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T_(3~12)胸椎松质骨冲击力学特性:青年与老年的差异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骨质疏松、骨重建、骨再造、胸椎骨折固定器选择等都需要了解青年和老年尸体胸椎松质骨的冲击力学特性.以往的研究多以单独青年尸体或单独老年尸体胸椎松质骨为观察对象,而有关青年和老年尸体胸椎松质骨冲击力学特性的研究报道极少.目的:对正常国人青年和老年新鲜尸体胸椎松骨进行冲击实验,分析胸椎松质骨的冲击力学性质,确定老年尸体松质骨和青年尸体胸椎松质骨是否具有不同的冲击力学性质.方法:实验标本取自4具正常国人男性新鲜尸体,年龄分别为20,25,70,75岁,由白求恩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提供.人死亡后1 h之内解剖取出死者胸椎T_(3~12)标本,将标本沿纵向切成长40 mm,宽6 mm,高6 mm的试样,每组各20个.以能量释放的方法对2组试样进行冲击实验,在室温28℃的温度场下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试验机测量度盘自动显示试样的冲击功,根据材料力学公式计算出每个试样的冲击韧性,观察各试样的宏观断口形貌.结果与结论:青年组胸椎松质骨冲击功、冲击韧性均显著大于老年组(P<0.05).胸椎松质骨冲击实验断口多数为粉碎性断口,少数为横断口或斜断口.宏观观察青年组腰椎松质骨骨小梁排列细密,老年组腰椎松质骨骨小梁排列稀疏,孔隙较大,呈现出老年骨质疏松的表现形式.提示青年组脊柱胸椎松质骨和老年组脊柱胸椎松质骨具有不同的冲击力学特性,老年组试样由于骨质疏松导致冲击力学特性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2.
背景:骨质疏松、骨重建、骨再造、胸椎骨折固定器选择等都需要了解青年和老年尸体肋骨的冲击力学特性.以往的研究多以单独青年尸体或单独老年尸体肋骨为观察对象,而有关青年和老年尸体肋骨冲击力学特性的研究报道极少.目的:对正常国人青年和老年新鲜尸体肋骨进行冲击实验,分析肋骨的冲击力学性质,确定老年尸体肋骨和青年尸体肋骨是否具有不同的冲击力学性质.方法:实验标本取自4具正常国人男性新鲜尸体,年龄分别为20,25,70,75岁,由吉林大学医学部解剖教研室提供.人死亡后1 h内解剖取出死者肋骨T3~12标本,将标本沿纵向切成长55 mm的试样,青年组和老年组各20个.以能量释放的方法对2组试样进行冲击实验.实验结束后,试验机测量度盘自动显示试样的冲击功,根据材料力学公式计算出每个试样的冲击韧性,观察各试样的宏观断口形貌.结果与结论:青年组肋骨冲击功、冲击韧性均显著大于老年组(P<0.05).肋骨冲击实验断口多数为粉碎性断口,少数为横断口或斜断口.肉眼观察发现青年组肋骨骨小梁排列细密,老年组肋骨骨小梁排列稀疏,孔隙较大,呈现出老年骨质疏松的表现形式.提示青年组肋骨和老年组肋骨具有不同的冲击力学特性,老年组试样由于骨质疏松导致冲击力学特性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3.
老龄腰椎松质骨的剪切力学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背景:骨质疏松、骨重建、骨再造、腰椎骨折固定器械的选择等都需要了解青年尸体和老年尸体腰椎松质骨的剪切力学特性.目的:比较老年尸体松质骨和青年尸体腰椎松质骨是否具有不同的剪切力学性质.方法:实验标本取自正常国人新鲜尸体4具,由白求恩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提供,年龄分别为22,28,70,75岁.人死亡后1 h之内,解剖尸体取出腰段脊柱L_2~L_5标本.将标本沿前、后、左、右纵向切成长40 mm,宽5 mm,高5 mm的试样,在电子万能试验机上进行实验,以5 mm/min的实验速度对试样施加剪切力,实验结束后,打印机自动打印出剪切力、应变剪切应力等数据.观察每个试样的宏观断口形貌.结果与结论:剪切试样破坏后分别对两组试样的破坏断口进行大体观察发现,多数为横断口,少数为斜断口,青年组腰椎松质骨骨小粱排列细密,老年组腰椎松质骨骨小梁排列稀疏,孔隙较大.青年组剪切力、剪切应力和应变均显著高于老年组(37 19±3.25),(28.34±3.42)N;(1.49±0.13),(1.13±0.14)MPa;(1.40±0.50)%,(0.90±0.20)%,P<0.05].提示青年组脊柱腰椎松质骨和老年组脊柱腰椎松质骨具有不同的剪切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4.
弯曲力学性质:青年与老年尸体肋骨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背景:骨质疏松、骨重建、骨再造等都需要了解青年和老年尸体肋骨的弯曲力学特性.以往的研究多以单独青年尸体或单独老年尸体肋骨为观察对象,而有关青年和老年尸体肋骨弯曲力学特性的研究报道极少.目的:对正常国人青年和老年新鲜尸体肋骨进行弯曲实验,分析肋骨的弯曲力学性质,确定老年尸体肋骨和青年尸体肋骨是否具有不同的弯曲力学性质.方法:实验标本取自4具正常国人男性新鲜尸体,年龄分别为20,25,70,75岁,由白求恩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提供.人死亡后1 h之内解剖取出死者肋骨标本,将标本沿纵向切成长45mm的试样.以三点弯曲的方法进行弯曲实验,检测肋骨最大载荷、弯矩、应力、应变及宏观断口形貌.结果与结论:青年组肋骨最大载荷、最大弯矩、最大应力、最大应变均显著大于老年组(P<0.05).肋骨弯曲断口多数为横断口,少数为斜断口.青年组肋骨骨皮质较厚,老年组肋骨骨皮质较薄,呈现出骨质疏松形态,提示青年组肋骨和老年组肋骨具有不同的弯曲力学特性,老年组试样由于骨质疏松导致弯曲力学特性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5.
背景:课题组前期研究了男性青年尸体脊柱L4节段椎体松质骨的蠕变特性,此次实验是前期工作的继续。目的:观察青年和老年新鲜尸体腰椎L4椎体松质骨的蠕变力学性质,为临床提供生物力学参数。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于2007/08-10在吉林大学力学实验中心完成。材料:青年的新鲜尸体5具,均为男性,年龄20~30岁,老年的新鲜尸体5具,均为男性,年龄60~72岁,尸体标本由白求恩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提供,死者死亡1h之内解剖取下脊柱L4椎体,每组共5个标本。实验仪器为日本岛津AG-10TA自动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方法:在Shimadzu AUTOGRAPH电子万能试验机上对青年组和老年组L4椎体松质骨各10个试样进行蠕变实验。模拟人体体温在36.5℃的温度场进行实验,以0.05GPa的应力增加速度对标本施加应力,设定时期为7200S,采集100个实验数据。采用三参数模型计算蠕变方程。主要观察指标:①蠕变实验曲线。②青年组、老年组L4椎体松质骨蠕变量。结果:L4椎体松质骨蠕变在最初600s内变化最快,之后应力缓慢下降、应变缓慢上升。青年组L4椎体松质骨7200s蠕变量为0.22%,老年组L4椎体松质骨7200s蠕变量为0.16%。老年组7200s蠕变量显著低于青年组(P〈0.05)。结论:L4椎体松质骨在蠕变的初期变化率较快,后期曲线比较平缓。说明松质骨内固有的膨胀压与局部的压力差减少,最后达到相对平衡。老年组标本存在不同程度的骨量丢失,从而对蠕变特性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6.
背景:以往的研究多以一个标本加工成二个或多个试样进行实验,且标本多以纵向取样进行应力松弛实验。目的:比较股骨下端松质骨横向和纵向取样的拉伸应力松弛特性,为临床提供股骨下端松质骨的生物力学参数。方法:正常国人男性尸体股骨标本10个,左右侧各5个,年龄20~30岁,死亡后1h内解剖尸体取出左、右侧股骨,以生理盐水浸湿的沙布包裹标本,置于-20℃冰箱内保存。实验前取出标本,在常温下解冻,每个标本加工成长20mm,宽20mm,高20mm的试样。先对10个试样进行纵向应力松弛实验,之后待试样恢复24h后再对10个标本进行横向应力松弛实验。应力松弛实验的应变增加速度为0.5%/s,设定实验时间为7200s,采集100个实验数据。结果与结论:股骨下端松质骨纵向试样7200s应力松弛量为0.58MPa,横向试样7200s应力松弛量为0.72MPa。应力松弛曲线是以对数关系变化的。股骨下端松质骨横向7200s应力松弛量大于纵向。结果可以看出三参数模型建立的股骨下端松质骨的应力松弛方程能很好的反映股骨下端松质骨的应力松弛特性。  相似文献   

7.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骨量与骨质量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骨量与骨质量两者的关系与规律。方法:取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股骨头和正常青年股骨头,行骨密度测量后,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和形态计量学检测。结果:86.5%病例符合WHO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43.2%病例股骨颈骨密度在骨折阈值之上。扫描电镜下观察发现:骨折患者骨小梁发生明显变化。形态计量学显示:老年组骨小梁游离末端数(FET)、平均骨小梁间距(MTPS)较青年组明显升高(P<0.01),小梁间连接点数(Tb.n)、松质骨体积(TBV)、平均骨小梁密度(MTPD)、平均骨小梁厚度(MTPT)明显减少(P<0.01)。结论:术后股骨头标本行扫描电镜观察和形态计量学分析是一种简便而准确的诊断骨量与骨质量下降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骨量与骨质量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刘兴漠  苏汝坤 《中国临床康复》2003,7(5):742-743,T001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骨量与骨质量两者的关系与规律。方法:取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股骨头和正常青年股骨头,行骨密度测量后,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和形态计量学检测。结果:86.5%病例符合WHO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43.2%病例股骨颈骨密度在骨折阈值之上。扫描电镜下观察发现,骨折患者骨小梁发生明显变化,形态计量学显示,老年组骨小梁游离末端数(FET)、平均骨小梁间距(MTPS)较青年组明显升高(P<0.01),小梁间连接点数(Tb.n)、松质骨体积(TBV)、平均骨小梁密度(MTPD)、平均骨小梁厚度(MTPT)明显减少(P<0.01)。结论:术后股骨头标本行扫描电镜观察和形态计量学分析是一种简便而准确的诊断骨量与骨质量下降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利用螺旋CT建立骨质疏松腰椎三维有限元模型的高度数字化方法,以为腰椎骨质疏松的生物力学实验提供标准模型。方法:实验于2004-06/10在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力学实验室完成。选取老年男性正常人体脊柱标本1具,范围从L4~L5,先行X线检查以排除可见的脊椎病变及损害。经螺旋CT沿横断面1mm层厚扫描,以jpg格式输出其断面图像并转入微机保存。利用三维重建软件Mimics建立L4~L5段正常脊柱骨性结构的三维模型,再经过自由造型系统进行表面光滑化处理及对1mm层厚引起的数据丢失予以修补。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的前处理功能,在脊柱模型骨性结构的基础上,补充建立终板、椎间盘、髓核、前纵韧带、后纵韧带、黄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等结构。采用合适的材料性质和实体单元类型对模型进行智能有限元网格划分。结果:①正常腰段脊柱三维模型有限元网格划分结果:利用三维重建软件Mimics和有限元软件Ansys成功进行正常腰段脊柱三维模型有限元网格划分。共有82563个单元,131204个节点,建成后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与实体组织具有良好的几何相似性。②骨质疏松腰椎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的前处理功能,对不同组织的物理特性进行定义,椎体和后部结构的弹性模量均减少30%左右,符合真实的生物力学要求,真实模拟了骨质疏松椎体的材料特性,成功建立骨质疏松腰椎三维有限元模型。结论:建立的骨质疏松腰椎三维有限元模型接近真实的生物力学标本,是理想的研究骨质疏松腰椎生物力学的数字化模型,可应用于骨质疏松腰椎损伤程度的评估。  相似文献   

10.
骨质疏松腰椎三维有限元数字化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利用螺旋CT建立骨质疏松腰椎三维有限元模型的高度数字化方法,以为腰椎骨质疏松的生物力学实验提供标准模型。方法:实验于2004-06/10在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力学实验室完成。选取老年男性正常人体脊柱标本1具,范围从L4-L5,先行X线检查以排除可见的脊椎病变及损害。经螺旋CT沿横断面1mm层厚扫描,以jpg格式输出其断面图像并转人微机保存。利用三维重建软件Mimics建立L4-L5段正常脊柱骨性结构的三维模型,再经过自由造型系统进行表面光滑化处理及对1mm层厚引起的数据丢失予以修补。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的前处理功能,在脊柱模型骨性结构的基础上,补充建立终板、椎间盘、髓核、前纵韧带、后纵韧带、黄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等结构。采用合适的材料性质和实体单元类型对模型进行智能有限元网格划分。结果:①正常腰段脊柱三维模型有限元网格划分结果:利用三维重建软件Mimics和有限元软件Ansys成功进行正常腰段脊柱三维模型有限元网格划分。共有82563个单元,131204个节点,建成后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与实体组织具有良好的几何相似性。②骨质疏松腰椎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的前处理功能,对不同组织的物理特性进行定义,椎体和后部结构的弹性模量均减少30%左右,符合真实的生物力学要求,真实模拟了骨质疏松椎体的材料特性,成功建立骨质疏松腰椎三维有限元模型。结论:建立的骨质疏松腰椎三维有限元模型接近真实的生物力学标本,是理想的研究骨质疏松腰椎生物力学的数字化模型,可应用于骨质疏松腰椎损伤程度的评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骨小梁改变与髋部疼痛的关系.方法:20例股骨头颈标本(15例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关节置换术者及5例中青年外伤性粉碎性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关节置换术者作对照)进行电镜扫描结果.结果:老年组骨小梁变形、狭窄、萎缩甚至断裂.中青年组骨小梁规则、连续;骨小梁致密,厚度较均匀,形态大小对称,彼此呈拱桥状连接;骨小梁间距小,骨吸收孔较小多为圆形和卵圆形,骨板层排列紧密、规则.结论:老年组术前追问病史多有髋部疼痛,中青年组多不伴有髋部疼痛.髋部疼痛与骨质疏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新型注射型纳米羟基磷灰石/酰胺66复合骨水泥体外增强聚骨质疏松性松质骨的生物力学性能,从而选择适合临床使用的骨水泥。方法:实验于2001-01/2003-01在重庆医科大学、四川大学纳米生物材料研究中心和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选取5具老年和1具青年的T1-T6脊柱和双侧股骨髁标本,经X线摄片未见明显病理性缺损和破坏。椎体压缩实验:将脊柱标本去除椎间盘和椎体后方成分后仅保留椎体34个。①老年椎体28个,随机分为4组:纳米羟基磷灰石/酰胺66含量60%的复合骨水泥组(HP1组)、纳米羟基磷灰石/聚聚聚酰胺酰胺66含量70%的复合骨水泥组(HP2组)、纳米羟基磷灰石/66含量80%的复合骨水泥组(HP3组)、骨质疏松组,7个标本/;青年组椎体6个,作为正常对照组。②HP1,HP2,HP3组分别注射含量为60%,70%和80%的纳米羟基磷灰石/酰胺66复合骨水泥5mL,骨质疏松聚组和正常对照组仅作穿刺。③测定每个标本的载荷-位移数据和压力-位移曲线,采样频率为10Hz。股骨髁松质骨扭转实验:用于实验的股骨髁10个。①老年股骨髁8个,随机分为4组:HP1,HP2HP3组及骨质,疏松组,2个/;青年股骨髁2个,作为正常对照组。②HP1,HP2,HP3组组分别注射含量为60%,70%和80%的纳米羟基磷灰石/酰胺66复聚合骨水泥20mL,骨质疏松组和正常对照组仅作穿刺。然后将各组股骨髁的松质骨制成10mm×10mm×30mm的松质骨条标本,5个/每组。测定各组的抗扭强度和抗扭刚度。结果:椎体压缩实验中保留34个椎体,股骨髁松质骨扭转实验中选用10个股骨髁,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椎体压缩实验:①各组屈服强度和最大抗压强度的测定:与骨质疏松组比较,HP1,HP2,HP3组均明显提高,HP1,HP2组尤为显著(P均<0.05);但HP1,HP2,HP3组仍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②各组抗压刚度的测定:与骨质疏松组比较,HP1,HP2,HP3组均明显提高,HP1,HP2组尤为显著(P<0.05);但HP1,HP2,HP3组仍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且HP3组差异显著(P<0.05)。股骨髁松质骨扭转实验:①各组抗扭强度的测定:与骨质疏松组比较,HP1,HP2,HP3组的抗扭强度均明显提高,HP1,HP2组尤为显著(P<0.05);但HP1,HP2,HP3组的抗扭强度仍均低于正常对照组,HP2,HP3组尤为显著(P<0.05)。②各组抗扭刚度的测定:与骨质疏松组比较,HP1,HP2,HP3组的抗扭刚度均明显提高,HP1,HP2组尤为显著(P<0.05);但HP1,HP2,HP3组的抗扭刚度仍均低于正常对照组,HP3组尤为显著(P<0.05)。结论:注射型纳米羟基磷灰石与聚酰胺66复合骨水泥材料能够增强骨质疏松松质骨的抗压和抗扭性能,治疗骨质疏松骨折,预防椎体骨折的发生。另外,纳米羟基磷灰石/酰胺66含量为60%和70%的复合骨水聚泥有较好的抗压和抗扭性能,更符合临床应用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脊髓损伤继发骨质疏松大鼠椎骨的力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脊髓损伤造成下肢肌肉萎缩,久之引起骨质疏松,为了解脊髓损伤继发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有必要对脊髓损伤继发骨质疏松动物模型骨进行生物力学性质研究。目的:观察脊髓损伤所导致骨的力学变化。方法:选用Wistar雄性大鼠66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大鼠于T10椎体水平剪开椎板损伤脊髓。损伤后11周解剖取大鼠L1~4椎骨,进行压缩实验、取L1~4椎骨进行扭转、冲击实验。结果与结论:模型组压缩实验最大载荷、最大应力、最大应变,扭转实验最大转矩、最大扭转角、最大切应力,冲击实验最大冲击功、最大冲击韧性均小于空白组(P<0.05),说明脊髓损伤继发大鼠骨质疏松后大鼠椎骨压缩、扭转、冲击力学特性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4.
背景:脊髓损伤造成下肢肌肉萎缩,久之引起骨质疏松,为了解脊髓损伤继发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有必要对脊髓损伤继发骨质疏松动物模型骨进行生物力学性质研究。目的:观察脊髓损伤所导致骨的力学变化。方法:选用Wistar雄性大鼠66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大鼠于T10椎体水平剪开椎板损伤脊髓。损伤后11周解剖取大鼠L1~4椎骨,进行压缩实验、取L1~4椎骨进行扭转、冲击实验。结果与结论:模型组压缩实验最大载荷、最大应力、最大应变,扭转实验最大转矩、最大扭转角、最大切应力,冲击实验最大冲击功、最大冲击韧性均小于空白组(P〈0.05),说明脊髓损伤继发大鼠骨质疏松后大鼠椎骨压缩、扭转、冲击力学特性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青年人和老年人腰椎本体感觉的差异,同时探究腰椎本体感觉的性别差异。方法 2017年9月至11月,随机抽取社区内65~80岁老年人58例作为老年组,20~30岁青年人56例作为青年组。使用Con-Trex多关节等速肌力测试与训练系统进行腰椎本体感觉测试。采用关节位置被动复位法测试腰椎后伸和前屈方向的本体感觉,以实际复位角度与目标角度差值的绝对值即绝对误差角度进行比较。结果老年组腰椎前屈、后伸的关节复位的绝对误差角度值均显著大于青年组(t 4.218, P 0.001)。老年男性和女性的绝对误差角度值均明显大于青年男性和女性(t 2.844, P 0.001)。相同的年龄层中,男性与女性间的绝对误差角度无显著性差异(t 1.473, P 0.05)。结论老年人腰椎本体感觉功能劣于青年人,老年男性和女性的本体感觉功能也都分别劣于青年男性和女性。在老年人和青年人中,男性和女性的腰椎本体感觉无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电针对老年大鼠骨质疏松及衰老细胞通路P53/P21的影响。方法 27月龄雄性大鼠随机分为老年组和电针治疗组(n=8),电针治疗组接受电针干预(每周5次,共8周),6月龄雄性大鼠设为青年组。8周后处死大鼠,ELISA检测血清Ⅰ型胶原C末端肽(CTX-I)、Ⅰ型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水平;Micro-CT扫描骨组织;检测P53、P21等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老年组CTX-I较青年组增加,PICP较青年组降低(P <0.01);电针可降低老年大鼠CTX-I,增高PICP(P <0.01);Micro-CT显示相对青年组,老年组大鼠骨小梁分布紊乱、稀疏,BMD、BV/TV、Tb.N等下降(P <0.01),Tb.Sp增高(P <0.01)。电针可改善骨小梁紊乱分布,增加BMD、BV/TV、Tb.N(P <0.05),降低Tb.Sp(P <0.01)。相对于青年组,老年组大鼠P53、P21 mRNA及蛋白表达量增高(P <0.01)。电针能下调老年大鼠P53、P21 mRNA及蛋白表达量(P <0.01)。结论 电针可能通过抑...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青年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老年患者进行比较,为青年冠心病一级和二级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治疗的青年心肌梗死患者66例(<45岁)和老年患者117例(60~80岁)的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青年组高血压、冠心病家族史与老年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吸烟、糖尿病无统计学差异(P>0.05);梗死部位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青年组以前壁心肌梗死为主,老年组以下壁心肌梗死为主;老年组心功能较青年组差(P<0.05);青年组梗死相关血管以前降支为主,老年组以前降支、右冠为主;青年组以单支病变为主,老年组以多支病变为主(P<0.01);老年组心脏不良事件总发生率高于青年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心源性休克发生率最高,其次是恶性心律失常。结论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特点及相关情况与老年人有较大差异,梗死部位、心功能、不良事件发生率都不同,预后好于老年患者,应针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冠心病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8.
背景松质骨力学特性在代谢性疾病、骨折、关节退行性变的内在发生规律中具有意义.目的了解松质骨的生物力学特性.设计以股骨标本为单一样本的实验观察.单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生物力学实验室.对象2001-05/07完成于在上海第九人民医院骨科生物力学实验室,选取19具男性尸体股骨头.方法取19具新鲜青年(30岁左右)尸体股骨.对股骨头负重区的松质骨进行压缩测试.主要观察指标标本的屈服载荷、极限应力、极限应变、能量值、弹性模量.结果测算松质骨各项压缩数据,其中屈服载荷的平均值为(410.64±190.29)N,极限应力为(8.69±3.75)MPa,极限应变为(10.84±6.58)%,能量值为(2.54±1.89)J,弹性模量为(40.77±32.12)MPa.加载初期松质骨呈弹性变形,此后横截面增大抗压能力增强.结论试验表明松质骨力学性能主要是缓解外力冲击加压.  相似文献   

19.
人气管软骨的拉伸力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气管损伤缝合与新型人工气管的研制都需要了解气管软骨的拉伸力学特性以修复、重建气管功能.以往的国内外研究对人工气管的生物力学报道较多,而对人气管软骨生物力学的报道较少.目的:以一维拉伸实验方法观察气管软骨的力学性质.方法:正常人新鲜尸体气管标本2个,标本获取征得家属同意.取出标本,在常温下解冻,以手术刀切取气管软骨试样标本加工成试样长度25 mm,宽度5 mm,厚度1.8~2.2 mm试样20个,在日本岛津电子万能试验机上对20个气管软骨试样进行一维拉伸实验,拉伸实验速度为5 mm/min.观察试件拉伸最大载荷、最大位移、最大应力、最大应变、弹性模量、应力-应变曲线.结果与结论:人尸体气管软骨最大载荷为(60.946±10.377)N,最大位移为(1.973±0.159)mm,最大应力为(6.229±1.125)MPa,最大应变为(32.825±2.776)%.气管软骨的应力-应变曲线为指数关系变化的,曲线最初的低坡部分是由于施加拉力的方向与胶原蛋白结构的排列一致,曲线的陡峭部分代表胶原蛋白本身的拉伸刚度.为描述气管软骨一维拉伸中的应力应变关系,对气管软骨实验数据各取15个点应力-应变数据采用多项式,以最小二乘法进行拟合,得出应力(δ)-应变(ε)关系式:σ(ε)=-0.1 11 3e~5+1.602 1e~4-7.821 6e~3+17.995 1e~2+3.624e.实验结果显示,气管软骨具有较强的承受载荷和抵抗变形能力,反映其具有黏性又有弹性的黏弹性力学特性,支持软骨的力学性质与软骨胶原含量呈正相关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分析青年脑出血和老年脑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452例脑出血患者,其中青年组(18-40岁)57例,老年组(≥66岁)395例。比较两组性别、病因、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病死率的差异。结果:高血压是青年组和老年组的主要病因和危险因素,青年组高血压发病率低于老年组(P〈0.05)。青年组脑血管异常发生率高于老年组(P〈0.05)。吸烟、饮酒也是青年组常见的危险因素。头痛、呕吐发生率青年组均为57.89%,老年组分别为31.14%、13.1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发病即刻意识障碍发生率青年组高于老年组(15.79%,9.62%,P〈O.05)。两组性别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年脑出血患者的主要病因和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和脑血管异常,以头痛、呕吐为典型症状,发病即刻意识障碍的发生率高于老年脑出血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