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例川崎病患儿的护理体会沙县医院徐源金,邓秀华川崎病,即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MCLS),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变为主要病理表现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小儿疾病,我国比较少见。我科近期收治1例川崎病患儿,现介绍护理方面的体会。一、病例介绍患儿,男,1岁10个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川崎病的早期误诊原因及鉴别诊断的方法。方法对作者所在四家医院1996年至2005年10年内收治的230例川崎病患儿的诊断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0例入院诊断为川崎病者111例,余119例被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药物性皮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败血症、化脓性扁桃体炎等儿科常见病,被误诊的病种达24种之多;入院3d内总确诊率66.9%,起病10d内确诊率73.0%。结论川崎病在早期易误诊为呼吸道感染、药物性皮炎等儿科常见病。早期的鉴别诊断方法主要是对诊断为上述常见病的患儿及早发现“川崎病面容”的线索并结合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不完全川崎病的早期诊断,分析误诊原因,提高临床诊断水平,减少误诊误治,早期治疗,减少冠状动脉瘤的发生。方法对乐山市中区人民医院2005年1月至2009年5月住院的不完全川崎病2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入院时25例患儿中误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3例,急性淋巴结炎3例,支气管肺炎5例,感染性腹泻4例,败血症3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3例,猩红热2例,急性尿路感染2例。结论不完全川崎病由于缺少主要症状易造成误诊,当出现持续发热,口唇变化,四肢末端改变及结膜充血,尤其伴有肛周脱皮,卡介苗接种处红斑症状时要引起重视,应做出诊断尽早治疗,以减少冠状动脉永久性损害。  相似文献   

4.
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病误诊1例第一家(福建)啤酒有限公司医疗室刘鸽患者女,24岁。因反复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月余住院。发病时在外院曾按急性淋巴结炎肌注卡那霉素两周,症状缓解,淋巴结缩小。一周后症状又出现,血常规正常,右颈淋巴结活检提示慢性淋巴结炎。改用青...  相似文献   

5.
刘嘉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7):1046-1047
目的:探讨川崎病(皮肤黏膜淋巴结炎综合征)患儿的护理观察要点及护理措施。方法:通过观察护理17例川崎病患儿,结合参考文献分析并提出对川崎病患儿的观察要点及护理措施。结果:17例川崎病患儿均好转出院。结论:对该类疾病应密切观察患儿体温变化,观察口腔黏膜充血、皮肤、淋巴结及其他脏器损害情况;重视对患儿及其家长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针对疾病特点正确评估患儿,实施护理,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典型川崎病12例早期误诊体会。方法:选取了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川崎病患儿5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不典型川崎病12例,均为误诊病例,对典型川崎病与不典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的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2例患儿的血常规中,白细胞都出现了升高的情况,有39例患儿的血小板出现升高,17例患儿的ESR出现升高,出现肝功能损害的患儿有5例,出现肾功能损害的患儿有2例,20例患儿心脏彩超检查提示冠状动脉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结论:对婴幼儿不典型川崎病要在早期的诊治方案制定过程中,加强临床观察工作的开展,并且需开展冠状动脉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7.
杜曾庆 《云南医药》1998,19(1):70-70
川崎病再发3例杜曾庆*我院1990年1月~1996年12月共收治川崎病152例,其中再发3例(1.97%)。现将此3例报道如下。例1,男,4岁。因发热、右颈部包块入院。体检:T39℃,巩膜轻度黄,右颈部可触到3cm×3cm肿大淋巴结,腰部、双下肢可...  相似文献   

8.
王同海  王浩 《淮海医药》2002,20(2):114-114
目的:提高对猫抓病淋巴结炎的诊治水平,防止误诊误治,方法:对6例面颈部猫抓病淋巴结炎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病年龄7-41岁,平均20岁,男女之比为1:1;发病部位;腮腺区2例,下颌角1例,颌下区1例,颈部2例,所有病例均作随访,最长9年,最短1年,无1例复发,结论:详细询问猫抓病史和豢养史,合理使用有效抗生素及病变淋巴结切除活检,是本病诊治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云南省部分地区近10年来川崎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了解云南川崎病发病、分布、流行特征及临床预后。方法采用日本一中国川崎病流行病调查表,发至全省有儿科病床的县市级以上医院,对1997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10年间住院的川崎病患儿进行填表调查。每5年1次共进行2次。结果调查表回收率95.6%,15个地州47家医院共报告川崎病1662例,云南省儿童川崎病患病率呈增高趋势,1997年为3.51/10万,而2006年达13.6/10万,平均为6.4/10万;男女性别比为1.58:1;发病年龄2月一14岁,5岁以下患儿占74.19%;共11个少数民族患儿占6.4%;全年均可发病,无明显的高峰季节。急性期冠状动脉改变为20.64%,急性期无死亡病例,再发率为0.36%。结论云南省川崎病发病率呈增高趋势,在省内有明显的区域分布,高寒地区无病例报道。川崎病冠脉病变已是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之一,早期诊断治疗是避免后遗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冷建武 《淮海医药》2010,28(6):499-500
目的分析川崎病患儿临床特异性表现和非特异性表现及化验、检查结果。方法对收集典型川崎病57例病例化验及各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川崎病患儿除表现发热≥5 d,双侧眼球结膜充血,口唇和口腔改变,多形性皮疹,四肢末端改变,颈部淋巴结肿大。都有C反应蛋白增高,血沉增快,血白细胞数升高等变化。同时除冠脉外,心肌、肺、胆囊、肝脏等亦有损害。结论川崎病诊断除有6项临床表现外还可能有其他少见症状和特征,出现上述表现需考虑川崎病,完善相关化验、检查,以免发生误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川崎病的临床表现,为治疗此病提供参考。方法我院于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了74例小儿川崎病患者,收集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他们的临床表现。结果比较完全性川崎病组和不完全性川崎病组的体征和症状,完全性川崎病组和不完全性川崎病组的患儿在发热、球结膜充血、口唇改变这3个症状上,并没有完全的差异和区别;但是在皮疹、肛周红肿、颈部淋巴异常、手脚蜕皮这几个症状上,完全性川崎病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不完全性川崎病组。结论由于完全性川崎病和不完全性川崎病的临床表现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所以在检查的时候,必须将实验室检查的八项指标全部纳入进去,这样才能防止出现误诊和漏诊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王瑞耕  邓淑珍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1):2885-2886
目的 探讨不完全川崎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方法 对39例临床诊断为不完全川崎病患儿的诊断和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9例患儿发热时间均超过5 d( 100.0%),双侧球结膜充血30例(76.9%),口唇樱红、皲裂28例(71.8%),多形性红斑、皮疹21例(53.8%),手足硬肿20例(51.3%),颈部淋巴结肿大10例(25.6%).除发热外川崎病临床诊断特征中具有3项者22例(56.4%),具有2项者17例(43.6%).病程中检测C反应蛋白均增高,红细胞沉降率明显增快.确诊后静滴丙种球蛋白和口服阿司匹林均获得有效治疗.结论 对可疑病例高度重视并完善检查,可以早期诊断不完全川崎病,避免误诊及漏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讨论颈部猫抓病性淋巴结炎临床病理特点,以提高临床病理对猫抓病的认识。方法对23例颈部猫抓病性淋巴结炎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和治疗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3例猫抓病性淋巴结炎均有狗猫等宠物接触史,其主要病理特征是淋巴结微脓肿性肉芽肿性炎,Wartin-starry银染色(+)。结论猫抓病性淋巴结炎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极易误诊,目前诊断主要靠详细询问病史及病理组织学诊断;治疗应早期应用抗生素可缩短病程,必要时行淋巴结切除术。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不典型川崎病的探讨,临床医生应对其临床症状仔细观察,减少误诊,尽早做出诊断及早期治疗,提高不典型川崎病的认识。 本文对本院2007年1月到2009年1月住院患儿30例川崎病(KD)患儿不典型KD8例进行分析,以期进一步提高不典型川崎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川崎病误诊漏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 探讨川崎病误诊漏诊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川崎病误诊漏诊的临床资料.结果 27例误诊漏诊的患儿中误诊为支气管肺炎8例,咽结合膜热6例,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5例,幼年类风湿关节炎(全身型)4例,败血症3例,急性胆囊炎并胆囊积液1例.主要因疾病表现不典型或被其他疾病掩盖而误诊漏诊.结论 川崎病误诊漏诊的主要疾病是发热性疾病,对那些不能用单一疾病作出合理解释的发热性疾病,应尽早作心脏B超及相应检查,以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6.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性病变为主要病理表现的急性小儿发热性疾病。因其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易误诊误治,所以早期诊断尤为重要。为了解其临床特征,笔者将我院2000年至2007年收治的26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7.
小儿颈椎嗜酸性肉芽肿误诊1例报告福建省立医院放射科王少凡,吴淑贝患儿男性,5岁。以无明显诱因出现颈部酸痛伴运动障碍1个月于1991年11月11日入院。无午后低热,盗汗、体重减轻,无外伤史。体检:T36.2℃。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颈部稍僵硬,头部向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典型川崎病的早期临床诊断策略。方法对2006年12月至2011年6月住院的不典型川崎病20例患儿的临床特征和诊治过程,进行分析讨论。结果住院20例患儿均有发热且持续时间长,患儿均具备包括发热在内的川崎病的2~4项诊断标准、外周血WBC、PLT、CRP、ESR、PCT不同程度增高等实验室检查,20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扩张或动脉瘤形成。不典型川崎病典型临床表现少,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误诊率高。结论不典型川崎病容易误诊,对具备川崎病2~4条临床诊断标准,应结合实验室检查及超声心动图进行早期诊断,尽早使用静注丙球预防状动脉瘤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许喜闻 《江西医药》2014,(10):1061-1062
目的:探讨川崎病合并关节炎患儿的治疗及预后。方法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江西省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诊治并获得3个月以上随访的川崎病合并关节炎患儿4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在川崎病患儿中,有关节炎症状与无关节炎症状患儿的治疗及预后一致,包括冠脉损害。结论关节炎只是川崎病表现中的一种短暂现象,无需额外的治疗干预。  相似文献   

20.
不典型川崎病13例临床误诊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薛海蓉  王树举  李霞 《中国基层医药》2004,11(10):1227-1227
川崎病是一种全身性血管炎性疾病,由于本病引起心血管系统的广泛受累而受到临床重视。目前,川崎病症状不典型,易误诊、漏诊。我院自1999年1月至2001年9月收治的20例不典型川崎病患者,误诊13例;占川崎病患者总数60%~70%,现就我院收治13例不典型川崎病的误诊情况分析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