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手术入路与淋巴结清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贲门在解剖学上很难界定范围,故"贲门癌"始终缺乏统一明确的定义.Siewert等[1]于1998年提出了"食管胃交界部腺癌"的概念(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及其分型.2000年,WHO提出的分类标准将发生于食管下段未侵及胃的肿瘤按食管癌分期,发生于近端胃未侵及食管的肿瘤按胃癌分期,侵犯食管胃交界的肿瘤均称为交界部癌,TNM分期根据病变的主体做决定[2].  相似文献   

2.
1987年,Siewert等[1]基于食管-胃交界部的解剖特点,认为远端食管癌和贲门癌属于同一种疾病,首次提出了食管胃交界部癌的概念.2000年,WHO肿瘤分类中将食管胃交界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单独列出,并将其定义为骑跨于食管和胃交界部(esophagogastric junction,EGJ)的腺癌性病变,包括许多以前归入胃贲门癌的病例,但未界定其解剖位置和分型.  相似文献   

3.
在西方国家 ,食管胃交接处腺癌的发生率明显增高。由于所在临界位置 ,有关其病因和分类的分歧很大 ,作者根据定位解剖学标准将该肿瘤分为 3类 :(1)远端食管癌 ,常发生于特异性肠化生的食管 (Barrett食管 ) ;(2 )贲门癌 ,邻近食管胃交接处 ;(3)贲门下胃癌 ,浸润至食管胃交接处和远端食管。在近期召开的国际胃癌联盟和国际食管疾病团体联合会议同意这一分类作为命名的基础。作者复习 1982~ 1999年德国慕尼黑 Technische大学外科和病理科所收集的 10 0 2例食管胃交接处腺癌 ,计男 797例 ,女 2 0 5例 ,平均年龄 6 1岁。手术选择依据肿瘤中心的…  相似文献   

4.
胃上部癌即指发生于胃上三分之一的胃癌,包括非贲门胃上部癌和贲门癌.前者是指癌中心位于胃底及胃小弯上三分之一的胃癌,后者是指癌中心位于胃.食管接合部上下2cm范围内的癌肿。胃上部癌的发生率虽低于胃窦及胃小弯癌.但近年有逐渐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TPX2在食管胃交界部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80例食管胃交界部腺癌、41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48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TPX2蛋白的表达;运用RT-PCR法检测TPX2mRNA在40例食管胃交界部腺癌、36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和28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食管胃交界部腺癌、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TPX2蛋白阳性率分别为71.2%(57/80)、53.7%(22/41)和31.2%(15/48),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15,P=0.018);TPX2 mRNA阳性率分别为77.5%(31/40)、69.4%(25/36)和7.1%(2/28),三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7.468,P=0.025)。TPX2蛋白及mRNA在食管胃交界部腺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随着肿瘤浸润深度增加、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期增高而逐渐增高(P0.05),而与性别、年龄及组织分化程度均无关(P0.05)。结论 TPX2的异常表达可能是食管胃交界部上皮细胞癌变与浸润转移的重要因素,TPX2的检测有利于食管胃交界部腺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6.
全球范围内,食管鳞癌及远端胃癌的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而食管下段腺癌、食管胃交界部(esophagogastric junction,EGJ)癌、近端胃腺癌发病率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1].由于食管胃交界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的临床特征既有别于食管癌又不同于胃癌,但其肿瘤生物学行为则同时具有两者的特征.因此,如何诊治AEG是当今肿瘤学的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7.
0年来食管和贲门癌的发病率增长较其它癌肿为快。1987年Siewert提出贲门癌的一种新分类法,并被国际胃癌学会研讨会接受。该分类法依据肿瘤的定位和解剖学特点,包括位于冒食管交接处5cm以内的所有肿瘤(肿瘤较大的以其中心计算)。Ⅰ型是位于胃食管交接处1cm以上的远端食管癌;Ⅱ型是真正的贲门癌,即位于胃食管交接处向口1cm和离口2cm范围内的肿瘤;Ⅲ型的位于胃食管交接处下方2cm以上的肿瘤,称之为贲门下胃癌。胃食管交接处以鳞状上皮和柱状上皮会合处为准。作者分析德国Wuerzburg大学外科从1992以来所收治的74例贲门癌病例,其中Ⅰ型1…  相似文献   

8.
贲门癌的定义并不明确。从手术策略上迫使外科医师将其当作食管癌处理;从肿瘤学观点,贲门癌属于胃癌中的一种。本文根据西德欧兰根大学外科所作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组织病理学资料,企图澄清这一问题。病例选择标准为胃底癌累及贲门或越过贲门到达食管下端者,而不包括仅限于胃底的癌、胃近端三分之一癌累及胃部多处,“Barrett食管”(食管下端消化溃疡)的癌,及食管远湍鳞癌(后两者均为食管癌)。自1969至1985年,该院为937例胃癌及422例贲门癌行胃切除术,贲门癌占全部胃癌的31%(4221359)。在此期间,贲门癌的发病率持续上升由1969~1971年的6.5%升至1984~1985年的37.5%,而其他部位癌相应下降。1970年贲门癌与胃其他部位癌之比为1:5.6,而到1980年贲门癌增加,该比率变为1:1.7,男女两性的发生率都增加,而按肿癌部位比较两性发  相似文献   

9.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贲门腺癌发生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贲门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贲门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快速尿素酶法,PCR-Hp-DNA,改良Giemsa染色技术检测50例慢性贲门炎,17例贲门肠上皮化生及46例贲门癌的癌灶,癌旁及相应的手术残端黏膜组织中的Hp,以30例正常人胃黏膜为对照,结果:(1)贲门癌癌灶,癌旁、相应手术残端黏膜及贲门炎,肠化生组Hp检出率分别为58.7%,71.7%、63.0%、60.0%和64.7%,比对照组16.7%明显增高,差异具有显性意义(P<0.001);(2)癌灶Hp检出率较癌旁及相应胃窦中的Hp感染略低,但差异无显性意义(P>0.05);(3)Hp感染与贲门癌组织分型无关。结论:贲门Hp感染与贲门腺癌的发生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胃贲门癌易侵犯食管并发生淋巴结转移,故患者预后较差.癌生长的部位给手术增加了难度,常不能完全切除干净.贲门腺癌文献已有介绍,但食管浸润,尤其是胃上部腺癌引起食管浸润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却少有报道.本文分析胃上1/3部腺癌的临床病理学资料.研究对象是1964~1978年经手术治疗的223例胃上1/3部腺癌患者.全部病例均经病理诊断,以确定癌浸润的深度和方式、有无淋巴转移、组织学类型以及累及食管情况.治愈性切除术是指对没有腹膜种植和远处转移的病人实行周围淋巴结全部清扫,切除断端没有细胞浸润.根据临床病理学资料确定食管  相似文献   

11.
贲门癌的名词定义不明确,因它泛指邻近胃食管交接处的任何癌肿。1996年Siewert提出一种分类法,指胃食管交接处的癌肿中央部位处于近口和离口范围5cm之内者一律定为胃食管交接处癌肿,再按其所在位置分为、和型,其中型是真正的贲门癌(参阅DisEsophagus1996;9:173~182)。作者分析日本Aichi癌肿中心于1983~1992年收治的1913例胃切除病例,选出胃食管交接处癌177例,分为三型:型,远端食管癌,指肿瘤中心位于交接处近口端1cm至远口端2cm范围之内;型,贲门癌,中心位于交接处下方2cm以上者;型,贲门下癌。病理标本按TNM分期分类,淋巴结受侵数占切除…  相似文献   

12.
文献表明,胃癌发病率已经发生明显的变化,远端胃癌(胃体部和胃窦部)的发病率已有所降低;食管胃交界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的发病率却增长很快[1].其外科手术治疗中脾动脉旁和脾门淋巴结的清扫问题是食管胃结合部癌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3.
食管胃交界腺癌(AEG)指发生于食管胃解剖交界线上下5cm区域的腺癌,以Siewert分型最为常用。第7版国际食管癌TNM分期对其也进行了划分。不同类型的AEG生物学行为不同,手术治疗方式也各异。目前SiewertⅠ型与Ⅲ型手术治疗策略的共识较多,对Ⅱ型的手术治疗争议较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2(CDX2)和核转录因子(NF)-κBP65蛋白在胃印戒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以癌旁正常胃黏膜和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作为对照,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CDX2和NF-κBP65蛋白在胃印戒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CDX2在正常胃黏膜中无表达,在肠上皮化生中表达明显增高,在胃印戒细胞癌组织中有CDX2的表达但水平低于肠上皮化生;胃印戒细胞癌组织中NF-κBP65则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胃黏膜;胃印戒细胞癌中CDX2和NF-κBP65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有相关性。结论CDX2与NF-κBP65是胃印戒细胞癌重要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正>胃上部癌是指发生于胃上1/3的癌,包括非贲门胃上部癌和贲门癌,前者癌中心位于胃底及胃小弯上的1/3,后者癌中心位于胃-食管接合部上下2cm以内[1]。胃上部癌发生率虽低于胃窦及胃小弯癌,但近年有逐渐上升的趋势[2]。  相似文献   

16.
胃食管吻合术后残余食管胸胃运动功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切除后不同部位的食管胃吻合对残余食管和胸腔胃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按手术中食管胃吻合部位不同,将39例食管、贲门癌患者分为两组,弓上吻合组:21例,为食管中段癌患者行食管胃主动脉弓上吻合;弓下吻合组:18例,为食管下段癌及贲门癌患者,行食管胃主动脉弓下吻合。对照组:为6例无胃食管反流症状的健康人。3组均行食管测压、上消化道X线钡餐造影检查,观察残余食管和胸腔胃运动功能。结果两吻合组部分患者均存在吻合口高压区,残余食管静息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与胸腔胃内静息压无明显差别(P>0.05);两吻合组残余食管和胸腔胃内静息压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弓上吻合组残余食管蠕动性收缩幅度及原发蠕动次数均明显低于或少于对照组,残余食管原发蠕动次数明显少于弓下吻合组(P<0.05)。术后3个月上消化道X线钡餐造影显示,两吻合组患者胸腔胃底、胃体部均无蠕动性收缩,蠕动收缩自胃窦部向幽门运动,速度缓慢,胃内钡剂排空缓慢;术后1年两吻合组胃窦部蠕动收缩均有明显恢复。结论食管、贲门癌患者术后食管胃吻合口无抗反流作用,食管胃吻合位置越高残余食管蠕动功能越差,但不影响残余食管和胸腔胃内静息压。食管、贲门癌术后胸腔胃运动功能减弱,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恢复,但很难达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7.
男性病人,58岁。5年前因患舌鳞状细胞癌在我院行舌癌根治术。现因进行性吞咽困难1个月余入院。上消化道X线钡餐见食管中段狭窄,胃镜发现除食管中段有长径约5cm肿块外,在贲门部胃小弯侧还有2.5cm×2.0cm大小的黏膜糜烂区,病理检查结果为食管鳞状细胞癌、贲门腺癌。行食管癌、贲门癌根治术,残胃与食管吻合,术后恢复良好,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同术前。讨论:上消化道3处以上的重复癌极为罕见。重复癌的诊断目前多采用Warren和Gates提出的诊断标准:(1)每个肿瘤必须是恶性,(2)每个肿瘤有独特的病理形态,(3)必须排除转移性癌。所有肿块在6个月以内获…  相似文献   

18.
胃癌和食管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发达国家,胃癌的发病率降低,与之相反,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的发病率迅速上升。已有的文献表明AEG的病因、诊断标准及临床病理特征存在许多差异。许多AEG的组织发生与Barrett食管密切相关,发病经过从肠上皮化生→低级别异型增生→高级别异型增生→腺癌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19.
贲门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贲门是指卉门腺所在的区域,发生在此区域的恶性肿瘤称贲门癌。由于肉眼很难判定贲门的范围,同时此区域发生癌变也不易诊断,所以过去临床将食管胃结合部上下2cm的区域发生的癌称贲门癌。根据组织学特点也有人称食管胃结合部癌,多数人称胃底贲门癌。由于该区域的肿瘤骑跨胸腔内  相似文献   

20.
贲门癌术后食管重复癌2例报告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100044)李萝赞,张国良我院收治贲门癌术后食管重复癌2例,报道如下。例1.男性,44岁。7年前曾行责门癌根治、食管胃主动脉弓下吻合术。病理结果:贲门部管状腺癌4cm×4cm,上下断端(一),肿瘤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