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18F-FDG PET/CT显像在恶性肿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ET/CT全身显像在恶性肿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目测法和半定量分析法(测定标准摄取值,SUV)对经PET/CT全身显像的63例恶性肿瘤进行分析,观察恶性肿瘤病灶的影像学特点,并将PET和CT各自的观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PET与CT共同观察到恶性肿瘤51例(80.9%);PET单独观察到9例(14.2%);CT单独观察到3例(4.8%).CT观察到良性病灶24例30处(38.1%).恶性病灶表现为18F-脱氧葡萄糖(18F-FDG)代谢明显增高的斑点状或团块状类圆形浓集影,平均SUV值为(5.35±1.34);良性病灶平均SUV值为(2.02±0.59)(P<0.05).3例CT单独发现的恶性肿瘤病灶无明显放射性摄取增高表现.CT能对恶性病灶的部位、形态和病理学特征,以及对肿瘤周围重要结构的侵犯清晰显示.结论 PET/CT对原发性恶性肿瘤和转移病灶的探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是一种诊断骨骼疾病简便、安全、可靠的方法,可以较其它显像技术如XCT、MRI等提供更早期的诊断,以及更多的病变[1]。自1996年至今,我们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对50例患者及7例健康者进行了全身骨显像检查,现分析如下。l材料和方法1.1一般材料50例患者,男36例,女14例,年龄17~70岁,平均45岁,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显像前已确诊为恶性肿瘤者37例,其中原发灶已明确者33例,未明确者4例,为观察肿瘤转移情况及确定治疗方案进行SPECT检查。另13例患者因骨、关节疼痛,为明确诊断而行SPEC…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口服乙酰唑胺(ACZ)负荷试验脑血流断层SPECT一日法连续显像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1例TIA发作患者进行基态和口服。ACZ负荷脑血流断层显像,并对重建后的图像进行影像数据衰减校正、影像减影及影像归一化处理。之后划取感兴趣区(ROI)378处,显像剂为^99mTc-乙撑双半胱氨酸二乙酯(^99mTc-ECD)。结果 根据对感兴趣区进行半定量分析,并根据脑血流对ACZ的反应分成4种类型:A型,皮质区域局部脑血流(rCBF)用药前后均正常216处;B型,基态rCBF正常,用药2h后出现新的rCBF减低区87处;C型,基态时rCBF即有降低,负荷后进一步减低18处;D型,基态时rCBF减低,ACZ负荷后改善57处。结论 口服ACZ脑负荷试验SPECT一日法连续显像,可达到注射ACZ法同样的效果,可观察脑血管的反应、储备力,发现隐匿性缺血病灶,有利于TIA的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在小儿心脏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探讨正常儿童^99mTc-MIBI心肌显像的图像特点。方法:正常儿童对照32例,病毒性心肌炎82例,风湿性心肌炎21例,良性室性早搏34例,静脉注射^99mTc-MIBI 185-370 MBq(5--10mCi)后90min,行心肌断层显像,经图像重建得到左室水平长轴、垂直长轴、短轴及靶心图。判断心肌显像异常的标准为,在2个以上不同方向的断层图像上,连续2层以上,在相同部位出现放射性稀疏或缺损区者为异常。结果:正常对照组显像结果均正常,病毒性心肌炎组54例显像异常,风湿性心肌炎21例显像均异常,良性室性早搏31例显像正常。结论:^99mTc-MIBI心肌显像无创、安全,对心肌损伤性疾病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可作为诊断小儿心肌损害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6.
1目的 评价心肌断层显像和三维显像的临床价值。 2方法 对 13例正常人和 2 6例心肌病变的病人进行了 SPECT心肌断层显像和三维显像 ,并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 3结果 心肌断层显像检出病变 44个节段 ,占心肌总节段的 2 8.2 % (4 4/15 6 ) ;心脏三维显像检出病变 6 9个节段 ,占心肌总节段的 44 .2 % (6 9/15 6 ) ,二者之间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u=3.33,P<0 .0 1)。 4结论 心脏三维显像能直观、多角度地立体显示心肌表面结构和病变 ,较断层显像定位更准确。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早期帕金森患者纹状体中多巴胺转运体丢失的情况。方法 通过 6例帕金森患者及 6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脑梗死病人 99Tcm 2 β [N ,N’ 双 (2 巯乙基 )乙撑二胺基 ]甲基 ,3β (4 氯苯基 )托烷 (TRODAT 1)脑SPECT显像分析患者症状侧及症状对侧纹状体特异性 99Tcm TRODAT 1摄取。结果 纹状体 2h特异性摄取 99Tcm TRODAT 1对照组为 2 .9±0 4 ,患者症状对侧为 1.9± 0 .7,症状侧为 2 .1± 0 .3。结论 早期帕金森患者双侧纹状体多巴胺转运体有不同程度的丢失 ,症状对侧丢失更明显  相似文献   

8.
SPECT肝血池显像诊断肝血管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80例B型超声或CT疑诊肝血管瘤患者,用单光子计算机断层(SPECT)做肝实质和血池显像及断层处理,结果43例诊断为肝血管瘤,37例诊断为肝非血管瘤。核素显像诊断肝血管瘤的灵敏度为84.6%,假阳性率15.4%。SPECT肝实质或血池显像,能够分层显示肝脏或肝血池的形态学变化和放射性核素示踪分布,有助于发现普通γ照像不易发现的位置较深或体积较小的病变,提高了肝小血管瘤的检出率是诊断肝血管瘤理想、高特异性、无创伤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断层SPECT/CT在骨转移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8月~2014年5月可疑骨转移的75例恶性肿瘤患者,在我科行常规99mTc-MDP全身平面骨显像及SPECT/CT断层显像,并于3~6个月后复查全身平面骨显像,比较全身平面骨显像及骨断层SPECT/CT显像的诊断效能.结果:与骨断层SPECT/CT显像相比,全身平面骨显像的特异性较高(100%).骨断层SPECT/CT显像准确性显著高于全身平面骨显像(P<0.01).3~6个月复查全身平面骨显像时,32例患者病变发生进展,诊断准确性较第一次全身骨扫描及骨断层SPECT/CT均有所提高.结论:骨断层SPECT/CT在骨转移鉴别诊断中准确性较高,且能早期发现骨转移病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处不同水平血清总胆红素的新生儿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的影像特点和预后评估的关系。方法用99Tcm-乙撑双半胱氨酸二乙脂(ECD)对28例不同水平TSB的新生儿进行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并同时进行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定(NBNA)、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BAER);对其中25例患儿的智力、听力及神经系统检查进行了1.3年随访。结果随着TSB的升高与脑血流灌注显像异常率为:220.5μmol/L组,11%(1/9);42.0μmaol/L组,43%(3/7);427.5μmnol/L组,83%(5/6)。显像异常9例中,无后遗症者2例;有轻度后遗症者2例;有严重后遗症者2例;死亡3例。结论脑血流SPECT断层显像能对胆红素脑病做出早期诊断;并对病灶定位、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有较大帮助,为早期干预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1.
31例癫痫患者发作间期SPECT脑显像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丛培雨  刘业俭 《安徽医学》2004,25(4):319-321
目的 探讨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SPECT)局部脑血流断层显像对发作间期癫痫灶的诊断价值。方法 使用E1scintAGEX40 gAG型SPECT ,对 3 1例癫痫患者于发作间期进行 99mTC -ECD局部脑血流断层显像 ,并与同期CT和 (或 )MRI、长程脑电图 (AEEG)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3 1例患者SPECT脑显像均异常 ,低血流灶占 84%( 2 6例 ) ,局限性高灌注灶 16%( 5例 ) ,阳性病灶 79个 :额叶 2 5个 ,颞叶 2 6个 ,顶叶 17个 ,枕叶 17个 ,基底神经节区 4个。单个病灶 5例 ,单侧病灶 19例。CT和 (或 )MRI阳性率 42 %,9例显示局部病灶低密度 ,4例为血管畸形改变。AEEG阳性率 93 %,单侧病灶 8例 ,其余为弥漫性病变。病灶阳性检出率SPECT与CT(或 )MR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5 ,而与AEEG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0 5。结论 SPECT局部脑血流显像是诊断癫痫的有效方法 ,癫痫发作期病灶处于高代谢和血流增强 ,而间歇期代谢减弱和血流降低。SPECT对癫痫灶检出的灵敏度优于CT和MRI ,定位价值优于AEEG。手术前SPECT检查是为了确定手术部位和范围  相似文献   

12.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改善了癫痫诊断的效果。 SPECT 对癫痫的诊断,尤其是定位方面明显优于 CT 及脑电图(EEG)。现就本院收治的  相似文献   

13.
王晓慧  杨国仁 《当代医学》2009,15(8):99-103
通过无创性的核医学单光子发射式计算机断层显像/正电子发射式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评价肿瘤的乏氧程度,并用以指导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核素全身骨显像诊断早期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8例确诊的乳腺癌患者进行^99mTc—MDP骨显像。结果208例乳腺癌全身骨显像中,发现骨转移者98例,发生率为47.1%,骨转移灶分布以胸部最多见(48.9%),其次是椎体(28.5%),骨盆(19.4%),四肢骨(13.3%),颅骨和其他骨骼(8.2%)。结论乳腺癌骨转移发生率很高,骨转移的发生有一定的规律及特点,核素全身骨显像对骨转移的诊断有价值,应作为乳腺癌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5.
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三维脑显像法检查了49例受试者,并与断层显像相比较。结果显示,三维脑显像图象直观、清晰,病灶显示清楚,对轻度小病灶的检出优于断层显像,对深部组织病变的诊断应与断层显像结合,以避免假阴性。对三维脑显像处理中去本底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PET显像在血管性痴呆针刺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耀武  唐安戊  李东江 《广东医学》2008,29(12):2015-2016
目的运用PET显像技术,探讨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方法符合美国精神病学会DSMⅣ制定的VD的诊断标准病例5例,均接受针对偏瘫的常规体针外加百会、水沟、神门等穴位进行针刺治疗;治疗前、后均接受18F-FDGPET脑显像,并比较治疗前后脑各功能区的葡萄糖代谢的变化。结果针刺治疗后,双侧额叶、顶叶、颞叶、枕叶、丘脑、豆状核、尾核、扣带回和小脑的葡萄糖代谢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双侧额叶、健脑颞叶、双侧丘脑、健脑豆状核的葡萄糖代谢升高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治疗可以改善血管性痴呆的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李莉  李猛 《中国乡村医生》2007,9(9):108-109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PECT)心肌灌注显像评价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后的心肌灌注状况的价值。方法:采用99mTc-tetrofosmin(P53)SPECT心显像对54例行PCI治疗的AMI患者评估心肌灌注情况,并记录6个月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SPECT显示无复流(NR)组22例,有复流组32例,两组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预后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NR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非NR组有增加趋势;另外,急诊PCI组的预后明显好于择期PCI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SPECT心肌灌注显像可对A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IRA)再通治疗疗效可靠的无创性评价,NR者预示心肌微循环灌注不良,心功能差,近中期预后差;急诊介入治疗可以明显改善AMI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各种影像诊断设备对正常小鼠的骨进行成像,观察其在小鼠骨成像中最佳成像参数。方法分别使用X线、CT、SPECT、PET对小鼠的骨进行拍摄成像。结果X线和CT均可以清楚地对小鼠的骨组织成像,而SPECT、PET由于其分辨率和特异性不高,成像较模糊。结论X线和CT检查对小鼠的骨成像明显,对小鼠疾病的观察有重要意义。而SPECT、PET对诊断小鼠的骨疾病意义不是很大。  相似文献   

19.
γ相机和 SPECT只能进行常规单光子显像, PET和双探头 SPECT符合显像系统既能进行单光子显像,又能进行正电子符合显像, PET/CT系统的出现不仅提供高质量的衰减校正图像,保证了正电子显像校正数据的可靠性,而且能进行同机图像融合,提高了影像定位诊断的准确性.本文简要介绍了核医学影像设备发展历程, PET和 PET/CT的原理以及在临床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何祚祥 《中国医刊》2006,41(1):21-24
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放射性核素显像的独特之处是,它以功能显像为主,而不只是单纯的解剖形态显像。放射性核素显像在心血管疾病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医学分支学科——核心脏病学。放射性核素显像已是一些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或辅助性的诊断方法,如在美国,年心肌灌注显像的病例数超过了800万例,多于心电图运动试验、负荷试验超声心动图和冠状动脉造影‘引。在国际上,放射性核素显像在冠心病的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范围的评估、疗效评估以及预后判断的价值已得到了公认。在我国,随着新的放射性药物、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PECT)和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PET)的应用,心脏放射性核索显像已开始,并越来越多地被临床所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