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3 毫秒
1.
上世纪80年代末由王仲奇先生后人将先生所手录,或门人弟子抄录医案709则整理出版为《王仲奇医案》,吉光片羽,汇而成帙,使我们终于可以一窥先生治学治病的经验与特点;也终于可以知道,先生享誉甚高,绝非过语。本文试举王仲奇先生治疗“喉痹”“类中”“咯血”“湿温”等四则医案中对《黄帝内经》经文在临床上的发挥,从而一窥先生学问的渊源,也是想通过这些分析,加深对《黄帝内经》条文的体会。  相似文献   

2.
章次公 (190 3- 195 9) ,江苏镇江人。其医学师从丁甘仁、曹颖莆 ,国学问业于章太炎。先生一生治学严谨 ,宅心仁厚 ,求真务实 ,无门户之见 ,多创新精神 ,主张“发皇古义、融会新知” ,积极倡导中西医结合 ,其医案医论为其弟子朱良春先生编撰成《章次公医案》(简称《医案》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0 )。《医案》汇集先生治疗内、外、妇、儿常见病医案 732则 ,从中可见先生学识思想和辨证法则。笔者从事风湿病中西医临床和研究 ,读先生《医案》治痹证后运用其思想及治法 ,每获良效 ,兹将体会浅述如下 :1 首辨外邪 不忘虚实痹证的形成内为正…  相似文献   

3.
王锡章先生是黔中名老中医,从事中医工作60余年,在中医内科、妇科、儿科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治疗效果好,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声誉。王老不仅具有深厚的医学理论底蕴和丰富经验,且勤于思考,推陈出新,曾多有论述公开发表,辞世之后存有手订《王锡章医案墨迹》十卷传诸子孙辈继学。20年前,我省中医名宿袁家玑、许玉鸣等检阅王老十卷墨迹后颇为肯定。现在出版问世的这本《医案》便是王老亲订墨迹十卷的整理选编本。  相似文献   

4.
《沈芊绿医案》乃作者沈金鳌先生一生临证经验的精华荟萃,后世医家对其几近无人问津,历代整理出版沈金鳌医学著作,亦从未涉及《沈芊绿医案》一书。此次《沈芊绿医案》一书由中央财政支持立项整理出版,对其版本与内容进行了认真考证,认为《沈芊绿医案》确为沈金鳌先生手记。在校注过程中,主要对其版本进行了考证,对文本内容进行了细致校勘,并对有关疑难字词及所用典故等进行了注释,使其更具科学性与实用性。此一工作的完成,对沈金鳌医学研究大有裨益,对其医著研究也具有了圆满性。  相似文献   

5.
王九峰,清代丹徒名医。因王氏生前忙于诊务,无暇著作,其医案均为门人抄录而未能刊行。关于王九峰卒年时间,众说不一,目前大体有四种说法:一是“年六十有几卒”;二是“卒于1821年”;三是“卒于1830年”;四是“卒于1815年”。经查考大量古今文献,分析了各种说法可能的缘由。并据本人所藏清抄本《王九峰先生医案》,其有病案时间为“己卯年”(1819年)的记载,故笔者推测王九峰卒于1819-1822年之间,王氏应该活到60岁至70岁之间。  相似文献   

6.
(一)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清代以来,医案就成为医家临证时的重要参考读物。清代《友渔斋医话》曾说;“近来习医者,案头无不置一叶氏医案。”近人施今墨先生创办华北国医学院时,曾编《医案讲义》。张山雷先生执教兰溪中医学校时,将讲解医案作为课程。近年来,国内一些中医学院也开设了有关医案的选修课。人们重视医案的原因是:第一,医案反映了中医治病的事实,是研究中医学的重要资料。如恽铁樵认为:“我斟汗牛充栋之医书,其真实价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清代名医王堉所著《醉花窗医案》中的各种鉴别诊断方法及其特色之处,期以提高临床辨治水平。[方法]对全书明确涉及鉴别诊断的58案进行分析提练,总结《醉花窗医案》的鉴别诊断特点。[结果]《醉花窗医案》全书共有101案,其中58案明确涉及鉴别诊断,其鉴别方法,多从主症、兼症、脉诊三方面入手,而又尤重脉诊,是为特色。[结论]抓住主症,参以兼症,注重脉诊,脉证相合,是《醉花窗医案》中鉴别诊断的最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8.
对清代名医王堉《醉花窗医案》记录的18则应用平胃散及其类方的医案进行了分析。平胃散的应用指征为痰湿、食积所致的中焦积滞之证。凡有胃部症状因于湿滞、食积所致者,不论何种临床表现,均可在辨证的基础上应用平胃散消食化积,理气和胃。  相似文献   

9.
贺季衡先生曾受业于孟河御医马培之门下,为丹阳城内名医。本人曾就学于贺季衡先生嫡传孙桐孙老师,对贺老先生的医案,曾经转抄全部,在临证时常引为藉鉴,得益良深。1982年,本人受江苏省卫生厅中医处及江苏省科技出版社委托,与贺桐孙老师等,共同整理出版了《贺季衡医案》。为此,本人对贺季衡先生医案从理论到实践,两经往  相似文献   

10.
《泊庐医案》是一部能充分反映汪逢春先生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的医案类著作,该书收录汪逢春先生普通门诊方案之有效者141例。其所录医案疾病多样且病证复杂;处方详载药用部位、产地及炮制要求,胶囊、中成药及鲜药使用次数颇多;暑湿温病的治疗亦颇有章法,辨证讲求舌色脉症互参,所用药物多为轻香宣解的轻灵之品;治病注重既病防变及病后调养。  相似文献   

11.
清末名医邵兰荪先生(1864~1922)名国香,世居山阴扬汛桥(今属绍兴县)曾受业于王馥源门下。他上究《内》《难》,下逮叶(天士)程(钟龄),对于“绍派伤寒”尤有功底,学识渊博,旋诊灵活,随机变通,治病救人,颇负盛名。裘吉生谓其“邵氏医名之盛,两浙东西,大江南北,无不知者。”《中国历代医史》云其“学识名誉,与绍兴何廉臣同”生前因诊务繁忙,无暇著述,遗有医案无数,后人裘吉生、曹炳章、潘国贤、周毅修、林之愚等各编有《邵氏医案》传世。先生对咳嗽的治疗确有独特之处,现将其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醉花窗医案》中王堉对各类杂病的辨治思想和特色,为中医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方法] 对《醉花窗医案》全文所列医案、医论、地方水土论、药材论、简方验方论等内容进行归类分析,并结合其他相关古籍,系统总结王堉的学术思想和杂病辨治特色。[结果] 《醉花窗医案》为山西著名医家王堉所著,共收集101案,内容精巧、深刻广泛。王堉立足天人合一,精于脉症,辨证准确,主次分明;认为脾胃健运为摄生之本,当以调胃为先、补脾为重、化痰清热为变;又兼顾肝肾,以“清泄肝热、活血舒郁、益阴养血”次第疗法治肝郁杂病,以“滋水制火”解内伤阴热;并善从三焦气化治疗诸类水湿痰饮杂病;又活用古方验方,与道地药材互补加减。 [结论] 王堉在辨治各类杂病方面独具特色,尊古而不拘泥,思维严谨,辨证用药精准有序,能为现代中医临床治疗各类杂病开拓新的思路,具有重要的学习和临床诊疗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戴原礼整理的《丹溪医案》,失窃于王宾,王授盛启东、韩叔旸等,后不知所终。近发现《丹溪医按》常熟杨鹤峰藏清同治抄本1卷,有明洪武丁巳王行序、成化甲辰张习跋、同治丙寅杨鹤峰识语,载案345则,转载于《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古今医案按》等147则。根据原书所用义乌方言和地名,内容与《名医类案》诸书相一致,及对许谦称呼等,考证其可靠性。该书提供了朱丹溪医疗实践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张简斋,字师勤,行医40余载,民国金陵医派的奠基人[1].张简斋上承孟河医派,其医道从张仲景医著和《本草经》入手,又融会叶天士、吴鞠通、王孟英等时病医著,博采众家之长.《张简斋医案》是邹伟俊先生根据其祖父手抄的张简斋541例医案整理而成,对后世影响颇深.本文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张简斋治疗妇科病的医案进行数据挖掘,对张...  相似文献   

15.
试论蒋保素对伏邪的证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宝素先生是清代倡言伏邪并有较大影响的医家之一。在《医略·伏邪》篇,先生阐述了伏邪的发病机理和治疗原则;而在《问斋医案·伏邪》门,则集中记载了先生治疗伏邪的经验。蒋氏论伏邪,后人褒贬不一,持平而论,理论虽不尽完善,而其临床实践却颇多可采之处。爰荟其精义,以备参考。邪伏募原与经中伏气关于邪气内伏之途径与伏邪的部位,历代医家的看法尚不一致。蒋氏对《内经》“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素问·生气通天论》)以及“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  相似文献   

16.
汪逢春先生 (公元 1882~ 194 8年 ) ,名朝甲 ,号凤椿 ,堂号泊庐 ,江苏吴县 (今苏州 )人 ,是著名的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汪逢春先生一生忙于诊务 ,无暇著述 ,仅有其弟子辑录的《泊庐医案》(194 1年 ,谢子衡等学员手辑 ,华北国医学院铅印本 )流传于世 ,而此书现也仅存于其个别门人手中。 2 0 0 2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发行了《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汪逢春》 ,书中除记载了一些医案外 ,还收录了部分汪逢春先生治疗疾病的《丸散膏方底簿》 ,这是在资料匮乏的情况下研究汪逢春学术思想的最理想的一手文献。据《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  相似文献   

17.
王意庵先生为明代徽州祁门县人。所著《意庵医案》一书,原系手抄本,其所载医案,于诊脉辨证,理法方药,不但能切中辨证论治要点,体现中医特色,且文笔流畅,叙事生动,诊断明确,用药果敢,经验宏富。本文就意庵其人,生平事迹,《意庵医案》的版本鉴定和基本概况,作了简要的介绍。对《意庵医案》的学术特点,从医术精湛,治法独特;师法戴人,善用下法;注重精神疗法等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重病有轻取之法”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喜读医案,受益不少。诸多医案中,对王孟英医案爱之尤笃。王氏乃温病学大家,所著《温热经纬》一书,集温病学之大成,医案有《回春录》与《仁术志》,合称《王孟英医案》。孟英精通医理,临床经验丰富。其用药轻淡凉润,每获奇效。尝谓“重病有轻取之法”,成为经验之谈,对危重疑难病证和坏病的治疗,颇有指导意义。本文结合临床谈几点体会,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施今墨胃肠病证治心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今墨先生从事中医临床60余年,医理透彻,见解颇多,笔者深入学习其医案,颇有感悟,并曾撰写成《施今墨治疗风湿病医案略论》学习心得。近来在学习其治疗胃肠病的经验中深受启发,尤其是他精当的辨证论治,完善的整体观念,独特的用药特色,灵活而准确的加减变通方法,以及对炭类药物的娴熟运用,对当今临床疑难胃肠病的治疗很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明末清初新安名医郑重光先生《素圃医案》中暑证的治疗经验。[方法]通过对《素圃医案》进行认真学习,整理、分析书中相关暑证验案,阐述、归纳郑重光治疗暑证的学术特色,并总结出郑氏治疗暑证的独特经验。[结果]《素圃医案》为郑氏晚年的医案集成,其中暑证治效11案,用温热药者5例。素圃治疗暑病不概用香薷,亦长于以干姜、桂、附子等辛温药治疗阴暑之证;脱证以参、芪救逆固脱,气虚则习用生脉饮清补之,益气生津而不恋邪;素圃辨病多平脉用药,精于脉诊,并注意服药时以粥养胃。[结论]《素圃医案》中暑证的治疗经验颇具特色。素圃治疗暑证与同时代医家并不完全相同,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他善用温热药物,其中医理对现代临床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