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有关牵张成骨传统的新骨生长形态观察方法如超声、X 射线、CT文献报道较多,但有关核素监测的报道较少.目的:探讨经皮注射可注射组织工程骨促进牵张间隙成骨的可行性及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对其的早期监测作用.方法:将20只日本大耳白兔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于右胫骨中下段造成20 mm的骨缺损,干骺端截骨.7 d后延长,1 mm/次、1次/d.造模前实验组分离培养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2代后诱导成骨.延长达靶位点后,实验组牵张间隙内注射自体干细胞悬液,并同时注射自体富血小板血浆;而对照组只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采用核素骨显像监测移植后2,4,8周时成骨情况.结果与结论:放射性骨显像99Tcm-MDP注入3 h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可见显像剂明显沉积于牵张间隙区,均较对侧健性部位显影强.骨骼、肾及膀胱显像清楚,骨/软组织的对比度清晰,各组均可见大关节及肌腱附着处有对称性放射性增高区.两组在2,4周时牵张间隙放射性聚集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实验组上升趋势更为显著;8周时实验组和对照组核素浓聚变弱,但两者差异仍有显著性意义(P < 0.01).结果说明经皮注射移植复合富血小板血浆的可注射组织工程骨能够促进牵张间隙成骨能力,缩短成骨时间.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早期修复过程有比较灵敏的监测效果.  相似文献   

2.
背景:如何提高牵张成骨过程中新骨形成的速度和质量,缩短牵张成骨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目的:观察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修饰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兔下颌骨牵张成骨新骨形成的促进作用。方法:36只新西兰白兔随机摸球法分为3组。建立牵张成骨动物模型,在固定期第2天,实验组于牵张间隙注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修饰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注射等量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空白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结果与结论:在固定期2周及6周实验组牵张区骨小梁形成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和空白组。证实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修饰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有效促进兔下颌骨牵张成骨新骨形成。  相似文献   

3.
背景:富血小板血浆内含多种高浓度的生长因子,具有促进新骨生成,加速愈合的作用,对牵张成骨的作用尚无公识性结论。目的:观察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对免上颌骨牵张成骨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7/08在中山大学北校区何母实验楼生理实验室完成。材料:3~5月龄健康家兔16只,雌雄各半,体质量1.4~1.7kg,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自制上切牙带环、外置式前牵引面具、牵引橡皮圈。凝结剂由1000U牛凝血酶溶于1mL100肌氯化钙制成。方法:分别在家兔左侧前颌缝的两侧置入钛钉(直径1.5ram),戴自制前牵引装置,试验组在牵张开始时,注射V(富血小板血浆):V(凝结剂)=9:1混合的凝胶样物质至左侧前颌缝内。两组分别持续牵引1周和3周,每个时间点4只家兔。主要观察指标:牵引结束后测量骨缝两侧钛钉间距离的增加值以及组织学观察结果。结果:对照组和试验组家兔上颌均向前移位。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骨缝标志钉间距离增加值较大,新骨生成与矿化较快,血管分布较多,牵张间隙中骨小粱较为粗壮和成熟。结论:富血小板血浆有助于骨组织再生,对兔上颌牵张成骨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确定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在牵张成骨中的最佳注射时期。方法将36只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9只。Ⅰ组为对照组不注射PRP,其余3组分别在延迟期、牵张期和固定期注射0.5ml PRP于牵张间隙中。牵张结束后2、4、8周每组各处死3只动物取材。双能量X线骨密度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nmetry,DEXA)测量新生骨骨密度,采用方差分析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HE染色光镜下观察新骨生成情况。结果实验组新骨生成速率高于对照组;牵张结束后2、4周时,牵张期注射PRP组骨密度测量和组织学观察与其余两实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P对牵张成骨具有促进作用,牵张期注射PRP可缩短牵张成骨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感染骨灭活原位移植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复合骨髓治疗慢性骨髓炎的疗效.方法: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两组,制成慢性骨髓炎模型.以感染灶最严重处为中心,线锯截取出死骨及感染骨2.0 cm煮沸灭活15 min,原位移植并闭合伤口.实验组术后局部注射制备好的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复合骨髓悬液,隔周1次,连续注射3周.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后第4、8、12、16周处死5只动物,行X线观察、组织学观察.结果:实验组成骨修复X线评分、组织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感染骨灭活原位移植可作为骨支架,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复合骨髓,具有抗感染及促进成骨的双重作用,治疗慢性骨髓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背景:目前传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方法是应用异种血清为培养基,但其存在种间疾病传播、潜在免疫排斥反应甚至是伦理学争议等问题;且与卫生部公布的《组织工程化组织移植治疗技术管理规范》的要求相违背。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是生物自体的全血提取物,内含多种且含量丰富的生长因子。
  目的:使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替代传统异种血清,探讨其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的影响,方法:从兔髂后上棘穿刺抽出8 mL骨髓并加肝素抗凝,密度梯度离心富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自体富血小板血浆组、胎牛血清组,分别加入含10%自体富血小板血浆、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在传至4代时将自体富血小板血浆组和胎牛血清组细胞各自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对培养及成分进行改变;对照组培养基不变。通过生长曲线测定各代细胞的增殖情况;通过对各组细胞进行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判断其成骨分化状况。
  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曲线可见各代细胞增殖良好。对第4代各组细胞进行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培养第12天,第4代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实验组及胎牛血清实验组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相应对照组;自体富血小板血浆组对照组、实验组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胎牛血清组的对照组、实验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使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替代异种血清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安全可靠、操作简单、纯度活性高的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方法。  相似文献   

7.
背景:已有研究发现富血小板血浆可以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脂肪干细胞的生长和分化.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对体外培养的骨骼肌干细胞增殖与诱导成骨的影响,探讨富血小板血浆影响骨骼肌干细胞的机制.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 2008-06/10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普通级新西兰大白兔9只,体质量2.5~3 kg.年龄1岁左右,雌雄不限.方法:取兔右后肢比目龟肌体外培养新西兰大白兔骨骼肌干细胞.取兔耳中央动脉血,经离心处理后制备富血小板血浆.将细胞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以含12.5%自体富血小板血浆的条件培养液干预,对照组不进行富血小板血浆干预.主要观察指标:①细胞形态学观察.②以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③以碱性磷酸酶钙钴法染色、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茜索红染色和骨钙素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成骨活件.结果: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显示富血小板血浆诱导实验组较对照组增殖明显(P<0.01);碱性磷酸酶活性较对照组增高明显(P<0.01).富血小板血浆诱导实验组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骨钙素免疫荧光染色阳性,茜素红染色可见钙结节形成.结论:富血小板血浆对体外培养的骨骼肌干细胞增殖与成骨分化活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背景:异种冻干骨具有很好的骨引导性及低抗原性,但骨诱导性相对较差;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具有很好的诱导成骨能力。目的:观察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异种冻干骨复合物在修复种植体周骨缺损及骨整合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12只,于双侧下颌无牙区造极限骨缺损模型。在两侧缺损区的近中、远中端骨壁各植入1枚钛螺纹钉,使种植体临近缺损侧无骨支持,右侧缺损区填压入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异种冻干骨复合物,作为实验组;左侧缺损区填入异种冻干骨,作为对照组。植入4,8,12周后取完整下颌骨标本进行大体形态观察、植体扭矩测试及组织学观察。结果与结论:植入4周时,实验组可见新生血管,成骨细胞数量多,呈单层紧密排列在新生骨小梁的表面;对照组可见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多,新生血管稀疏,成骨细胞及新生骨数量较实验组少。植入8周时,实验组见大量新生血管,骨小梁密集,呈网状连接,部分已逐渐融合成岛状;对照组新生血管较实验组少,骨小梁纤细,散乱。植入12周时,实验组新生骨组织成熟,骨小梁钙化程度高,可见形成板状新骨;对照组骨小梁融合成片,趋向成熟,但成熟度不及实验组。实验组不同时间点种植体-骨结合强度高于对照组(P 〈0.05)。表明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异种冻干骨复合物具有很好的骨修复与骨整合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18FDG和^99Tc^m-MIBI双核素心肌显像评价经心内膜心肌内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效果。方法:成年小型猪8头,麻醉后利用心血管支架置入技术栓塞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远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均分为2组。造模2周后将分离纯化的猪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通过NOGA电机械标测系统经心内膜注射移植至细胞组梗死区,对照组仅注射胎牛血清。移植前及移植后4周分别行^18FDG和^99Tc^m-MIBI双核素心肌显像。结果:移植前两组均可见左室心尖部及前壁呈显著放射性缺损。与对照组比较,移植后4周细胞组梗死区^18FDG和^99Tc^m-MIBI双核素心肌显像所呈现的缺血,梗死节段数均明显减少(P〈0.05)。与移植前比较,移植后4周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细胞组梗死区^99FDG和^18TC^m-MIBI双核素心肌显像所呈现的缺血/梗死节段数均明显减少(P〈O.05),且^99Tc^m-MIBI显像示减少幅度更大(P〈0.05)。结论:经心内膜心肌内注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显著改善心肌灌注损伤,增加存活心肌,且^99Tc^m-MIBI显像改善效果优于^18FDG显像。  相似文献   

10.
杨民  王剑  王强 《中国临床康复》2011,(40):7485-7488
背景:添加富血小板血浆可促进细胞体外成骨表型的快速转化,从而有效成骨.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对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体内和体外成骨能力的影响.方法:第3代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成骨诱导培养,分为对照组和富血小板血浆组.细胞接种到钙磷陶瓷支架上后,体内外观察细胞/载体复合物的成骨情况.结果与结论:两组细胞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碱性磷酸酶活性增高,达到高峰值后随后逐渐下降,诱导后14 d时,富血小板血浆组即达到高峰值,对照组18 d达到高峰值.细胞/载体复合体切片Von Kossa染色显示两组载体的孔隙内衬面呈多层黑染状,有大量钙盐沉积.甲苯胺蓝染色显示载体的孔隙中可见成熟的骨质存在,周边区域较中心多.体外钙盐沉积对照组多,体内成骨面积富血小板血浆组多(P 〈 0.05).说明,富血小板血浆可有效诱导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体内和体外成骨.  相似文献   

11.
背景:实验发现,富血小板血浆+骨移植修复骨缺损,不仅使新骨形成速度快,而且成骨密度高。目的:观察自体富血小板血浆与自体骨移植治疗粉碎性骨折,观察其疗效。方法:临床随机对照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四肢粉碎性骨折及骨缺损患者42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20例采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与自体髂骨松质骨混合,植于粉碎性骨折骨缺损处;对照组22例仅行钢板螺钉或髓内钉内固定。术后及治疗后1,3,6,12个月拍摄X射线片检查,比较两组愈合情况、愈合速度,以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骨折愈合时间,实验组平均12周,对照组18周,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对照组有2例发生钢板断裂,1例骨不连再次手术,3例骨折延迟愈合;实验组未出现自体输血及其他并发症。结果说明自体富血小板血浆与自体骨移植治疗粉碎性骨折可促进和加速骨愈合。  相似文献   

12.
背景:血运重建机制是组织工程化脂肪组织成功构建的决定性因素。目的:观察脂肪干细胞与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和纤维蛋白胶载体复合物在体内构建血管化组织工程脂肪的可行性。方法:从健康成年人吸脂术后的脂肪组织中分离脂肪干细胞并行原代及传代培养,将第3代经BrdU标记的脂肪十细胞向脂肪细胞定向诱导2周后,制成浓度为5×10^10L^-1。细胞悬液。由0.5mL细胞悬液、100μL富血小板血浆工作液或DMEM培养基与0.5mL纤维蛋白胶组成实验组和对照组移植物,分别植入裸鼠背部皮下。结果与结论:植入后8周取材:①实验组可见血管明显增生并长入材料,呈轻度纤维包裹;列照组有少量血管长入材料中,也有轻度纤维包裹现象。实验组新生组织湿质量大予对照组(P〈0.01)。②苏木精一伊红染色均可见移植物中有新生脂肪组织形成和不同程度的微血管长入;实验组微血管数多于对照组(P〈0.01)。⑧新生组织免疫荧光染色示,两组新生脂肪细胞的胞核及部分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胞核呈现绿色荧光。说明脂肪干细胞与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和纤维蛋白胶载体复合物在体内可构建血管化组织工程脂肪,脂肪于细胞与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共同参与新生脂肪组织的血管化过程,自体富血小板血浆能促进组织工程构建物的血运重建,保证更多种子细胞的成活。  相似文献   

13.
背景:添加富血小板血浆可促进细胞体外成骨表型的快速转化,从而有效成骨。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对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体内和体外成骨能力的影响。方法:第3代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成骨诱导培养,分为对照组和富血小板血浆组。细胞接种到钙磷陶瓷支架上后,体内外观察细胞/载体复合物的成骨情况。结果与结论:两组细胞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碱性磷酸酶活性增高,达到高峰值后随后逐渐下降,诱导后14d时,富血小板血浆组即达到高峰值,对照组18d达到高峰值。细胞/载体复合体切片VonKossa染色显示两组载体的孔隙内衬面呈多层黑染状,有大量钙盐沉积。甲苯胺蓝染色显示载体的孔隙中可见成熟的骨质存在,周边区域较中心多。体外钙盐沉积对照组多,体内成骨面积富血小板血浆组多(P<0.05)。说明,富血小板血浆可有效诱导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体内和体外成骨。  相似文献   

14.
背景:自体骨移植是治疗骨缺损的最理想方法,但来源有限,供区有一定的并发症,所以寻找自体骨的替代材料一直是骨科学领域的研究方向。目的:观察珊瑚多孔羟基磷灰石、富血小板血浆和纤维蛋白胶复合物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在新西兰大白兔双侧前臂桡骨中段截骨1.5cm制成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植入珊瑚多孔羟基磷灰石、富血小板血浆和纤维蛋白胶复合物,对照组植入自体骨,空白对照组未植入任何物质。结果与结论:①X射线:实验组术后12周时骨缺损基本修复,塑性完全,愈合过程与对照组同步:空白对照组骨缺损无明显变化。②组织病理学: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12周时骨缺损基本修复,出现成熟板层骨及哈佛氏管;空白对照组仅见大量成纤维细胞增生,未见骨质形成。③生物力学:术后2周时实验组最大扭矩和抗扭刚度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周时两组最大扭矩和抗扭刚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表明珊瑚多孔羟基磷灰石、富血小板血浆和纤维蛋白胶复合物具有促骨质愈合的作用,甚至在术后早期修复骨缺损的效果优于自体骨。  相似文献   

15.
富血小板血浆诱导人骨髓基质干细胞的体内异位成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结合组织工程技术利用经诱导转化的骨髓基质干细胞能成功地在动物体内再生出骨组织,并在大型哺乳动物负重骨缺损的修复实验中取得了较好的修复效果.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诱导培养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在体内的成骨特性,探讨采用富血小板血浆诱导培养的人骨髓基质干细胞与珊瑚羟基磷灰石材料体内异位成骨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配对样本观察,于2007-10/2008-04在中山大学组织工程实验室完成.材料:4周龄BALB/C裸鼠14只,体质量22~24 g,麻醉后将裸鼠两侧股部切开,于股部肌间隙内制成肌袋模型.方法:14只裸鼠左侧肌袋内植入珊瑚羟基磷灰石复合富血小板血诱导培养的人骨髓基质干细胞,作为实验组;右侧背部肌袋内植入单纯珊瑚羟基磷灰石材料为对照组.主要观察指标:分别于植入后4,8,12周对比观察两组裸鼠活动及进食情况;X射线平片观察阻射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骨形成情况.结果:14只裸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植入材料后裸鼠活动及进食均正常,伤口愈合良好.材料随植入时间的延长无明显吸收,而材料周围的肌肉组织等软组织由外向内逐渐长入材料孔隙内有所增多.②随时间延长两组X射线平片阻射影像密度逐步增加.植入材料后4,8,12周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③植入材料后4周,实验组可见珊瑚羟基磷灰石表面有细胞生长,孔隙内有结缔组织长入;对照组仪见珊瑚羟基磷灰石表面有细胞生长.8周时珊瑚羟基磷灰石表面有新生骨形成,孔隙内和孔隙边缘可见骨样组织沉积和少量软骨样组织形成;对照组仅见少量纤维结缔组织长入.12周时珊瑚羟基磷灰石材料表面有较多成熟编织骨形成,部分区域可见髓腔样结构形成,并有血管长入;对照组仍未见新骨及骨样组织形成.结论:富血小板血浆诱导培养人骨髓基质干细胞与珊瑚羟基磷灰石材料在裸鼠体内能够良好的成骨,随时间的延长,成骨特性越明显;体内采用肌袋包裹的方法能有效增加血运及促进组织工程骨血管化生成,促进成骨.  相似文献   

16.
背景:Choukroun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与自体微小颗粒骨具有促进骨缺损修复的能力,但单独应用均有其不足,拟将两种材料结合使用以期达到理想效果。目的:观察Choukroun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复合自体微小颗粒骨修复颅骨缺损的效果。方法:采用自体对照方法在大耳白兔颅骨中缝两侧利用磨骨术各制备标准一致的骨缺损,即刻于一侧骨缺损处回填Choukroun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膜与自体微小颗粒骨混合物作为实验组,另一侧只填充Choukroun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膜作为对照组,术后4,6,8周行软X射线摄片与组织病理切片观察。结果与结论:实验组骨小梁面积显著大于对照组,骨愈合程度均优于对照组,骨小梁密度、形态、新生骨质的量及结构、成骨细胞数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说明Choukroun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与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材料较Choukroun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具有更明显促进骨缺损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背景:组织工程技术为牙周炎致骨组织缺损的修复提供了新的思路。目的:探寻富血小板血浆在小型猪牙周膜干细胞成骨诱导中的作用。方法:采集贵州小型猪静脉血,三次离心制备富血小板血浆。采用组织块法分离培养小型猪牙周膜干细胞,分别将含体积分数0.8%,1.0%,1.2%的富血小板血浆与牙周膜干细胞共同培养3,7,14,21d,以未添加富血小板血浆的牙周膜干细胞作为对照。结果与结论:体积分数0.8%,1.0%,1.2%的富血小板血浆成骨诱导第14天,碱性磷酸酶活性达到峰值,其中体积分数1.0%的富血小板血浆诱导的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最高,第21天时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茜素红染色显示富血小板血浆成骨诱导第21天细胞染色呈阳性。单克隆纯化后细胞的生长曲线从第3天起进入对数生长期,第8天细胞数量达到顶峰。说明富血小板血浆具有诱导牙周膜干细胞成骨的能力,以体积分数1.0%时诱导成骨效率最优。  相似文献   

18.
背景:单独使用富血小板血浆凝胶已被证实并不能提高骨再生能力,且容易在关节液破坏下迅速流失或失活.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与脱蛋白骨复合物对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早期腱-骨界面的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后3组建立自体肌腱重建膝前交叉韧带模型,模型组骨隧道中不植入任何材料,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植入脱蛋白骨与富血小板血浆+脱蛋白骨复合物.结果与结论:治疗后2,4周时,各组拉力卸载方式主要是移植肌腱从骨隧道中拔出;8周时,实验组以肌腱体部撕裂为主,对照组与模型组大部分仍从骨隧道拔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12周时,各组多数见肌腱体部撕裂.治疗后4,8周时,实验组最大抗拉载荷明显高于对照组及模型组(P < 0.05);12周时,各组最大抗拉载荷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12周时,实验组最大抗拉载荷仍明显小于正常组(P < 0.01).各组刚度随时间变化呈逐渐增大的趋势,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说明富血小板血浆与脱蛋白骨复合物能够增加早期腱-骨界面的力学强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放射性核素技术评价组织工程骨修复兔股骨髁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实验于2006-06/2007-01在解放军济南军区总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①实验分组:取健康清洁级新西兰大白兔30只,每只兔子的左侧股骨髁为实验组,右侧为对照组,30侧/组。②实验方法:取大白兔1只抽取骨髓约5mL行细胞培养,传至第4代时将基础培养液更换为诱导液进行成骨诱导。将细胞密度调整为109L-1滴加于羟基磷灰石颗粒表面,在基础培养液内培养24h后更换诱导液培养1周。双侧股骨髁制作0.5cm×1.0cm的骨缺损,将诱导成骨后的细胞复合珊瑚羟基磷灰石植入左侧,右侧单纯植入羟基磷灰石。③实验评估:术后4,8,12周分别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监测两组人工骨对骨缺损的修复能力。以双侧股骨髁骨缺损处1cm×2cm大小的矩形为兴趣区,用兴趣区计算不同时间点的兴趣区平均计数。结果:纳入30只大白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后4周对照组和实验组兴趣区差异无显著性意义[(16.70±1.37),(18.46±1.47)像素,P>0.05],术后8,12周对照组和实验组兴趣区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8周:(21.31±2.02),(33.98±2.96)像素;12周:(37.48±2.05),(53.48±2.15)像素,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组间不同时间点兴趣区平均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②通过兴趣区方法定量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放射性浓集比值,组织工程骨组作用优于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组,骨缺损修复能力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后复合珊瑚羟基磷灰石可有效修复兔股骨髁松质骨缺损。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骨修复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监测作用。  相似文献   

20.
背景:用于修复骨缺损的方法有直接植入、复合细胞植入以及加入生长因子植入.近年来,复合细胞植入和加入生长因子植入的研究受到比较广泛的关注.目的:观察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富血小板血浆的煅烧骨修复颌骨缺损的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4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宦及口腔研究室完成.材料:取成年牛长骨骨骺端,经脱脂、脱蛋白、煅烧处理后制得煅烧骨.将第3代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加到煅烧骨上制备煅烧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体.将富血小板血浆因子滴加到将要植入的煅烧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体上,制得含富血小板血浆因子的煅烧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体.方法:用牙钻在Wistar大鼠左侧下颌骨下缘备出1.0 cm×0.8 cm大小缺损,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对照组:将煅烧骨直接植入大鼠下颌骨缺损中.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将煅烧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体植入大鼠下颌骨缺损中.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富血小板血浆组:将含富血小板血浆因子的煅烧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体植入大鼠下颌骨缺损中.主要观察指标:观察各组煅烧骨在4,8,12周的成骨情况.结果: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富血小板血浆组煅烧骨在4,8,12周3个时间点的成骨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煅烧骨及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煅烧骨(P<0.01),,对照组和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之间的成骨情况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富血小板血浆的煅烧骨可以促进下颌骨缺损修复,增加血管化与骨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