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目的:研究80 mg/d的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纤溶活性的影响是否优于常规剂量20 mg/d.方法:收集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6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阿托伐他汀20 mg/d)和强化组(阿托伐他汀80mg/d)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后随访,观察患者心绞痛、再发心梗情况,检测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肝肾功能、心肌酶、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荆(PAI-1)水平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活性.结果:强化组(阿托伐他汀80mg/d)与对照组(阿托伐他汀20mg/d)比较,强化组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明显下降.两组治疗后TC、LDL-C、HDL-C、TG、hs-CRP、PAI-1及t-PA水平均比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强化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80mg/d阿托伐他汀比常规剂量降低了复发心绞痛及再发心梗的发生率,减少急性心脏事件,改善患者预后.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能进一步降低血清TC、LDL-C、TG及hs-CRP水平,同时减少血浆PAI-1含量,升高t-PA含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纤溶系统功能的变化。方法:100例2型糖尿病肾病病人分成两组,5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和50例临床糖尿病肾病组,分别测定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活性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含量并和正常人组40例进行对照。结果:糖尿病肾病t-PA活性明显低于正常人组(P<0.01),而PAI-1则高于正常人组(P<0.01),临床糖尿病肾病组t-PA活性低于早期糖尿病肾病组(P<0.01),而PAI-1高于早期糖尿病肾病组(P<0.01)。结论:糖尿病肾病病人存在t-PA/PAI-1失衡,t-PA升高,PAI-1降低,失衡程度与肾脏的病变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液纤溶酶原激活剂与抑制剂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测156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液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抑制剂(PAI-1)活性变化,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类型的恶性肿瘤患者t-PA及PAI-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全自动血凝仪底物发光法检测恶性肿瘤患者纤溶活性变化具有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高的优点。结论检测t-PA及PAI-1活性变化,从而可判断恶性肿瘤细胞浸润、增殖、转移及出血?血栓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2型糖尿病(2DM)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纤溶活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2DM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30)和常规+替米沙坦(80mg,qd)治疗组(n=30),另选择20名年龄匹配的健康查体者为对照。治疗4周后测定血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1)的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2DM合并高血压患者纤溶功能显著低下,虽t-PA活性无显著改变,但PAI-1活性增加了约70%(P〈0.01)。常规治疗组t-PA及PAI-1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替米沙坦治疗使PAI-1活性显著下降约60%(P〈0.01),t-PA活性无显著变化。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存在纤溶功能低下,替米沙坦可显著降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活性,提高纤溶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纤溶活性变化与胰岛素抵抗(IR)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53例2型糖尿病惠者(包括无血管并发症组30例和微血管并发症组23例)和25例正常对照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含量,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t-PA含量明显降低,而PAI-1含量明显升高,t-PA分别是(7.09±2.10)μg/L vs(12.40±2.11)μg/L(P<0.05),PAI-1分别是(40.38±1.74)μg/L vs(25.28±2.83)μg/L(P<0.05),合并微血管病变者,此变化更为显著,t-PA分别(6.22±1.23)μg/L vs(12.40±2.11)/μg/L,PAI-1分别是(44.57±2.16)μg/L vs(25.28±2.83)μg/L(均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HOMA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教(HOMA-IR)是PAI-1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纤溶活性降低,IR在降低其纤溶活性,并发微血管病变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普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纤溶活性的影响。方法 52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5例)和普伐他汀治疗组(27例) 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 普伐他汀组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晋伐他汀40 mg/d,疗程为12周 各组分别于治疗前及结束时测定血清CR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活性。结果 普伐他汀组治疗12周后,CRP、TC、TG、LDL-C、PAI-1水平下降明显(P<0.05-P<0.01).t-PA明显升高(P<0.05)。常规组治疗前后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的UAP患者CRP与PAI-1活性呈正相关(P<0.01),与t-PA呈负相关(P<0.01) 普代他汀组治疗后CRP、PAI-1、t-PA与TC、LDL-C水平变化无相关关系 结论在UAP早期予以大剂量普代他汀治疗,可能有利于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内皮功能、提高纤溶活性、稳定斑块。  相似文献   

7.
高艳玲  谢林金  汪洋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2):2066-2068
目的:了解冠心病患者是否存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Ⅰ(PAI-Ⅰ)功能紊乱,以及这两个指标与血脂、胰岛素抵抗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于我院住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临床类型分为SAP组、UAP组、AMI组、OMI组,并设健康对照组。检测t-PA、PAI-Ⅰ、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AI)、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等指标。结果:(1)健康对照组t-PA高于各型冠心病组(P<0.05),AMI组t-PA低于其余各型冠心病组(P<0.05);健康对照组PAI-Ⅰ低于各型冠心病组(P<0.05),AMI组PAI-Ⅰ高于其余各型冠心病(P<0.05)。(2)t-PA与IAI呈正相关,与TC、TG、LDL呈负相关;PAI-Ⅰ则与IAI呈负相关,与TC、TG、LDL呈正相关。(3)各病例组t-PA于治疗后有所升高,PAI-Ⅰ于治疗后有所下降(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存在明显的纤溶功能紊乱,且以急性期为重,并且纤溶功能紊乱与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血浆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在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及纤溶功能变化中的作用。方法检测9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与患者年龄相匹配的健康者血浆中TAFI、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结果TAFI的活性在2型糖尿病各组患者血浆中高于对照组(P<0.05),高蛋白尿组较尿蛋白正常组和低蛋白尿组升高(P<0.05)。t-PA在无并发症组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蛋白尿约较尿蛋白正常组和低蛋白尿组低(P<0.05)。PAI-1在2型糖尿病各组患者高于对照组(P<0.05),高蛋白尿组较尿蛋白正常组利低蛋白尿组升高(P<0.05)。TAFI的活性与t-PA和PAI-1含量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中TAFI活性水平,对于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的微血管病变程度,防治2型糖尿病并发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10 mg、20 mg的阿托伐他汀和10 mg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66例ACS患者随机分为3组:1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组、2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和10 mg瑞舒伐他汀治疗组,各22例.分别检测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因子-1(PAI-1)的水平以及与血脂变化的相关性.并选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19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ACS患者血脂(除TG外)、血清中MMP-9和PAI-1的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经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治疗后3组各检测指标除甘油TG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以阿托伐他汀20 mg和瑞舒伐他汀10 mg治疗组变化幅度最大(P<0.05或P<0.01).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降低血清MMP-9和PAI-1的浓度与血脂变化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10 mg具有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的抗炎效应,较阿托伐他汀10 mg更能显著降低ACS患者血清MMP-9和PAI-1的水平,效果等同于阿托伐他汀20 mg.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未经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纤溶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6例初次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犤男17例,女19例,平均年龄(52±7)岁犦及31例血压正常者犤男16例,女15例,平均年龄(51±7)岁犦。两组受试者的临床特点无明显差别。用发色底物法测定他们的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剂(PAI-1)的活性和a2-PI活性。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t-PA和a2-PI活性明显低于对照者,P<0.05,PAI-l,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内源性纤溶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11.
纤溶和凝血功能变化与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凝血与纤溶功能变化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活性采用发色底物法,纤维蛋白原(Fg)采用免疫浊度法测定。结果糖尿病无微血管病变组血浆PAI-1和Fg水平高于小常对照组(P〈0.05),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血浆PAI-1和Fg水平明显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血液的高凝及低纤溶状态,在发生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后更为明显,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中PAI-1和Fg水平,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预防和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Summary.  Background :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have increased levels of hemostatic risk variables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such as fibrinogen, von Willebrand factor (VWF), factor (F)VIIa, d -dimer and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 (PAI-1). Objectives :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aggressive vs. standard dose atorvastatin on hemostatic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Patients and methods : The effect of 30 weeks of treatment with atorvastatin 10 and 80 mg on hemostatic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was assessed in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on 217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dyslipidemia. Results and conclusions : Atorvastatin 10 and 80 mg dose-dependently reduced d -dimer (7.4% and 8.5%, respectively, P for trend = 0.004) and PAI-1 antigen levels (9.0% and 18%, respectively, P for trend = 0.021). Levels of fibrinogen, VWF,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and FVIIa were not influenced by atorvastatin. In conclusion,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torvastatin dose-dependently improved the levels of the hemostatic risk variables d -dimer and PAI-1.  相似文献   

13.
崔凡 《检验医学》2014,(4):328-330
目的观察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对患者术后部分凝血与纤溶指标变化的影响,以及术后恢复时间。方法对56例接受RFCA治疗的患者,在RFCA前、心内电生理检查后、成功消融后即刻、术后第2天和第7天抽取静脉血,测定D-二聚体(DD)、血管内血友病因子(vWF)、血浆组织纤溶酶原(t-PA)和组织纤溶酶原抑制物(PAI-1)含量。结果与术前比较,血浆DD、vWF浓度以及血浆PAI-1含量在心内电生理检查后、消融成功后即刻和术后第2天均显著上升(P0.01),并于第7天降至术前水平(P0.05),而t-PA含量在心内电生理检查后,消融成功后即刻和术后第2天显著下降(P0.01),并于第7天降至术前水平(P0.05)。结论 RFCA可引起血液中部分凝血与纤溶物质水平显著增加,术前、术后对其监测有利于指导抗凝药物应用和预防血栓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血友病因子(vWF)、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含量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2组,在继续行糖尿病饮食控制及常规治疗,口服中低剂量磺脲及双胍类降糖药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黄芪治疗,观察两组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血清胰岛素(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RI)、t-PA、PAI-1、vWF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加用黄芪治疗4周后,两组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改善无明显差异 (P〉0.05), t-PA、PAI-1、vWF均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组INS、IRI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治疗后,INS、IRI明显改善.黄芪还可改善患者t-PA、PAI-1、vWF水平,对防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血清C反应蛋白(CRP)是机体受到各种损伤或发生炎症反应后的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近年来研究发现其本身还具有促进炎症反应及动脉粥样斑块破裂,促发局部血栓形成的作用。CRP还与肥胖、2型糖尿病及冠心病有关,对这组疾病的未来风险预测及临床治疗有效性的评估具有一定价值[1]。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2周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纤溶活性和胰岛素抵抗改善的情况。方法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33例,入院后治疗前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测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胰岛素水平、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水平,胰岛素抵抗用Homa—IR表示。予胰岛素泵治疗两周后停止胰岛素泵,第2天行OGTT实验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胰岛素、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水平。结果胰岛素泵治疗后患者空腹及餐后血糖达到良好控制(P〈0.01),糖化血红蛋白从治疗前(8.6±3.1)%降至(7.1±1.6)%,且未见明显低血糖。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治疗前为3.26±0.85mmoL/L,治疗后为1.81±0.78mmoL/L(P〈0.05),三酰甘油治疗前2.86±0.85mmoL/L,治疗后1.92±0.64mmoL/L(P〈0.01)。纤溶活性在治疗后获得显著改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从治疗前0.225±0.113IU/ml升高至0.457±0.177IU/ml(P〈0.0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从治疗前0.898±0.168AU/ml/L降至0.533±0.215AU/ml(P〈0.05)。胰岛素抵抗指标Homa-IR也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前为4.11±0.85,治疗后为2.42±0.91(P〈0.01)。结论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治疗具有快速稳定控制血糖,显著减轻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改善脂质代谢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吡格列酮对老年高血压并胰岛素抵抗病人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24例老年高血压并胰岛素抵抗病人口服吡格列酮15mg/d,共16周.服药前后分别测定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O-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同时测定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和24h动态血压。结果吡格列酮治疗后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二聚体抗原水平明显下降(P〈0.0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抗原水平明显增加(P〈0.01),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提高(P〈0、01),空腹胰岛素和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P〈0.01);24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降低(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治疗前空腹胰岛素水平对PAI-1的降低影响最大(P〈0.01)。结论吡格列酮能有效改善老年高血压并胰岛素抵抗病人纤溶系统功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空腹胰岛素水平是影响病人纤溶功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赵建  刘红辉  许永玲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2):303-304,307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氧化应激水平的变化及阿托伐他汀对患者血脂及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病例对照研究,选择60例T2DM患者分为糖尿病常规治疗组(A组,n=30)及阿托伐他汀治疗组(B组,n=30)和15例正常人作为对照(C组,n=15)。A组的T2DM患者予以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控制血糖、钙离子拮抗剂控制血压等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予以阿托伐他汀(阿乐,10~20mg,口服,每晚一次)治疗,治疗时间为8周。留取血清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Ic),比色法测定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结果】与C组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GSH—Px、SOD水平降低,MDA水平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B组治疗后血清GSH—Px、SOD水平增加,MDA水平降低,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同期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T2DM患者氧化应激水平较正常人显著升高,阿托伐他汀可降低患者的氧化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