.65%,P<0.01;术前有脑疝征象的病例手术组死亡率41.66%,内科组死亡率93.75%,P<0.05;早期手术组死亡率15.38%,晚期手术组死亡率55.56%,P<0.01;晚期手术组死亡率与内科组相比,P>0.05。②存活病例重症监护时间:手术组短于内科组,P<0.05;早期手术组短于晚期手术组P<0.05。③存活病例生存质量:手术组与内科组无差异;早期手术组高与内科组,P<0.05;晚期于术组与内科组无差异。④手术病人均未出现手术并发症。结论:去大骨瓣减压并颞肌贴附术能抢救急性大面积脑梗塞患者的生命,但晚期手术生活质量差;CT发现脑梗塞面积大,且中线结构移位明显,病情有加重趋势,应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成人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特点,探讨诊断、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方法:58例成人外伤性脑梗塞患者根据病情,发病时间,梗塞部位,原发脑损伤等情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其中单纯非手术治疗22例,经开颅外伤血肿清除或去骨瓣减压20例,颞肌贴敷术6例,介入溶栓治疗10例。结果:58例患者按GOS结果分级,死亡4例,植物生存1例,重残5例,中残25例,良好23例。结论:随着MR及CT的普及,成人外伤性脑梗塞并不少见,其发病机理主要由于血管机械性损伤,脑血管痉挛以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等所致。治疗时可根据病情、发病时间、梗塞部位、原发脑损伤情况,分别采用保守、手术、血管内溶栓等治疗方法,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塞临床特点及预防、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51例外伤性脑梗塞患者的诊断、治疗方法及结果。结果〓34例患者行开颅血肿清除、挫裂伤病灶清除,其中22例患者行去骨瓣减压术,12例患者行内减压术。7例患者进行再次开颅清除血肿清除、减压术,死亡7例。全部诊断外伤性脑梗塞的患者均予扩容、改善循环、解痉、高压氧、激素及降低颅内压等治疗;明显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予多次腰穿或腰大池持续引流等处理。随访2年,按GOS分级判断预后,良好22例,中残9例,重残7例,植物生存6例。结论〓颅脑外伤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外伤性脑梗塞发生和发展,早期诊断及治疗可能有利于降低脑梗患者的致残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骨成形术对标准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脑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01—2018-06间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实施标准去骨瓣减压术后二期行颅骨成形术的56例患者,根据施行颅骨成形术与去骨瓣减压术的间隔时间分为早期组(≤3个月)26例和晚期组(3个月)30例。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TCD)检测颅骨成形术前2 d和术后第7天2组患者的双侧颈内动脉(ICA)、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统计分析2组患者术前、术后脑血流量变化。结果早期组患者术后手术侧MCA、ICA血流量及对侧MCA血流量较术前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侧ICA血流量较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组患者术后手术侧MCA血流量及对侧MCA血流量较术前均有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手术侧ICA血流量、对侧ICA血流量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早施行颅骨成形术,恢复颅腔正常结构,缩短因颅骨缺损后大气压作用于颅腔内导致脑脊液循环紊乱、脑灌注异常的时间,可更大程度改善患者的颅内血流灌注量,有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对大面积脑梗塞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的大面积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6月,存活6例,死亡1例,死亡率14.29%。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能降低死亡率,并能改善大面积脑梗塞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去骨瓣减压加颞肌粘贴术对急性大脑中动脉系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对25例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病人行开颅去骨瓣减压、加带血管蒂颞肌肌瓣粘附术,并观察不同手术时机的治疗效果。结果25例病例中生存18例,死亡7例,死亡率28%。早期手术组14例死亡2例。死亡率为14.3%:晚期手术组11例死亡5例,死亡率为45.5%;早期手术明显降低了死亡率(P〈0.01)。生存者术后半年Barthel Index评分早期手术组明显优于晚期手术组(P〈0.05)。结论对于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早期行开颅去骨瓣减压、加带血管蒂颞肌肌瓣粘附术,可迅速缓解颅内高压、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少死亡率.并能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脑血管病性急件大面积脑梗死常形成脑水肿和脑肿胀、颅内压快速增高致脑疝形成而死亡,具有病情重、进展快、死亡率高等特点,保守治疗常难以奏效,及时手术是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因此,本院于2005年10月至2008年4月对18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采取“标准大骨瓣减压并颞肌贴敷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骨瓣减压联合血管重建术治疗大面积脑梗塞的疗效。方法对45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分别采用去骨瓣减压联合血管重建术和内科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和康复情况。结果手术治疗较内科治疗患者病死率低,术后康复情况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大面积脑梗塞患者通过大骨瓣减压联合间接血管重建术治疗明显优于保守治疗效果,且康复情况好,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幕上大面积脑梗塞的手术适应症、手术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总结2005年7月~2010年6月收治的28例因大面积脑梗塞患者手术治疗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以GOS评分评定其临床效果,出院时28例患者中死亡9例,存活19例其中植物生存4例,重残3例,中残7例,良好5例 结论:早期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是治疗太面积脑梗塞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对大面积脑梗塞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大面积脑梗塞病例,分两组:一组行保守治疗,一组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随访6月,31例保守治疗患者存活15例,死亡16例,死亡率51.6%;20例手术治疗患者存活16例,死亡4例,死亡率20%,有统计学差异。预后良好率(GOS4-5分),保守治疗组16.1%,手术治疗组20%,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能降低大面积脑梗塞的死亡率,但并不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情况综合研究外伤性脑血管痉挛(CVS)的危险因素. 方法 对本院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30例幕上急性硬膜外血肿合并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脑疝患者,首先予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并予脑室穿刺行颅内压动态监测,再行去骨瓣减压术,术后连续7天行TCD及颅内压监测并作相关数据分析. 结果 18例发生CVS(占60%),脑中线结构钟摆程度≥2cm的CVS发生率显著高于脑中线结构钟摆程度<2cm;t-SAH积血Hijdra法计算6分以下20例中有9例(45%)、6以上10例中有9例(90%)发生CVS;脑疝至手术处理时间2小时以上3例中有3例(100%)、2小时以下27例中有15例(55.6%)发生CVS;手术进行硬膜下探查19例中有8例(50%)、未探查11例中有10例(90.9%)发生CVS;年龄>50岁18例中有6例(33.3%)、<50岁12例(40%)中有12例(100%)发生CVS. 结论 经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后的患者所发生的脑血管痉挛情况与患者术前术后脑中线结构钟摆程度、蛛网膜下腔出血量、脑疝至手术处理时间的长短、是否进行硬膜下探查、年龄等情况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骨膜为蒂的颞深筋膜瓣在标准外伤性大骨瓣开颅硬脑膜减张缝合中应用。方法分析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标准外伤性大骨瓣入路开颅的患者74例,分为人工脑膜组36例和骨膜为蒂的颞深筋膜组38例,2组均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并减张缝合硬膜,观察术后的硬膜间积液等并发症和经济负担。结果骨膜为蒂的颞深筋膜组术后无并发症,经济负担轻,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骨膜为蒂的颞深筋膜瓣在标准外伤性大骨瓣开颅硬脑膜减张缝合的手术操作方法可以安全应用,是对标准外伤性大骨瓣开颅术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外伤性大面积脑梗塞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4例外伤性大面积脑梗塞的手术时机、术式、疗效进行分析。其中5例行外减压;9例行内、外减压。结果14例患者全部存活,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减压术是治疗外伤性大面积脑梗塞的重要救命措施,但要把握手术时机和术式,术前强力脱水后瞳孔回缩的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正>重型颅脑损伤因各种原因引起高颅压,易发生脑疝危及生命,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是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过去常用颞肌和硬膜直接缝合以保持脑膜的完整性,但由于取材有限,缝合不够严密,术后易发生脑脊液漏,脑膨出,脑膜脑瘢痕与颞肌粘连易引起癫痫等并发症。本院自2008年2月起在去骨瓣减压术中行人工硬脑膜修补58例,取得了明显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去骨瓣减压术后低颅压综合症的临床、脑脊液和影像学特点,探讨该病的病因、诊断和治疗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去骨瓣减压术后低颅压综合症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本组21例均由腰穿CSF测压确诊,21例均经治疗后1~2周痊愈. 结论 去骨瓣减压术后低颅压综合症可通过特征性临床症状结合腰穿CSF测压确诊,经大量补液及鞘内注射生理盐水痊愈,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双侧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的骨窗下积液2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双侧额颞顶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双侧急性颅内血肿或弥漫性脑舯胀,可以有效地清除血肿,解除脑疝、颅高压,降低病死率和伤残率。但常常并发双侧骨窗下积液,其中包括硬膜下积液及头皮下积液。本院自1995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为165例患者行双侧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术后并发双侧骨窗下积液23例。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