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超声对胎盘绒毛膜血管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胎盘绒毛膜血管瘤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探讨超声检查对胎盘绒毛膜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5例胎盘绒毛膜血管瘤的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资料,分析胎盘绒毛膜血管瘤的大小、位置、血流情况等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15例胎盘绒毛膜血管瘤患者中6例肿瘤血流丰富者出现羊水过多、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另9例胎儿和血管瘤共存至分娩。结论超声检查是诊断胎盘血管瘤首选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膀胱血管瘤患者临床、超声及病理特征。 方法对6例北京协和医院2002年6月至2015年7月临床收治并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为膀胱血管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术前超声声像图特征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6例膀胱血管瘤患者临床表现为全程血尿4例,尿频、尿急、尿痛或间断尿痛各1例。术前超声显示6例膀胱病灶均表现为低回声,5例病灶内见小无回声区呈"筛孔状"结构;病灶最大径0.5~4.1 cm;其中4例病灶位于膀胱三角区,1例位于膀胱左前壁(单发4例、多发1例),1例膀胱壁弥漫性增厚伴壁内多发病灶;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示1例病灶血流信号丰富,1例病灶少量血流信号,4例病灶未见明确血流信号。病理诊断:膀胱血管瘤合并慢性炎症3例,膀胱海绵状血管瘤1例、膀胱肌间血管瘤1例,膀胱血管瘤伴部分血管壁黏液变性1例。 结论膀胱区低回声病灶内见多个小无回声区呈"筛孔状"为膀胱血管瘤典型超声图像特征,结合患者血尿、尿频、排尿困难等临床表现有助于术前超声诊断。  相似文献   

3.
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皮下软组织血管瘤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皮下软组织血管瘤的价值。方法 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47例皮下软组织血管瘤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47例皮下软组织血管瘤与病理结果相符的 43例 ,正确率为 92 %。结论 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皮下软组织血管瘤方面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胎盘血管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2例胎盘血管瘤患者的超声资料度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2例病理诊断为胎盘血管瘤的患者中。9例超声诊断为胎盘血管瘤;1例超声误诊为胎盘早剥血肿;2例超声误诊为胎盘静脉窭。典型的胎盘血管瘤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圆形或类圆形结节,内部回声以低回声或蜂窝状无回声多见,强回声者少见。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检查可见丰富血流信号,肿瘤内部呈高速或低速血流。结论:胎盘血管瘤在产前不易诊断,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产前诊断胎盘血管瘤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胎盘血管瘤又称胎盘绒毛膜血管瘤,是一种原发性良性非滋养层细胞肿瘤,较少见.肿瘤大小不一,小血管瘤产前易漏诊,多无并发症;而较大血管瘤(肿瘤直径>5 cm)可引发母儿并发症,血管瘤越大,越接近脐带胎盘入口处,引发并发症的危险性越大.常见并发症为羊水过多、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低体重儿、早产;其他少见的并发症有胎儿非免疫性水肿、胎儿宫内窘迫、死胎[1].本文结合文献对我院产前超声诊断的1例胎盘巨大血管瘤的超声表现及妊娠结局进行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肝内血管瘤的价值。方法回顾96例肝内血管瘤的超声显像特征,同时进行分析。结果超声能及时准确地诊断肝内血管瘤,准确率为95.83%,根据声像图特征,可将肝内血管瘤分为3型:(1)强回声型;(2)弱回声型;(3)混合回声型。结论超声诊断肝内血管瘤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卵巢血管瘤的超声图像特征,探讨超声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8例经病理确诊为卵巢血管瘤病灶的临床及超声资料,总结超声图像特点。结果 检出的病灶均为单侧卵巢单发。病灶超声表现为稍强回声5例,弱回声1例,囊实性占位2例,均边界较清,形态规则,多为圆形及椭圆形,5例肿块及周边可探及丰富的血流信号,其中4例测得病灶血流频谱,呈低阻力型,3例肿块未探及血流信号。同时发现4例患者子宫内膜回声呈息肉样改变,2例患者检查有腹腔积液。结论 卵巢血管瘤多表现为附件区单发的稍强回声团块,边界较清晰,形态规则,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周边及其内探及丰富的血流信号,血流频谱多呈低阻力型,可合并宫内膜息肉。超声医师在检查过程中遇到病灶具有上述特征时,应考虑卵巢血管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肝血管瘤是肝脏超声检查中常见的疾病之一。随着B型超声的广泛应用,肝血管瘤的检出率越来越高,为了鉴别肝脏肿瘤的良、恶性,提高肝血管瘤诊断的准确性,本文对116例肝血管瘤进行了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研究,探讨彩色多普勒对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肝血管瘤在脂肪肝中的声学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小伟 《临床医学》2007,27(3):82-82
目的探讨肝血管瘤在脂肪肝中的声学变化。方法追踪观察58例肝血管瘤在脂肪肝中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结果脂肪肝中肝血管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率为78%,未发现肝血管瘤结节为22%。结论肝血管瘤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作为本病诊断的首选方法,但肝血管瘤结节在脂肪肝中的显像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作者论述了应用超声影像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诊断骨及软织织血管瘤的特征,通过57例血管瘤的超声影像与手术、病理、放射影像的对比分析,证实了超声影像检查是术前诊断血管瘤最可靠的检查方法。其中9例骨血管瘤显示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和实性低回声肿物;48例软组织血管瘤可见迂曲扩张的管状结构互相交通、挤压血管瘤时可见其内充盈彩色血流信号。  相似文献   

11.
周围海绵状血管瘤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绵状血管瘤是周围组织中较常见的血管瘤之一。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超声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的不断普及应用,周围海绵状血管瘤的正确诊断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本文对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22例周围海绵状血管瘤,对其声像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脂肪肝对肝血管瘤超声显像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肝血管瘤是肝内良性肿瘤中的一常见病种,脂肪肝是目前营养过剩的一种现代常见病;本文根据多年来B超体检情况,来探讨脂肪肝对肝血管瘤超声显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眶内海绵状血管瘤(orbital cavernous hemangioma,OCH)的声像图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0例明确诊断的眶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超声可显示眶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形态、大小、内部结构、回声、血流分布等.结论 超声检查对眶内海绵状血管瘤有重要价值,超声检查具有操作简便、可重复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实时超声造影对肝血管瘤血流动力学的检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造影技术检测肝血管瘤的血流动力学特性。方法使用实时超声造影检查44个肝血管瘤,分析造影表现与肿瘤大小及彩色多普勒显示的血流信号间的关系。结果全部肝血管瘤在超声造影时出现增强,且43例(97.7%)表现为周边向内逐渐填充的增强特征。肿瘤呈整体完全增强者26例(59.1%),斑片状增强者18例(40.9%)。血管瘤增强填充的快慢与肿瘤大小无关,体积较大的血管瘤呈现斑片状增强的百分率明显高于体积较小者(P<0.01)。多普勒超声显示内部有血流信号的血管瘤在造影时多呈快速整体增强,而多普勒超声未显示血流者造影时则多呈斑片状增强。结论实时超声造影可以敏感地显示肝血管瘤的动态增强过程,揭示血管瘤的血流动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脏血管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类型以及超声心动图表现。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3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行外科手术并经病理确诊的7例心脏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资料。 结果7例患者中,其中2例出现心悸、胸闷和气短,1例出现上腹部不适,余4例无明显症状。术后病理结果提示:海绵状血管瘤4例,毛细血管瘤1例,2例未明确诊断血管瘤类型。术前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脏及心包占位性质待定4例,诊断黏液瘤可能性大2例,诊断乳头状弹力纤维瘤1例。1例右房室交界处肿瘤误诊为心包肿瘤。术后随访3个月至6年,其中3例患者均恢复情况良好,1例患者术后出现右冠状动脉右心室瘘,3例失访。 结论心脏血管瘤患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显示血管瘤的形态表现多样,于血管瘤的定性诊断有一定难度,尚有待相关病历资料和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总结。  相似文献   

16.
王文进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9):1235-1235,1237
目的:探讨低回声超声造影对非典型肝血管瘤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该院120例非典型肝血管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采用低回声超声造影进行诊断,对照组采用常规超声进行诊断。并且试验组采用不同的超声造影模式对本组肝血管瘤及其大小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试验组诊断肝血管瘤的正确诊断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2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2986,P=0.0000)。直径大于3cm的肝血管瘤超声造影情况明显强于直径小于3cm的肝血管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7)。结论低回声超声造影诊断非典型肝血管瘤的价值较大,可显著提高诊断的正确率,并且采用不同增强模式的增强造影还可以对肝血管瘤的大小进行判断,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对软组织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13年6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43例软组织肿块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病理诊断为血管瘤43例,其中毛细血管型血管瘤8例、海绵状血管瘤28例、蔓状血管瘤7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血管瘤的符合率为81.40%;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诊断血管瘤的符合率为93.02%。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可以大大提高血管瘤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血管瘤在超声、CT及MRI的影像特点,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对病灶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方法经手术病理及血管造影证实的40例肝血管瘤病人,均进行超声,CT及MRI检查.对不同检查方法的影像表现及检出率进行比较,并对敏感性及特异性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超声,CT及MRI对肝血管瘤的敏感性为70%、92.5%、95%,特异性为68.4%、89.5%、94.7%,不同方法之间的敏感性有显著差异(P<0.005),MRI对肝血管瘤的敏感性高于超声及CT.结论超声可做为肝血管瘤的首选方法,采用螺旋CT或/和MRI在定性方面上加以证实,不同方法之间的联合运用,可提高对肝血管瘤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9.
肝脏血管瘤是一中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血管瘤较小时常无特殊症状,较大的血管瘤可致肝肿大,患者自觉症状不明显,往往体检时才被发现。我院应用彩色超声对16例肝脏血管瘤患者进行了随访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脂肪肝对肝血管瘤显像在超声学上的影响。方法 对每年均来我院常规肝脏B超的40例体检者分3组进行分析.结果(1)一直证实有肝血管瘤,之后合并脂肪肝的患者30例;(2)原检查时无肝血管瘤,有脂肪肝后发现血管瘤8例;(3)有脂肪肝,B超检查无血管瘤,后经CT,MRI检查可发现肝血管瘤4例。结论 脂肪肝对肝血管瘤的超声显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