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引发老年髋部骨折的主要因素为骨质疏松,伴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骨质量有所减少,导致骨微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从而增加了骨的脆性,增加了患者发生骨折的概率。低能量损伤引起的髋部骨折表示骨质疏松症已经比较严重,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低,临床治疗老年髋部骨折以手术治疗为主,通过随访证实,手术治疗短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髋部骨折与髋部骨密度(BMD)和股骨近端几何结构的关系.方法 老年髋部骨质疏松骨折47例为骨折组,无骨折50例为对照组,测量两组股骨近端骨密度及股骨颈轴长(FNAL)、颈干角( NSA)(髋部骨折组对其健侧进行检测),比较分析彼此间的相关性.结果 老年髋部骨折组与对照组比较股骨近端骨密度明显降低,FNAL长于对照组,NSA较对照组大.结论股骨近端骨密度和FNAL及NSA可以提高对老年髋部骨质疏松骨折危险性的预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原发性骨质疏松并股骨颈、粗隆间骨折的合理治疗措施。方法 对112例原发性骨质疏松并髋部骨折患者(股骨颈骨折52例,粗隆间骨折60例),进行病因分析,根据临床特点,全部采用手术治疗,术后用鲑降钙素镇痛,用迪巧(维D钙片)、鲑降钙素联合用药长周期治疗,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随访8个月至7年。患者手术后1周骨疼痛缓解,3周后疼痛消失。股骨颈骨折优良率90.4%,粗隆间骨折优良率93.3%,骨密度增高。结论 原发性骨质疏松并股骨颈、粗隆间骨折,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措施,鲑降钙素对手术后急性疼痛镇痛效果好,术后联合应用抑制骨吸引和促进骨生长药物长周期治疗疗效肯定、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老年骨质疏松髋部骨折的临床治疗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在进行治疗的85例老年骨质疏松髋部骨折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85例患者没有出现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其下床时间平均为(38.4±3.6)d,患者髋关节治疗优良率达918%。患者术前Harris评分为(45.8±10.3)分,术后为(91.6±7.4)分,两者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骨质疏松髋部骨折治疗中,同时对患者的骨质疏松和骨折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FHR)治疗老年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术后对侧髋部再骨折发生的风险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75岁以上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病人。按照手术方式分为PFNA组(52例)和FHR组(19例)。比较2组病人相关临床指标,术后不同时期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对侧髋部骨密度及对侧髋部再发骨折发生率。结果:PFNA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住院花费均小于FHR组,术后负重时间长于FHR组(P<0.05~P<0.01)。FHR组术后1、3个月Harris评分高于PFNA组(P<0.05),2组6、12个月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2组术后对侧髋部骨密度变化时间因素及时间与手术方式的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一时间2组比较,PFNA组术后对侧髋部骨密度变化均低于FHR组(P<0.05~P<0.01)。结论:PFNA和FHR术后病人均有较长时间处于低骨密度水平,应强调持续安全防护和骨质疏松性骨折后骨质疏松管理。FHR...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骨密度与几何结构参数在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65例髋部骨折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期健康体检的60例老年志愿者为对照组.在骨盆片上测量股骨近端几何参数,在股骨颈、Ward's三角和转子处测量BMD值(髋部骨折组对其健侧进行检测),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验组的BMD值低于对照组(P<0.05);股骨颈骨皮质厚度与股骨颈BMD值有相关性(r=0.54,P<0.05);股骨距内侧皮质厚度、转子处BMD值、颈干角和Ward's三角BMD值相结合在预测髋部骨折中价值较大(r=0.78,r2=0.57,P<0.05).结论 股骨近端骨密度结合其几何结构参数在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诊治中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骨质疏松是导致老年人髋部骨折的重要原因之一.它所导致的老年人髋部骨折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是其主要的致残致死原因之一,严重影响了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与多个种因素有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刘崇静  林源 《九江医学》1998,13(4):210-212
目的:探讨老年人髋部骨折与骨质疏松的相关因素。方法;对50例住院45岁以锐骨折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结果:61-70岁多见;以低蛋白饮食多;28%有胃肠道疾患,不喜爱运动的占大多数,79%女性月经初潮早,闭经早;结论:预防老年人髋部骨折与骨质疏松要注意高蛋白和钙的饮食,及时治疗消化道疾患,增加户外体育锻炼,女性要从年轻时抓起。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62例骨质疏松并髋部骨折的治疗,探论其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及优越性.方法 回顾分析了病例的骨质疏松程度、术前并存症、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结果 手术组患组、住院时间17-33d,平均22d,并发症少,发生率12.5%,疗效较好;保守组至少卧床3个月,并发症较多,发生率为30%,疗效相差;P均<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骨质疏松并髋部骨折的手术治疗是必要的,也是安全的,同时采用抗骨质疏松性综合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郭海青  袁宏  王敬立 《新疆医学》2007,37(3):122-125
随着人口老龄化髋部骨折的发生率正逐年上升。髋部骨密度(BMD)减少是髋部骨折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大量的研究已经显示BMD并不是髋部骨折预测的唯一因素或者最佳因素,髋部的几何结构也使非常重要的。有资料显示:老年人从60~80岁,髋部骨折的危险性增加了13倍,但此阶段BMD的降低仅使骨折的危险性增加了1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由轻创伤引起的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Cones’骨折)与患者骨密度(BMD)关系,为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76例40—70岁由轻创伤引起Colles’骨折的女性患者和92例同年龄无骨折史的女性,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量腰椎、左股骨上端BMD,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olles’骨折组BMD明显低于同年龄对照组,其腰椎和左股骨上端Wardg三角区骨质疏松(OP)检出率分别为31.48%和51.18%。结论 40—70岁女性由轻创伤引起的Colles’骨折与BMD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脆性骨折部位与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740例有脆性骨折的绝经后妇女,分析骨折部位和次数与BMD关系,应用双能X线吸收仪检测腰椎1~4和股骨近端BMD值。结果740例患者中,共发生838次骨折,椎体骨折、髋部骨折、桡骨远端骨折和外周骨折分别为192次(22.9%)、53次(6.3%)、159次(19.0%)和434次(51.8%),骨质疏松检出率分别为75.0%、81.1%、57.9%和49.1%,不同部位骨折处骨质疏松检出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多次骨折组的年龄显著高于一次骨折组(P〈0.05),而其腰椎1~4、大转子(Troch)部位的BMD则显著低于一次骨折组(P〈0.05)。结论绝经后妇女脆性骨折以椎体、桡骨远端为常见,髋部骨折较少见;发生髋部骨折者常具有低BMD;多次骨折患者年龄为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定三亚本地居民发生髋部骨折时的骨密度值,为髋部骨折及骨质疏松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择该院2014年10月一2016年7月骨科收治的50例老年髋部骨折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测量健侧股骨干密度,绘制基线,并与全国范围平均数值进行比较。结果该地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居民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时的骨密度基线要高于全国范围平均水平,其中男性患者股骨干各部位BMD值均高于女性患者,以股骨颈为参照,对照结果为(0.771±0.106)g/cm2 vs(0.608±0.106)g/cm2,高年龄段患者股骨干各部位BMD值要高于低年龄段患者,以60~69岁年龄段为参照,对照结果为(0.771±0.106)g/cm2 vs(0.608±0.106)g/cm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亚地区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骨密度基线要高于全国水平,相应预防标准应更为严格。  相似文献   

14.
西安地区50岁以上人群髋部骨折危险因素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西安地区50岁以上人群髋部骨折发病的危险因素,为防治髋部骨折提供依据。方法在西安地区住院的髋部骨折患者中随机抽取300名,在患者邻居或住在相近社区的人群中选取性别、年龄相匹配的300人作为对照人群,填写调查表。由专家统一质量控制和回收表格,对影响骨折发生的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得出髋部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相关分析显示髋部骨折发生的首要原因是跌倒扭伤,有既往骨折史、亲属有骨折史、吸烟、饮酒、服用糖皮质激素、患骨质疏松症和髋部骨折的发生呈正相关(P〈0.01),而肌力、视力、经常喝牛奶、经常吃豆制品、经常锻炼和髋部骨折的发生呈负相关(P〈0.01)。结论跌倒扭伤、有既往骨折史、亲属有骨折史、患骨质疏松症、肌力、视力、喝牛奶、吃豆制品、锻炼、吸烟、饮酒、服用糖皮质激素与西安地区髋部骨折的发生与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黄晓  尹东 《医学综述》2012,18(14):2210-2212
老年髋部骨折是指发生在65岁以上人群的股骨颈或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常见多发的老年性损伤,具有高病死率的风险。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剧,老年髋部骨折的治疗已给社会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如何降低老年髋部骨折的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影响老年髋部骨折病死率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骨折类型、合并症、治疗方式、手术时机、活动能力等,多重因素的独立或相互影响使得老年髋部骨折具有高病死率的特点。了解老年髋部骨折病死率的影响因素有利于临床上对老年髋部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北京地区50岁以上人群髋部骨折临床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佳  夏维波  贺良  邢小平  李梅  王鸥  姜艳 《北京医学》2011,33(7):525-528
目的 探讨50岁以上人群髋部骨折临床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髋部骨折及其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表对北京地区300例50岁以上髋部骨折患者和300例非髋部骨折患者对照分析骨折危险因素.结果 坐位或轻体力劳动职业、饮咖啡、既往骨折史、外出方式为走路或骑车、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状、吸烟相对危险度(RR)均>1,食用豆制品的RR值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应用阿仑膦酸钠、碳酸钙D3片及阿法骨化醇软胶囊抗骨质疏松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术后2周开始应用阿仑膦酸钠、碳酸钙D3片及阿法骨化醇软胶囊抗骨质疏松治疗,对照组术后2个月开始应用阿仑膦酸钠、碳酸钙D3片及阿法骨化醇软胶囊抗骨质疏松治疗。所有患者均定期复查随访1年,评价疗效。结果 6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1年,术后6个月时,治疗组腰椎的骨密度为0.721±0.132g/cm2,对照组腰椎的骨密度为0.635±0.127g/cm2,治疗组腰椎的骨密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时,治疗组腰椎的骨密度为0.741±0.139g/cm2,对照组腰椎的骨密度为0.668±0.131g/cm2,治疗组腰椎的骨密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为11.533±1.548周,对照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为11.800±1.690周,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术后早期服用阿仑膦酸钠、碳酸钙D3片及阿法骨化醇软胶囊抗骨质疏松治疗能提高骨密度,不影响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重要选择,探讨生物型髋关节假体对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作用。方法 回顾笔者医院2013年6月~2015年5月收治并已确诊的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60例,包含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和生物型假体柄半髋关节置换患者各3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在院时间、治疗1年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结果 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组术前内科基础疾病发生率显著低于半髋置换组。半髋置换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均低于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组;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组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93.3%)明显高于半髋置换组(83.3%,P=0.033)。结论 生物型髋关节假体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疗效满意。虽然全髋置换更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范围和生存质量,但双极股骨头置换在一般状况差的高龄患者中仍能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女性糖尿病髋部骨折与骨密度危险阈值.方法 L unari双能X线吸收仪测量女性2型糖尿病髋部骨折患者健侧股骨颈,Wards三角区及大转子的BMD值,并与同期非骨折的女性2型糖尿病相比较.比较2组患者的年龄、绝经年限、糖尿病病程和骨密度等因素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BMD值与髋部骨折的关系.结果 骨密度值与年龄呈负相关,随着年龄增大骨密度呈下降趋势;骨折组与对照组在不同部位的BMD值相比,BM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ard三角的骨密度值为骨折易发生的BMD阈值,女性糖尿病患者为0.556 g/cm^2.结论 检测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可预测髋部骨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并发骨密度改变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早期防治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提供临床资料。方法对2013年7月—2014年7月该院收治的355例病例资料较完整的T2DM含骨密度测定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按骨密度分为骨量正常组(对照组)、骨含量减少组及骨质疏松组(观察组),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T2DM患者中性别、年龄、病程、体重、HbA1C、空腹C肽、空腹胰岛素、尿微量蛋白定量/肌酐比、血钙、血脂及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的差异,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女性、高龄、病程时间长、低BMI、胰岛功能差、微量蛋白尿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均与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症可能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糖化血红蛋白、血钙、高血脂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T2DM患者女性、高龄、病程长、低体质指数、胰岛功能差、微量蛋白尿、动脉粥样硬化可能为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