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美德市人民医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及一般规律.方法 对本院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上报的263例ADR报告,按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类别、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63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10类48种,其中抗微生物药引发的ADR最多,有121例(占46%);其次是中药注射剂38例(占14.4%);静脉给药引发的ADR例数最多,有191例(占72.6%);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有103例(占39.2%).结论 临床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和上报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发生ADRl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种类以及临床具体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0例ADR例患者中,女性患者较多(75例);静滴方式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51.67%。结论:应加强临床用药ADR的监测,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引发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的主要因素及其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临床药师开展ADR监测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2010—2015年上报国家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ADR 442例,统计、分析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临床表现等。结果静脉给药引起的ADR比例最高,占82.60%;药品类别方面,抗感染药引起的ADR比例最高,占43.56%;由抗感染药引发的ADR有193例,头孢菌素类引发ADR比例最高,占30.91%;ADR所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首位,占46.38%,其次是消化系统,占15.61%;新的一般的ADR有14例(3.17%),严重的ADR有22例(4.98%),一般的ADR有406例(91.86%)。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监测和报告工作,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进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某院药品不良反应( ADR)发生情况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某院2011-2012年上报的255例ADR报告,按来源、年龄、给药途径、类别、ADR药品、涉及器官或系统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 ADR报告中60岁以上年龄段构成比最高;静脉给药的ADR占76.86%,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ADR涉及的药品91种,其中抗感染类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41.18%,中成药引起的ADR次之;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占总例数的37.65%,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结论临床应加强合理用药及ADR监测,有效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基层医疗机构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基层医疗机构安全用药提供保障。方法 收集2015—2019年南京市鼓楼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有关基层医疗机构的不良反应报告328例,按照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涉及的器官或系统及其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28例ADR报告中,男性114例(34.76%),女性214例(65.24%),患者年龄大于70岁发生ADR 概率高与其他年龄;发生ADR给药途径主要为静脉给药,共223例(67.99%);抗感染药是引发最多ADR药品种类,共115例(36.83%);ADR的主要临床表现消化系统损害。结论 基层医疗机构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同时加强对医务人员临床用药安全培训及对患者的宣教,减少或预防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医疗风险,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我院2010~2015年6月药品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意见。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通过国家药品ADR监测系统检索我院2010年~2015年6月成功上报的178例药品ADR,按患者性别及年龄、给药途径、报告人职业分布、药品种类、引起ADR例数最多的前10种药品、累计器官或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新的及严重的ADR报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78例ADR报告中,51~60岁年龄段的患者ADR发生率最高,占19.10%;静脉给药途径ADR发生率最高,占73.6%;抗肿瘤药物引起的ADR占25.12%;中药制剂引起的ADR占21.18%;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占17.24%。ADR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占36.76%;严重ADR报告与一般ADR报告发生规律无特异性差异。讨论1积极上报儿童及妊娠期妇女ADR报告,为儿童及妊娠妇女用药提供安全性证据;2临床药师可指导患者上报ADR;3关注抗肿瘤药物、中药制剂及抗感染药物ADR,采取措施预防抗肿瘤药物引起的ADR,合理使用中药制剂及抗感染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避免严重ADR的发生。方法:对我院108例ADR病例报告所引发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8例ADR报告中抗感染药物引起不良反应居首位,而不同的给药途径中静脉用药引起ADR的比例最高。结论:ADR发生与药物的自身特性、患者体质、患者用药的依从性等多种因素有关,医务人员在降低ADR的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患者用药安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的研究方法,收集本院2018年11月1日—2022年5月31日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118例严重不良反应报告,分别对患者一般情况、给药途径、药品种类与名称、累及系统-器官等临床表现及临床转归等方面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118例严重ADR报告中,男性占62例(52.54%),女性占56例(47.46%),且5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所占比例最高,占83.90%;静脉滴注和口服给药是引起严重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占77.97%;引起严重ADR主要以抗感染药物为主;临床表现显示血小板损害、出血和凝血障碍是主要的累及系统-器官;临床转归情况,33例(27.97%)例痊愈,77例(65.25%)好转,2例(1.69%)留有后遗症,6例(5.08%)不详。大部分严重ADR经对症治疗后痊愈或好转。结论 年龄、给药途径、用药种类等诸多因素与严重ADR的发生有关。医院应全面加强ADR监测工作,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 归纳分析本院ADR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将本院2011--2012年收集的456例ADR报告,按上报情况、患者一般情况、怀疑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级别、临床表现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56例ADR中,临床科室上报438份,占96.05%;40-49岁的ADR发生率最高,达38.16%;男性ADR发生率远高于女性;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最多,达205例,占44.96%,其次为抗感染药物;静脉给药途径引起的ADR为309例,占67.76%;一般ADR439例,占96.27%,严重ADR17例,占3.73%,新的ADR6例,占1.32%.药物所致皮肤及其附近损伤最为常见,共249例,占54.60%,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过敏性休克.结论 继续完善深入临床的ADR监测网,重视上报、分析、评价ADR工作,促进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本院上报的104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发生率女性略高于男性,老年患者发生率最高,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累及器官/系统主要为皮肤附件损害,抗感染药发生率最高。结论:加强ADR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统计分析我院2015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2015年1月-12月上报的254例ADR进行统计归类.结果 254例ADR报告中,发生率最高的为0~10岁儿童,有108例,占42.5%;发生ADR最多的为抗菌药物,有121例,占47.6%;妇产科药物67例,占26.4%,居其次;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居多,有186例,占73.2%;ADR累及多个器官/系统,皮肤和附件损害多见,有148例,占58.3%;62例新的不良反应在联合用药中有13例,占37.1%,高于未联合用药的比例(22.3%).结论 静脉给药是发生ADR的一个主要途径;联合用药可能是新的ADR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妇女儿童是特殊用药群体,应重视其ADR监测,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12.
田晓芳 《现代保健》2011,(16):84-85
目的 分析本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与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本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上报的92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92例ADR中,静脉给药方式是引发产生ADR的重要给药途径(91.3%),涉及药物以抗感染药比例最高(56.52%),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59.78%).结论 应重视ADR,加强ADR监测,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方法:对187例ADR报告,按年龄、性别、用药情况、涉及药品种类、累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引发ADR比例最高,其次为抗感染药物,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常见。结论:应加强ADR监测,以提高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 对2005 - 2010年上报的987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DR上报数量不断增加;新的及严重ADR构成比逐年增加;护士和药师上报构成比不断增加;ADR女性发生多于男性;ADR所涉及的药品以抗微生物药最多,为76.46%,该类药物又以青霉素类居首位,其次为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ADR的例数最多,为83.49%;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44.66%.结论 应加强ADR知识培训和宣传,做好ADR监测和合理用药,以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本院上报的222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发生率男女相当,老年患者发生率最高,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累及器官/系统主要为皮肤附件损害,抗菌药物发生率最高。结论:对ADR要加强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对我院2004也007年度收集的116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种类以及ADR临床具体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116例ADR报告中,抗感染类药物引起的ADR居首位,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方式为主,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常见。结论应加强临床ADR报告和监测工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或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分析ADR发生的特点与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2009年1~12月份上报的116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系统以及临床表现和ADR转归与评价等进行分析.结果 116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48种共10类;女性55.2%(64/116),男性44.8%(52/116);静脉给药83.62%(97/116);抗感染药物56.9%(66/116).ADR的临床表现中,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要症状;ADR全部为一般性,并且转归良好.结论 本组ADR的发生无明显性别差异,静脉给药较其他给药途径易发生ADR,抗感染药物引发的ADR高.  相似文献   

18.
汪晓燕 《临床医学工程》2012,(10):1830-1831
目的通过调查我院2011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1年全院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18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2例ADR发生年龄段以青少年及老年患者多见;45.1%的ADR由抗微生物药引起;途径以静脉滴注最多,占91.2%,且多发生在用药15min以内;临床症状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多见;经治疗后均治愈,无致死或导致严重后果病例。结论临床工作中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加强对抗菌药及静脉用药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9.
236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规律和特点,提供临床药品安全性信息。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3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汇总分析。结果236例ADR报告中,60岁以上患者的ADR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段;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品以抗微生物药最多,90例;其次中药注射剂38例;肠外营养药32例;累及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最多,严重不良反应为过敏性休克。结论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加强抗微生物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做好ADR发生的预防和处理措施,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我市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对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种类、给药途径和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涉及药品种类47种,共132例,其中抗微生物药居首位,调节水、电解质、营养用药居第二位,中药注射液排第三位);给药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ADR损害的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最为常见,全身性损害居第二位,转归较好,无死亡案例.结论 目前,我市在抗生素、激素等药物的控制使用,以及中药针剂的安全性研究方面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加强合理用药监测,可避免和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