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缺血性卒中患者白细胞CD11b和CD18表达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白细胞CD11b和CD18的变化与时间的。方法 流式细胞术测定2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在发病后1、3、7和14天中血多形核细胞(PMN)、单核细胞(MN)CD11b和CD18的表达。结果 卒中组PMN、MN CE11b和CE18的平均荧光强度(MFI)高于对照组,PMN、MN、CD11b和CD18的MFI与卒中后的时间有关。PMN CD11b和CD18的MFI在发病后第3天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细胞间粘附分子( I C A M1) 蛋白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的不同时程脑组织中的表达与中性白细胞浸润程度的关系及丹参对它们的影响。方法  S D大鼠分为3 组:假手术组、对照组及丹参组。大脑中动脉缺血2 h 再灌注2 h 、12 h、24 h 、48 h 、72 h 、7 d、14 d 后,分别进行 I C A M1 免疫组织化学及组织 H E染色。结果 在脑缺血再灌早期,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I C A M1 免疫反应开始逐渐增加,再灌注48 h 达到高峰,再灌注14 d 接近正常水平,同时脑缺血区中性白细胞浸润也随之增加,在时程上与 I C A M1 表达同步。丹参组,再灌注48 h 后, I C A M1 免疫阳性血管数及中性白细胞的浸润比同时间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 脑缺血 I C A M1 的表达与中性白细胞浸润密切相关,丹参能降低 I C A M1 的表达,抑制中性白细胞的浸润。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区ICAM-1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白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间粘附性的变化。方法:40只Wistar大鼠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和缺血2h再灌注2、4、12、24、48、96h组,原位杂交和兔疫组化法检测ICAM、1 mRNA和蛋白表达,超高速摄录像系统观察缺血区微血管内白细胞与内皮细胞间的粘附性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后局部脑组织ICAM-1mRNA和蛋白的表达以及微动脉内白细胞与内皮细胞间粘附性均明显增高。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ICAM-1表达增高,介导了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间的粘附增强,参与了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4.
精神分裂症免疫指标与精神症状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讨精神分裂症精神病理与免疫指标的相关性、评估抗精神病药对免疫指标的影响及其与疗效的关系,用固定剂量氟哌啶醇治疗5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2周,在治疗前后测查T细胞亚群和白细胞介素2(IL-2)分泌细胞,并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阳性症状评定量表(SAPS)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进行评定。结果显示,治疗前CD3阳性细胞(CD+3)、CD4阳性细胞(CD+4)、CD4/CD8阳性细胞比值(CD4/CD8)和IL-2分泌细胞均明显低于正常人,治疗后CD+4呈显著性增高;治疗前CD4/CD8与SAPS总分呈显著负相关,BPRS、SAPS和SANS减分率与治疗前CD+3细胞数均呈显著正相关,SANS减分率与治疗前CD+4细胞数亦呈正相关。研究表明,抗精神病药在改善患者精神症状的同时,也使其免疫功能得到改善;临床症状改善程度与治疗前的免疫功能状态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胰岛素地脑缺血再灌注伤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制备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SP),用线栓法复制大脑中动脉组塞(MCAO)模型。实验一:造成缺血6h再灌注18h,治疗组于不同时程使用胰岛素,测定脑梗死体积及脑水肿的变化。实验二:造成缺血2h再灌1、3、5天,治疗组于灌注后立即使用胰岛素,采用TUNEL法原位标记DNA片段,检测TUNEL阳性细胞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梗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细胞变形能力、粘附功能和白细胞粘附分子与急性脑梗死发生的关系。方法检测了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发病3、7、15天)和恢复期(21、30天)、42例脑出血患者和60名健康人外周血白细胞滤过指数(LFI)、白细胞粘附率(LAR)、白细胞CD18表达和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浓度变化。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LFI、LAR、CD18表达和sICAM1浓度均明显增高,与对照组和脑出血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脑梗死患者恢复期LFI、LAR、CD18表达和sICAM1浓度明显低于急性期。随着病情好转,LFI、LAR、CD18表达和sICAM1浓度逐渐降低,第3、7、15、21、30天各指标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有并发症者各指标变化较无并发症者更明显。急性脑梗死患者LFI、LAR与CD18表达和sICAM1浓度呈正相关。LFI与LAR呈正相关。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白细胞变形能力降低、粘附功能和CD18表达及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浓度增高,可能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7.
采用SD大鼠,通过应激的方法制备高血压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阻断一侧大脑中动脉(MCAO)造成局灶性脑缺血,观察了缺血后3、12、24h,神经细胞膜Na^+K^+-ATPase活性的变化,同时观察了神经节苷脂GM1对其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缺血时间的延长酶活性逐渐降低GM1,术前30min给药(10mg/kg)能明显抑制缺血后3h酶活性的下降,但对缺血后12、24h酶活性的下降无改善作用,提示GM1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IL-1和抗Mac-1(CD11b/CD18)抗体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对粒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的作用。方法利用微管吸吮技术,研究IL-1和抗Mac-1抗体对脑缺血后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IL-1可加强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抗Mac-1抗体对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有抑制作用。结论IL-1可以通过加强粒细胞的粘附而致伤组织,抗粘附分子抗体可能成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小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表达升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白细胞可以导致缺血细胞损伤,内皮细胞上表达的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有利于白细胞迁移至组织。本研究目的是对小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后脑内ICAM-1 蛋白在组织中表达和含量进行检测。方法 通过对成年雄性CD-1 小鼠使用血管腔内尼龙线栓塞术,造成0、3、6、12、24、48 和72 h 的持续性大脑中动脉栓塞。缺血程度由激光多普勒流量仪确定,缺血脑组织ICAM-1 的阳性表达由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并用免疫沉淀和Western 印迹来定量。结果 在大脑中动脉栓塞后,小鼠缺血脑半球的表面脑血流量减少到基准值的9% ~15% 。各组间大脑中动脉栓塞过程中的脑血流量无显著差异。免疫组化技术显示,缺血中心区和末影区都见ICAM-1 阳性的微血管内皮细胞,从缺血中心到缺血边缘区微血管内皮细胞表达ICAM-1 出现增高的趋势。免疫沉淀和Western 印迹分析结果表明,缺血区ICAM-1的表达在大脑中动脉栓塞后3 h 增高,6~12 h 达到高峰,并持续到72 h。结论 研究表明,在持续性大脑中动脉栓塞的小鼠中检测到ICAM-1 表达明显升高,因为在持续局灶性大脑中动脉缺血后ICAM-1 可介导白细胞和内皮细胞粘附,加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非选择性NOS抑制剂L-NAME和选择性iNOS抑制剂AG治疗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通过对脑梗死体积,rCBF和白细胞浸润程度的观察,研究探讨不同类型NOS抑制剂治疗脑梗死的机制。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作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不同缺血及再灌注时间测定脑梗死体积,rCBF,缺血脑组织MPO酶活性,结果 应用L-NAME(15mg/kg,ip)不但障碍再灌注后rCBF的恢复,也增加缺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沙土鼠红细胞免疫粘附(RCIA)功能变化,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和中性粘多糖(NM)对沙土鼠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缺血时RBC-C3bRR下降不明显(P〉0.05),再灌注时明显下降(P〈0.001);(2)缺血和再灌注时RBC-ICR均升高(P〈0.001);3.提前用NM可提高再灌注  相似文献   

12.
红景天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鼠脑细胞的作用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研究红景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4VO法复制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放免法及化学发光法测定乙酰胆碱(Ach)、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ET)含量;细胞培养观察红景天对神经细胞的作用。结果(1)缺血再灌注组(IR)Ach含量显著低于假手术组(SAM),药物预防后缺血再灌注组(R+IR)及缺血再灌注后药物治疗组(IR+R)较IR组显著升高。(2)IR组NO含量显著高于SAM组,R+IR组及IR+R组NO含量显著降低。(3)IR组ET含量显著高于SAM组而R+IR组显著降低。(4)红景天甙培养组细胞存活率及LDH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NMDA损伤+红景天甙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高于NMDA损伤组,LDH含量却明显降低。结论红景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脑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分别及联合使用对大鼠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时脑血流(CBF)的作用。方法 将30只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6只)。A组:假手术+盐水,B组:SAH+盐水;C组:SAH+SOD;D组:SAH+NOC12;E组:SAH+SOD、NOC12。模拟制成48h后,通过Lase-Doppler血液仪观察各种药物持续静脉注射1h内C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脑缺血再灌注中线粒体钙,钙调素,兴奋性氨基酸,丙二醛的动态变化。研究探索其变化时相,为阻抑其自稳平衡紊乱的发生提供科学的时间效应点。方法;采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4VO),测定假手术组,缺血30min再灌注1h,6h,12h组大 皮层,海马组织MCa,CaM,EAA,MDA的含量。结果:缺血30mih再灌注1h鼠大脑皮层,海马组织MCa,CaM,MDA含量显著升高,EAA含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5.
通过计数分泌细胞因子γ-干扰素记忆性T细胞,观察急性脑梗塞(ACI)患者的特异性T细胞免疫应答。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A)检测了32例ACI、24例炎症性神经疾病(OIND)和25例其他神经疾病(OND)患者髓鞘素抗原及其多肽应答性T细胞。结果ACI患者外周血髓鞘素碱性蛋白(MBP)及其多肽和含脂质蛋白(PLP)自身抗原应答性T细胞数呈显著增高,脑脊液(CSF)中MBP应答性T细胞数约为外周血中的110倍。结论这种免疫应答可能是继发于急性缺血后的脑组织损伤,且在紧邻靶器官的CSF中表现尤为明显,其病理意义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光诱导局部血栓形成动物模型,观察了抗白细胞CD18单克隆抗体在脑缺血损伤中的保护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抗白细胞CD18单克隆抗体可显著缩小梗塞面积,减轻脑梗塞后的神经功能缺失状况,提示抑制白细胞粘附介导的缺血损伤是防治脑梗塞的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确认急性脑梗死(ACI)和Alzheimer病(AD)对髓鞘素碱性蛋白(MBP)、髓鞘素结合糖蛋白(MAG)和含脂质蛋白(PLP)的B细胞免疫应答。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技术检测了ACI、临床可能AD和其它神经疾病(OND)对照组患者外周血和脑脊液(CSF)中MBP、MAG和PLP抗体分泌细胞。结果ACI、AD和OND患者外周血中均可检出IgG、IgA、IgM三种表型MBP、MAG、PLP抗体分泌细胞,无显著差异。但ACI和AD患者CSF中IgG型MBP、MAG和PLP抗体分泌细胞均呈显著性增高。结论ACI急性脑缺血损伤和AD神经变性可能导致体内B细胞激活及CNS内髓鞘素反应性B细胞免疫应答,其病理意义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 T N Fαm Ab 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损伤的影响。方法 用 Zea longa 报道的大白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尼龙线栓塞模型,对 6h 短暂脑缺血/再灌注大白鼠使用抗 T N Fαm Ab/生理盐水后的脑梗塞体积、脑组织病理学变化及微血管内白细胞聚集及附壁现象进行了观察。结果 抗 T N Fαm Ab 能减少脑梗塞体积,减轻脑组织变性坏死程度,减少白细胞在微血管内的聚集和粘附。结论 抗 T N Fαm Ab 能起到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遗传性运动感觉性神经病(HMSN)合并肥厚心肌病(HCM)的经颅多普勒(TCD)局部脑血流量(cCBF),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心电图(ECG)的变化。方法,对一家三代HMSN合并HCM12例患者和1例无症状者常规进行了这四项检查,结果TCD,rCBF,BAEP和ECG的异常率分别为85%,76%,92%和92%。结论绝大多烽HMSN合并HCM患者的TCD,rCBF,BAEP和EC  相似文献   

20.
采用SD大鼠,通过应激的方法制备高血压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阻断一侧大脑中动脉(MCAO),造成局灶性脑缺血。观察了缺血后3、12、24h神经细胞膜Na+K+—ATPase活性的变化,同时观察了神经节苷脂GM1对其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缺血时间的延长酶活性逐渐降低,GM1术前30min给药(10mg/kg)能明显抑制缺血后3h酶活性的下降,但对缺血后12、24h酶活性的下降无改善作用。提示GM1术前给药对缺血早期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