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早期诊断较为困难,预后较差.我院1986~2004年收治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34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方法。方法对32例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的术前确诊率为31.4%(11/32);术中冷冻切片病理检查确诊13例,术后病理检查确诊8例。其中左肝胆管癌62.5%(20/32),右肝胆管癌12.5%(4/32),肝门部胆管癌25.0%(8/32)。肿瘤根治性切除率为31.3%(10/32),姑息性手术68.7%(22/32)。结论必须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对长期胆石症患者,症状反复者应进一步检查,及时手术及术中详细探查是早期发现和治疗胆管癌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 :讨论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 :对 11例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本组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的术前确诊率为 18.2 % (2 /11) ;术中冰冻病理检查确诊 2例 ;术后病理证实 7例。肝门胆管癌 72 .7% (8/11) ,中段胆管癌 9.1% (1/11) ,下段胆管癌 18.2 % (2 /11)。肿瘤根治切除率 36 .4 % (4/11) ,姑息性手术 6 3.6 % (7/11)。结论 :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详细的术中探查是及早发现胆管癌的重要途径。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明显优于姑息性手术。  相似文献   

4.
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肝胆管结石与胆管癌的关系,总结本病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2008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15例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总结.结果 15例胆管癌的发生率占同期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3.1%(15/485).其中,肝内胆管癌占33.3%,肝门部胆管癌占40.0%,肝外胆管癌占20.0%,壶腹部癌占6.7%;15例均经手术治疗,术前诊断正确率20.0%(3/15);根治性切除率为26.7%(4/15).术后1、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26.7%和13.3%.结论 肝内胆管结石并发胆管癌的早期诊断和根治性切除率低,顸后差.对45岁以上,有较长病史及反复胆管炎发作,黄疸进行性加重,或腹痛难以控制的肝胆管结石病人,应高度警惕并发胆管癌的可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争取根治性切除能提高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疗效.  相似文献   

5.
詹俊宏  胡江波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9):2002-2003
目的:讨论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对11例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本组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的术前确诊率为18.2%(2/11);术中冰冻病理检查确诊2例;术后病理证实7例.肝门胆管癌72.7%(8/11),中段胆管癌9.1%(1/11),下段胆管癌18.2%(2/11).肿瘤根治切除率36.4%(4/11),姑息性手术63.6%(7/11).结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详细的术中探查是及早发现胆管癌的重要途径.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明显优于姑息性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肝胆管结石与胆管癌的关系,总结该病的漏诊原因及防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10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52例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总结.结果 52例胆管癌的发生率占同期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4.17%(52/1248).其中,术前诊断者17例,术前诊断正确率32.7%( 17/52),术前漏诊率达67.3%(35/52).术前漏诊的35例中,26例经术中探查结合病理切片得到确诊,7例术中未发现但术后病理证实为胆管癌,其余2例为取石及肝叶切除术后数月病情恶化,再次手术得以证实.术前及术中诊断的患者有21例获得根治性切除,切除率为40.4%(21/52).肝胆管癌行根治切除者平均生存34.2个月(14~65)个月;仅作姑息性内或外引流者平均生存11.7个月(3~14个月);仅作剖腹探查者平均生存2个月(1~4个月).结论 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的早期诊断困难,漏诊率高.根治性切除较姑息性手术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重视该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争取根治性切除能提高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疗效.  相似文献   

7.
向娟 《中外医疗》2014,(15):144-145
目的:分析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患者的预见性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收集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为9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患者中实施预见性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728例肝胆管结石患者中并发肝胆管癌1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肝胆管癌的发生率占同期肝胆管结石患者的2.1%.15例患者中,可行手术10例(66.7%) ;其中根治性手术7例,姑息性手术3例.7例根治性切除的患者1、3年生存率分别为71.4 %、2...  相似文献   

9.
肝胆管结石及狭窄10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宪法 《中原医刊》2001,28(8):38-39
我院自1989年6月~1998年10月收治肝胆管结石及狭窄10例,现将治疗情况及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男4例,女6例。年龄32~66岁。病史2个月~32年。首次胆道手术8例,再次胆道手术2例。术前均作胆道造影照片上超检查及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确诊结石部位、数量、大小及胆管狭窄情况。 1.2 结石及狭窄部位:胆总管结石并在左肝管内存在结石5例,胆总管结石并左右肝管结石2例,单纯左肝管结石3例。一级左肝管狭窄2例,三级左肝管狭窄3例。总肝管狭窄2例,左右肝管汇合部狭窄3例。 1.3 …  相似文献   

10.
蒋宏平 《中外医疗》2011,30(15):27-28
目的对肝胆管结石并肝内胆管癌的诊疗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以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来我院治疗并通过手术和病理证实为肝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的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47例患者均行开腹手术,其中根治性切除16例、姑息性切除15例、无法切除16例。结果根据随访调查,根治切除术患者术后半年、1年和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100%、93.75%、68.75%;姑息切除术为93.33%、40%、20%;无法切除术术后半年的生存率为31.25%,在之后的半年内患者全部死亡。结论肝胆管结石并肝内胆管癌缺乏特异性表现,因此在对肝内胆管结石症状反复出现的病人进行诊断时,应加强对实验室、影像学检查的应用,以免因漏诊而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1.
比较腹腔镜胆道探查术与传统手术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结果显示腹腔镜组住院费用与开腹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切口大小、术后通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时间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表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安全可靠、手术创伤小、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医源性胆管损伤发生的原因、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方法对41例医源性胆管损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1例中除1例术中死亡外,其余40例均采用不同手术方法进行胆道重建,其中术中发现处理的16例,再手术者3例,再手术率为18.8%;术后发现的24例,再手术者12例,再手术率58.3%,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3);在不同术式中,胆肠Roux-en-Y吻合术的再手术率(22.2%)最低;手术的40例中,失访5例,35例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1年(2个月-14年),效果优良率达到97%。结论术中经验不足或过于自信是造成胆管损伤的重要原因;手术时机对于手术的效果有重要的影响,早期发现、早期处理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范永宁  杨雁灵  陈勇  窦科峰 《吉林医学》2011,32(27):5636-5637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肝胆管结石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65例肝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5例采用微创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手术方式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术后的引流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的残石率、复发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下胆管镜联合T管引流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梅锋  邱凌  徐伟宏 《海南医学》2014,25(4):562-564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在老年人再次胆管结石手术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58例老年再发胆管结石患者行LCBDE,气腹压力维持在12 mmHg,分离腹腔脏器与腹壁的粘连,沿肝脏面向下钝锐性交替解剖,认清胆囊床的位置,其左下方可找到胆总管,穿刺抽出胆汁确定,纵行切开胆总管,自切开处取石钳或胆道镜探查取石,胆总管切开处常规置T管,winslow孔旁常规放腹腔引流管一根.结果 58例患者中有3例因十二指肠与胆总管粘连致密中转开腹手术,余55例均顺利完成LCBDE.手术中出血量35~230 ml,平均85 ml;手术时间90~235 min,平均165 min;术后住院时间7~10d,平均为8d.结石残留一例,7周后经T管窦道电子胆道镜完成取石.并发胆漏一例,经winslow孔旁引流保守治疗后治愈.无肝、胃、肠管损伤和继发急性胰腺炎等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老年人再发胆管结石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残留结石率低等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杜强  张小斌  赵俊  纪刚  叶旸 《中国医药导报》2012,9(33):47-48,51
目的探讨肝外胆管结石取石后胆管一期缝合术的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1月~2012年1月因肝外胆管结石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患者111例,其中行胆总管一期缝合50例(缝合组),行T管引流61例(引流组),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腹腔引流时间、术后胆漏、结石残留和结石复发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缝合组在住院时间、补液量、电解质紊乱发生率等项均少于引流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肝外胆管结石行胆总管取石后一期缝合,能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而且不存在T管引起的各种弊端,只要掌握适应症该术式是可靠、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沈俊  白剑峰 《安徽医学》2015,36(9):1118-1120
目的:探讨胆道镜在治疗术后肝内外胆管残余结石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胆道外科2003年2月至2014年12月施行胆道镜检查的40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所有4092例行胆道镜检查的患者中,1399例术后发现有胆道残余结石,残余结石率为34.18%。1399例有残余结石的患者共经窦道取石2672次,手术时间(24.19±13.42)min,并发症发生率为5.18%,残石率为0.37%。结论胆道镜用于治疗术后肝内外胆管残余结石是安全有效的,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7.
阳旭  蒋波  向华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9):149-150
目的探讨发生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诊治方法,降低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1年12月发生医源性胆道损伤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其中12例发病后12h内完成手术的患者为A组,以发病24h后完成治疗的12例患者为B组,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发生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常见原因和诊治方法,比较不同时期治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A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16.5±2.7)d,治疗费用为(21590.5±859.6)元,B组分别为(24.2±4.1)d和(35421.2±1462.2)元,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57、157.629,P〈0.05)。A组患者术后1d和出院时SAS评分分别为(49.20±12.04)分和(34.15±4.82)分;B组分别为(58.20±19.37)分和(42.50±17.24)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学意义(£:16.420、13.424,P〈0.05)。A组患者术后1d和出院时SDS评分分别为(46.42±11.66)分和(30.42±8.99)分,B组分别为(55.48±11.67)分和(40.17±10.63)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学意义(t=15.897、17.690,P〈0.05)。结论早期诊断和治疗胆道损伤,可有效避免二次手术对患者的伤害.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程彩涛  张林菲  陈先祥  蔡庆和  刘小波  何志军 《西部医学》2011,23(7):1291-1292,1294
目的探讨开腹胆道手术后再次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道探查取石术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对20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道探查取石术与20例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道探查取石术组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出血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等优于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纤维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组。结论开腹胆道手术后病例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道探查取石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内镜治疗肝内外胆管残余结石的效果。方法:对1994年1月~2004年1月间306例胆道残余结石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十二指肠镜127例,胆道镜116例,经皮经肝胆道镜(PTCS)63例。结果:306例.1中有286例成功(93.46%)。十二指肠镜治疗127例成功125例;胆道镜经T管窦道治疗116例,成功109例;PTCS治疗肝内结石63例,成功52例。结论:内镜治疗肝内外胆道结石效果显著,可使绝大多数患者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20.
刘垚  马艳飞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5,21(3):341-343,346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抗药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32例胆管癌患者及10例胆管炎患的临床资料者,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与免疫组织化学法(SP)测定胆管炎患者正常胆管组织、胆管癌组织及胆管癌癌旁组织中的骨桥蛋白mRNA(OPN-mRNA)的表达水平,比较两种组织中及不同临床病理之间的骨桥蛋白mRNA的表达水平差异;应用靶向RNA干扰骨桥蛋白基因的技术构建骨桥蛋白低表达细胞模型,并检测5-氟尿嘧啶与顺铂对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对正常胆管组织、胆管癌组织、胆管癌癌旁组织中的OPN-mRNA进行测定,3种胆管组织中OPN-mRNA表达比较及两两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分期、不同分化程度、是否具有淋巴结转移的胆管癌患者的OPN-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分期越高、分化程度越低、具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OPN mRNA表达水平越高.沉默的OPN基因的胆管癌细胞OPN-mRNA表达明显低于未经沉默处理的胆管癌细胞,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氟尿嘧啶、顺铂抑制沉默的OPN基因的胆管癌细胞OPN-mRNA表达明显低于未经沉默处理的胆管癌细胞,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PN mRNA在胆管癌组织细胞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且与抗药性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