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冠心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疾病,不仅需要药物治疗,而且需要精心护理和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应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可使患者养成有益的健康行为,促进患者身心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对抑郁、焦虑冠心病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2例本院接收的伴有抑郁、焦虑情绪的冠心病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取心理疏导联合健康教育的护理方式,观察2组护理后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在SAS、SDS评分上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心理疏导联合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抑郁、焦虑患者进行护理,能显著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3.
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防治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燕红  刘明丽  韦美勤 《现代护理》2007,13(15):1396-1397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的防治效果。方法将在本院住院的54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治疗和健康教育,实验组除常规的治疗和健康教育外,增加心理社会因素的评估与心理卫生指导,根据评估情况,采用口头、书面、发放宣传资料、小组讨论等形式对患者进行心理卫生指导。结果使冠心病患者的重复住院率下降达13.7%,死亡率下降达4.8%。结论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减少冠心病发作的诱因,从而降低冠心病的复发率与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的防治效果.方法 将在本院住院的54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治疗和健康教育,实验组除常规的治疗和健康教育外,增加心理社会因素的评估与心理卫生指导,根据评估情况,采用口头、书面、发放宣传资料、小组讨论等形式对患者进行心理卫生指导.结果 使冠心病患者的重复住院率下降达13.7%,死亡率下降达4.8%.结论 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减少冠心病发作的诱因,从而降低冠心病的复发率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健康教育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有资料表明,许多冠心病患者并不是死于疾病本身.而是死于对健康的无知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教育是借助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活动,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认识危害健康的因素,促使人们自觉地选择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健康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健康教育内容局限、教材短缺;护士的观念仍局限在疾病方面;宣教方式单一,资料没有量化等。健康教育的方法如:集体教育和个体教育相结合;展示心脏解剖谱等等。冠心病的健康教育内容可以根据患者的健康问题和治疗护理特点有针对性的选择,冠心病的健康教育内容是通过调摄起居、饮食、运动、心理、出院指导等方面进行宣教。对新人院冠心病患者先期进行有针对性的冠心病健康教育认知缺陷评价,作为编制健康教育方案的依据,可有效地提高健康教育效果。使患者很快达到“知、信、行”的统一。对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生命质量有明显的作用。冠心病是一种慢性病、终身性疾病.其治疗、护理过程需要患者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开展广泛冠心病的健康教育,提高冠心病患者对冠心病的认识,是冠心病治疗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女性患者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了针对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措施,以此来提高女性冠心病的治疗和康复效果。包括根据女性冠心病患者自身心理状况和有关日常生活习惯的健康需求,灵活应用健康教育,为患者提供个体化、操作性强的健康教育,具体形式有“一对一”的反复交流与宣教、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制作健康教育宣传栏、开展健康教育座谈会及讲座等。通过采取提问与讨论、示教与自学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方法,让患者对自己的病情和护理知识达到知、信、行相统一,以最佳的身心状态接受和配合治疗护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整体护理干预在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至2012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在治疗过程中,护理组患者采用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及健康知识的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健康知识教育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护理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护理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护理组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要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在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及健康知识的教育,不仅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而且有效地减少心绞痛的发作,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是威胁着人类生命的一种疾病,研究证明对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不能全部依赖于药物治疗。冠心病患者重点进行基础知识、饮食、心理、运动、药物等方面的健康教育,实施健康教育可使治疗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对冠心病患者开展有关心理行为、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健康教育,巩固了冠心病患者住院治疗效果,减少了疾病复发和意外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刘玲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9):7135-7135
心理健康状态与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家庭、社会、事业都有不可分割的联系。目前我国老龄化程度的迅速增长,心血管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伴随而来的是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因此,冠心病患者不仅需要药物治疗,而且需要精心的护理和健康教育。现将我院对8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观察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5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30例和实验组1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基础知识、饮食、运动、心理、药物等方面的健康教育。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在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和自我护理能力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冠心病患者医疗保健知识和自我护理技能,减少疾病复发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效果.方法 将70例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专科护理,观察组在常规专科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干预措施.比较2组SAS、SDS评分.结果 治疗后,2组SAS和SD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治疗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总结了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系统化的整体护理及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对患者实施系统化的整体护理和及时全面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疾病监测与观察、药物护理、运动护理、饮食及生活护理。认为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进行系统化的整体护理和全面的健康教育,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治疗效果,降低了其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了住院时间,护士自身专业水平也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3.
浅谈冠心病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因素对多数疾病,尤其是各种心身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都起着重要作用,对冠心病的影响就更大、更典型,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病情发展。尤其是在心肌梗死发病阶段,患者较少能意识到自己身体内部的感觉,从而延误就诊,使病情变得不易控制。因此,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和有效的健康教育,对于冠心病的治疗和康复十分重要。现将我们对6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的粗浅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方法 通过集体小组或单个等形式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基础知识、饮食、运动、心理、药物等方面的健康教育。结果 提高了患者医疗保健知识和自护技术,减少疾病复发频率,促进患者康复。结论 对冠心病患者实施正确的健康教育,是一项很重要的临床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冠心病护理的主要进展,包括冠心病的介入治疗与护理,冠心病合并感染的护理,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冠心病康复护理。认为提高对冠心病病人的重视及护理质量是提高冠心病病人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程光文 《当代护士》2013,(11):179-181
总结了健康教育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的应用,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劝阻患者戒烟戒酒、心理护理以及做好不同疾病患者的健康教育.认为对患者实施冠心病二级预防的健康教育,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总结了43例壁冠状动脉合并冠心病的住院患者在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基础上的护理方法、要点;主要包括健康知识的认知、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用药、心理护理等方面;认为壁冠状动脉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护理具有特殊性,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住院的1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9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治疗和健康教育;干预组除常规的治疗和健康教育外,增加系统心理护理,内容包括一般心理治疗、个别心理指导、身心放松训练、集体心理治疗、家庭及社会支持治疗。对所有入选患者焦虑、抑郁状况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心理干预前后失眠、胸闷、胸痛、纳差等临床表现的变化、心电图改变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量表(SDS)评分的变化。 结果 经过心理干预后,实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实验组SAS、SDS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结论 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改善其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300例中青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全方位的健康教育,以健康需求和个性化心理特征为切入点,以住院全程和出院的健康教育指导作为主线,对患者进行了从疾病的认知、预防到治疗、护理多方面的教育干预,使得患者从疾病的无知到认识,减轻了患者的焦虑、恐惧、自暴自弃等不良心理,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和护理新观念的推广,心理护理正成为护理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在心理护理中,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又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开展护理健康教育,实施护理干预措施,降低疾病复发率,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