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针对传统药用植物的品质退化进行品质改良,选育优良品种,是优化中草药品质的根本途径。优质、高产、稳产、熟期适应、抗性强、适应性相对较广是各种药用植物育种的共同目标,但不同药用植物品种的侧重点和具体内容各有变化。在药用植物的良种选育工作中,确定育种目标是基础。通常用以下途径进行良种繁育:1.种质资源调查和收集;2.引种驯化;3.良种选育;4.建立良种繁育基地。  相似文献   

2.
药用植物育种工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选择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组织培养育种及良种繁育几个方面综述了我国药用植物育种工作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3.
药用植物谱效育种理论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贤进  刘选明  张俭  梁逸曾 《中草药》2010,41(4):667-667
在分析目前药用植物品种选育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药用植物的育种目标,提出了谱效育种理论,并结合"湘白鱼腥草"品种的选育说明了该理论的应用.药用植物育种目标是药用部位生物产量适当,药用成分种类齐、量高、组合佳,抗性强.谱效育种是指在药用植物育种过程中以生物效价检测药理药效,以化学指纹图谱和谱效分析评价有效成分的种类和量,并确定质量控制的关键成分,以此筛选品种候选对象、评判品种质量,选育优质药用植物栽培品种的育种理沦.  相似文献   

4.
现代农业育种技术在农作物品种改良方面取得了大量成果,积累了丰富的育种经验,将其应用于中药材的品种改良和繁育上,可实现培育优质、多抗、高产、省工、快长、无公害的中药材品种的育种目标。品种选育是实现中药材产业化和中药材走向国际市场的根本保证。 1.实生选种 利用植物种子进行实生繁殖过程中产生的自然变异,从中选择能够稳定遗传的优良品种,是一种较基本的品种改良方法。可以在药用植物种植过程  相似文献   

5.
药用植物育种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药用植物育种的特点、目标;并分述了系统选育、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以及应用组织培养技术育种方法的基本特点与实用性。介绍了我国药用植物育种的概况。  相似文献   

6.
农业育种技术在中药材品种改良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农业育种技术在农作物品种改良方面取得了大量成果,积累了丰富的育种经验,将其应用于中药材的品种改良和繁育上,可实现培育优质、多抗、高产、省工、快长、无公害的中药材品种的育种目标。品种选育是实现中药材产业化和中药材走向国际市场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7.
遗传育种技术在药用植物及薯蓣属植物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综述了国内外药用植物遗传育种的方法、途径及其研究进展,包括引种、系统选育、有性杂交、诱变育种、倍性育种以及生物技术应用等方面,并对应用于薯蓣属植物的遗传育种技术进行了概述。遗传育种在药用植物产量的增长、有效成分含量的提高、抗虫抗病性的增强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植物发酵培养获得有用的药用植物次生代谢物是解决药用植物资源问题的有效手段。然而,大多数有用的次生物质在植物细胞中含量极低。为此,在工业化生产中首先需要适时地对植物细胞进行选育和改良,以解决提高植物细胞中次生物质含量问题。本文对药用植物培养高产细胞系选育方法和研究作了概述,针对高产细胞系筛选、诱变育种和基因转移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及对解决高产细胞系不稳定性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航天育种结合了航天技术、生物技术和农业种植技术,利用太空特殊环境影响植物或种子的生长发育、生理生化特征及遗传变异选育出植物新品系,开创了育种新途径,能有助于解决中药材面临的野生资源匮乏、质量不稳、种植退化等问题。综述了航天育种技术在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分析了航天育种技术对药用植物在生物学性状、生理生化、化学成分、选育新品种和安全性问题等方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药用植物航天育种需要解决和完善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
多用途是药用植物资源的普遍现象。欧李是多用途药用植物的典型代表,果实可食用,具有保健价值;种仁郁李仁润燥通便,具有药用价值;花似樱花,具有观赏价值;根系发达可固沙变土,具有生态价值。多年研究表明,欧李种质遗传多样性丰富,可从果用型、仁用型、观赏型、生态型等方面进行欧李多用途品种定向选育。但目前欧李定向选育中仍存在问题,需要从野生资源保护、多方法选种育种、不同变异类型的筛选与评价研究、植物新品种保护和良种申报及审定工作等多方面加强,从而进一步促进欧李产业的发展,加强欧李多品种定向选育。  相似文献   

11.
提高中药材质量和产量的思路和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概述我国20多年在药用植物育种工作和中药材优良品种培育方面所取得的阶段性进展,结合作者在10种中药材优良品种培育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认为:应用生物技术进行中药材优良品种的培育是迅速提高中药材质量和产量的有效途径,并对今后我国中药材优良品种培育工作及其技术培训等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提高中药材质量和产量的思路和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概述我国20多年在药用植物育种工作和中药材优良品种培育方面所取得的阶段性进展,结合作者在10种中药材优良品种培育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认为:应用生物技术进行中药材优良品种的培育是迅速提高中药材质量和产量的有效途径,并对今后我国中药材优良品种培育工作及其技术培训等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中药现代化和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的科学特点指出,要实施GAP,就必须解决药用植物优良品种选育推广、中药材质量科学评价指标、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研究和新形势下科学有效的中药材国家检验、监管体系四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中药现代化和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的科学特点指出,要实施GAP,就必须解决药用植物优良品种选育推广、中药材质量科学评价指标、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研究和新形势下科学有效的中药材国家检验、监管体系四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中药材新品种选育进展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总结近十年来中药材新品种选育和推广、新品种认证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新成绩,在此基础上提出亟待加强的几方面工作:加快完成人工栽培200种中药材品种选育的全覆盖;尽快完成中药材新品种全国认证体系建立;建立全国或省级中药材新品种区试体系,探索生物技术在中药材育种领域的应用;开展品质性状遗传规律研究等。本文是近年第一次对我国中药材新品种选育现状的全面总结。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中药资源物种储量丰富,长期以来我国的中药材以野生采收为主,目前中药野生资源已远不能满足中药现代化发展的需求。人工培育的药用植物优良品种少、种植面积小、产量低,多种常用药材处于短缺状态,亟须采用科学的育种方式,提高药用植物的产量及品质。空间诱变育种具有效率高、变异幅度大、育种周期短等特点,是获得新种质资源的有效途径。空间环境对植物的诱变效应主要表现在空间微重力、辐射以及空间环境综合因素复合效应影响植物细胞分裂、染色体结构、DNA损伤修复等,使植物产生变异。目前药用植物空间诱变机制研究主要集中在空间环境对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生理生化、细胞结构、分子水平和有效成分含量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利用空间诱变育种技术,已经在丹参、灵芝、薏苡等药用植物上培育出多个新品种,这些新品种在产量、品质上具有较大的优势。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利用空间特殊环境对药用植物有效成分合成和积累的促进作用,进行有效成分的生产,必将成为中药资源空间诱变育种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7.
通过考证藏医学文献的方法,对豆科藏药的品种、基原及标准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表明,各文献中记载的豆科藏药共有36属142种(含变种),涉及64个药材品种,不同文献记载的各药材品种的名称、基原、药用部位、功效等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中,约38.0%(54种)的种类为藏医学特用药用植物,约25.4%(36种)的种类作为藏药材被有关藏药标准收载,除与中药材交叉使用的9个药材品种的质量标准较为完善外,多数品种仅有性状、鉴别等项规定。藏药材品种混乱、质量标准不完善的状况在藏药材中较为普遍,已成为制约藏医药发展的突出问题,应当加强藏药的本草考证、资源与使用现状调查、资源物种的药效物质基础及生物活性比较、质量标准、医药名词术语规范等研究,以推动藏药材的品种-名称-基原等的规范和质量标准体系建立。  相似文献   

18.
通过查证藏医学现有文献,对玄参科藏药的品种、基原及标准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表明,现有文献中记载的玄参科藏药共有11属99种(含变种),涉及28个药材品种,藏文名、藏文音译汉文名及基原混乱十分明显;约41.4%(41种)为中国特有植物,约15.2%(15种)的种类作为藏药材被有关藏药标准收载,除玄参、洪连、胡黄连、毛果婆婆纳等药材品种的质量标准较为完善外,多数品种仅有性状、鉴别等项规定。玄参科藏药材这种名称与基原混乱、质量标准不完善的状况在藏药材中较为普遍,已成为制约藏医药发展的突出问题,应当加强藏药的本草考证、资源与使用现状调查,开展资源物种的药效物质基础及生物活性研究,以推动藏药材的品种-名称-基原的规范和质量标准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中药材基原物种较多,中药材品种选育和制种技术发展水平不均衡,中药材种子种苗产品质量监管体系不健全,中药材种子种苗市场主体小、散、弱,缺少品牌中药材种子种苗产品。尽管我国中药材新品种选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中药材种子种苗标准及配套政策法规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中药材新品种推广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中药材种业将逐渐向标准化、商品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中药材种子企业必将在我国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中发挥主力军作用。结合我国种业发展及政策法规现状,提出中药材种子企业通过建立健全支撑品牌的产品、标准、技术、模式、团队、体系等核心要素实现企业品牌化战略的发展路径,以期对中药材种子企业的品牌创新经营和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