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观察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血浆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凝血因子VII(FVII:C、FVIIa)的变化,探讨血浆TF、TFPI、FVII在组织因子途径的改变。方法 FVII:C测定采用一期凝固法,FVIIa测定采用重组可溶性组织因子法;以发色底物法测定TF、TFPI活性。观察对象包括38例高血压,40例冠心病患者以及35名健康正常人。结果 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血浆TF与TFPI的活性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但TF增高程度较TFPI更为显著,故均存在TF/TFPI比值升高;且高血压、冠心病患者血浆FVII:C、FVIIa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FVIIa/FVII:C比值亦增大。与高血压组相比,冠心病组TF/TFPI比值增高更为明显(P〈0.001),但FVIIa/FVII:C比值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TF/TFPI、FVIIa/FVII:C比值增高,提示存在一定的高凝倾向;并且冠心病这种倾向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尿酸(uA)水平与中老年人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将218例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正常对照组,并根据年龄分为中年冠心病组(61例)和对照组(39例)及老年冠心病组(77例)和对照组(41例),分别采用免疫荧光偏振法和氧化酶法测定血清HCY和UA的水平。结果中年和老年冠心病组血清HCY、uA水平均高于各自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且中年冠心病组HCY、UA水平均高于老年冠心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1或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UA是中年冠心病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或P〈0.05);高血压、糖尿病是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HCY、高UA是中年人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中青年男性体重指数与血压、血脂、血糖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调查体检人群体重指数(BMD与血压、血脂、血糖水平的关系。方法:对2005年我院健康管理中心2112例中青年男性体检资料进行分析,根据BMI分为超重肥胖组和对照组,分别比较两组之间血压、血脂、血糖水平以及高血压、血压正常高值、血脂异常、糖尿病、空腹血糖受损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超重肥胖组的血压、血脂及空腹血糖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且高血压、血压正常高值、血脂异常、糖尿病及空腹血糖受损的发生率显著增高(P〈0.005);BMI与血压、血脂、血糖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01)。结论:超重肥胖影响血压、血脂、血糖,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择门诊老年冠心病患者200例,对照组150例,取静脉血检测血尿酸值。结果冠心病组血尿酸水平(361.90±83.93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284.76±73.1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冠心病组高尿酸血症发生率(23.00%)明显高于对照组(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血尿酸水平升高可能是老年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2%派丽奥牙科用软膏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慢性牙周炎,共320个患牙,分成牙周洁治对照组和加用派丽奥的治疗组,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牙龈指数(GI)、牙周探诊深度(PD)、牙龈探诊出血指数(BOP)、牙齿松动度(TMD)及牙周附着丧失(AL),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后3月总有效率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治疗后3月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6月总有效率与同期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12月的总有效率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3月与治疗后6月、12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3月、6月、12月总有效率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3个月为最高。结论派丽阜能提高慢性牙周类的短期疗效和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6.
中国四个大规模抗高血压临床试验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估中国四个大规模抗高血压临床试验的疗效。方法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分析显示平均治疗时间为3.7a,血压平均降低9/4mmHg。脑卒中危险降低36%(95%CI为25%~46%,P〈0.001),心血管死亡和总死亡减少22%和20%(P〈0.05),总的心血管事件减少33%(P〈0.001)。冠心病事件减少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抗高血压治疗的效果很大程度上源于脑卒中事件的减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保持器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的效果及方法,为牙周炎治疗方法的改进提供依据。方法制备隙卡沟,取印模灌注石膏模型,制作Hawley于1920年设计的保持器标准型。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每组随机选取80颗病牙,辅助治疗组采用保持器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只采用常规牙周治疗,对治疗前后的牙齿松动度(MD)、牙周袋深度(PPD)和牙周附着水平(PAL)进行检测。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MD、PPD和PAL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辅助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只有MD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PD和PA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牙周炎治疗期间戴活动保持器,可保证牙体没有颊、舌向及近远中方向的活动度,对巩圊牙周治疗的疗效及缩短疗程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人β-防御素2(hBD-2)mRNA在牙龈瘤组织与牙周炎牙龈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反转录多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健康牙龈组织、牙周炎牙龈组织、牙龈瘤组织中hBD-2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hBD一2在所有牙龈组织样本中均有mRNA表达,hBD-2mRNA在牙龈瘤组、慢性牙周炎组、健康对照组牙龈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42±0.04、0.49±0.12和0.67±0.0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D-2mRNA在牙龈瘤组、慢性牙周炎组的表达量均低于健康对照组,hBD-2mRNA在牙龈瘤组表达量低于慢性牙周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龈组织中的hBD-2,在健康牙龈组织有较高水平的表达,但在牙龈瘤和慢性牙周炎组织中表达较低,特别是在牙龈瘤中表达更低,提示其可能参与牙周宿主免疫防御反应,并在牙龈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左室射血分数及冠心病常见危险因素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2008年12月至2009年4月于本院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的305例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的采集及冠脉造影结果的分析,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采用Gensini积分系统,根据冠脉造影的结果先将研究对象分为冠心病组(251例)和非冠心病组(54例)进行临床资料的比较,再采用多元线性回归(nmltiplelinearregression)分析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与冠心病常见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并采用直线相关(1inearcorrelation)分析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与左室射血分数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相比在年龄、性别、吸烟指数、高血压患病率、血糖异常及糖尿病患病率、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多元线性回归中年龄(β1=0.251,P〈0.01)、性别(β2=0.235,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β3=0.241,P〈0.01)、糖尿病病程(β4=0.226,P〈0.01)进入直线回归方程,在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与左室射血分数直线相关的研究中发现两者呈负相关(r=-0.362,P〈0.01)。结论在对临床上高度怀疑患冠心病的患者进行冠脉造影前需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指数、是否患高血压、是否伴有血糖异常、是否患有代谢综合征等以提高冠脉造影的阳性率,年龄、性别、LDL—C、糖尿病病程是影响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冠心病患者随着冠脉狭窄程度的加重,左室射血功能呈减退趋势。  相似文献   

10.
张松涛  张钟丹 《职业与健康》2014,(15):2201-2204
目的分析女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连续收集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2004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118例女性AC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同期的女性非ACS患者作为对照,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及相关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采用X。检验和t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女性ACS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118例女性ACS患者,平均年龄(68.12±12.38)岁,其中60岁以上年龄段人数最多,占78.9%;ACS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构成、居住地、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平均月收入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绝经年龄≥50岁(OR=0.402,95%CI:0.240—0.673,P=0.003)是女性ACS发病的保护因素;高血压(OR=1.937,95%CI:1.314~2.856,P〈0.001)、糖尿病(OR=3.893,95%CI:2.319~6.535,P〈0.001)、早发冠心病家族史(OR=8.954,95%CI:1.783—45.128,P〈0.001)是女性ACS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糖尿病、早发冠心病家族史是女性ACS的重要危险因素,而女性雌激素可能是女性ACS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主成分Logistic回归方法在筛选冠心病危险因素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09年4月-2010年8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冠脉造影术者,按照金标准分为冠心病组(465例)和对照组(277例);首先对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共线性诊断,然后应用主成分改进的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并解释最终的回归模型。结果共线性诊断提示各变量之间存在明显的共线性,采用主成分改进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与年龄、性别、载脂蛋白A、TG、HDL-C、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吸烟史在内的多种因素有关。结论主成分改进的Logistic回归在筛选冠心病危险因素中具有较好的作用,在对疾病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时,若多变量间存在多重共线性,采用主成分改进的Lo-gistic回归分析能得出更好的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12.
李颢 《现代保健》2014,(26):55-57
目的:分析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将入选的123例患者分为单纯高血压组( A组)64例和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 B组)59例,测定两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并通过Logistic 回归分析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果:B组与A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19.52±9.44)μmol/L vs(12.65±6.09)μmol/L]、超敏C反应蛋白[(20.23±9.79)mg/L vs(12.44±5.78)mg/L]、高密度脂蛋白[(1.06±0.33)mmol/L vs(1.31±0.37)mmol/L]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是高血压发生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16,95%CI(1.060,1.176), P=0.000]。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对原发性高血压发生冠心病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血清脱氢表雄酮(DHEA)水平与男性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脱氢表雄酮。并检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等生化指标。结果:冠心病患者组血清脱氢表雄酮水平显著低于无冠心病组,P<0.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脱氢表雄酮为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OR=0.526;95%C I:0.361~0.768;P=0.001),血清脱氢表雄酮水平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t=3.424,P=0.001,r=-0.415)。控制其他冠心病危险因素后,血清脱氢表雄酮仍然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负相关(t=3.424,P=0.001,r=-0.415)。结论:血清DHEA水平的降低可能是导致男性冠心病发病率升高的重要因素,监测血清DHEA水平有助于判断冠心病病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对341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可能伴有的危险因素进行询问和检测。结果 (1)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有病变者214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无病变者127例。两组的年龄、糖尿病病史、高脂血症史、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史、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率(TC/HDL-C)、脂蛋白(a)[Lp(a)]、纤维蛋白原(Fbg)、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2)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有病变者其病变积分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依次排列为hs-CRP、Lp(a)、TC/HDL-C、Fbg、高脂血症史、TC、LDL-C和甘油三酯(r=0.338、0.250、0.241、0.207、0.167、0.147、0.140和0.139)。(3)对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与危险因素应用ROC曲线分析结果依次为hs-CRP、TC/HDL-C、Lp(a)、Fbg、LDL-C、高脂血症史,其ROC曲线下面积比分别是0.810、0.669、0.626、0.625、0.619和0.618。结论 高脂血症史是冠心病发生的预告信号,脂质检查项目中对冠心病的预测作用以TC/HDL-C和Lp(a)为优;提示当前冠状动脉炎性损伤以hs-CRP为优。  相似文献   

15.
10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AG)确诊为冠心病和45例CAG检查结果正常的病人进行了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发现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病家族史、吸烟、高脂饮食习惯和年龄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中冠心病家族史的优势比(OR)为5.82,占诸危险因素的首位.冠心病、高血压和脑卒中家族史合并出现时,冠心病的OR值显著提高.多因素分析和分层分析均提示,冠心病家族史是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甘油三脂(triglyceride,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比值与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自然转归为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中对成年人中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标准,纳入自2012年至2017年间共5年中,来自石河子地区的13个社区中的共261例糖尿病高危患者,纳入人群均曾在我院就诊且连续随访满3年,其中有64例三年内转归为糖尿病,有197例三年后未转归为糖尿病。运用倾向性评分(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以年龄、性别、BMI为协变量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对两组患者采用1∶1最邻近匹配法,得到组间协变量均衡的样本,共有64对患者匹配成功,匹配后的样本按照随访期间有无新发糖尿病分为转归组(64例)和未转归组(64例)。首先对两组患者首次就诊时收集的临床信息及生化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以年龄、性别、BMI、腰臀比、吸烟史、饮酒史、收缩压、舒张压、合并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合并脑血管病、糖尿病家族史、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2小时血糖(2 hours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hPG)、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TG/HDL-C作为自变量,以随访3年中是否转归为糖尿病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转归组的TG/HDL-C比值、2hPG、TG、TC、LDL-C水平高于未转归组,HDL-C水平低于未转归组(P<0.05),且冠心病的比例高于未转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合并冠心病(OR=15.483,95%CI:1.395~171.870,P=0.026),2hPG(OR=1.912,95%CI:1.334~2.740,P<0.001),TG/HDL-C(OR=15.235,95%CI:4.405~52.684,P<0.001),TC(OR=1.882,95%CI:1.100~3.221,P=0.021)是转归为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G/HDL-C是糖尿病高危患者转归为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可能是糖尿病高危人群转归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找出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间的关系,建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危险因素的“最优”回归方程。方法采取系统抽样的方法,对来自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山东省潍坊市某几所医院心血管内科初步诊断为冠心病并进行冠脉造影的患者病例,抽取256例作为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的样本。冠心病组根据狭窄病变累及血管范围分为1支病变(单支病变组)、2支病变(双支病变组)和3支及以上病变(多支病变组)。通过多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冠心病与冠脉病变程度相关关系。结果以冠脉病变程度为因变量,各个因素为自变量。根据单因素分析的结果,从20个研究因素中筛选出8个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经过数据相关性分析、共线性诊断及专业解释等,筛选出8个影响因素进入多分类logistic回归中,最后得到与冠脉病变程度有关的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6个,分别是年龄、合并疾病、心率、血糖、脂蛋白(a);保护因素1个:X17(载脂蛋白A1)。根据筛选出的6个影响因素建立“最优”回归方程。结论应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找出与冠脉病变程度有关的危险因素,并定量分析出各危险因素在冠脉病变不同程度上的概率值。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o examine associations between current recommended physical activity levels and body mass index (BMI) with some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 risk factors (total cholesterol,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 non-HDL-cholesterol (non-HDL-C), C-reactive protein (CRP), fibrinogen, and blood pressure), general health score (GHQ12) and predicte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risk. DESIGN: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cross-sectional Scottish Health Survey 1998 data. SUBJECTS: Five thousand four hundred and sixty adults 16-74 years of age. RESULTS: After controlling for some confounding factors, obesity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higher odds ratio (OR) for elevated cholesterol, CRP,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non-HDL-C and lower HDL-C (P<0.001), and with greater predicted CHD risk compared to BMI <25 kg/m(2). Regular self-reported physical activity was associated with smaller OR of lower HDL-C and higher CRP, and average predicted 10-year CHD risk in obese subjects, but did not eliminate the higher risk of the measured CVD risk factors in this group. The OR of these two risk factors were still high 4.39 and 2.67, respectively, when compared with those who were inactive with BMI <25 kg/m(2) (P<0.001). Those who reported being physically active had better GHQ scores in all BMI categories (P<0.001). CONCLUSION: Reporting achievement of recommended physical activity levels may reduce some CVD risk factors, predicted CHD risk and improve psychosocial health, but may not eliminate the extra risk imposed by overweight/obesity. Therefore, increasing physical activity and reducing body weight should be considered to tackle CVD risk factors.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在可能引发冠心病影响因素中筛选危险因素,建立冠心病危险因素“最优”回归方程。方法采取系统抽样方法,对某几所医院心血管内科初诊为冠心病并进行冠脉造影病例,抽取400例30~65岁患者病例作为样本。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冠心病与危险因素的相关关系。结果以是否冠心病为因变量,各因素为自变量,筛选影响因素。经相关分析、共线性诊断,筛选出冠心病危险因素为年龄、合并疾病、吸烟、收缩压、血糖、尿酸、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 a)。结论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找出危险因素,可以有效分析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