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流变学及血脂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云鹏 《中国微循环》2003,7(3):183-183
本文观察1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前血液流变性和血脂的改变,探讨血液流变性、血脂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中风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搜集2013年4月~2014年5月我院接收的急性缺血性脑中风71例患者,按照就诊日期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实验组。给予对照组35例常规治疗,给予实验组36例常规治疗的同时应用步复迈注射液。观察对照组、实验组的治疗效果,并对比。结果实验组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中风患者应用步复迈注射液治疗,疗效较好,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血液流变性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 ,是指在围产期因缺氧窒息 ,导致脑的缺氧缺血性损害。为了从不同角度对缺氧及脑损伤的性质、类型和严重程度有一个尽可能深入、全面的了解 ,我们通过血液流变学观察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1对象24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全部具备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2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采用血液稀释疗法后的疗效 进行观察,同时监测其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以探讨该疗法的作用机理。1资料与方法1.1资料 我们采用血液稀释疗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治疗前瘫痪程度分级:0级3例、Ⅰ级 5例、Ⅱ~ Ⅲ级12例。1.2诊断标准 有动脉硬化史。安静起病、神志清、偏瘫、失语。眼底有动脉硬化改变。无脑膜刺激征,一般多有病理反射,多为单侧性。CT证实缺血性脑血管病。1.3治疗方法 入院后对病人做常规治疗:溶栓、扩容、降粘、抗凝、阻滞血小板凝聚等…  相似文献   

5.
胆管血供与缺血性胆管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缺血性胆管炎是指所有由缺血引起的胆管损伤。在某些情况下,缺血的原因可能显而易见,缺血性胆管炎的诊断是明确的,如胆囊切除术后肝动脉的损伤,肝移植术后肝动脉栓塞,或者由于经肝动脉内灌注化疗药物导致的动脉损伤。然而,许多情况,诸如胆管扩张、胆管狭窄或肝内胆管消失,可能只是缺血性胆管损伤的一种表现。本文就胆道的血液供应,缺血性胆管炎的病理特征以及缺血性胆管炎的病因进行回顾总结,以便更好的认识和研究缺血对胆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利用微量阿司匹林(M-ASA)和安慰剂对老年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病人的不同效应,探讨甲襞微循环与血液流变性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服用M-ASA后的微循环各指标积分值和血液流变性的血沉值及血沉K值较服药前明显下降(P<0.01),而血球压积较服药前明显上升(P<0.005);但全血粘度值服药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服用安慰剂前后的微循环各指标积分值和血液流变性的各指标均无明显改变(P>0.05),由此表明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的某些指标在特定条件下既有相关性又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是指在围产期缺氧窒息,导致脑的缺氧缺血性损害。为了从不同的角度对缺氧及脑损伤的严重程度,损伤性质,类型有一个尽可能深入全面的了解,我室从血液流变学的角度观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是脑血管病治疗的一种新方法,具备良好神经病学、神经介入学基础,是作好缺血性脑血管病医师的先决条件。我科2002年至今开展了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血管照影、血管成形、支架置人及动脉内选择性溶栓治疗近600例。作者就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医生的培养体会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9.
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进展薛爽,焦劲松,周宝玉(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北京100029)缺血性脑卒中为常见病多发病。许多国家高度重视,不断深入研究。本文就近年来与临床方面有关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一、危险因素近代研究表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过程及血栓前...  相似文献   

10.
应用精制蝮蛇抗栓酶治疗15例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观察用药前后的病人血液流变学变化以及~(99m)Tc—MIBI心肌断层显像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蝮蛇抗栓酶有明显降低血粘度及血脂作用(P<0.01),心肌缺血范围明显缩小(P<0.01),对缺血性心脏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高压氧对缺血性脑损伤微循环的作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近 年来 ,有关高压氧 (HBO)对脑损伤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有大量报道。不断深化了人们对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病特征及治疗机理的认识[1~ 6] 。通过对微循环研究已证实 ,高压氧对缺血性脑损伤的治疗作用 ,不仅仅是增加了机体氧含量 ,改善局部缺氧状态 ,而且对增强微循环血液动力作用、增加大脑组织血供、改善血细胞流变性和微血管舒缩功能等方面 ,均具有较好的作用[7,8] 。作为一门新兴边缘学科 ,高压氧医学无论在基础研究还是在临床医学、军事医学、特殊环境医学等领域愈来愈显示出其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就高压氧对脑损伤微循环的作用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12.
本文按“子午流注”“纳子法”,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昼夜间不同时辰脑血管充盈指标变化,表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血管充盈指标夜间诸多时辰均较白昼有所降低或显著降低,并且是以寅丑时的降低更为显著。本文所显示最低时辰变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高发时间相一致。以证明脑血管充盈指标降低是形成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也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防、时间治疗学提供了一定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自2004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7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30例采用常规治疗,不加抗凝药,设为对照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低分子肝素针剂5000u腹部皮下注射治疗,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治疗前后检测纤溶酶原和凝血因子X活性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 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纤溶酶原、凝血因子X活性、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明确,有利于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4.
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探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伟 《医学信息》2007,20(7):1284-1285
目的 了解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情况。方法 对85例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 本组中62例(72.9%)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这些斑块好发于颈动脉分叉处,以多发为主。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栓子来源,斑块不稳定性,即斑块脆性是导致脑梗死的根本原因。颈动脉彩超检查及早发现斑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防、指导治疗、疗效观察、估计预后及二级预防均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缺血性脑卒中影响因素的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深圳市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1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择深圳市两家综合性医院的309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病例组,同时选择年龄、性别匹配309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研究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高血压、吸烟、家庭压力和高血糖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3.507、5.420、3.990和1.183;而饮茶、体育锻炼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0.250、0.100。结论在脑卒中的社区防治中,应尽早、及时地控制高血压、吸烟和体重,同时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和β-内啡肤(β-Endorphln,β-EP)是机体重要的两种活性肽,广泛存在于中枢和外周系统.循环血液中也含有一定量的SS和β-Ep,而且在某些异常病理改变时这两种肽类的含量有改变。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是常见的疾病,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简称HIE)是指在围产期缺氧窒息,导致脑的缺氧缺血性损害,包括特征性的神经病理及病理生理改变,并在临床上出现一系列脑病及病理生理改变,部分病例可留有不同程度神经系统后遗症。新生儿出生后就有了感知觉,如能听到声音、能看到色彩鲜艳的玩具和人的脸谱,并能随声音、人的脸而转头,新生儿的味觉、皮肤的触觉也很敏感。  相似文献   

18.
陈浩  王晓明  李源 《医学信息》2003,16(3):155-157
细胞凋亡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现象,细胞凋亡的异常是多种疾病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研究发现,细胞凋亡参与了缺血性心脏病中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消退及粥样斑块的破裂与血栓形成。本文就细胞凋亡和缺血性心脏病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为寻求新的治疗方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甘油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Acuterenalfailure ,ARF)家兔心肌缺血性损害与血液流变性的关系。方法 :用 50 %的甘油 10ml/kg行兔后肢肌肉内加压注射 ,建立ARF动物模型 ,观察动物心肌组织形态学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ARF组兔出现高粘滞血症 ,表现为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血沉等明显升高。心肌组织出现严重的缺血性损害 ,主要表现为心肌细胞弥漫性变性、心肌纤维间质水肿、血管周围水肿等。结论 :ARF时血液流变特性恶化可能是造成心肌组织缺血性损害的直接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巨丹  宋静  线利波 《中国微循环》2003,7(4):200-200
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在临床上极为常见 ,我们对我院收治的61例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患者 ,经路路通治疗前后进行了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测定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1研究对象 :61例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患者 ,男34例 ,女27例 ,年龄45~71岁 ,平均54.6岁。其中合并冠心病11例 ,脑梗死10例 ,脑动脉硬化21例 ,高血压11例。均符合WHO制定的冠心病命名和诊断标准 ,高血压病诊断标准及临床分期 ,皆除外继发性高血压。2检测方法 :仪器使用LG -R -80系列黏度仪 ,测定全血黏度 ,血浆黏度。血沉用温氏法。红细胞比容采用微量压积法 ,纤维蛋白原定量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