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颈部良恶性肿大淋巴结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特点,为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近年来我院就诊的150例颈部浅表淋巴结肿大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颈部检查,按术后病理结果分为良性淋巴结肿大组及恶性淋巴结肿大组,分析其各自超声图像特点,并进行对比。结果①良性淋巴结肿大组43例(反应性淋巴结23例,结核性淋巴结20例),恶性淋巴结肿大组107例(淋巴瘤26例,转移性淋巴结81例)。②恶性淋巴结肿大组的患者淋巴结长径/短径(L/S)〉2者有94例(87.8%),淋巴结边缘模糊有60例(56.1%),淋巴门消失101例(94.4%),与良性淋巴结肿大组相比[分别为9例(20.9%)、7例(16.3%)、8例(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淋巴结肿大分为中央型、边缘型、淋巴门型、混合型及无血流型5种血流分布类型,良性组的比例分别为16.3%、9.3%、46.5%、18.6%、9.3%,恶性组比例分别为32.7%、24.3%、22.4%、13.1%、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有助于颈部肿大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8F-FDGPET/CT显像对原发灶不明的颈部淋巴结肿大转移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45例原发灶不明颈部淋巴结肿大转移癌患者行18F-FDGPET/CT全身显像,将拍摄的PET/CT片用视觉判断和测定356参数值,对原发灶不明颈部淋巴结肿大转移癌患者作诊断与鉴别诊断。结果 45例患者中找到原发灶者40例,占88.9%(40/45),其中3例为炎症,2例为结核,假阳性率为11.1%(5/45)。结论 18F-FDGPET/CT全身显像能有效地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转移癌患者的原发灶,能了解全身各脏器病灶分布情况,为肿瘤患者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评估病情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ADC直方图分析在颈部淋巴结转移性鳞癌(MSCC)与反应增生性淋巴结炎(RHL)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经临床和/或病理确诊的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34例,其中MSCC 19例、RHL 15例,入院均行MR-DWI扫描,采用MaZda软件对ADC图像进行处理,统计病变淋巴结的直方图参数值并评价其在鉴别诊断中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我院甲状腺癌患者临床治疗资料,探讨分析诊断该疾病颈部淋巴结转移超声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术前进行超声诊断并测量淋巴结,记录形态情况、回声情况、大小以及部位分布,术后取淋巴结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结果86例甲状腺癌患者术前经超声后,诊断为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共76例,良性增生10例。淋巴结肿大病理诊断结果为转移性淋巴结74例,良性增生淋巴结12例。超声诊断的正确率为83.33%,诊断结果较为理想,且大部分转移性淋巴结分布于患者颈部下方1/3处。结论超声对甲状腺癌患者颈部肿大淋巴结转移具有较好的诊断参考作用,且诊断失误率小,为临床上诊断淋巴结转移类型情况以及位置分布提供有效的参考资料,值得临床上推广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细针穿刺细胞学(FNAC)对颈部肿大淋巴结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行颈部淋巴结穿刺的患者282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颈部淋巴结肿大常见病因及其细胞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282例颈部淋巴结穿刺患者中,良性反应性增生97例,淋巴结转移性癌90例,淋巴结化脓性炎50例,淋巴结结核性肉芽肿性炎35例,淋巴瘤10例。在颈部淋巴结转移性的恶性肿瘤中,以鳞癌最多见,其次为腺癌。结论:细针针吸细胞学可以用于颈部淋巴结肿大疾病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简单实用、准确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吸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对颈部包块性质鉴别的意义。方法对278例颈部包块(甲状腺肿大除外)患者行针吸取样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 278例颈部包块患者中,属于淋巴结肿大的199例:慢性淋巴结炎118例,增生性淋巴结炎26例,急性淋巴结炎5例,结核性淋巴结炎23例,坏死性淋巴腺炎3例,何杰金氏淋巴瘤3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4例,转移癌14例,增生性嗜酸性淋巴肉芽肿2例;属于涎腺肿大的58例:急性涎腺炎10例,慢性涎腺炎14例,涎腺混合瘤17例,恶性肿瘤3例,涎腺囊肿5例,腮裂囊肿9例;异位甲状腺3例;脂肪瘤4例;诊断不明14例。结论细针穿刺细胞形态学检查实用性较高、操作简便安全,能够为临床快速鉴别颈部包块病变性质提供可靠依据,为临床选择最佳治疗方法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的超声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48例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临床意义。结果:48例颈部淋巴结肿大中,18例淋巴结增生,12例淋巴结炎,7例淋巴结核,2例恶性淋巴瘤,9例淋巴结转移癌。结论:通过高频彩超检查淋巴结声像图特点可初步判断淋巴结肿大的性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早期必要依据,是一种非创伤性、且具有重要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40岁。主诉拟以“持续咽部不适伴颈部肿物半年”就诊。查体:胸锁乳突肌背侧可及多发肿物,质软,多个肿物融合,边界不清。 B型超声示:双侧淋巴结呈串珠样改变,最大约5.0cm ×2.5cm ×2.0cm,髓质血流丰富,可见无回声区,占瘤体85%,内可见光带分隔,诊断:双颈部淋巴结肿大,临床诊断:颈部淋巴结肿大原因待查(双侧)。颈部CT提示:双侧颈动脉鞘内低回声病灶,性质待定,结核不排除,建议气管插管全麻下行手术活组织检查,术中所见:多发淋巴结肿大,位于胸锁乳突肌侧缘,颈总动脉旁,相当于颈部淋巴结Ⅲ区位置,呈囊性变,淋巴结囊液抽取物似巧克力样为棕褐色,病理镜下:(1)囊性为主,囊性区呈粉红色异染物质,免疫学证实,甲状腺球蛋白为囊液主要成份,浓度不均匀,内有肿瘤组织,呈出血,液化坏死。(2)实性区可见真性分支乳头状结构,淋巴细胞包绕。术后病理:(甲状腺左叶)甲状腺组织见乳头癌成份,(甲状腺右叶及峡部)甲状腺乳头状癌,大小3.5cm ×2.2cm,内见甲状腺旁腺组织,右颈部甲状腺清扫物内见淋巴结(6/15)见癌转移,左侧清扫物,淋巴结转移性甲状腺乳头状癌(5/10)。诊断为:(1)甲状腺乳头状癌;(2)双侧淋巴结甲状腺乳头状腺癌转移。病理证实后,全麻下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并行按照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规范,同时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1个月后行对侧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9.
面颈部淋巴结结核是口腔科少见病之一,患者通常以怀疑肿瘤的形式而就诊.由于淋巴结结核临床症状和体征不典型,诊断比较困难.本文拟就面颈邻淋巴结结核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作一分析,为临床认识该病提供一些参考.l临床资料65例面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中,男性36例,占55.4%,女性29例,占44.60/0发病年龄最小者2岁,最大者64岁,平均28岁.65例淋巴结结核中,正确诊断者34例,符合率为52.3o/o在其误诊病例中,青少年多怀疑为淋巴结炎,中老年多怀疑为肿瘤。面颈部淋巴结结核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无痛性肿块,其中呈串珠状6例,有干酪…  相似文献   

10.
李秦 《现代医药卫生》2009,(13):1933-1935
目的:探讨超声在浅表肿大淋巴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连续观察71例155个肿大淋巴结,并回顾性分析淋巴结的超声表现,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活检后病理证实或临床随访3月。结果:71例患者155个肿大淋巴结中,18个为急性淋巴结炎,26个为反应增生性淋巴结,15个为淋巴结结核,8个为淋巴瘤,45个为转移性淋巴结,20例患者43个淋巴结误诊。超声诊断准确率是约72%。结论:超声检查在浅表肿大淋巴结中有较强的诊断价值,对鉴别淋巴结良、恶性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在诊断中有部分交叉,最后诊断仍要靠组织病理学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性淋巴结与颈部淋巴结结核超声诊断中钙化灶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性淋巴结与20个颈部淋巴结结核中钙化灶的超声表现.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性淋巴结与颈部淋巴结结核内钙化灶在钙化灶大小,钙化灶的分布,后方声影以及淋巴结自身的血流及液化情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淋巴结钙化灶的特点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性淋巴结与颈部淋巴结结核中具有各自的特异性表现,这为两者在超声诊断中提供了客观实用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分析甲状腺微小癌临床误诊原因,评价微小癌的早期发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950年1月以来病理科诊断的甲状腺微小癌病理及临床资料,微小癌的标准为直径≤1cm。结果表明,共诊断甲状腺微小癌49例,直径0.2~1.0cm,均为乳头状微小癌。临床以颈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者5例,术前怀疑甲状腺恶性肿物7例,其余37例术前临床诊断均为良性病变,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33例,甲状腺腺瘤2例,甲状腺炎和甲状腺机能亢进各1例。术前细针穿刺活检的12例中诊断颈淋巴结转移性乳头状癌5例,甲状腺微小癌和可疑微小癌各2例。临床诊断为甲状腺良性病变的37例中9例术中冷冻切片诊断为微小癌,2例冷冻切片可疑微小癌后经石蜡切片证实,其余26例均经仔细取材后石蜡切片诊断为微小癌。结论:甲状腺微小癌经常与甲状腺良性病变共存,特别是结节性甲状腺肿微小癌发生的几率较大。术前对可疑病例行细针穿刺活检、术中实行全标本冷冻切片诊断、术后广泛取材,可有效地防止误诊,以制定合适的手术方案,减少复发和转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在颈部肿大淋巴结的临床应用,分析检查中出现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法.方法 选择320例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对其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回顾性分析患者细胞学检查结果、病理学检查结果、临床资料和细针穿刺手术记录.结果 FNAC诊断:淋巴结炎212例(66.3%),淋巴结核43例(13.4%),转移癌41例(12.8%),淋巴瘤10例(3.1%),可疑2例(0.6%),不明确12例(3.8%).FNAC对淋巴结炎漏诊率为6.3%,总准确率为94.4%;对淋巴结核漏诊率为8.8%,总准确率为98.1%;对转移癌漏诊率为7.1%,总准确率为98.4%;对淋巴瘤漏诊率为27.2%,总准确率为98.6%.结论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是一种准确率高,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在检查中采取规范适当的方法可以提高检查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病(NHL)在组织病理学上称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HNL),临床上并不少见,易误诊为急性淋巴结炎。现将本院1987年以来全部经病理证实并住院治疗的5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男3例,女2例,均为中青年,平均年龄31岁。均有急性发热,可达39~40.2℃,均有颈部淋巴结肿大和触痛,质韧不伴红肿,其中单纯颈部淋巴结肿大3例,伴腋下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各1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彩色多谱勒超声在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甲状腺癌患者的颈部淋巴结术前超声资料,记录肿大淋巴结分区、大小、二维声像图特征及内部血流状态等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转移性淋巴结超声检查与病理结果对照符合率为77.9%。淋巴结的长径/短径比值(L/S)〈2、高回声淋巴门结构消失、内部见微钙化、囊性变及丰富血流预示淋巴结转移。转移性淋巴结组与良性增生性淋巴结组上述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性淋巴结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和阻力指数(RI)均明显高于良性增生性淋巴结组(P〈0.05)。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简便、有效的方法,诊断准确性较高,对临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部浅表淋巴结的B超声像图特点及在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4年4月经穿刺或手术病理确诊病变性质的80例颈部浅表淋巴结肿大患者的B超资料,分析其声像图特点,并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计算B超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结果80例经病理确诊的患者中,良性病变30例(37.5%),恶性病变50例(62.5%),良恶性病变在形态、回声、内部改变和血流信号等方面具有各自的特点。病变总的诊断符合率为86.3%,其中良性病变中急性淋巴结炎、非特异性反应性增生和结核性淋巴结肿大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4.6%、85.7%和80.0%,恶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88.0%。脉冲多普勒(PWD)参数方面,恶性病变淋巴结门髓质主干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Vmax)、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min)及阻力指数(RI)明显高于良性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超是颈部浅表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一种有效鉴别方法,并且诊断符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梅毒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提高对本病的识别。方法对5例梅毒性淋巴结炎进行归纳、分析,结合本病的临床表现、形态学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结果 5例梅毒性淋巴结炎中,4例表现为腹股沟淋巴结无痛性肿大,1例表现为颈部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直径1.8~3.5cm,平均2.6cm。组织病理学改变主要包括:1)淋巴结被膜增厚及被膜纤维化,被膜及淋巴结内可见以浆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细胞浸润;2)淋巴滤泡明显增生,滤泡间和副皮质区血管周围有大量浆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3)闭塞性血管内膜炎;4)小血管周围炎;5)上皮样组织细胞增生形成肉芽肿改变,有时可见多核巨细胞;6)淋巴结边缘窦内单核样B细胞增生;7)淋巴滤泡内外小灶性坏死。实验室检查:梅毒血清学试验均阳性。结论梅毒性淋巴结炎有着相对特征性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因此,病理医师要对该疾病充分认识并结合病史及血清学检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肿大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特征与定性诊断。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86例患者,计132个颈部肿大淋巴结,其中反应性淋巴结52个,结核性淋巴结16个,淋巴瘤38个,转移性淋巴结癌26个。对淋巴结大小形态、内部回声、门结构、纵横比(L/T)与周围解剖关系进行分析,脉冲多普勒(PWD)检测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max)与最小血流速度(Vmin)及阻力指数(RI)。结果反应性淋巴结与淋巴瘤的形态结构、纵横比等声像图特征相近;结核性淋巴结与转移性淋巴结癌的形态结构等声像图特征相近。多普勒血流检测:Vmax、Vmin、RI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反应性淋巴结与淋巴瘤之间、结核性淋巴结与转移性淋巴结癌之间单凭声像图特征难以鉴别,需结合多普勒血流特征及临床体征综合鉴别。  相似文献   

19.
35例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35例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22例超声提示有微小钙化而可疑甲状腺癌,占62.85%,与良性结节5.95%的微钙化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穿刺6例,确诊4例。术中病冻切片确诊27例,8例术后石蜡切片确诊。8例术后确诊患者未行补救手术,随访2个月~7年,与其余27例患者比较复发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彩超所提示的微钙化对论断甲状腺微小癌有意义,术前术中明确诊断的微小癌的手术以腺叶加峡部全切,对侧次全切为宜。术后确诊的微小癌如果已行患侧腺叶次全切或全切,可暂不行补救手术,但应密切观察。有颈淋巴结转移者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对于未触及淋巴结肿大的患者,不宜做预防性颈清扫。  相似文献   

20.
子宫内膜癌最多见于老年妇女,文献记载绝经后发生者约占80%,国外一组收集到的宫体癌统计发现,平均患病年龄57.5岁,只有约2%发生于40岁以下。国内上一医妇产科医院514例中,平均患病年龄55.2岁。因本病的组织学类型复杂,癌组织的分化程度各异,年青患者的高分化型癌又多见,因而探讨其癌与非癌的形态特征,对鉴别诊断实有意义。我院1965年至1986年病理确诊的一组子宫内膜癌,复查并复习其病历资料,剔除了部分术前有刮宫诊断及术后有全子宫切除病检的重复病例,二十二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