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 女 ,2 8岁。左侧鼻塞并反复出血 ,眼胀、视力下降 5个月。查体 :左眼略外突 ,左鼻腔内有少量分泌物 ,鼻道内可见暗红色新生物 ,触之易出血。CT表现 (图 1、2 ) :左侧鼻腔顶部软组织肿物 ,延及下鼻道 ,侵及左侧上颌窦、筛窦、眼眶 ,邻近骨壁呈膨胀性改变 ,左鼻甲、鼻中隔顶部、筛板骨质破坏。增强扫描肿物呈不均质强化。术后病理诊断 :嗅神经母细胞瘤。讨论 嗅神经母细胞起源于嗅神经上皮 ,正常分布于鼻腔穹窿至中鼻道水平 ,故肿瘤好发于鼻腔顶部 ,可见于各年龄组。本病少见 ,约占鼻部肿瘤的 3 %。临床无特征性。本病系局部侵袭性强…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35岁。听力减退2个月余,伴眩晕、呕吐,无涕血。体检:鼻咽顶可见一肿物,大小约20mm×20mm,灰黄色,质硬,易出血。 相似文献
4.
5.
6.
男,40岁.1987年2月27日因右侧鼻腔反复出血伴鼻通气不畅及觉鼻咽部异物感来我院就诊.检查发现右侧鼻腔内见有暗紫色质硬新生物,触之易出血,有少许坏死组织.胸透:心肺正常.副鼻窦华、柯氏位X 线片:见双侧额窦、筛窦、及双上颌窦正常, 相似文献
7.
男,51岁,1年前自觉嗅觉减退并偶尔有脑脊液自鼻腔滴出,近5d出现头痛伴鼻腔流血,偶有恶心,无抽搐。鼻腔未见异常分泌物,鼻部嗅觉进行性减退。磁共振检查见双侧鼻窦及额部大块状不规则肿块,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混杂高信号。肿块向下凸入双侧蝶窦及部分进入双侧海绵窦,向上凸入双额叶,以右侧为著,压迫侧脑室前角变形。周围可见指状长T1长T2水肿信号(图1,2)。Gd-DPTA增强扫描见病变明显强化,周围水肿无强化(图3)。术中见肿瘤位于前颅窝底向两侧发展,血供丰富,有相对界限。显微镜下切除肿瘤,见颅底硬膜被肿瘤侵及并推起。病理显示该肿瘤… 相似文献
8.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 ,1 0岁 ,学生。因右侧鼻腔通气障碍及进食障碍疼痛 1月于 1 996年 2月 2 6日入我院。患者自 1 996年 1月始感右侧鼻腔通气差 ,在当地医院未进行检查 ,按“鼻炎”给予治疗 ,疗效差 ,鼻塞进行性加重 ,进食时感右侧上腭部疼痛及吞咽障碍入院检查 :全身情况好 ,右颌下可触及约 2cm× 2cm大小淋巴结 ,质硬 ,有压痛 ,活动度尚可 ,软腭右侧红肿膨隆 ,可见 4cm× 5cm大小肿物 ,表面粗糙 ,呈草莓状 ,质中等 ,有蒂 ,触痛 ,右侧鼻腔后可见一褐色新生物 ,表面尚光滑 ,质软、易出血 ,左侧鼻腔未见异常 ,鼻咽侧位 柯瓦氏位… 相似文献
9.
嗅神经母细胞瘤是由嗅神经上皮未成熟的神经母细胞构成的恶性肿瘤 ,多见于儿童 ,男女性别无明显差异 ,好发于鼻腔、筛窦 ,易早期发生远处转移 ;本例成年患者肿瘤起源于颅前窝端脑嗅球较为罕见 ,现报告如下。病史 :男 ,2 3岁 ,间断性黄涕带血丝 2年余 ,伴左侧鼻腔通气轻度受阻及左额部疼痛。CT表现 :左侧筛窦软组织肿块 ,CT值为 3 2HU ,向同侧蝶窦及鼻腔内浸润 ,左侧筛骨纸板破坏 (图 2 ) ,筛窦气房消失被软组织充填 ,鼻中隔受压右偏 (图 1)。考虑左侧筛窦恶性肿瘤向鼻腔及蝶窦内侵犯。手术所见 :肿瘤起自端脑嗅球 ,向下突破筛板并侵及… 相似文献
10.
11.
嗅神经母细胞瘤(esthesioneuroblastoma,ENB)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文献报道不多,但对其治疗方法的争论却较大.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手术方式的选择,放射治疗的价值以及是否进行颈淋巴引流区的预防照射等几个方面.结合本院收治病例的情况,着重探讨放射治疗在该病治疗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病人,男性,56岁,工人。因头痛,面容手足改变、视力下降15年,左鼻出血,右半身麻木无力4个月收入我科。缘于15年前开始自觉有头痛,以后逐渐出现面容手足粗大等改变,伴有双眼视力下降,曾在外院诊断为“垂体腺瘤”,行放射治疗2次,症状无明显改善。半年前开始左鼻腔间断性出血,随之出现右半身麻木、无力,曾按“中风”治疗无效,逐渐加重。入院前鼻腔出血明显增多,伴有恶臭,神志时有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嗅神经母细胞瘤的MRI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嗅神经母细胞瘤10例完整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R平扫与增强扫描,其中3例行CT平扫。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结果:10例嗅神经母细胞瘤中除异位于左侧蝶骨-鼻咽部和鞍区各1例未分期,A期0例,B期1例,C期7例。B期1例侵犯筛窦,C期7例均破坏筛骨,其中1例累及仅眼眶,6例突破前颅底硬脑膜而累及脑实质,部分肿瘤破坏蝶骨、上颌骨或眼眶。MR平扫肿瘤实性部分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后实性部分呈现中度至明显强化,肿块信号多不均匀,内出现囊变、出血或坏死。C期累及脑实质时5例病灶周围出现不同程度水肿,1例无明显水肿。结论:MR可准确显示嗅神经母细胞瘤的部位、形态、信号改变及累及范围,对于其定位、定性、分期、治疗方案的制定及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嗅神经母细胞瘤的MRI诊断价值.方法 对14例经病理证实的嗅神经母细胞瘤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中10例肿块中心位于鼻腔顶部的中后方,1例位于鼻腔顶部的前方,1例占据整个鼻腔,1例位于上颌窦,1例位于鼻咽部.8例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6例形态规则,边界较清楚.肿块信号多不均匀,在T1WI以等或略低信号为主,T2WI以等或稍高信号为主,明显强化.肿瘤侵犯筛窦12例、颅内11例、眼眶10例、蝶窦5例、鼻中隔上部5例、上颌窦4例、额窦3例、翼腭窝2例、鼻咽2例、视神经管2例、斜坡1例、鼻泪管1例、面颊部1例.结论 鼻腔顶部的中后方肿块并穿越筛板侵犯嗅沟区,是嗅神经母细胞瘤的特征性改变.MRI可准确显示肿瘤的部位和侵犯范围,可为临床分期和制订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嗅神经母细胞瘤的CT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CT在嗅神经母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8例嗅神经母细胞瘤,均经手术和病证实,其中男3例,女5例,均行冠状位和横断位CT扫描,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5例肿瘤位于左侧鼻腔及左侧鼻窦,其中3例侵犯左眼眶,1例累及颅底骨质,3例位于双侧筛窦及鼻腔上部,其中1例侵犯右额叶,平扫肿瘤的CT值为35-44HU,增强后肿块有明显部分。结论:冠状位及横断位CT扫描可清晰地显示肿瘤向周围侵犯的范围,增强扫描有利于鉴别肿瘤组织与窦口堵塞引起的炎症。 相似文献
16.
嗅神经母细胞瘤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嗅神经母细胞瘸的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我科1993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24例嗅神经母细胞瘤病人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临床诊断、影像学术前诊断、术前术后病理学诊断。从临床、影像、病理三方面分析。结果 临床误诊13/24(54.16%),术前影像/实际不符16/24(66.67%),病理误诊6/24(25%),病理诊断不明确1/24(4%)。结论 对于鼻塞或鼻出血伴有鼻腔顶部可疑新生物者要警惕本病;CT及MRI显示中心位于鼻腔顶部和筛窦,密度较均匀的大片状组织肿块,侵犯邻近结构(眼眶/颅内),筛板及眼眶内侧壁被侵蚀性破坏。应首先考虑嗅神经母细胞瘤;对于临床可疑而初次病理诊断非本病的病例,应反复取检并结合形态学特点及免疫组化结果尽早确诊。 相似文献
17.
嗅神经母细胞瘤的化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影响嗅神经母细胞瘤化疗的因素并探讨嗅神经母细胞瘤的化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地分析我科1993年3月,2004年6月收治的4例行化疗的嗅神经母细胞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就诊时年龄、性别、病程、Kadish分期、组织病理学分级、治疗方式,预后,并对文献进行回顾。结果男4例,平均年龄31.5岁,Kadish分期:均为C期。组织病理学分级:2级1例,3级2例,4级1例。化疗药物4例舍有足叶乙甙、3例含有铂类药物。化疗在首次治疗中应用1例(病理2级随访6月,带瘤生存),挽救治疗中应用3例(2例病理3级分别随访48月、6月无瘤生存,1例病理4级随访12月带瘤生存)。结论嗅神经母细胞瘤治疗采用化疗有效,组织病理学分级影响肿瘤对化疗敏感性.化疗宜采取含铂类厦足叶乙甙的多种药物。 相似文献
18.
嗅神经母细胞瘤:MR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伍建林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94,(4)
嗅神经母细胞瘤(ON)又称鼻腔神经胶质瘤,是一种少见的起源于嗅神经上皮的鼻腔内肿瘤。作者分析了5例组织学证实的ON的MRI(n=5)和CT(n=4)表现,男3例,女2例,年龄17~76岁。MR检查仪器为GE1.5T超导系统,行横断面、冠状面和/或矢状面T_1加权象,TR=600~800ms,TE=11~30ms,激励1~2次;横断面双 相似文献
19.
嗅神经母细胞瘤是临床少见的鼻腔恶性肿瘤,来源于鼻腔黏膜胚胎感觉上皮细胞。多发生于鼻腔及鼻咽部,呈膨胀性生长而侵犯到临近组织。病例简介:患者女,37岁。因回缩涕中带血7a,加重1个月,于2006年3月2日入院。患者7a前始无诱因出现晨起 相似文献
20.
1998年3月~2006年12月,我们对嗅神经母细胞瘤(ON)13例CT及MRI影像学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13例中,男8例,女5例;年龄9~76岁,平均51.9岁。病程6天~1年,平均2个月。本组病例均有进行性鼻塞伴鼻出血病史,其中伴头痛8例,伴视力障碍、呕吐2例。1.2扫描方法本组行CT平扫8例,其中增强扫描2例,层厚5mm,间距5mm。对比药采用尤维显(300g/L),剂量为1.0ml/kg体重。以3.0ml/s流速,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注射后20s开始扫描。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5例,采用横断面SE序列T1WI扫描,快速自旋回波(TSE)T2WI扫描,脂肪抑制TSE序列T2WI扫描,注射对比药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15ml后,行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SE序列T1WI扫描。1.3结果1.3.1病变发生部位及形态本组实质性肿块多位于鼻腔上部,左侧8例,右侧5例。鼻腔内肿块形态不规则,较大者可累及中鼻道,但无1例累及下鼻道,其中病灶延至前颅窝2例,呈蘑菇状,与周围组织结构分界不清。1.3.2病变密度或信号经CT平扫显示病灶呈较均匀软组织密度,其内无明显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