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氟乙酰胺中毒患者血清酶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们对30例氟乙酰胺中毒患者进行了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谷草转氨酶(GOT)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检测,探讨氟乙酰胺中毒后血清酶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30例氟乙酰胺中毒患者,男12例,女...  相似文献   

3.
氟乙酰胺中毒患者血清酶及心电图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氟乙酰胺中毒患者血清酶及心电图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4 4例不同程度中毒患者入院 6h内抽取静脉血检测磷酸肌酸激酶 (CP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 (CPK MB)、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乳酸脱氢酶 (LDH)的活性及心电图检查 ,并与同期 4 0名健康人血清酶及心电图检测作对照。【结果】中毒患者血清酶较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三组间酶值比较 ,中度组明显高于轻度组 ,重度组明显高于中度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患者心电图异常与中毒程度相关。【结论】氟乙酰胺中毒血清酶活性变化可用于判断病情和估计预后 ,心电图异常更能提示心肌损害程度 ,对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氟乙酰胺是一种高效剧毒、残留性强的有机氟杀鼠剂 ,国家已明文禁止使用 ,但仍有制成杀鼠剂销售 ,导致中毒发生。现将我科收治的46例氟乙酰胺中毒患者血清酶谱检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男20例 ,女26例 ,年龄5~57岁 ,平均28.6岁。误服氟乙酰胺(杀鼠药)或含有该药的食物。发病至入院时间1~14小时。主要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头晕、胸骨后或上腹部烧灼感、烦燥不安、尖叫、抽搐 ,重症病人呼吸困难、意识障碍、强直性抽搐、血压下降、肺部干湿性罗音、心律失常等呼吸循环及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表现。按陈志周[1]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氟乙酰胺中毒患者心肌酶的变化及其中毒程度与预后的关系.方法:以我院2004年6月到2009年12月收治的急性氟乙酰胺中毒患者39例为中毒组,以同期的健康体检者35例为对照组,利用酶动态测定方法对急性氟乙酰胺中毒患者入院时及第3、7、14天的血清心肌酶进行监测,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急性氟乙酰胺中毒患者入院时的心肌酶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中毒程度的加重而升高,死亡患者的心肌酶更高:中度组心肌酶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结论:急性氟乙酰胺中毒患者的心肌酶与中毒的严重程度相关,动态监测其变化有助于判断中毒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6.
急性毒鼠强中毒患者血清酶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毒鼠强(四次甲基二砜四胺,又称四二四)是一种神经毒剂,曾用作灭鼠药。中毒后无特效解毒药,常引起死亡。我院自2000年1月~2002年9月共收治毒鼠强中毒(ATI)患者34例,对其血清酶进行检测。探讨ATI血清酶的变化与中毒程度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急性氟乙酰胺中毒患者血清心肌酶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肌酶水平在急性氟乙酰胺中毒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 44例急性氟乙酰胺 (CK ,CK -MB ,AST ,LDH ,α HBDH)中毒者进行连续动态观察。结果 :急性氟乙酰胺中毒患者入院时的心肌酶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中毒后第 1~ 7d血清心肌酶均明显升高 (P <0 0 1) ,第 3~ 7d达到高峰。入院时中、重度中毒患者血清心肌酶明显高于轻度中毒患者 (P <0 0 1) ,重度中毒组与中度中毒组差异也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氟乙酰胺中毒确可引起心肌损害 ,且中毒程度越重 ,心肌酶升高越明显。心肌酶可作为一个判断氟乙酰胺中毒病情变化、预后和指导治疗的重要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8.
氟乙酰胺中毒患者心肌酶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氟乙酰胺中毒病情来势凶猛,危害性大,如何迅速救治和预防是一个重要课题。为了及时、准确、多方位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指标,我们回顾分析我院2 0 0 1- 0 1~2 0 0 3- 1286例氟乙酰胺中毒病人血液心肌酶的变化,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氟乙酰胺中毒病人86例,其中男2 2例,女6 4例,年龄15~76岁,平均4 5 5岁。全部病例均为口服中毒。根据国家杀鼠剂中毒诊断标准进行诊断,以临床症状分度,轻度中毒2 2例,中度中毒2 1例,重度中毒4 3例。全部病人均排除癫痫、颅内出血、脑炎、肝炎、肠炎、病毒性心肌炎、风湿热及肌肉疾病。1 2…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氟乙酰胺中毒患者血液心肌酶活力的变化,其中包括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方法:在患者入院第1天和第7天分别采静脉血进行以上酶活力的测定,测定方法为动力学法,健康对照组选择门诊健康查体者,全部排除心、肝、肾、骨骼肌等器官可能引起心肌酶活力升高的相关疾病,检测方法同疾病组.结果:氟乙酰胺中毒患者检测心肌酶各项酶活力均明显升高,与健康对照比较,除入院第1天轻度中毒组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余各项均差异显著(P<0.05和P<0.01),而且与中毒程度有关.中毒越重,酶活力越高,随病程的延长,心肌酶活力呈逐渐上升趋势,各中毒组中毒第7天都远较第1天为高.两个时间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和P<0.01),轻度中毒组与中、重度中毒组相同时间比较,各项酶活力升高差异非常显著(均P<0.01).结论:氟乙酰胺中毒患者心肌酶活力明显升高,且与中毒程度有关,及时动态检测心肌酶活力变化,对了解中毒程度,观察心肌损伤状况,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氟乙酰胺已成为我国引起中毒的首要因素[1 ] 。为了解氟乙酰胺中毒患儿血清钙离子变化 ,我们对 2 8例氟乙酰胺中毒患儿进行血钙检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 996年 1~ 2 0 0 1年 6月我院PICU收治氟乙酰胺中毒患儿 2 8例 ,其中男 1 3例 ,女 1 5例 ,年龄 1岁~ 5岁 9个月。诊断标准[2 ] :(1 )均有明确的误食含有氟乙酰胺成分鼠药食物的病史 ;(2 )临床表现有精神及神经症状 :头痛(39 6 % )、谵语 (32 1 % )、抽搐 (1 0 0 % )、昏迷 (1 0 0 % ) ;(3)伴有消化系统症状 :恶心、呕吐 (92 6 % )、腹痛 (67 8% )等。实…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文探讨氟乙酸胺中毒时一氧化氮(NO)和兴奋性氨基酸含量变化对病情的影响.方法:观察血清NO和谷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三种兴奋性氨基酸以及牛黄酸含量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一氧化氮含量明显降低,谷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牛黄酸含量显著增高.结论:一氧化氮降低和兴奋性氨基酸增高参与了致病过程.  相似文献   

12.
裴发光  胡永狮 《急诊医学》1998,7(4):225-226
目的:本文探讨氟乙酰胺中毒时一氧化氮(NO)和兴奋性氨基酸含量变化对病情的影响。方法:观察血清NO和谷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三种兴奋性氨基酸以及牛黄酸含量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一氧化氮含量明显降低,谷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牛黄酸含量显著增高。结论:一氧化氮降低和兴奋性氨基酸增高参与了致病过程。  相似文献   

13.
孔江  孟庆林 《中国急救医学》1996,16(2):F002-F002,1,2
本文对11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进行了35次血清渗透压测定,结果表明,这类患者的血清渗透压均升高,其渗透压隙与实测血酒精浓度密切相关(r=0.8199,p<0.01),可用以对血酒精浓度进行估算。对伴有高AG型代酸的患者用此法估算的血酒精浓度可能偏高。作者认为,渗透压的测定快速简便,在急诊条件下可作为对酒精中毒患者诊断、病情评估和对昏迷患者鉴别诊断的有用方法。  相似文献   

14.
我们自2000-01~2003-06对我院收治的急性氟乙酰胺中毒患儿44例进行了心肌酶检查[1],并与临床中毒程度相比较,探讨中毒患儿心肌酶变化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蒋燕 《浙江临床医学》2002,4(11):863-863
氟乙酰胺是一种有机氟灭鼠剂 ,高毒性 ,经口、呼吸道及经皮吸收中毒。近年来 ,小儿氟乙酰胺中毒屡有发生 ,我院自1997年11月~2000年8月共收治氟乙酰胺中毒患儿23例。在诊治中 ,我们发现出现抽搐的患儿17例 ,其血清肌酸磷激酶 (CPK)值显著增高 ,且与同期癫痫抽搐患儿的CPK相比有显著差异 ,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氟乙酰胺中毒23例 ,男15例 ,女8例 ,有6例因及时发现未出现抽搐 ;发生抽搐17例中 ,男11例 ,女6例 ,年龄3~12岁 ,均为全身强直 -阵挛性抽搐。中毒方式为误服毒饵15例 ,食…  相似文献   

16.
毒鼠强中毒患者血清心肌酶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毒鼠强中毒患者入院时血清心肌酶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速率法测定58例患者入院时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HBDH)浓度。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入院时血中毒鼠强含量。统计入院前患者癫痫发作次数。对血中毒鼠强浓度及癫痫发作次数与血清心肌酶浓度作相关分析。结果入院前癫痫发作次数与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浓度呈正相关;入院时血中毒鼠强浓度同肌酸激酶浓度呈正相关,同CKMB浓度、CKMB/CK比值无相关性。结论入院时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浓度增高主要由骨骼肌损伤引起;入院时血清肌酸激酶浓度水平可作为反映病情和评估预后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我科自1999年1月至2002年12月对收治的97例急性毒鼠强中毒患儿检测了血清酶,同时做心电图、脑电图,并与临床中毒程度相比较,探讨急性毒鼠强中毒患儿血清酶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肿瘤患者血清酶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血清酶及心电图变化在有机磷中毒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燕宪亮  黄炜  许铁 《临床荟萃》2002,17(6):318-319
目的 研究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血清酶及心电图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予清除毒物、应用解毒剂和阿托品及其他治疗 ,入院第二天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乳酸脱氢酶 (LDH)、肌酸磷酸激酶 (CK)、羟丁酸脱氢酶 (HBDH) ,监测心电图 ;并于同期测定当地 30名健康人血清酶及心电图作为对照组。结果 血清酶学指标 ,轻度中毒组与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中度中毒组与轻度中毒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重度中毒死亡组与中度中毒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重度中毒治愈组与中度中毒组AST、LDH、CK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重度中毒死亡组与中度中毒组AST、CK、HBDH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重度中毒死亡组与重度中毒治愈组HBDH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重度中毒组严重室性心律失常 (室速、室颤 )较其他组高 (P <0 .0 1)。结论 血清酶及心电图变化可用于判断病情的发展趋势和预后 ,在治疗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们观察了急性氟乙酰胺中毒患者血、尿β2-微球蛋白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