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CTHA、CTAP技术及其在肝脏占位病灶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T肝动脉造影 (computedtomographichepaticarteriography,CTHA)和经动脉门静脉CT成像 (computedtomographicduringarterialportography ,CTAP)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CT与血管造影术相结合的新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自Prando等[1] 于 1979年首次报道以来 ,随着CT机的改进 ,螺旋CT(SCT)的问世 ,这项技术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经过二十余年的研究 ,目前已成为公认的检测肝脏小病灶最敏感的方法之一[2~ 5] ,并成为肝脏手术前评价肿…  相似文献   

2.
碘油CT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52例肝脏占位性病变进行肝动脉碘化油拴塞后CT扫描显示,除部分转移性肝肿瘤碘化油呈环状聚集外,所有原发性肝癌、肝血管病和部分肝转移瘤碘化抽聚集形态无明显差别,所以碘油CT不能作为鉴别肝脏良恶性病变的方法;碘油CT能检出CT、超声未能发现的小肝癌及卫星病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在肝动脉造影CT(CThepaticarteriography,CTHA)和经动脉门脉造影CT(CTarterialportogra-phy,CTAP)在肝脏小结节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6例肝脏的10个小结节病变行CT双期扫描、CTHA/CTAP检查对比。结果CTHA/CTAP病灶检出率为90.72%,CT双期扫描的检出率为70.10%,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CTHA/CTAP可提高CT图像质量,对病灶检出率高于双期增强扫描,结合临床能显著提高小肝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血管造影CT是将CT与血管造影相结合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应用于肝脏者包括经肝动脉造影CT(Computed tomographic hepatic arteriography,CTHA)和经动脉门脉造影CT(Computed tomographic arterial portography,CTAP)。自1979年Prando等首次报道以来,随着CT及血管造影设备的改进,这项技术已得到很大发展。  相似文献   

5.
门静脉螺旋CTAP三维重建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门静脉螺旋CTAP(S- CTAP) 三维血管成像的临床价值,并比较两种三维成像方法:表面阴影显示(SSD) 和最大强度投影(MIP) 对门静脉显示的差别。方法 对36 例肝癌患者经肠系膜上动脉(SMA) 置管行S- CTAP。结果 ①门静脉S- CTAP三维血管成像能清楚显示门脉4 ~5 级小分支,并显示门脉分支受压、推移、破坏、中断等多种形态改变,优于间接门脉DSA。②SSD 能良好显示门脉主干及1 ~2 级大分支的立体解剖关系,MIP则对门脉4 ~5 级小分支和因病变引起的形态改变显示较好。结论 ①S- CTAP三维成像门脉显示优于间接门脉DSA。②SSD 能显示门脉血管树的立体观,而MIP显示门脉的小分支较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手推法行CTAP造影诊断小肝癌和转移性肝癌的可行性。方法:对13例肝癌或疑诊肝癌病人,用100ml注射器手推法经肠系膜上动脉注药,按肝脏CT扫描。结果:成功9例(69.2%),发现3cm以下小癌灶2处,除外肝癌1例。结论:在无自动高压注射器的医院,手推法CTAP也是诊断小肝癌的可行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选择性血管造影起始于50年代,近十余年虽普及了B超和CT,选择性肝动脉造影仍是肝内病变诊断和定位的重要手段,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介入放射学的普遍开展,对肝血管造影的影像学研究兴趣渐浓,有关报道也有所增加,肝内占位性病变合并肝外动脉改变十分步见.我们在进行介入性放射学工作曾遇到这一罕见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刘惕生 《广西医学》1996,18(4):344-348
通过研究42例肝癌和20例良性肝占位病变在B超(US)、CT、血管造影(HA)、彩色多普勒超声和碘油CT检查时的影像表现,探讨这些影像方法对肝癌定性和定位诊断价值。发现在定性诊断方面,各方法间无显性差异;联合应用影象方法可提高诊断能力。而在定位、定量诊断方面,仍以血管造影最佳,CT和B超次之,三联合则可显提高诊断准确率。彩色多普勒可增强B超定性诊断敏感性。碘油CT在辅助定性和定位诊断方面有重  相似文献   

9.
邓成清  张萍 《吉林医学》2015,(3):485-486
目的:探讨肝脏占位性病变的CT诊断方法与价值。方法:选择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48例,均进行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结果:CT诊断为良性38例,包括肝血管瘤28例,肝囊肿8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恶性10例,都为原发性肝癌。恶性患者的实质期碘比值明显少于良性患者(P<0.05),不同患者的动脉期和门脉期碘比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有很好的鉴别价值,应用有助于了解肝脏病变导致的异常,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寻找小肝癌及肝内小转移瘤诊断方法。方法对18例经B超、CT及MRI证实为肝癌的患者进行经动脉门脉造影CT 检查(CTAP)。结果经动脉门脉造影CT在诊断肝癌方面有很高的敏感性,特别是在诊断小肝癌及肝内小转移瘤方面有很大优势。 结论经动脉门脉造影CT是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前的首选检查方法,并且是肝癌手术切除前检查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1.
对52例肝脏占位性病变进行肝动脉碘化油栓塞后CT扫描显示,除部分转移性肝肿瘤碘化油呈环状聚集外,所有原发性肝癌、肝血管病和部分肝转移瘤碘化油聚集形态无明显差别,所以碘油CT不能作为鉴别肝脏良恶性病变的方法;碘油CT能检出CT、超声未能发现的小肝癌及卫星病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碘油小肠造影对肠梗阻诊治的指导作用。方法:选择109例患者行小肠造影,通过腹部X线摄片动态观察造影剂在胃肠道中的位置及通过情况,以确定梗阻部位以及梗阻是否完全,从而确定治疗方法。结果:109例中58例造影剂在24 h内到达结肠而给予保守治疗,57例症状消失,住院时间5~7 d。另51例见造影剂不能到达结肠而行手术治疗,住院时间8~20 d。结论:碘油小肠造影对急性肠梗阻明确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肝脏恶性肿瘤治疗是比较困难的 ,一经诊断多为中晚期 ,手术切除机会甚少。近年来 ,通过导管灌注 (THAI)和栓塞(THAE)治疗该病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将两者结合起来 ,即化疗和栓塞同时进行 ,效果会更加显著。如能利用含药微球效果会更加令人满意。但含药球工艺复杂 ,不易普及 ,且包埋药物受限。我们应用碘油混合抗癌药物制成的碘药乳剂治疗肝脏恶性肿瘤 36例感到碘药乳剂也可以起到类似含药微球的作用 ,且制作简单 ,易注射 ,价廉 ,并可以随机改变碘油和药物剂量 ,超选择插管技术要求不高 ,易于普及 ,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1 资料…  相似文献   

15.
应用碘油化疗药乳剂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28例,术后26例临床情况改善,治疗2次,肿瘤可缩小(50%)8例,中度缩小(25%-50%),12例,轻度缩小(25%)2例,肿瘤轻度增大4例未复查。所有肿块缩小的病例均见肿瘤血管减少,大多数病人术后血管造影未见明显侧支循环形成,治疗术后3个月,6个月,8个月生存率为100%,85%,61%,其中生存期大于6个月者均为团块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KTS)的动脉造影表现及以平阳霉素碘油乳剂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对7例KTS患者行患肢动脉造影,经患肢动脉主干灌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平阳霉素8~16mg,碘油4~6ml)行血管内硬化治疗,观察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前动脉造影显示5例患肢动脉二、三级分支增多,软组织内广泛毛细血管样染色伴混杂血窦显影。术后随访3~30月,5例肢体肿胀明显好转、1例无明显变化、1例复发。并发症主要为血清转氨酶异常、感觉异常和皮肤坏死。结论动脉造影可明确KTS患肢血管和软组织病变,动脉内灌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硬化治疗对改善患肢肥大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18.
对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予肝动脉碘油栓塞并灌注抗癌药治疗,结果24例病人症状缓解率为83.3%,肝脏缩小率为70.8%,1年生存率为58.3%,是治疗中晚期肝癌病人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李颖  张肖  王英伟  邢宁  张晶  吴坚  赵红  周菲  杨立 《当代医学》2009,15(26):40-42
目的探讨多层CT血管造影对肝门胆管癌对周围血管侵犯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64排螺旋CT(Siemens,sensation Cardiac 64)对明确或怀疑肝门胆管癌患者进行增强扫描,并进行肝门血管CTA三维重建。利用CT轴位图像和三维图像对肝门病变对周围血管是否侵犯进行评价,并与手术对照。结果经CT检查明确肝门区胆管癌34例,其中32例肝门胆管癌患者接受手术治疗。32例中,术中见血管受侵21例,CTA三维图像显示血管受侵20例(19例与手术结果相符,1例诊断不准确),CT轴位图像显示血管受侵15例。肿瘤累及血管显示为病变包绕血管并导致血管狭窄、肿瘤与血管接触节段,血管边缘不规则;肝门部胆管细胞癌血管受侵的CTA诊断的敏感性为90.48%,特异性为91.67%。而仅依赖横轴位增强CT图像诊断血管受侵的敏感性为71.43%,特异性为64.71%。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可以明确判断肝门胆管癌周围血管受累情况;三维重建比轴位CT图像能够更准确显示血管受累;术前观察肝门区血管是否受累,有助于手术方案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析碘油乳剂经动脉栓塞对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32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栓塞,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栓塞后,30例患者碘油沉积最好,瘤体较治疗前平均缩小50%左右,且无1例患者出现胆囊坏死等严重并发症,治疗效果显著。结论运用碘油乳剂经动脉栓塞对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进行临床治疗,不仅可以降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出现概率,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