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脑血栓形成不同时期——氧化氮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急性脑血栓形成不同时期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测定30例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发病不同时期血清中NO、SOD、MDA的含量。另选28例性别、年龄组成相似的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结果表明,脑血栓形成期,NO、SOD含量显著降低(P〈0.05),MDA含量显著增高(P〈0.01);脑水肿期,NO含量较前显著增高(P〈0.01)达正常水平(P〉0.05),SOD含量进一步降低(P〈0.05),MDA是  相似文献   

2.
急性脑血栓形成不同时期一氧化氮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急性脑血栓形成不同时期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测定30例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发病不同时期血清中NO、SOD、MDA的含量。另选28例性别、年龄组成相似的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结果表明,脑血栓形成期,NO、SOD含量显著降低(P<0.05),MDA含量显著增高(P<0.01);脑水肿期,NO含量较前显著增高(P<0.01)达正常水平(P>0.05),SOD含量进一步降低(P<0.05),MDA含量进一步增高(P<0.05);进入稳定期后,NO较前稍降低(P>0.05)仍在正常水平(P>0.05),SOD含量增高(P<0.01)仍低于正常(P<0.05),MDA含量较前下降(P<0.001)仍高于正常(P<0.01)。提示: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NO含量降低与脑缺血损伤有关,脑水肿期NO参与脑损伤。  相似文献   

3.
一氧化氮含量在急性脑梗死不同时期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和方法为探讨急性脑梗死不同时期一氧化氮(NO)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送检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时期的血清,采用Green改良法检测NO和以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并配有30例正常对照。结果结果表明:脑梗死早期NO、SOD含量显著降低;急性期NO含量增高,并超过正常对照,而SOD含量进一步下降;脑梗死稳定期后,NO含量有所下降,接近正常水平,SOD含量增高,但仍低于正常。结论据上述结果提示,NO在急性脑梗死不同时期具有细胞毒性和组织保护双重作用,为临床寻求一种急性脑梗死的可能有效治疗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一氧化氮含量在蛛网膜下腔出血不同时期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和方法 为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不同时期血与脑脊液中一氧化氮(NO)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送检14 例SAH 不同时期血清与脑脊液,采用Green 改良法检测NO含量,并配有30 例血清的正常对照。结果 SAH 血清中NO均较对照组低,尤以第2 周为著;脑脊液中NO含量第2 周最低,第3 周含量高于第1周;SAH的出血量多少与血和脑脊液中NO含量呈负相关。结论 SAH 的NO的含量变化说明,NO减少是SAH的脑血管痉挛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GMP—140与脑血栓形成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栓形成不同时期GMP-140含量的变化。方法测定32例急性脑血栓患者病后3d内血浆中GMP-140、SOD和MDA的含量,其中25例患者于病程第10~14d再次抽血复查。另选28例性别、年龄组成相似的动脉硬化患者作为对照。结果与动脉硬化组比较,脑血栓患者急性期血浆中GMP-140和MDA含量显著增高(P<0.05),SOD含量显著降低(P<0.05);至稳定期,脑血栓患者血浆中GMP-140、MDA和SOD含量与脑动脉硬化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血栓形成时GMP-140含量增高与脑组织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6.
一氧化氮与TIA发作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一氧化氮(NO)与TIA发作的关系。测定23例TIA患者TIA发作期和TIA发作后第3d血清中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研究发现,TIA发作时NO、SOD含量显著降低(P<0.05),MDA含量显著增高(P<0.001);TIA发作后第3d,NO含量回升至正常水平(P>0.05),SOD含量增加但仍低于正常(P<0.005),而MDA含量持续高于正常(P<0.001)。结果表明,NO含量降低与TIA发作有关,TIA发作后缺血再灌注期NO可能参与组织损伤。本文提示,NO对TIA有防治作用,SOD能增强NO的治疗作用,TIA发作后宜积极抗氧化治疗。  相似文献   

7.
一氧化氮含量在蛛网膜下腔出血不同时期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和方法 为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不同时期血与脑脊液中一氧化氮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送检14例SAH不同时期血清与脑脊液,采用Green改良法检测NO含量,并配有30例血清的正常对照。结果 SAH血清中NO均较对照组低,尤以第2周为著;脑脊液中NO含量第2周最低,第3周含量高于第1周;SAH的出血量多少与血和脑脊液中NO含量呈负相关。结论 SAH的NO的含量变化说明,NO减少是SAH的脑血管痉挛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PMN)膜脂流动性改变与脂质过氧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偏振技术对36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24 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PMN 膜脂流动性进行了测定。结果 脑梗死组PMN 膜脂流动性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 0.001),膜脂流动性改变与血浆MDA 水平呈负相关,与血浆SOD 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PMN 膜脂流动性降低在脑梗死的病理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患者脑脊液一氧化氮含量及其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对39例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患者和18例对照组脑脊液(CSF)中的一氧化氮(NO)含量进行检测,并同时进行细胞学检查。结果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患者CSF中NO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细菌性脑膜炎(菌脑)患者(13例)虽高于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患者(26例),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菌脑CSF白细胞计数和炎性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均明显增高;HSECSF细胞学检查则以淋巴细胞反应为主,白细胞计数轻度增高。结论在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患者的病理过程中确有过量的NO存在和参与,且与CSF中炎性嗜中性粒细胞和激活淋巴细胞的增多具有同步性;不同致病源NO含量的升高也不同。  相似文献   

10.
检测了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42例和对照组30例的脑脊液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病例组MnSOD和MD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CuZnSOD含量轻型患者高于中、重型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高于对照组和梗塞组,而且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呈显著性负相关。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患者脑脊液SOD的增高反映了脑组织对缺血的防御反应,尤其是CuZnSOD对缺血比较敏感,可以反映出神经功能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11.
氟哌啶醇对精神分裂症超氧化物歧化酶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自由基代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氟哌啶醇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用固定剂量氟哌啶醇治疗46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2周,在治疗前后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SOD含量,并评定BPRS、SAPS和SANS量表。结果:治疗前SOD值与SAPS总分正相关(P〈0.05)。治疗后,治疗前高SOD组明显降低,而低SOD组明显增高(P均〈0.05)。阴性型亚组中,治疗前SOD值与治疗前后SAN  相似文献   

12.
采用双抗体放射免疫法测定精神分裂症132例、情感性障碍62例、神经症50例及128例健康者血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含量。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和躁狂患者基础血CuZn-SOD较健康对照者显著增高,神经症和抑郁症则无明显差异。精神分裂症和躁狂症治疗后基础酶含量显著下降,抑郁症则明显增高。从儿茶酚胺代谢与生成氧自由基的生化联系,对上述精神疾病患者血CuZn-SOD含量改变的意义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蛛网膜下腔出血不同时期脑脊液中一氧化氮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与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的关系。方法测定21例SAH患者在病程第1~3天、第7~10天和第3周脑脊液中NO和丙二醛(MDA)含量,部分病例于病程第2周行全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患者脑脊液中NO含量于病程第7~10天显著降低(P<0.01),至第3周含量有所增加,但仍低于病初(P<0.05);经DSA证实有脑血管痉挛的3例患者脑脊液中NO含量显著低于其他患者同时期含量;而MDA含量变化与此相反,第7~10天含量最高,至第3周降至病初水平。结论SAH患者脑脊液中NO含量降低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有关,脑脊液中自由基含量增多是NO含量降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耐量(OGTT)胰岛素水平(FINS)肾素(PRA)、血管紧张素(AII)一醛固酮(PA)与急性脑血管病(ACVD)的关系。方法:随机收集既往无尿辣的脑出血和脑梗死及正常对照者各31例,用放射免疫计数法测定PRA、AII、PA的血浆含量;用放射免疫顺序饱和法测定血浆FINS,及OGTT的测定。结果:糖耐量低下者脑出血16例,脑梗死15例;FINS病例组均高于对照组;PRA、AII、PA  相似文献   

15.
探讨中性粒细胞膜脂流动性改变与脂过氧化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偏振技术对36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和24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PMN膜脂流动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脑梗死组PMN膜脂流动性较对照组显著下降,膜脂流动性改变与血浆MDA水平呈负相关,与血浆SOD水平呈正相关。结论PMN膜脂流动性降低在脑梗死的病理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液tau蛋白含量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CSF中tau蛋白浓度对于诊断AD的意义,同时分析其与载旧白E(APOE)的不同等位基因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阿尔茨海默病(AD)组纳入45例,多发性梗塞性痴呆(MID)组29例,精神分裂症组37例,其它神经系统疾病(OND)组26例,正常脑脊液(CSF)对照组(正常组)1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检测tau蛋白浓度,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检测APOE4 基因型。结果 AD组CSF中ta  相似文献   

17.
采用双抗体放射免疫法测定精神分裂症132例、情感性障碍62例、神经症50例及128例健康者血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含量。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和躁狂患者基础血CuZn-SOD较健康对照者显著增高,神经症和抑郁症则无明显差异。精神分裂症和躁狂症治疗后基础酶含量显著下降,抑郁症则明显增高。从儿茶酚胺代谢与生成氧自山基的生化联系,对上述精神疾病患者血CuZn-SOD含量改变的意义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测定急性脑卒中病人血中过氧化物岐化酶(SOD)和脂质过氧化物(LPO)的含量,发现SOD明显降低,LPO明显增高,但脑梗塞与脑出血病人之间两者无显著差异,揭示了脑卒中后的共同病理效应。自由基链锁反应是脑卒中的核心病理环节,卒中后自由基产生增多,SOD活性下降,清除自由基能力下降,脂质过氧化物增加,为脑血管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36例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ACHT)患者、40例其它神经系统疾病(OND)患者及32名正常人的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及其抗体(Anti-MBP)含量。结果表明:ACHT组患者血清MBP含量显著高于OND组与正常人组(均P〈0.01),ACHT患者中脑挫裂伤组和脑内血肿组血清MBP含量较脑震荡组明显增高(均P〈0.01);而OND组与正常人组比较则无明显差异(P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放免法和GFU-20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57例脑梗塞病人的SOD和血清铜锌含量。17例发病7天内、40例8~20天内测定SOD,与正常对照组(25例)比较有显著和极显著差异。57例血清铜,锌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铜,锌含量与SOD活性下降呈十分显著正相关性(P<1%)。提示脑梗塞病人随着病程的增长SOD活性下降,梗塞后血清铜、锌含量下降,显示微量元素与SOD一样对脑梗塞后的脑细胞损害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