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筛查结直肠癌DNA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基因缺失两种最常用的检测方法的分析,寻找更为经济有效的检测策略。方法: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并行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组织223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平台检测MLH1、MSH2、PMS2、MSH6的表达缺失情况,PCR-毛细管电泳法检测肿瘤微卫星不稳定(microstatellites instability,MSI)状态。结果:在223例结直肠癌中,27例(12.1%)MMR蛋白表达缺失(MMR deficiency,dMMR),196例(87.9%)MMR蛋白表达完整(MMR proficient,pMMR)。MLH1、MSH2、MSH6和PMS2的缺失率分别为9.0%(20/223)、1.8%(4/223)、2.7%(6/223)和9.4%(21/223)。包含PMS2和MSH6的2种抗体试验筛查dMMR结直肠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与4种抗体试验(MLH1、MSH2、PMS2、MSH6)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相同。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igh,MSI-H)2...  相似文献   

2.
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恶性肿瘤, 近年来, 微卫星不稳定性与结直肠癌的关系成为判断结直肠癌预后和预测化疗疗效方面研究的一个热点。微卫星不稳定性在判断结直肠癌的预后及指导结直肠癌的化疗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微卫星不稳定性的概念, 与结直肠癌预后相关性, 与各期结直肠癌氟尿嘧啶类药物疗效间相关性等方面对微卫星不稳定性在结直肠癌中的相关进展进行综述, 旨在为临床上应用微卫星不稳定性指导结直肠癌治疗方面提供相关依据。 < /span >   相似文献   

3.
周玮  芦珊  杨刚 《实用癌症杂志》2010,25(6):575-578
目的探讨CD4、CD8与微卫星不稳定性(MSI)表达对散发性结直肠癌(SCRC)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对50例SCRC手术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D4、CD8,采用PCR-SSCP法检测SCRC组织中MSI表达。结果 50例SCRC中CD4和CD8表达均较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强,差异有显著性(P〈0.05)。50例SCRC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为48%。按CD4和CD8表达强弱分组,CD4(+)和CD8(+)组术后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高于CD4(-)和CD8(-)组,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当分成CD4/8(+/+)[CD4/8(+)]、CD4/8(+/-)、CD4/8(-/+)、CD4/8(-/-)[CD4/8(-)]四组,则CD4/8(+)组的5年累积生存率高于CD4/8(-),差异有显著性(P〈0.05)。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SCRC组织中CD4/8(+/+)表达与MSI(+)表达密切相关(P〈0.01),而与MSI(-)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散发性结直肠癌组织中有CD4和CD8呈阳性表达。CD4/8(+)表达与MSI表达有同向关系。CD4/8和MSI表达均可作为散发性直肠癌预后的辅助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许多研究表明在伴有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的遗传性结直肠癌中,β-转化生长因子Ⅱ型受体(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Type ⅡReceptor,TGF-β RⅡ)基因突变频繁,极可能是其发生的重要机制;并且TGF-RⅡ基因的(A)10重复序列是MSI的靶点.但在散发性结直肠癌中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对散发性结直肠癌的MSI及TGF-RⅡ基因突变的检测,以期了解它们在散发性结直肠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单态性很强的BAT-26微卫星位点,应用PCR等分子生物学手段检测MSI;应用PCR-SSCP-银染法-测序检测RⅡ基因突变结果有13例(26%)为MSI,近端(42.11%)明显高于远端者(16.13%)(P<0.05),RⅡ基因的突变率为10%(5/50),表现为RⅡ基因的(A)10重复序列出现一个A的缺失导致框架移位突变(Frame Shift Mutation),伴有MSI的肿瘤中RⅡ突变率为38.46%,所有RⅡ突变者均伴有MSI,而无MSI的肿瘤中均无RⅡ突变(P<0.01) 结论不仅在HNPCC中,而且在散发性结直肠癌中,TGF-βRⅡ基因的(A)10重复序列是MSI的靶点.  相似文献   

5.
抑癌基因及癌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结直肠癌发病主要发病原因,近年研究发现微卫星不稳定成为结直肠癌发病另一重要机制,尤其是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及部分散发性结直肠癌发生的重要原因。微卫星不稳定的结直肠患者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如低分化、黏液腺癌、多位于右半结肠、淋巴细胞浸润明显等。化疗是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后重要治疗手段,氟尿嘧啶类药物为结直肠癌患者化疗的基本药物,因此结直肠癌患者对于氟尿嘧啶类药物敏感性成为患者能否从化疗中获益的重要因素,也成为各位学者的研究热点。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微卫星不稳定及其他分子标记物可预测结直肠癌患者化疗敏感性,同时也可成为判断预后的指标。微卫星不稳定将来可成为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及化疗敏感性的判断因素,也可为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但目前尚需大样本的前瞻性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结直肠癌目前在国内外发病率均逐渐升高,成为危害人类生命的重要疾病,且遗传倾向明显,是目前人类恶性肿瘤中遗传变化最明显的肿瘤。对于结直肠癌的发病研究表明,染色体不稳定(chromosome instability)为结直肠癌发病的主要原因,其机制仍未完全阐明。近年的研究发现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ite instability)为结直肠癌发病的另一重要机制,是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eredi? 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及部分散发性结直肠癌发生的重要原因。目前关于微卫星不稳定的研究不仅于发病机制上,与结直肠癌预后的关系也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6.
结直肠癌化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蒋蔚茹  刘杰 《中国肿瘤》2011,20(3):200-203
在过去的20年中,无论是针对术后结直肠癌的辅助化疗或是转移性结直肠癌的化疗均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在20世纪80年代末,仅有5-Fu一种化疗药物可选用,现在已经有了奥沙利铂、伊立替康、卡培他滨、贝伐单抗、西妥昔单抗等多种药物组成联合化疗方案供选择。通过目前的化疗方案治疗,75%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3年无复发,50%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生存期达2年。文章重点对化疗在辅助治疗与转移结直肠癌治疗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结直肠癌术前化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直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递增,以手术为主导的综合治疗目前仍然是结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综合治疗包括术前的放疗、化疗和放化疗联合等多种手段。本文仅对目前结直肠癌及肝转移的术前辅助化疗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背景与目的: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与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基因缺陷,作为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等泛肿瘤免疫治疗的重要生物标志物之一,其检测近年来备受关注。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多重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MSI的传统方法(如Promega等),通常需要非肿瘤组织对照及较长的检测周期。IdyllaTM系统作为一种全自动定量PCR装置,检测MSI无需非肿瘤组织对照,且运行时间仅为2.5 h,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但在国内临床应用前,应在中国CRC患者中验证该方法的可靠性。方法:收集2017年3月—2019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87例CRC患者用40%甲醛溶液固定石蜡包埋(formalin-fixed paraffin-embedded,FFPE)的组织样本,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chemistry,IHC)、传统PCR(Promega)和IdyllaTM 3种方法进行MMR/MSI检测并比较分析,评估IdyllaTM系统临床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以及在不同肿瘤含量样本中的可重复性。结果:87例CRC患者中,IHC和Promega的检测结果完全一致,其中56例被判定为MMR缺陷(deficient MMR,dMMR)/高度MSI(MSI-high,MSI-H),31例为MMR完整(proficient MMR,pMMR)/微卫星稳定(microsatellite stable,MSS)。然而,其中4例dMMR/MSI-H患者被IdyllaTM MSI系统诊断为MSS,1例pMMR/MSS患者被诊断为MSI-H。若以IHC/Promega为参考标准,IdyllaTM MSI系统的诊断灵敏度为92.9%(52/56),特异度为96.8%(30/31),总体一致率达94.3%(82/87)。随后,应用IdyllaTM系统对上述不一致的5例患者进行重复检测,其中4例肿瘤含量≥20%的病例检测结果与IHC/Promega MSI检测一致,但1例肿瘤含量仅为5%的病例仍与IHC/Promega不一致,被误诊为MSS。最后,针对该病例,通过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对肿瘤细胞进行富集后,应用IdyllaTM MSI系统再次检测,结果显示为MSI-H。此外,选取5例具有不同肿瘤含量(20% ~ 60%)的病例,分别进行3次重复性验证,结果显示,IdyllaTM系统具有高度可重复性。结论:对于肿瘤含量≥20%的CRC患者,IdyllaTM系统可以为临床MSI检测提供一种快速、可靠、全自动的解决方案,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与静脉辅助化疗对照, 观察经肝动脉灌注联合静脉辅助化疗对Ⅲ期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无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的影响。   方法  2002年1月至2006年3月, 21例Ⅲ期结直肠癌患者作为治疗组, 术后给予肝动脉灌注FUDR联合静脉应用草酸铂化疗, 同期对照21例Ⅲ期结直肠癌患者, 术后给予草酸铂联合CF/5-FU静脉化疗。主要观察终点为肝转移率及DFS, 次要终点为OS和用药安全性。   结果  中位随访65(9~119)个月, 治疗组肝转移发生率较低(9.5%vs.28.6%, P=0.109), 肺转移发生率略高(28.6%vs.14.3%, P=0.256)。2组5年DFS(38.1%vs.42.9%, P=0.671)及OS(47.9%vs.45.0%, P=0.784)无统计学差异。化疗副反应多为Ⅰ~Ⅱ度血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及感觉神经障碍。   结论  Ⅲ期结直肠癌术后给予经肝动脉联合静脉系统化疗, 与静脉化疗相比, 可能会降低肝转移的发生率, DFS及OS无统计学差异, 化疗副反应较轻, 可耐受。   相似文献   

10.
绝大多数结直肠癌属于微卫星稳定型,免疫微环境表现为"冷肿瘤",基本对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主的单一免疫治疗不敏感.目前临床研究方向和热点主要聚焦于两个方面:(1)将免疫治疗与传统化疗、靶向或局部治疗联合应用,以期调节微卫星稳定型结直肠癌的免疫微环境,尝试将"冷肿瘤"转变为"热肿瘤",从而提高对免疫治疗的有效性;(2)筛选...  相似文献   

11.
12.
微卫星不稳定DNA标记目前已被广泛用于基因作图的遗传标记、遗传疾病致病基因的连锁分析及基因位点缺失或杂合性缺失的研究。因微卫星不稳定高频型结直肠癌有其特殊的临床特征,因此微卫星不稳定现象对临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微卫星不稳定现象可能的原因、微卫星不稳定高频型结直肠癌的临床特征及微卫星不稳定现象与抑癌基因的关系作一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前后血脂水平的变化及不同化疗方案对血脂变化的影响。方法:对127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前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进行测定并比较分析。结果:化疗后,TG、HDL、LDL水平较化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值较化疗前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含奥沙利铂的化疗方案与卡培他滨单药方案相比对TC、TG、LDL的影响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在术后辅助化疗期间存在血脂代谢紊乱,以血清TG、HDL、LDL升高为特点;不同化疗方案对血脂变化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散发性结直肠癌中微卫星不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te Instability,MIN)在国内散发性结直肠癌中的发性情况并探讨其与散发性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之关系。方法:彩和PCR,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色显色等技术,选用位于4条染色体上的6个不同的微卫星位点,对60例散发性结直肠癌病例进行了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测。结果:51.67%(31/60)的病例在1个或1个以上位点出现MIN,33.33%(20/60)的病例在2个或2个以上位点出现MIN,即RER+(Replication ERRORS pOSITIVE)。各位点在散发性结肠癌中的检出率不同,其顺序为P53(1),D18S363,NF1,D18S46,ANK1,APC(1)。在临病理参数上,RER+组和RER-组相比在肿瘤发生部位,组织学分化、浸润深度,肿瘤大小等方面具有不同的趋势,但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在局部淋巴结转移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散发性结直肠癌中广泛存在着MIN;RER+结直肠癌和RER-结直肠癌在临床病理参数上有着不同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免疫治疗在恶性肿瘤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已经丰富了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模式。结直肠癌是全球三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对DNA错配修复缺陷(dMMR)/高微卫星不稳定性(MSI-H)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患者有显著临床获益,但约95%mCRC患者是错配修复完整(pMMR)/微卫星稳定(MSS)型,这类患者对单药免疫治疗的反应差,如何提高该类患者的免疫治疗疗效一直备受关注。本文就MSS型mCRC的免疫联合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朱涤潮  张涛  张明辉 《肿瘤学杂志》2017,23(10):904-909
摘 要:随着免疫检测点抑制剂类药物研究的深入,研究发现抗PD-1/PD-L1 抑制剂仅在部分患者中获得良好的疗效,寻找可靠的生物标记以区别出可获益的人群是免疫治疗能否更好应用于临床的关键。抗 PD-1/PD-L1 免疫治疗的潜在预测标志物是从肿瘤细胞、免疫细胞以及各种细胞因子的生物学特性和彼此之间相互作用中寻找,目前研究最多的有PD-L2、TILs、IFN-γ、BIM、免疫评分、体细胞基因突变的负荷和MMR基因缺失等。全文就MMR基因缺失在结直肠癌抗PD-1/PD-L1 免疫治疗疗效预测中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赵昆  张西  许青 《现代肿瘤医学》2017,(15):2430-2435
目的:对133例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胸苷酸合成酶(thymidylate synthase,TS)蛋白与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状态联合检测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测定TS和MMR(MLH-1/MSH-2)蛋白表达.根据TS蛋白和MMR状态差异进行相应的配对组合,将纳入患者分为四组:TS蛋白高表达/MMR蛋白高表达(HtHm)组、TS蛋白低表达/MMR蛋白高表达(LtHm)组、TS蛋白低表达/MMR蛋白低表达(LtLm)组、TS蛋白高表达/MMR蛋白低表达(HtLm)组.分析TS和MMR联合检测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结果:TS和MMR联合检测生存分析显示,LtHm组患者(39例)的3年生存率为69.2%,HtLm(20例)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40.0%,两组总体生存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2),该差异在术后辅助化疗患者中仍存在(P=0.011).结论:辅助化疗组患者中LtHm组总体生存率显著高于HtLm组,LtLm组患者较HtHm组患者更易从氟尿嘧啶类药物辅助化疗中获益.  相似文献   

18.
赵新汉  马欣 《现代肿瘤医学》2005,13(4):i004-i005
“生物钟”理论目前已经成为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人们发现无论是恶性肿瘤细胞还是机体正常细胞的代谢活动,在昼夜中均有明显的时间位相差异。时间化疗(chronocl-emotherapy)就是基于此理论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给药方法,它根据正常组织、肿瘤组织及药物代谢24小时生物节律的变化,选择对肿瘤组织最敏感而对机体毒性最小的时间将化疗药物输入体内,籍此提高化疗药物的剂量而使其效力(剂量依赖)增倍甚至增加数倍。研究证实时间化疗对多种恶性肿瘤有明确疗效,  相似文献   

19.
李文桦  张文 《中国癌症杂志》2015,25(11):877-889
化疗是晚期结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以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奥沙利铂和伊立替康为主的三药是晚期肠癌治疗的重要药物,联合化疗和“打打停停”的治疗模式在提高疗效的同时兼顾了治疗的耐受性。新的化疗药物雷替曲塞、替吉奥和TAS-102也在临床中获得应用。就晚期结直肠癌化疗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进展期结直肠癌术前经直肠5-Fu化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术前经直肠 5 -Fu化疗对进展期结直肠癌术后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统计进展期结直肠癌术前经直肠 5 -Fu化疗病例 112例及对照组 14 4例 ,观察化疗反应情况并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局部复发率、5年生存率。结果 两组术后并发症、局部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但化疗组中B期病人及直肠癌病人 5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进展期结直肠癌术前经直肠 5 -Fu化疗是一种有效、安全、方便的治疗措施 ,具有一定的提高生存率的作用 ,可作为术前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