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将167例冠心病患者分为代谢综合征(MS)组(68例)和非MS组(99例),结果显示,MS组患者相关代谢指标及冠脉造影结果(多支病变、弥漫性病变、闭塞性病变、Ginsini积分)与非MS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根据危险因子数量分组后,5个危险因子组冠脉三支病变、弥漫性病变、闭塞病变明显高于3个危险因子组,3组Ginsini积分随着危险因子数量增多而增大,3个危险因子组与4个和5个危险因子组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MS患者的冠心病发病有关(P<0.05或P<0.01).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因胸痛临床疑诊CHD住院的患者31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为:CHD组210例,其中并存MS 102例(CHD-MS组),单纯CHD组108例;非CHD组108例,其中MS 30例(MS组),78例未并存MS为对照组。分别检测患者的体质指数(BMI)、血脂、血糖和血压等指标,进行MS与CHD的相关性分析。结果318例患者中,MS发生率为41.5%,其中男、女分别为40.1%(61/152)和42.8%(71/166)。CHD患者的MS发生率高于非CHD患者(分别为48.6%与27.8%,P〈0.01)。CHD-MS组的多支病变、不稳定性病变、需要血运重建分别为29.4%、73.5%和52.9%.均高于单纯CHD组(分别为9.2%、50.0%、25.0%),均为(P〈0.05)。CHD发生的危险性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MS呈正相关(γ分别为0.225,0.361,均为P〈0.01)。结论MS在CH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促进作用,加重了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增加了罹患CHD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15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根据年龄分为早发冠心病组(男性〈55岁,女性〈65岁)74例和老年冠心病组78例。对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比较二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血脂水平、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等,评价其是否存在差异性。结果早发冠心病组中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血清总胆固醇高于老年冠心病组;而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低于老年冠心病组。早发冠心病组冠状动脉病变多为单支病变,老年冠心病组以多支病变为主。结论吸烟、冠心病阳性家族史,高胆固醇血症均是早发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以单支病变为主。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冠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广东省人民医院2009年12月1日至2011年12月1日行冠脉CT发现冠脉病变的患者142例,所有患者同时行肝脏超声,体格检查及相关血清学检测。其中合并NAFLD者57例作为观察组,不合并NAFLD者8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冠心病(CHD,一支或一支以上主要冠状动脉狭窄〉50%)发生率,非钙化及钙化斑块发生率,代谢综合征(MS)及其具体组分的发生率,以及相关血清学指标的变化;其后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评价NAFLD在其中的地位。结果NAFLD组冠脉狭窄达CHD标准者,非钙化和钙化斑块发生率均比对照组明显升高,分别为53%vs13%(P〈0.01),44%VS27%(P〈0.05),53%vs34%(P〈0.05);MS发生率也较对照组明显高(49%vs19%,P〈0.01),有明显差异的具体指标包括HOMA—IR(3.06vs2.75,P〈0.05),BMI(32.1vs27.5,P〈0.05),TRIG(5.62vs4.28,P〈0.01),ALT(47.2vs34.6,P〈0.01),HS—CRP(12.02vs6.46,P〈0.01);对CHD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影响因子由高到低依次为NAFLD,MS,TRIG,CRP,ALT(OR分别为31.21,14.02,2.54,1.85,1.08)。结论在冠脉CT发现冠脉病变的患者中,NAFLD患者的冠脉病变比非NAFLD患者更严重及活动度更高,一方面表现为更易伴发影响冠脉病变的疾病及危险因素,另一方面在排除其他因素影响后,NAFLD仍对冠脉病变有独立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冠心病和病变严重程度与代谢综合征(MS)及其危险因素数量的关系。方法连续性入选2006年9月至2007年2月住院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的患者165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14例,非冠心病组51例,用冠脉病变评分和病变支数描述病变严重程度,采用ATPⅢ亚洲人群标准定义MS,分析MS和代谢异常成分及数目与冠心病及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男性比例和MS患病率高于非冠心病组(72.80%比50.98%,P=0.006;65.8%比39.2%,OR 2.981,95%CI 1.506~5.898,P=0.001);腰围[(92.91±9.26)cm比(89.33±9.62)cm,P=0.028]和HDL-C水平[(1.26±0.55)mmol/L比(1.78±0.95)mmol/L,P<0.001]在两组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S(OR 3.797,95% CI 1.759~8.194,P=0.001)及低HDL-C血症(OR 2.380,95%CI 1.379~4.108,P=0.002)是冠心病相关的独立因素。MS患者比例随冠脉病变评分和受累血管支数的增多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和0.008),MS的组成成分异常数目也随冠脉病变程度加重而增多(P=0.018和0.014)。结论 MS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随其相关危险因素异常数目的增加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7.
代谢综合征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将 769例不同程度代谢异常患者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分析血尿酸在不同代谢异常状态下与冠心病的关系。结果显示,在缺乏其他代谢因素影响时,尿酸可能与冠心病的发生有一定关联,但并非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早发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入选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4月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279例,根据男性年龄≤55岁、女性年龄≤65岁分为早发冠心病组和非早发冠心病组.统计患者入院基本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检测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直径≥50%累及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或左主干(LM)分为单支、双支(累及左主干为双支病变)及三支病变组.根据Gensini积分标准对每位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进行评分.结果 早发冠心病组男性比例、吸烟比例、存在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的比例、TG水平显著高于非早发冠心病组(P<0.05).与非早发冠心病组相比,早发冠心病组患者以单支病变为主,二者在受累冠状动脉部位上并无差别.非早发冠心病组患者平均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平均Gensini积分高于早发冠心病组(1.97±0.82比1.66±0.93,P=0.003;8.72±6.21比48.65±8.90,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95%CI:2.342~10.420,P=0.000)、吸烟(95%CI:9.468~31.220,P=0.000)、早发冠心病家族史(95%CI:8.120~23.480,P=0.001)、TG(95%CI:1.224~5.465,P=0.001)是早发冠心病患者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早发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是以单支病变为主.男性、吸烟、早发冠心病家族史、TG是早发冠心病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积极戒烟、降低TG能够降低早发冠心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胰岛素抵抗与冠心病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通过胰岛素抵抗与冠心病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分析 ,探讨胰岛素抵抗对冠心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连续收集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至少有一支血管狭窄≥ 5 0 %的 12 3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并排除有甲状腺和严重肝、肾、胰腺疾患及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均行口服葡萄糖耐量 (OGTT)试验及血脂、胰岛素测定。以HOMA值作为评价胰岛素抵抗程度指标 ,对冠心病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危险因素聚集 (高血压病、糖耐量异常 糖尿病、超重、高甘油三酯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5个危险因素计分 )行相关分析。结果 胰岛素抵抗与体重指数、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胰岛素、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血压病史均有明显相关性 ,而且随着胰岛素抵抗程度增加 ,这些冠心病危险因素聚集性呈增加趋势 ,冠状动脉的病变范围、病变程度也呈增加趋势。结论 胰岛素抵抗可能是疾病的基础 ,在冠心病Ⅰ、Ⅱ级预防中不仅要对症治疗 ,更重要的是采取降低胰岛素抵抗等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研究发现心理因素与冠心病及其心脏事件(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及因各种心脏原因的住院)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冠心病的诊治模式应当由过去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11.
血清淀粉样蛋白A与冠心病及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 (SAA)与冠心病 (CHD)及CHD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用微粒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SAA的血浆浓度。结果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亚组和稳定型心绞痛 (SAP)亚组SAA血浆浓度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1) ;ACS亚组SAA血浆浓度高于SAP亚组 (P <0 .0 1) ;比较CHD危险因素导致CHD发生的危害性 ,SAA >CHD家族史 >TC >吸烟指数 >高血压史。结论 :CHD患者SAA血浆浓度升高可促进动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性 ,导致AC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自然人群中C反应蛋白 (CRP)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自然人群共 1778人 ,进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调查 ,内容包括问卷调查、一般体检、心电图检查、实验检测等。结果 男、女性之间CRP水平无明显差异 (分别为 2 98± 3 95和2 84± 2 93,P >0 0 5 ) ,CRP与高密度脂蛋白负相关 (β =- 1 84 2 ) ,与甘油三酯 (β =0 74 7)、血糖 (β =1 6 6 8)正相关 ,与总胆固醇、尿酸水平无明显相关性。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还发现年龄 (β =0 0 6 2 )、心率 (β =0 0 4 2 )、是否心电图异常(β =0 887)也与CRP有关。结论 CRP与多种冠心病危险因素有关 ,可能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方法 入选2003年4月至2012年5月在我科行Judkins法冠状动脉造影的连续2017例患者,根据年龄、性別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其分为老年女性冠心病组(年龄≥60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760例、老年女性对照组(年龄≥60岁)475例、青中年女性冠心病组(年龄<60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97例、老年男性冠心病组(年龄≥60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685例.分析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临床相关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结果 老年女性冠心病组与老年女性对照组比较,收缩压(154.0±28.8)与(146.9±27.2) mm Hg(1 mm Hg=0.133 kPa)、空腹血糖(6.5±2.4)与(6.1±1.7) mmol/L、糖化血红蛋白(6.5±1.3)与(6.2±0.9)%、血清尿酸(312.5±104.7)与(282.5±84.5)μmol/L升高(均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3±0.5)与(1.5±0.8)mmol/L降低(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老年女性冠心病独立相关的危险因素依次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2.454,95%CI:1.462~4.121,P%0.01)、血清尿酸(OR=0.997,95%cI:0.995~0.999,P<0.01)、糖化血红蛋白(OR=0.749,95%CI:0.609~0.921,P<0.01).老年女性冠心病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提示,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以多支病变和双支病变为主,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比例高于青中年女性冠心病组[48.7%(370例)与34.0(33例),P<0.05];但较老年男性冠心病组低[48.7%(370例)与55.6%(381例),P<0.05]. 结论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血清尿酸是老年女性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以多支病变和双支病变为主,冠状动脉病变累及范围广、程度重. 相似文献
15.
AIM:To analyze the conventional risk factors among newly diagnosed case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 admitted to a hospital in Delhi,India.METHODS:This hospital-based prospective study in-cluded 276 consecutive newly diagnosed cases of CHD in the Coronary Care Unit of a tertiary care hospital in Delhi.RESULTS:The mean age of the cases was 49.7± 9.5 years,with the youngest case aged 27 years.The two risk factors present most frequently among the cases were inadequate physical activity and abnormal lipid profile.Just about 3.6%of cases in our study had a physical activity level(PAL)that could be termed as"active",with a large proportion(96.4%)having a PAL suggestive of a sedentary lifestyle.A majority of patients were found to be current tobacco smokers(53.3%)and 188(68.1%)subjects were lifetime ever smokers.There was not a single case who did not have one or more of the risk factors.More than one-quarter(n=76)had six or more of the studied risk factors.CONCLUSION:Indians have among the CHD highest mortality rates amongst all ethnic groups studied so far.It is important to study the regional epidemiology of the cardiovascular events to allow for location-specif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rograms.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绝经期前女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入选绝经期前女性CHD患者450例,并抽取同期通过冠状动脉造影确诊无CHD的400例女性患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吸烟等危险因素及临床情况的差异。随访1年。结果 CHD组患者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和高血压家族史、糖尿病家族史、早期CHD家族史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包括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体质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期CHD家族史(OR:4.669,95%CI:1.982~22.577,P=0.018)和高血压病史(OR:3.665,95%CI:1.153~11.586,P=0.028)是绝经期前女性患CH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绝经期前的女性CHD患者常同时合并多种危险因素,高血压和早期CHD家族史是绝经期前女性患CHD的独立危险因素。需提高对绝经期前女性CHD高危人群的警惕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男女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差异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可疑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2008例的病历资料。按性别为2组,男性组1332例,女性组676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用病变部位、支数、分型及病变Gensini总积分表示。分析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并就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吸烟等危险因素进行比较。结果①男性组单支(26.2%)比例低于女性组(41.7%),而双支病变(33.0%)和三支病变(40.8%)比例均高于女性组(分别为25.9%和32.4%,P〈0.05)。②男性组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87.5%和67.0%)明显高于女性组(79.6%和54.7%,P〈0.05)。③两组A型病变率最高。女性组A型病变发生率高于男性组,而B型和C型病变分别低于男性组。④女性组高血压和糖尿病高于男性组,吸烟、饮酒和血脂异常低于男性组(P〈0.05)。⑤男性患者Gensini总积分高于女性患者(P=0.000)。结论男性患者以三支病变为主,女性患者以单支病变为主;男性患者冠脉病变程度比女性患者重;女性患者高血压和糖尿病为主要危险因素,男性患者血脂异常、吸烟和饮酒为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殷华勇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4,(3):256-258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病变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冠脉造影确诊的130例冠心病患者,被分为老年组(68例,≥60岁)和中年组(62例,<60岁)。探讨老年冠心病的特点,同时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对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进行筛选。结果:老年组的冠脉病变≥2支病变者占85.3%,显著高于中年组的48.4%(P<0.01)。通过 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升高为老年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68~2.956,P 均<0.01)。其中性别为最明显独立相关因素(OR=2.935,P<0.001)。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以冠状动脉多支病变为主,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升高为老年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代谢综合征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代谢综合征(MS)合并冠心病(CHD)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与其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245例存在不明原因发作性胸痛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测定血清TBIL水平,采集有关数据,根据有无CHD以及是否合并MS分3组进行研究。结果CHD合并MS的患者,TBIL水平明显降低(10.37±0.33,P<0.05),且血清TBIL水平越低,冠脉血管病变程度越重(15.46±0.93,12.18±1.25,11.85±0.68,10.57±0.49;P<0.05)。结论血清TBIL的水平可以作为预测MS合并CHD患者其冠脉病变程度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