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比较针刺足三阳经对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生长抑素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经脉脏腑相关的特异性.方法:乙醇灌胃造成家兔胃溃疡模型后,采用经络刺激仪进行针刺.治疗结束后用放射免疫及PC-PCR法测定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EGF)、生长抑素(SS)及生长抑素受体(SSR1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EGF含量较正常组明显降低;胃黏膜损伤指数、SS含量及SSR1mRNA表达则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胃经组EGF明显升高,胃黏膜损伤指数、SS含量及SSR1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但胆经及膀胱经组与模型组比较上述指标未得到改善,与胃经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足三阳经以胃经组对家兔胃黏膜损伤保护作用最强,其机制可能与调整有关脑肠肽及生长抑素受体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电针不同经穴对家兔胃粘膜损伤修复作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足太阳四经与胃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无水乙醇制造胃粘膜损伤模型,电针不同经穴,治疗7 d后进行胃粘膜损伤指数、超微结构、表皮生长因子含量检测,并比较各组疗效。结果:①针刺各组胃粘膜损伤情况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以胃经组效果最好、脾经组次之、肝经组与膀胱经组较差;②针刺足阳明经穴能显著升高胃粘膜表皮生长因子含量。结论:①足阳明经与胃联系最为密切,足太阴经次之,足厥阴经与胃有联系,足太阳经与胃联系不密切;②表皮生长因子参与了电针不同经穴对胃黏膜损伤的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3.
电针足阳明经穴对家兔胃粘膜损伤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本实验采用无水乙醇灌胃造成胃粘膜损伤后 ,分别电针足阳明经“四白”、“梁门”、“足三里”三个不同段代表穴 ,及“足三里”外 2cm的对照点 ,观察其对胃粘膜损伤后的细胞保护作用 ,以证实足阳明经与胃的相关性。结果发现 ,分别电针“四白”、“梁门”、“足三里”7日后 ,均能使胃粘膜损伤指数显著降低。电针“足三里”后 ,胃液及胃粘膜PGE2 与其他各组比较均显著增高 (P <0 0 5或 0 0 1 ) ,血清NO与模型组、电针“足三里”外 2cm组比较亦见明显增高 (P <0 0 5) ;电针“四白”、“梁门”、“足三里”以及空白组胃粘膜EGF与未经电针的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或0 0 1 )。提示 ,电针家兔足阳明经不同节段的腧穴均对胃粘膜损伤细胞有保护作用 ,其中以“足三里”最满意 ,说明足阳明经与胃具有相关性 ,与此同时 ,同一经脉的穴位对相关脏腑的作用亦有着相对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针刺足阳明经穴对兔胃粘膜损伤前后胃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足阳明经与胃的相关规律。方法:对40只大耳白兔用无水乙醇灌胃,造成胃粘膜损伤模型,然后观察针刺对胃粘膜损伤前后胃运动功能的影响。结果:胃粘膜损伤造模后,胃运动振幅指数显著下降(P<0.01),针刺“四白”、“足三里”穴能增强胃运动,针后比针前胃运动振幅指数显著升高(P<0.01)。结论:针刺足阳明经穴后可使胃运动振幅指数上升,提示足阳明经与胃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电针足阳明经穴对家兔胃粘膜损伤防御性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27  
方法采用电针家兔足阳明经头面"四白"穴,躯干"梁门"穴、下肢"足三里"穴,观察其对胃粘膜损伤的防御性保护作用,以进一步探讨足阳明经与胃的相关性.结果电针足阳明经不同部位经穴,均可使家兔胃粘膜损伤指数显著降低,胃粘膜前列腺素岛(P%)及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含量增加,其中以"足三里"穴最为明显(P<0.01),而电针"足三里"外2 cm的对照点,则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足阳明经不同部位经穴,可能是通过胃粘膜组织中PG岛与EGF发挥了对胃粘膜细胞的保护作用,证实了足阳明经与胃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电针足阳明经穴对家兔胃粘膜损伤的即时性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针刺对胃粘膜的保护作用并探计其作用机制。方法:用无水乙醇灌胃造成家兔急性胃粘膜损伤模型,观察电针足阳明胃经四白、粱门、足三里穴对胃粘膜损伤的影响。结果:电针四白穴,可降低胃粘膜损伤指数,使胃液胃泌素的含量下降,血浆PGE2的含量增加;而电针其它穴位和非穴位无明显变化。结论:电针四白穴对胃粘膜损伤有保护作用,并具有一定的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刺足阳明经穴对胃运动抑制家兔外周脑肠肽胃动素、P物质含量的影响。方法:45只家兔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阿托品模型组、电针足阳明经穴组、电针足少阳经穴组、电针足太阳经穴组,每组9只。分组处理后,放免法测定血浆、胃窦平滑肌组织胃动素、P物质含量。结果:电针足阳明经穴组血浆、胃窦平滑肌组织中胃动素、P物质含量均高于阿托品模型组(P<0.01),而电针足少阳经穴组和足太阳经穴组与阿托品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足阳明经穴可升高胃运动抑制家兔外周脑肠肽胃动素、P物质的含量,且足阳明经具有经脉的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8.
针刺足阳明经穴对家兔胃窦平滑肌细胞舒缩长度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从细胞水平研究足阳明经与胃相关的特异性。方法 :将 45只家兔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阿托品模型组、针刺足阳明经穴组、针刺足少阳经穴组、针刺足太阳经穴组 ,每组 9只。分组处理后 ,取胃窦平滑肌 ,制成活的单个平滑肌细胞悬液 ,在显微镜下以测微尺测定细胞舒缩长度。结果 :针刺足阳明经穴组的胃窦平滑肌细胞长度明显短于其他各组 (P <0 .0 1 )。结论 :针刺足阳明经穴能使经阿托品阻断的胃窦平滑肌细胞产生明显的收缩效应 ,进一步证实了足阳明经与胃之间存在特异性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足阳明经穴针刺血清对家兔离体胃窦平滑肌细胞舒缩活动的影响,从离体细胞水平研究足阳明经与胃相关的特异性.方法:将45只家兔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阿托品模型组、针刺足阳明经穴组、针刺足少阳经穴组、针刺足太阳经穴组,每组9只.分组处理后,颈动脉采血制备针刺血清.另取正常家兔10只,取胃窦平滑肌,经Ⅱ型胶原酶消化后制成正常兔胃窦平滑肌细胞悬液.取1∶2稀释的针刺血清与同体积的正常兔平滑肌细胞悬液作用,用戊二醛固定后在显微镜下以测微尺测定细胞长度.结果:阿托品模型组的血清能使正常兔胃窦平滑肌细胞舒张,细胞长度增加;针刺足阳明经穴组的血清可以促进正常兔胃窦平滑肌细胞收缩,细胞长度缩短,而针刺足少阳经穴组和针刺足太阳经穴组的血清对正常兔胃窦平滑肌细胞的长度影响不明显.结论:足阳明经穴针刺血清能使离体胃窦平滑肌细胞产生明显的收缩效应,从离体细胞水平进一步证实了足阳明经与胃相关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易受乡  彭艳  常小荣  彭娜  严洁  林亚平 《针刺研究》2006,31(5):259-263,271,F0002
目的:观察艾灸“足三里”等穴对应激性胃溃疡大鼠胃粘膜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分析热休克蛋白70基因表达(HSP70 mRNA)与上述效应的关系,探讨艾灸促进胃粘膜损伤修复的细胞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6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束缚对照组、模型组、艾灸“足三里”-“梁门”穴组和艾灸非穴对照点组。束缚水浸应激法制备胃溃疡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胃粘膜转化生长因子(TGFα-)的含量,RT-PCR法测定HSP70 mRNA,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胃粘膜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细胞凋亡指数。结果:束缚水浸应激法造模后可致胃粘膜损伤指数升高,胃粘膜TGFα-含量下降,PCNA下降,细胞凋亡指数、HSP70 mRNA增加(P<0.05或P<0.01)。艾灸“足三里”“梁门”可降低胃粘膜损伤指数,增加胃粘膜TGFα-含量,促进HSP70 mRNA和PCNA的表达,降低胃粘膜细胞凋亡指数,与模型组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艾灸“足三里”“梁门”对应激性胃溃疡的胃粘膜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促进了TGFα-合成,刺激胃粘膜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而这一过程可能与艾灸诱导HSP70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电针足阳明经穴对家兔胃运动和胃动素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电针足阳明经穴对胃运动和胃动素含量的影响及足阳明经与胃的相关规律.方法:40只家兔随机分为5组,即四白组、梁门组、足三里组、非经非穴组和模型组.运用消化道腔外电桥式应力传感器记录法,观察胃运动的变化,以放射免疫法检测胃动素的含量.结果:造模前,四白穴组和足三里穴组电针后,振幅指数显著升高,与针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造模后,四白穴组电针后,振幅指数显著升高,与针前比较差异显著(P<0.01).电针各组穴位对收缩波数目百分率和胃动素的影响,针前针后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提示电针足阳明经四白、足三里穴,可使家兔胃运动振幅指数升高,足阳明经与胃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复杂网络技术,分析近20年临床观察类文献中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腧穴配伍规律,为临床针灸治疗KOA提供选穴依据和治疗思路。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ScienceDirect数据库,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建立针灸治疗KOA处方数据库,运用SPSS Mode-ler18.0进行关联性分析,分析核心腧穴节点和配伍关系,利用Gephi0.9.2软件展示复杂网络示意图。结果:最终提取针灸处方444条,单穴处方为6条(1.35%),多穴处方为438条(98.65%),共涉及112个腧穴,总使用频次3 389次。其中内膝眼使用频次最高(354次,10.45%),其次为犊鼻、血海、阳陵泉、梁丘、足三里等穴。腧穴归经主要为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特定穴以五输穴使用最多,其次为交会穴和下合穴。结论:针灸治疗KOA的腧穴配伍规律是以下肢局部取穴为主,特定穴以五输穴为主,配穴方式以表里经配穴为主,尤其注重脾经与胃经腧穴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脉腧穴与脏腑的特异关系.方法:将56只家兔随机分为7组,分别针刺不同经的穴位.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胃黏膜NO和NOS含量,放射免疫法测定PGE2、EGF含量,加权法分析各组综合效应.结果:(1)针刺足阳明经组与其余各组比较,能显著升高胃黏膜PGE2、EGF含量(P<0.01);(2)针刺足阳明、足太阴经组与其余各组比较,能显著升高胃黏膜NO和NOS含量(P<0.01);(3)针刺足阳明经组综合效应明显高于其余各组(P<0.01);针刺足太阴经组综合效应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多经司控同一脏腑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从作用强度和广度看又具有经脉的相对特异性;胃与足阳明经关系最为密切,足太阴经次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和分析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对照试验中的十四经腧穴取穴规律。方法:检索近30年来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随机临床对照/临床对照研究,对其取穴规律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80篇,使用腧穴分布于所有十四条经脉,其中足厥阴肝经的使用频数最大(52次),其次是足阳明胃经(50次)。80篇文献中十四经腧穴使用频数前12腧穴依次为:太冲(46次)、曲池(33次)、风池(30次)、足三里(28次)、太溪(24次)、三阴交(18次)、丰隆(18次)、肾俞(17次)、肝俞(1 4次)、内关(13次)、涌泉(13次)、百会(11次)。结论: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经脉多选用足厥阴肝经和足阳明胃经,穴位多选用太冲、曲池、风池等,取穴遵循循经取穴、辨证取穴,局部取穴等原则。  相似文献   

15.
针刺小肠经不同腧穴拮抗庆大霉素耳毒性的特异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凯  韩焱晶 《针刺研究》2004,29(3):204-208
目的 :通过针刺小肠经不同腧穴观察小肠经腧穴与耳的相关性 ,比较其主治特异性。方法 :将豚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对照组、针刺“听宫”组、针刺“肩贞”组、针刺“后溪”组 ,每组 12只。除正常组外 ,其余 4组以庆大霉素肌注 (每日 80mg/kg ,连续 2 0d) ,造成庆大霉素耳毒性模型 ,造模同时针刺组每日分别针刺“听宫”“肩贞”“后溪”穴 ,每次 3 0min ,每日 1次 ,连续 2 0d。观察各组琥珀酸脱氢酶 (SDH)染色耳蜗铺片、听毛细胞缺失数、热休克蛋白活性表达及透射电镜下听毛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针刺“听宫”组耳蜗铺片、听毛细胞缺失数、听毛细胞超微结构情况均明显好于模型对照组 ,同时 ,针刺“听宫”穴可以明显增强内耳热休克蛋白的表达水平 ,与其他 4组比较P <0 .0 1。针刺“后溪”和“肩贞”二穴对各项检测指标的影响作用不明显。结论 :并不是小肠经上的所有腧穴都与耳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只是局部穴位才具有这样的特点 ,体现了“腧穴所在 ,主治所在”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近十年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用穴规律。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2011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20日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研究文献,利用Excel 2019建立用穴处方数据库,对数据进行提取、筛选、录入、统计分析;运用SPSS Modeler 18.0和SPSS 23.0对高频腧穴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纳入文献412篇,涉及149个腧穴,总使用频次为9717次,频数靠前的腧穴为天枢、中脘和足三里;经络选用以足阳明胃经、任脉和足太阴脾经为主;募穴、五腧穴和八会穴为常用特定穴;腧穴分布多在腹部和下肢部;共涉及12种干预手法,其中埋线和针刺使用频率最高;核心穴组以“天枢-足三里-中脘”常见,得到19组关联规则和5个有效聚类群。结论 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多选用特定穴,经脉以胃经、任脉和脾经为重,先后天并补,注重腹部腧穴的运用,多采用埋线和针刺手法,可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针刺足阳明经穴对胃平滑肌细胞内第二信使Ca2 的影响.方法:将45只家兔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阿托品模型组、针刺足阳明经穴组、针刺足少阳经穴组、针刺足太阳经穴组,每组9只.分组处理后,取胃窦平滑肌,制成活的单个平滑肌细胞悬液,以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细胞内钙离子浓度([Ca2 ]i).结果:针刺足阳明经穴组胃窦平滑肌细胞内[Ca2 ]i明显高于阿托品模型组(P<0.01),而其他各组间细胞内[Ca2 ]i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足阳明经穴对胃运动的影响与胃平滑肌细胞内Ca2 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