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2 毫秒
1.
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便秘的治疗体会刘华荣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便秘35例,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35例中男性25例,女性10例;年龄60~75岁。急性前间壁心肌梗塞18例,下壁心肌梗塞11例,广泛前壁心肌梗...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自1999年1月至2003年3月对42例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的临床护理体会,提出护士学习心肌梗塞专病知识的必要性,护士能够掌握心肌梗塞病人的临床特点,提高对心肌梗塞的先兆症的观察能力,才能尽早发现病情,协助医生早期诊断和及时适当的处理,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提出心肌梗塞(AMI)的专病治疗的护理特点和注意要点。  相似文献   

3.
发生于急性心肌梗塞特别是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时的心前导联ST段压低,早巳受到临床关注,国外报道很多。但有些问题尚有争议。本文仅就我院急性下壁心肌梗塞103例及急性正后壁心肌梗塞11例进行分析,探讨急性下壁或正后壁心肌梗塞时心前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心肌梗塞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急性心肌梗塞的康复治疗,已成为临床常见课题之一。对无并发症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有利于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在康复中,如何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是十分重要的一环。现将我们3年来资料较完整的25例治疗体会介绍如...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塞是心血管系统疾病中常见的危重病症,是指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导致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而引起的心肌坏死,往往起病急,变化快,死亡率高。结合本科几年来成功抢救心肌梗塞患者的体会,谈谈自己的看法,提出对心肌梗塞患者的有效护理,可降低心肌梗塞的病死率,改善患者的预后,使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6.
崔炜  都本洁 《临床荟萃》1991,6(5):193-194
急性心肌梗塞特别是急性Q波心肌梗塞常伴有远隔导联ST段压低,据文献报告,其发生率可达48~100%.然而关于其临床意义及发生机制却争论颇多.本文对此作一综述.一、急性心肌梗塞时远隔导联ST段压低对预后的影响急性心肌梗塞远隔部位ST段压低时,急性下壁梗塞的发生率高于急性前壁梗塞的发生率.故对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合并心前导联ST段压低的研究报告较多.Goldberg等发现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合并V_1-V_4ST段压低者,其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无ST段压低者.Salcedo等报告,下壁梗塞  相似文献   

7.
陈剑平  林添河  詹水木 《现代康复》1998,2(10):1079-1079
近年来我国心肌梗塞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急性心肌梗塞的康复治疗,已成为临床常见课题之一,对无并发症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有利于患早日恢复健康。在康复中.如何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是十丹重要的一环。现将我们3年来资料较完整的25例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一例突发性急性心肌梗塞的抢救与护理550004贵阳医学院附院朱荣兰心肌梗塞(AML)是常见的危急重症之一,病死率高,现就抢救、护理一例突发急性心肌梗塞的体会介绍如下。资料患者林某,男,63岁,汉族,体质素弱,多次体检未提示冠心病史。39年前因支气管扩...  相似文献   

9.
溶栓疗法是将溶解血栓的药物尿激酶或链激酶,给急性心肌梗塞早期患者从静脉或冠状动脉内输入,溶解堵塞冠状动脉的血栓,可挽救大量缺血心肌,限制心肌梗塞范围,改善急性心肌梗塞预后。我院从1984年开始共进行溶栓治疗11例,其中8例获得成功,1例死亡。现将我们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妇女急性心肌梗塞9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肌梗塞是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心肌梗塞的深入研究,妇女心肌梗塞也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为做好妇女心肌梗塞的防治工作,本文就我院1975~1989年96例妇女急性心肌梗塞作一分析.对其发病年龄、危险因素、早期症状类型及预后等进行回顾性探讨.一、资料和方法女性急性心肌梗塞96例,年龄52~82岁,平均年龄64.5岁.以同期住院男性急性心肌梗塞183例为对照组,年龄34~84岁,平均年龄57.9岁.  相似文献   

11.
洪敏 《实用医学杂志》1996,12(11):732-733
再发性心肌梗塞31例临床分析交通部秦皇岛港口医院内科(066002)洪敏随着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急性心肌梗塞存活率的增加,再发性心肌梗塞亦逐渐增多,我院近10年收治急性心肌梗塞264例,其中初发233例,再梗塞31例,本文对31例再发性心肌梗塞进行分析探...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塞20例诊治体会张进智我院自1994年1月~1996年12月共收治急性心肌梗塞20例,经早期及时诊断和有效地治疗,收到满意疗效。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20例中,男14例,女6例,年龄在38~73岁。其中广泛前壁心肌梗塞5...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塞时是否合并存在心尖部梗塞病灶,对评价心肌梗塞的病情非常重要。作者以初发急性心肌梗塞56例为研究对象,以心脏B型超声心动图及201mTI心肌影象确定有无心尖部梗塞病灶,观察发病第1日到第7日每日的心电图改变。用QRS计分系统进行计分,确定急性心肌梗塞时  相似文献   

14.
作者观察了急性心肌梗塞后肌红蛋白血症出现的时间。根据病史及心电图确诊为透壁性急性心肌梗塞9例,男5例,女4例,年龄58~73岁(平均64),均发生于心肌梗塞症状后4小时内入院。平均在心肌梗塞症状发生后2小时30分出现肌红蛋白血症,一般认为急性心肌梗塞后出现最早的酶——磷酸肌酸激酶,也多于心肌梗塞症状发生后4小时15分出现。故肌红蛋白血症于急性心肌梗塞后出现最早,能更早地反应心肌坏死,是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塞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邢淑艳 《当代护士》2006,(11):43-44
总结87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通过严密地观察及护理,特别是实施了相应的心理护理,从而减少了心肌梗塞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使病情得到控制,对患者的健康恢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塞的坏死部位一般经6~8周后逐渐形成瘢痕而愈合,称为愈合性心肌梗塞。梗塞后的第一年中,某些人仍处于再梗塞和心律失常的危险之中,以下临床征象提示心肌梗塞患者的后期预后不良:(1)急性心肌梗塞区域较广泛。(2)反复或持久出现左心功能不全的症状,静息时心率明显增快,心尖部持久出现舒张早期奔马律。(3)心绞痛症状反复发作和加重者。(4)活动时出现心电图中明显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塞是内科急诊常见的危重病症之一,病死率高,如能早期诊断,及时抢救及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和降低病死率。急性心肌梗塞根据典型的心前区剧烈疼痛、心电图报告、血清酶测定即可做出诊断。事实上有部分患症状表现不典型,容易造成误诊。2002年7月~2004年7月,我院收治的22例不典型心肌梗塞患,现对其预诊要点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塞约1/3—1/4病例无疼痛发生,无痛性心肌梗塞是部分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的一个特征,且随年龄增高而增多。本文根据我院近年收治的75例无痛性心肌梗塞病人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最危重的急症之一,而急性心肌梗塞的并发症又是灾难性的危急症,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因此正确的防治,科学地康复疗法以降低死亡率,提高康复率,是临床研究的非常重要的课题。文章就急性心肌梗塞的并发症类型;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原则等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并就急性心肌梗塞的康复疗法:包括急性期与恢复期和复原-维持期的具体康复疗法进行了论述。对心肌梗塞康复过程中的功能监测、心电图监测、运动试验、血液动力学监测、超声心动图监测、动态心电图监护、放射核素扫描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同时把心肌梗塞的心理康复也列为心肌梗塞并发症的康复医疗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塞并发症的康复疗法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最危重的急症之一,而急性心肌梗塞的并发症又是灾难性的危急症,严重威胁着患的生命,因此正确的防治,科学地康复疗法以降低死亡率,提高康复率,是临床研究的非常重要的课题。章就急性心肌梗塞的并发症类型;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原则等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并就急性心肌梗塞的康复疗法:包括急性期与恢复期和复原一维持期的具体康复疗法进行了论述。对心肌梗塞康复过程中的功能监测、心电图监测、运动试验、血液动力学监测、超声心动图监测、动态心电图监护、放射核素扫描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同时把心肌梗塞的心理康复也列为心肌梗塞并发症的康复医疗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