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962年卡马西平(Calbamazepine CBZ)作为抗癫痫药投入临床使用.1970年日本学营野用卡马西平治疗躁郁症获碍较好疗效,因此.作设汁了应用卡马西平治疗躁狂症的研究.并以控制躁£发作仃效的碳酸锂作对照.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比较针刺疗法与口服卡马西平(CBZ)相结合,和单纯口服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对3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治疗前分组,针刺加口服CBZ组(20例)和口服CBZ组(16例),并给予相应的治疗,10周后行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的评价。结果针刺加口服CBZ组镇痛效果稳定,有效时间显著延长,且可逐渐减少CBZ口服量,该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减少。有效率分别为90.0%(18/20例)及81.3%(13/16例),P〈0.05。结论针刺复合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具有疗效稳定、镇痛时间延长、CBZ口服量及不良反应减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卡马西平治疗躁狂发作的疗效和副反应。方法 :对符合 CCMD- 2 - R情感性障碍躁狂发作诊断标准的 172例患者随机分成卡马西平组 (10 2例 )和碳酸锂组 (70例 ) ,治疗 4周 ,使用Bech- Rafaelsen躁狂量表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评定疗效 ,用副反应量表及有关实验室检查评定副反应。结果 :两组疗后 4周 BRMS总分减分率显著低于疗前 (P<0 .0 1) ,说明卡马西平能有效治疗躁狂发作 ,疗效与碳酸锂相近。卡马西平主要的副反应以消化系统为多 ,表现为恶心、呕吐 ,次之发晕、困倦、共济失调等 ,与碳酸锂相似 ,但持续时间短 ,病人易耐受。结论 :卡马西平可作为情感性障碍躁狂发作的选用药物  相似文献   

4.
卡马西平与碳酸锂治疗躁狂发作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价卡马西平治疗躁狂发作的疗效和副反应。方法:对符合CCMD-2-4情感性障碍躁狂发作诊断标准的172例患者随机分成卡马西平组(102例)和碳酸锂组(70例),治疗4周,使用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及有关实验室检查评定副反应。结果:两组疗后4周BRMS总分减分离显著低于疗前。说明卡马西平能有效治疗躁狂发作,疗效与碳酸锂相近。卡巴西 主要的副反应以  相似文献   

5.
丙戊酸钠与卡马西平治疗躁狂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丙戊酸钠与卡马西平治疗躁狂症的疗效,将43例躁狂症患者随机分为丙戊酸钠与卡马西平两组,经4wk治疗,其结果:两组BRMS评分在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副反应丙戊酸钠明显低于卡马西平(P<005)。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43例均系我院门诊、住院病人,符合CCMD-2诊断标准,BRMS评分≥12分,随机分为两组,丙戊酸钠21例,卡马西平22例,两组患者平均年龄分别为32±1576,7869±1384;病程(年)分别为509±621,489±861;发作次数(次)24±145,231±165。两组疗前一般性资料及BR…  相似文献   

6.
王奕琪  丁美萍 《浙江医学》2011,33(10):1468-1471
目的比较奥卡西平(oxcarbazepine,OXC)及卡马西平(camamazepjne,CBZ)单药治疗成人部分性癫痫的有效性和耐受性。方法将80例部分性癫痫患者(〉16岁)分为OXC组(38例)、CBZ组(42例),分别给予OXC或CBZ单药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临床对比观察。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保留率及治疗后3、6、12个月发作完全控制、显效、无效、恶化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OXC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237%)明显低于CBZ组(4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后6、12个月OXC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CBZ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O05)。结论OXC单药治疗部分‘性癫痫的有效性与CBZ相当。OXC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CBZ,且OXC的不良反应易发生于用药初期。  相似文献   

7.
8.
34例躁狂症病人分卡马西平治疗组(18例)和碳酸锂对照组(16例),倍克—拉范森躁狂量表为评定工具。结果表明,四周末卡马西平治愈率为38.9%,第2周末和第4周末量表评分减少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第4周末与第2周末减少无差异。第2周到第4同增加之痊愈例数碳酸锂组多于卡马西平组。卡马西平组第4周末情绪、自我评价、工作三项较其他因子分减少有差异,但两组间无差异,认为卡马西平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抗躁狂药物。  相似文献   

9.
10.
癫是有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脑部疾病,以脑部神经元过度发放所致的突然、反复和短暂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是神经科常见疾病。药物治疗是抗癫的首选方法,大约70%~80%癫患者可通过药物治疗得到很好的控制,20%~30%  相似文献   

11.
肖岩  王缉伟  张芳  石群 《广西医学》2007,29(5):637-638
目的 探讨剥夺睡眠加癔症诱发对癔症与癫痫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56例癫痫、44例癔症和40例健康者进行剥夺睡眠加癔症诱发结合长程脑电监测,将得到的结果 加以比较.结果 癫痫组的脑电图异常率为94.64%,高于癔症组的18.18%和正常组的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癔症组癔症诱发试验阳性率为81.81%,高于癫痫组的7.14%和正常组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剥夺睡眠加癔症诱发结合长程脑电图监测有助于癔症与癫痫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癔症(HyS)患者的心理防御机制及其与患者个性特征的关系.方法 HyS组30例,正常对照(NC)组66例,入组时按要求填写防御方式问卷(DSQ)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结果 HyS患者投射、退缩和躯体化防御机制分和不成熟型防御因子分[分别为(3.64±1.45)分,(5.63±2.29)分,(5.33±2.36)分,(4.74±1.27)分]均高于NC组[分别为(2.61±1.09)分,(4.33±2.02)分,(3.86±1.60)分,(3.98±0.91)分],差异具有显著性(均P<0.01).解除、理想化、假性利他、同一化防御机制分和中间型防御机制因子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压抑、幽默防御机制分、成熟防御因子分和掩饰因子分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EPQ结果:HyS患者精神质标准分、神经质标准分和掩饰标准分显著高于NC组(P<0.01)].内-外倾因子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相关分析结果:HyS患者组成熟型防御因子分与EPQ的SP分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HyS患者使用不成熟和中间型防御机制的倾向明显,较少使用成熟防御机制;后者与患者不良的个性特征尤其是精神质个性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癔症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生活质量问卷、症状自评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对78例癔症患者和58例正常人进行测试。结果(1)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所有的因子得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2组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2)社会支持量表,以主观支持[(22.79±5.0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3)生活质量总体[(12.40±3.43)分]低于正常对照组,具体因子是疼痛不适[(16.73±2.58)分]、睡眠[(8.25±1.94)分]、负性情感[(16.11±3.11)分]、医疗依赖[(16.52±3.29)分]、工作能力[(13.63±3.27)分]、性生活[(10.17±2.85)分]、生活安全感[(11.23±2.97)分](P<0.05~0.01);7个因子得分差异有显著性;6个维度中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独立领域、环境领域四个纬度有统计学意义。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影响癔症生活质量的因素是抑郁、主观支持、恐怖。结论癔症患者生活质量较健康人低;情绪低落、药物依赖、社会功能下降、主观情感上获得的支持缺少,是造成生活质量下降的关键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癔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采用自制量表对57例癔症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及护理干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癔症以女性为多,发病年龄多在16~45岁,文化较落后地区患病率较高。生活事件刺激、癔症性格导致癔症的发作。经有效治疗及护理均痊愈。结论:做好心理护理及发作期护理、加强健康宣教,可促进癔症治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暗示诱发实验(HPT)在儿童癔病鉴别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1例疑为癔病的患儿进行视频脑电图(VEEG)检查及暗示诱发实验,在脑电图检查同时用"暗示法"诱发其临床"发作"并给予暗示性治疗。结果 VEEG仅1例为轻度异常,其余40例均正常;HPT阳性37例,阴性4例,HPT阳性率91.5%;暗示诱发引起明显"发作"并成功终止20例,原有症状暗示后成功终止17例;37例HPT阳性患儿均最终达到症状明显缓解及治愈的目的 ,同时初步排除癫痫。结论 VEEG+HPT对于儿童癔病可提供诊断及鉴别诊断依据,并有一定治疗作用,临床实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奎的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给予奎的平和氯丙嗪治疗 ,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PANSS)评定疗效 ,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 (GQOLI)评定生活质量 ,副及应量表 (TESS)和实验室检查评定药物副反应。对两组共 7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为期 12周的治疗观察。 结果 :两组PANSS分值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 ;但两组之间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奎的平组生活质量除生活条件维度外 ,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维度均高于氯丙嗪组 ,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奎的平组副反应少。 结论 :奎的平与氯丙嗪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 ,但奎的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明显 ,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7.
抗癫痫药物造成认知功能的损害及损害程度迄今仍无明确结论。为此,我们对46例全面性强直一阵挛发作的癫痫患儿进行了服药前后的智力测验,并以16例健康同龄人对照,以检测苯妥因钠、丙戊酸钠、卡马西平对智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服药3-4个月后,在血药浓度水平于治疗范围内的情况下,苯妥因钠组病人的操作智商,知觉组织智高较对照组低(P<0.05),而丙戊酸钠组及卡马西平组相互比较并与对照组比较则元显著差异。提示苯妥因销影响患儿的记忆、注意、抽象思维能力、空间知觉能力及学习能力,而丙戊酸钠及卡马西平对智力则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奎的平与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奎的平的临床疗效、副作用及对靶症状的作用特点。 方法 :将 64例入院的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 3 1例及对照组 3 3例 ,分别使用奎的平及氯丙嗪治疗。通过测评BPRS、CGI、TESS比较两者的临床疗效、副作用及对靶症状的作用特点。 结果 :( 1)奎的平组与氯丙嗪组的临床疗效相当 ;( 2 )氯丙嗪组的副作用明显高于奎的平组 ;( 3 )奎的平组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特别是对认知功能的改善优于氯丙嗪组。 ( 4)奎的平的用量要足够大才能发挥其良好的抗精神病作用。 结论 :奎的平安全有效 ,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也能起效 ,但需足量  相似文献   

19.
梁镜海  雷桂钿  陈丽珍 《河北医学》2010,16(12):1472-1474
目的:探讨卡马西平联合血栓通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偏头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卡马西平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评估两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7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为1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马西平联合血栓通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明确,副作用少,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