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细胞毒性损伤或肝脏对药物及代谢产物的过敏反应称为药物性肝损伤,主要包括肝细胞型、胆汁淤积型及混合型3类.抗真菌药物可分为抗生素类、烯丙胺类、唑类、嘧啶类、棘白菌素类等,大部分抗真菌药物主要通过肝脏代谢,并对肝脏有不同程度的损害.本文主要综述各类抗真菌药物引起肝损伤的特点,并提出抗真菌药物相关性肝损伤的药学监护及防治.在抗真菌的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监测患者的肝功能,评估发生肝损伤的可能性及严重性,及时给予护肝治疗,对于各类抗真菌药物则酌情予以减量、换药或更换给药途径,甚至停药.  相似文献   

2.
药物性胆肝淤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文林  张玲霞 《肝脏》2001,6(1):47-48
药物性肝损害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药物性肝损害临床上可分为肝细胞损害型、胆汁淤积型以及兼有两者特征的混合型。药物性胆汁淤积的发生率较高 ,引起胆汁淤积的常见药物有蛋白合成激素、雌激素、氯丙嗪、红霉素、环孢霉素 (CSA)、以及完全性肠道外营养 (TPN )等。药物性胆汁淤积的原因如下 :(1)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具有肝毒性 ,肝毒性物质不断蓄积而引起中毒性胆汁淤积 ;(2 )药物或其代谢产物作为半抗原与肝特异性蛋白结合成为抗原引起的过敏性胆汁淤积。另外还与遗传因素及性别等有关。因此药物性胆汁淤积可因药物过量所致 ,也可…  相似文献   

3.
正药物性肝损害是指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分肝细胞型、胆汁淤积型和混合型3种[1]。大样本的研究显示,引起我国肝损害最常见的药物依次是中草药(21.6%)、抗结核药(20.3%)和抗微生物药(12.1%)[2],抗癫痫所致的肝损害则少见。本院于2013年5月收治成人口服丙戊酸钠致严重肝功能损害的1例,现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1.1主诉患者,女性,59岁。因"乏力、纳差、尿黄2周,  相似文献   

4.
药物诱导的慢性肝病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傅青春 《肝脏》2001,6(1):46-47
肝脏是药物代谢和生物转化的最重要场所 ,药物诱导的肝损害相当常见。药物诱导的慢性肝损害最早见于 5 0年代 ,主要是氯丙嗪所致长期胆汁淤积。近年文献提示药物诱导肝损伤的发生率约占住院病人 1/6 0 0~ 1/3 5 0 0。在美国 2 %~ 5 %的黄疸住院病人系药物性 ,15 %~ 30 %暴发性肝衰竭及 2 0 %~5 0 %的非病毒性慢性肝炎病人为药物性。目前 ,约有 5 0 0~10 0 0种药物可能引起各种肝脏疾病。通常 ,超过 6个月的以转氨酶升高为特征的药物诱导的肝损害称为慢性药物性肝损害 ,肝脏活检可有或没有慢性损伤的证据 ,一般为持续使用某种药物导致的…  相似文献   

5.
药物性肝病不应忽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药物种类的增加,药物性肝病的发生日趋增多。我们40年来确诊该病99例,占同期住院人数的2.2%Z有人报道该病占所有药物反应的10%-15%。提示临床医生在遇到肝功能异常或黄疽病人时,应当详细询问用药史特别是以前使用过的可疑药物及其反应,通过认真鉴别,及时诊断和治疗。目前至少有200多种以上药物能引起肝损害。我院发现60余种,抗生素类20.2%,中枢神经药门.l%,解热镇痛药门.l%,抗榜药10.l%,性激素及避孕药6.0%,内分泌及代谢类药6.0%,抗肿瘤药5.l%,消化疾病药5.l%,磺胺类sl%,心血管类药4.0%,中草…  相似文献   

6.
目前已知有许多药物可引起急性肝内胆汁淤积。常见的药物有氯丙嗪、磺胺类、红霉素、呋喃类、睾丸酮及其它蛋白同化激素、口服避孕药等。一、肝内胆汁淤积的发病机制药物引起肝内胆汁淤积,认为是由于变态反应机制损害了肝细胞和毛细胆管侧微绒毛泌胆功能所致。此外,肝细胞肿胀、压迫毛细胆管,胆汁粘稠度增加、细小胆管附近炎症  相似文献   

7.
胆汁淤积性黄疸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胆汁淤积性黄疸的发病机理,上世纪90年代研究已进入分子水平。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大家认为,肝脏对胆红质的摄取、运载及脂化能力均正常,主要是由致病因子引起的肝细胞的细胞器和毛细胆管的损害,造成胆汁排泄障碍,或毛细胆管内胆栓形成,脂型胆红素逆向进入血液而发生黄疸;不同病因引起胆汁淤积的过程和预后亦不同。一般产生胆汁淤积的病因有感染(包括病毒、细菌、毒素和寄生虫);代谢(如药物、酒精性肝病,囊性纤维化,妊娠,脂肪肝);免疫(如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其他(如肝硬化、肝癌)等。由于各种病因损害肝细胞内细胞器,使…  相似文献   

8.
<正>编者按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能量供给及免疫调节的场所之一,大多数药物需在肝脏内进行氧化、还原、水解等化学反应,在药物的生物转化和清除中起主导作用,易受药物诱发而导致损害.药物本身很少引起肝脏损害,但经肝脏药物代谢酶的生物转化而形成的药物代谢产物通常是引起肝脏结构及功能损害的更直接原因.药物性肝病是临床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急性肝损伤是药物性肝病最常见的发病形式,少数可发生威胁生命的肝衰竭.急性药物性肝病病程一般在3 mo内(胆汁淤积型病程较长,  相似文献   

9.
酒精性肝病     
《传染病网络动态》2007,(4):125-125
[药物性肝炎(Drug induced Hepatitis)是指由于药物或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目前至少有600余种药物可以引起肝炎。表现为肝细胞坏死、胆汁淤积、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等。本分析28例药物性肝炎的病因,以加深对药物性肝炎的认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正>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病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胆汁排泌障碍,胆汁不能主动经胆小管排至肠管,在肝内淤积,返流入血,引起一系列器质性损害、代谢失调、功能紊乱的疾病。临床表现为黄疸长期不退、皮肤瘙痒、大便颜色变浅等,伴有血清胆红素、胆盐、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增高。胆汁淤积性肝病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如病毒、药物、酒精、自身免疫、机械梗阻(如肿瘤、结石)等~([1])。本文所  相似文献   

11.
肿瘤化疗药物与肾脏损害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药物与肾脏的关系极为密切,本文主要阐述了几种抗肿瘤药物引起的肾脏损害。具有肾毒性的化疗药物包括烷化剂、抗肿瘤抗生素、抗代谢药和生物制剂,如顺铂、亚硝脲类、丝裂霉素、甲氨喋呤及干扰素等。其主要表现为肾小管功能障碍、肾内梗阻、急性肾衰竭(ARF)和慢性肾衰竭、甚至溶血尿毒症综合征,临床表现多样化。由于多呈剂量依赖,正确应用药物剂量、严格掌握累积剂量、使用前后充分水化、避免同时应用几种肾毒性化疗药物以及严密检测肾功能等,是减少和防止肾脏损害之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甲状腺功能亢进及抗甲状腺药物与肝损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抗甲状腺药物均可引起肝损害。甲亢引起肝损害比较常见,可分为肝酶的升高和黄疸,其对肝功能损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与甲状腺激素的直接毒性作用、高代谢、心力衰竭及免疫等因素有关;治疗原则以控制甲亢为主,甲亢治愈后,肝功能大多数可恢复正常。抗甲状腺药物引起肝损害的诊断通常采用排除法,其发病机制目前主要认为与机体的异质性反应有关;亚临床肝损害时不需停用抗甲状腺药物,如果肝损害显著,立即停药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每年都有许多新药问世,与此同时因药物而引起的肾脏损害也成为一种十分常见的医源性疾病。据最新公布的材料,目前已发现可引起肾脏损害的药物已达140种之多。但药物性肾脏损害并非不可避免,只要我们熟悉药物的代谢途径,可能引起的肾脏损害及临床表现,就不难使药物性肾脏损害减少到最低限度。下面从三个方面介绍一下药  相似文献   

14.
由药物直接或间接损害肝细胞而引起的肝功能受损,统称为药源性肝病。肝脏是人体内重要的解毒器官。由于肝脏微粒体内存在着药酶,故可催化很多药物在肝脏内进行的化学反应,如氧化、还原、水解、结合、脱羟基、脱氨基、脱羧基等。代谢反应的产物大多变成无害物质排出体外;但也有一些药物或代谢产物会造成肝细胞损害。在组织学上,肝细胞的急性损害主要分为肝细胞毒型和胆汁郁积型两大类。前者可呈现肝细胞坏  相似文献   

15.
张义红  张义卫 《肝脏》2013,(10):685-687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治疗老年人胆汁淤积型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近3月内使用过抗肿瘤化疗药物、抗痨药物、抗真菌药物、抗抑郁症药物、抗甲状腺代谢药物、抗癫痫药物、雷公藤等所致老年人胆汁淤积型肝损害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接受甘草酸二铵、门冬氨酸钾镁、还原型谷胱甘肽等护肝、退黄、降酶治疗。治疗组38例在对照组护肝、退黄、降酶治疗的基础上加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均连用6周。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清TBil、ALP、GGT下降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人胆汁淤积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可考虑给予UDCA治疗,能够促进黄疸消退,加快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16.
利什曼病化学治疗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十多年来利什曼病的化学治疗有明显的进展,一方面是由于对药物如五阶锑类的药代动力学有较多了解,另一方面是因采用了一些治疗利什曼的新药,如aminosidine。最令人关注的进展是结合脂质的两性霉素B,以很短的疗程即显示疗效,另有研究发现,结合免疫调节剂也颇有效,利什曼原虫的某些生化通路其嘌呤和甾醇代谢的通中与哺乳动物的不同,这些已用于探索抗利什曼病药物的新的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17.
随着药物的日益增加和广泛应用。药物引起的结肠炎亦逐渐增多,并已成为临床医生必须重视的疾病之一。抗恶性肿瘤药物目前大多数抗癌药物在杀伤或抑制癌细胞的同时,对骨髓、胃肠道细胞等均有抑制或损害作用。如抗代谢类药物阿糖胞苷、羟基脲、氨甲喋呤、环磷酰  相似文献   

18.
胆汁淤积是由于胆汁生成障碍和(或)流动障碍所造成的一种临床综合征.造成胆汁淤积的原因很多,包括一些少见的遗传性代谢性疾病如家族性良性复发性胆汁淤积,以及由于正常胆汁排泌的解剖结构破坏所致的一些疾病,如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1].此外,肝外胆管系统机械性梗阻、活动性病毒性肝炎及服用某些药物或激素也能够引起胆汁淤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性肝损害患者的肝功能与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性,探讨抗甲亢药物甲巯咪唑所致肝损害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引起肝损害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甲亢性肝病患者54例(甲亢性肝损害组)和初诊未治的无肝损害甲亢患者33例(甲亢无肝损害组),收集两组患者用药前的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甲状腺功能和肝功能),分析甲亢性肝损害的相关因素;将同期抗甲亢药物甲巯咪唑致肝损害患者(27例)根据肝功能指标分为肝细胞型组(7例)、胆汁淤积型组(12例)和混合型组(8例),收集其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甲状腺功能和肝功能)并比较。结果甲亢性肝损害组患者治疗前的ALT、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γ-GT)、总胆红素(TBIL)、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 3)、游离甲状腺激素(FT 4)和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水平明显高于甲亢无肝损害组(P<0.05),两组患者ALT、ALP、γ-GT水平均与FT 3、FT 4、TRAb水平呈明显正相关(P<0.05)。肝细胞型组、胆汁淤积型组和混合型组患者的年龄、用药时间、ALT、AL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亢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的严重程度可能与其肝损害相关;抗甲亢药物甲巯咪唑引起的肝损害类型可能与患者年龄、病程及用药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两种国际诊断标准对230例药物性肝损害诊断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比较我国药物性肝损害常用的两种国际诊断标准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总结分析引起药物性肝损害常用药物的种类。用Danan的药物性肝损害相关评价标准与Mafia评分标准,对230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进行重新诊断,比较这两种诊断方法的差异。结果230例患者中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常用药物依次为:中药类、抗生素、解热镇痛类、抗结核药、心血管类、保健药、精神类药、皮肤病类、降糖药等。230例患者以Danan的药物性肝损害相关评价进行诊断,有149例(64.8%)为药物引起的肝损害,不能确定的有71例(30.9%),非药物引起的肝损害有10例(4.3%);以Maria评分标准进行诊断,确定为药物性肝损害的无一例患者,可能性大的有55例(23.9%),不能确定、仅仅为可能的126例(54.8%),可能性小的有33例(14.3%),可除外药物性肝损害的有16例(7.0%)。结论Danan的药物性肝损害相关评价标准与临床诊断符合率比Maria评分标准高,但还需进行改进修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