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神健康的人,首先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而心理状态直接受到情绪的控制。因此,从某种角度看,情绪堪称“生命的指挥棒”,那么,情绪受谁控制呢?这就是期望值和现实值。 心理学有一个“情绪指数公式”:情绪指数=现实值/期望值。从公式中,我们不难看出当期望值为固定值时,情绪指数与现实值成正比;而当现实值  相似文献   

2.
管住情绪     
在我的门诊部里,经常听到来看病的人说:“大夫我好累、好烦啊!”他们总觉得这也不正常,那也不正常。可一检查,又没有什么问题。我们主张“全面保健”,从身到心,从心到身的全面保健。是从人的躯体健康出发,同时兼顾人的心理健康,最后实现家庭健康与社会健康。其中,情绪是心理和情感的反应,与健康关系密切。要实现“全面保健”,就必须了解情绪与引起我们情绪变化的压力到底是什么?进而学会做情绪和压力的管理者。情绪转换压力无时不在,那我们该怎么办?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一个“三良”的心理健康标准,就是良好的个性、良好的处事行为、良好的人…  相似文献   

3.
问:我每天练1-2个小时八卦走转,对延缓衰老,不患绝症有多大的帮助作用?能否加练其他的健身法?答:不患绝症是一种美好的愿望,但这种愿望不能在“心中”占位,如果占位了,就会产生害怕、担心等负面情绪,负面情绪多了,对身体有害,反而会成为滋生绝症的土壤。因为“志一而动气”,情绪造成了体内气机及内分泌的紊乱。坚持八卦走转对延缓衰老有很大促进作用。中医讲养生要重视“四根”,即耳根、鼻根、乳根、脚根。四根之中的根本是脚根,因为“人的精气之根在脚。”而八卦走转恰恰是从“脚”这个“根”来入手锻炼的。不过,这种促进作用到底有多大,则…  相似文献   

4.
郑伟达教授提出了治疗癌症1 0论,受到国际、国内医学界好评,我国当代中医泰斗吕炳奎教授认为:抗癌新1 0论是中医治癌理论的完善和发展,是西医治癌理论和中医治癌理论完善结合的经典之创作。现整理如下:第1论:四死论郑教授通过多年的理论探索和临床实践,特提出“怕”、“毒”、“冤”、“饿”四个字,“怕”,人人皆有,谈癌色变,恐惧心理严重,这是发病的重要病因;且发病后在不断有了强烈的恶劣情绪的刺激下,可使癌细胞短时间内变性,畸形发展并浸润扩散、转移,使病情迅速恶化而死亡。毒,就是毒性反应,一种是指放疗、化疗毒反应,另一种是指草药毒…  相似文献   

5.
恽铁樵认为《素问.玉版论要》“揆度奇恒,道在于一,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乃失其机”为《内经》全书的关键。“玉版论要”,高士宗解释为“玉版,著之玉版也”。“奇恒”,陈无咎释为“正负”,笔者认为当是“阴阳”。“揆度奇恒”指的当是审查阴阳,“道在于一”指的是达到“阴平阳秘”的境界。“请言道之至数”,“至数”之“数”的意义应该是一个可以涵盖所有的“大数”。那么,这个数就只能是“一”。唐容川《医易通说.上卷.太极》中提到“中国数起于一,一字本作‘.’”,后人引长作一,其实古只一点,以象太极。“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乃失其机”的解释是:阴阳以其特有的“阴升阳降”运行不歇,在其运行出现踟踌不进的情况下,就会出现停滞的现象,结果就是失去生机。  相似文献   

6.
守美小和尚坐在地上哭,满地都是写了字的废纸。“怎么啦?”老和尚问。“写不好。”老和尚捡起几张看:“写得不错嘛,为什么要扔掉?又为什么哭?”“我就是觉得不好。”小和尚继续哭:“我是完美主义者,一点都不能错。”“问题是,这世界上有谁能一点都不错呢?”老和尚拍拍小和尚:“你什么都要完美,一点不满意,就生气,就哭,这反而是不完美了。”  相似文献   

7.
所谓六字经,简言之就是:一争,二宽,三忘,四老,五行,六忌。一争争取健康长寿。长寿应以健康为前提。一个人疾病缠身,虽然长寿,也会伤了亲人的心,害了自己的身。所以要以预防为主,加强锻炼,实现老当益壮。要想长寿,先争健康,要实现健康长寿这个总目标,就得做到宽、忘、老、行、忌。实际上,争是六字经的中心。  相似文献   

8.
教学要做到懂、透、化。这是知识的三个层次。不论一个字、一个词、一个问题,都要懂、透、化。“懂”,就是明白、了解,懂得了概念、含义。“透”,即透彻、通达。如果说懂是知其然,那么透就是知其所以然,或拿出依据论证说明它为什么。也就是在一定深度  相似文献   

9.
每年春节将临,居民们家家都会在大门上倒贴一个“福”字,以示预祝新的一年幸福降临家中之意。 “福”字本为动词,意思是保佑、赐福;后来作名词用,解释为幸福,也就是俗话说的福气。什么是幸福,怎样才算是达到了幸福的境地,我国古  相似文献   

10.
俗话说:“树老怕空,人老怕松”。树老而空,遇暴风雨易折;人老加松散,就爱生病。 退休之初,我也有一段时间心情郁闷。闲下来,无所事事,浑身上下都感到很别扭。那时虽无  相似文献   

11.
从古至今所有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我要健康、我要长寿!单纯的长寿如果是病病歪歪,躺在床上的长寿,并不是我们需要的,我们要的是健康长寿。我们今天讲的就是这种通过养生保健而获取健康的方法。对于养生,从古到今有许多论述和方法,下面是我多年行医、科研工作的总结,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摄生”,也叫“调摄养生”。也就是说什么样的生活习惯才可能让人健康长寿。第二部分是“调养”,也叫调养保健。就是根据自己的年龄,体质,身体状况调养自己。《黄帝内经》提出的所谓“治未病”,也就是提前预防,保健自己。第一部分摄生“摄生”也叫“调…  相似文献   

12.
董飞侠 《养生月刊》2006,27(6):492-496
这一天降压药王国是热闹非凡。是啥喜事儿呢?原来它们要召开第一届“金鸡奖”竞选大会。各路英雄在各自的地盘是锦旗招展,声势浩大,真有点“我的地盘我作主”的味道,格外引人注目。那么到底谁获得了“最佳主角奖”?谁获得了“最佳配角奖”呢?首先,按照竞选程序由各位代表发表竞选演说。为了公平起见,按照字母排序来轮流发言。第一位发言的就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的代表洛汀新。洛汀新说:“我们这个家族兄弟姐妹很多,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雷米普利、赖诺普利、培哚普利等。我们降压的机理是抑制血管紧张素Ⅰ转变为血管紧张素Ⅱ,…  相似文献   

13.
徐亚军 《养生月刊》2004,25(7):660-660
我从小身体瘦弱,常生疾病,在别人劝说下,很早就注意养生健身,如今我已年过半百,虽然并不健壮,也不是绝对无病,却自觉身心各方面都较健康。我养生的方法除了淡泊、养心、保持乐观以外,具体做法就是遵循“节约”二字。我体力精力不如  相似文献   

14.
读书当然要从有字处着眼,也有人说,读《伤寒论》要从无字处着眼。我曾表赞同,现在以为有片面性。读《伤寒论》(也包括其它医书),应当将两者结合起来,但是先要从有字处着眼。所谓从有字处着眼,是说读《伤寒论》要读得精,读得细,一句、一字不得放过,要研究其一个所以然。举两个例说明:其一,如177条:“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炙甘草汤多用于杂病,为什么《伤寒论》出此证此方,且明确冠以“伤寒”两字?过去我只好用伤  相似文献   

15.
季尉平 《养生月刊》2010,31(1):94-94
自古人们盼长寿.可叹七十“古来稀”。当今百岁非梦想,米年茶寿不稀奇。 诗中提出的“米年”和“茶寿”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用“拆字法”就可见分晓:将“米”字拆开就是“八十八”;  相似文献   

16.
1、我国古代各人的“数字”养生法 “一德:养生法:明代养生家吕坤说:“仁者可寿,德可延年,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义。”提出要把道德修养、品德仁爱作为养生之最高准则。“二字”养生法: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认为,养生在于“安”、“和”二字。“安”即静心,“和”即顺心。“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就是说。一个人对世界万物要有“安”、“和”心态,以达到物我两相宜之养生境界。“三戒”养生法: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有年;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指养生非一朝一夕,乃贯穿于人的一生,要行为检点,了解得失。  相似文献   

17.
不知不觉已近古稀之年。从生理上说,本人背不驼,腹不隆,眼不花,行动自如,精神矍铄。从事业上来说,本人工作大都从事文秘工作,退休后参加了地方志的修订,参加了地方交通史的编辑,热衷于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工作,每年还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豆腐块”百余篇。因此,经常有人问我延缓衰老保健康的养生经,我总是乐呵呵地告诉他们七个字:四乐、四要、四不要。四乐是要“知足常乐、自得其乐、助人为乐、宽容为乐”。我深信清朝李惺的四句箴言:“境遇休怨我不如人,不如我者尚众;于学问休言我胜于人,胜于我者还多”。这是“知足常乐”的源泉。“自得…  相似文献   

18.
(三)吃出健康 俗话说:“人生在世,吃穿二字”,那么应如何吃才对才好?我认为可归结为四个字,即“吃出健康”。  相似文献   

19.
一个通俗易懂的词.必须让所有人记住.这次是“健康革命“。诸如学习的革命、生活的革命、教育的革命.所有的革命.都不可能象”健康革命“那样实惠实用,与每一个家庭息息相关当我刚刚完成了一部书稿,把它命名为《健康革命》时,我又一次打开了《辞源》,把可以为我所有用的关于“革命”.2字的解释抄如下,革:有“改变、除去、去故、取新”之解释,又有“急”的意思。《札记·檀弓》上曰:“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变。”跟病有关。命,有“命运、天命”之解释,更指“生命”。《论语·先进》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跟死…  相似文献   

20.
《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中关于“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的句读,历来都是采用“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的断句法,各版全国高校统编教材《内经讲义》也均采用这种断句法。然而,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断句法,不太为人注意,这就是“肾者,主垫封,藏之本”。两者不同之处在于后者把句读点在“封”字的后面,并且“藏”字在此读为“zang”音,而不读“cang”音。笔者较倾向于采用后者,认为后者较前者更为合理,更贴切,更符合原文句法,也更能体现原文的精神。为什么这样说呢?请让我们先从训诂方面试分析。先说“蛰”字,《说文》:“蛰,藏也”,《易·系辞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